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妇女(1957年)

迎春。

绒线编织师

绒线编织师冯秋萍和她的作品。

孔雀开屏式披肩。

扇子花围巾。

野菊花式短外套。

连衫裙童装。

冯秋萍编织品一部分。

打字员

人民画报编辑部收到几封外国读者来信,要求我们报道中国打字员的生活。下面刊载一个中文打字员范连玉的照片。

中文是方块字,每个字是一个单独的铅字。打字机的字盘上盛大着两千多个字,而且把本部门常用的词汇放在一起。字盘上又留了一些空白,遇到不常用的字就把铅字临时加上去。打字时,要把字鎚移到铅字上一个一个地揿打。

这比拼音文字的打字要麻烦多了。我初学时,面对密密麻麻的一大盘铅字,眼睛都花了。后来我一小时能打一千字左右,现在每小已能打一千六百字,但这还不算快,最快的人能打到三千多字呢。

电力工业部打字员范连玉。

捡铅字。

根据广播中的讲座来学俄文。

姊妹俩各有所好。

暂时还没有引起子女注意的话题。

谈话的内容旁人很难推测。

邓洗母子

1950年邓洗的丈夫去世,难星可就临头了。家本来就穷,孩子又小,靠邓洗一个人种田,怎么养活两儿一女呢。起初,向乡亲借钱,后来债越多,日子越来越紧。只能怪自己命苦。天天在苦水、泪水里熬。1953年邓洗参加互助组。邓洗地少又没牲口,虽然收入多了些,生活还是紧,直到1954年底入了社,这才慢慢有了盼头。

妈妈和孩子们一起舂米。

弟弟(左)捉到了蟛蜞。

哥哥(左)是小学五年级的篮球队员。

妈妈在自留地里理菜,小妹妹也来帮忙。

田间小憩(左第一人是邓洗)。

临睡以前。

护士老人

从事护士工作47年、已在1956年退休的70岁老人伍哲英为北京护士学校学生签名。

偎依

偎依。

阿肉孜表演吐鲁克曼族舞蹈

阿肉孜表演吐鲁克曼族(即土库曼族)舞蹈。

学文化

新疆“幸福之家”牧业社(哈萨克族)的查乌克亚老奶奶一面带孙子,一面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