新中国妇女(1951年)(续)

新中国为妇女开辟了光明幸福的前途

中南鞋厂工人吕庭祥和他的新婚妻子陈素云。

京郊农村青年杨德奎和他的新婚妻子蒋淑青。

农妇们笑嘻嘻地扛着刚分得的农具,保证要好好生产。

下班了,女工们踏着轻快的脚步回到宿舍去(浙江麻纺厂职工宿舍)。

在休养所里的女工。

护士抱着婴儿让妈妈喂他奶吃(鞍山职工医院)。

“妈妈种地去了,我来给你们讲故事吧!”

“来吧,让妈妈上班去!”—上海被服一厂托儿所。

妈妈上班去了,保育员代替着妈妈。

积极建设我们的祖国!

镟盘女工戚桂芝(右),她是旅大区的一等劳动模范,她光荣地被选为东北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铁路工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大连金属机械工厂的女工宋杰,她学习了用滚齿做齿轮,这些齿轮都是她做的。

电车修建厂的女电工。

津浦铁路机务段的司机于飞。

京津铁路局妇女包乘组转运车长。

津浦铁路机务段参加机务组的女工们。

在工作中的纱厂女工。

这是创造了少出皮辊花的国营青岛第六棉纺厂的细纱工郝建秀。

上海国营棉纺厂一厂织布车间指导员关宝珠(左),与她所领导的小组在爱国主义生产竞赛中,自1950年12月至1951年4月间,因产品的产量多,质量好,一连得了八次红旗。

图为上海国营棉纺厂一厂织布车间。

沈阳市橡胶四厂缝纫车间小组长柳桂兰,在爱国主义增产竞赛中产量超过标准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在1951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得到沈阳市一等劳动模范的奖励。

河北省石家庄市郊使庄村的妇女模范狄凤兰和她的妹妹正赶着大车向地里送肥料。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新疆维吾尔族的农妇收获了著名的哈密瓜,她们多么高兴啊!

农妇们用药水消灭棉田的害虫。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农业部京郊拖拉机站的女拖拉机手们。

丰收—棉花。

教书卅四年的小教师郑芸,新中国成立后,她被选为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

丰收—粮食。

女邮递员。

在东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腹部手术室中。

中国协和医院的女护士们在讨论如何改进工作。

在治淮工程中因为工作成绩优良,获得“治淮特等功臣”的甘采华(左)、陈明英(右)。

新中国广大妇女走上生产战斗的前线

戚桂芝想做镟盘手(即车工),她母亲不同意。做了人家的学徒,师傅也不肯教,可是她却珍惜这个学习技术的机会,不怕艰苦热情地钻研学习。

梁军是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她原是黑龙江德都茅乡村师范的学生,1948年被保送到北安拖拉机训练班学习,两个月后学会了驾驶和修理。她不只是自己努力还耐心帮助别人,现在她是女拖拉机队的队长,正积极努力前进,为把女拖拉机队扩大,使北大荒农村的青年妇女,能够掌握技术,为未来的集体农庄打下基础。

郭俊卿,一个贫农的女儿,14岁时参加人民解放军。她害怕上级不让她执行战斗任务,就隐瞒性别,一直以男战士的身份驰骋疆场,直到去年(她19岁)才因病说出实情。她打过冲锋,与敌人拼过刺刀,屡建功劳。去年她被评选为特等战斗英雄,出席全国英模大会。

李凤莲,1935年15岁时就解脱了封建家庭的压迫,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被选为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朱玖,汉口申新纱厂的女工。由于厂方采用品质较差的棉花,在纺纱过程中经常存在着粗细不均匀、“断头率”很多等不良现象。在反复不断的钻研和实验中她发明了一套完整的操作过程,纺出来的纱产量多,品质好。她因此成为细纱甲班的劳动英雄,全厂克服困难的榜样。许多工人集体跑到申新纱厂要她亲自讲解,青年工友们还集体创作了一首《朱玖歌》。

郭淑贞,这位41岁的女劳动英雄,走着一条光荣的道路——先后被选为辽西省的特等劳动模范、一等劳动模范、征粮模范。土地改革后三年来的大生产运动的浪潮里,她光荣的获得了4枚模范奖章,整整齐齐地配戴在胸前,眩耀着劳动妇女的荣誉。

毕玉兰,东北某工厂第一个新纪录的创造者,以后又连续创造了4次新纪录。她在发奖大会上得到了“女英雄”的称号。许多工友说:“她才是17岁的小女孩子,咱们还能甘心落后?”

田桂英,新中国第一个女火车司机,曾在大连海港捕过鱼,纱厂作过女工,大连机务段卖过饭票。后来在苏联段长李索夫同志的培养下,经过几个月的苦学,终于掌握了驾驶机车的技术。去年“三八节”,一列火车,从司机(田桂英)、司炉、伙夫——一个车头完全由妇女充任的火车从大连开出,第一次在新中国的大地上行进。

女海军战士。

女民兵。

托儿所女保姆。

女电影放映员。

女信件投递员。

女学生(中立者为参加去年世界民主青年学生代表大会的中国学生代表乐黛云)。

女电车乘务员。

女推土机驾驶员。

敌人从那里来,就从那里消灭它!

“孩子,那些可恶的侵略者又来了,你到前线去好好打仗,把他们赶走!”

丈夫光荣参加了人民志愿军,妻子也高兴。

正在朝鲜前线工作的模范医务工作者李蓝丁(右)。

中国的模范女医务工作者丁志辉(中)出发到前线去。

西安铁路工人魏世杰参加了人民志愿军,他的妈妈到车站给他送行。

中国人民志愿军中的文化工作者,她们为战士演戏、唱歌,在战斗紧急时还帮助抢护病员,有时背起枪,捕捉和监视俘虏。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女战士们在烦忙的工作之余,愉快地歌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