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妇女(1975年)
我们工厂的女工
	
北京微电机厂革委会女工委员冯慧文(右二)和女工们在一起。
	
铸工车间青年女工崔华画了一幅《我爱这一行》的画来抒发自己热爱革命,热爱本职工作的感情。
	
	
厂党委积极在女职工中发展新党员。图为装配车间党支部副书记袁秀珍(右)在和新党员郭宝英谈话。
	
许多女工参加厂里的工人学习班,成为理论学习的骨干,装配女工许爱华就是其中之一。
	
全厂各级都有妇女领导干部。这是试制车间的领导班子在研究新产品。
	
进厂不久的青年女工杜桂英在老工人帮助下,很快掌握了生产技术。
	
老工人积极参加政治夜校的学习。
	
工厂十分重视妇幼保健等工作,这是厂办的幼儿园。
女子潜水队
	
女子潜水队员。
	
采捞人工养殖的麒麟菜。
	
	
潜水队机动艇的新驾驶员。
	
在潜水作业区。
吉林农村的妇女突击队员
	
吉林农村的妇女突击队员。
斗海捕鱼十七年
"妇女号"的渔船,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外沙公社外沙大队。
	
“妇女号”原船长、大队党支部副书记王很英(左),向知识青年梁成珍传授航海经验。
	
起网。
	
修补鱼网。
	
政治指导员周廷珍带头批判林彪、孔丘散布“男尊女卑”的反动谬论。
	
将捕获的鱼分类装筐。
一个纺织女工的经历
	
旧社会的童工浦福娣,如今担任了厂工会主任,厂党委常委,中共无锡市委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这是她回车间参加劳动。
	
解放前,纱厂里童工的悲惨状况。
	
浦福娣(左二)深入基层,和车间里的工会干部一起研究工作。
	
浦福娣与年轻女工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和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在下班路上和工人们亲切地交谈。
郏腊香植棉组
郏腊香是陕西省大荔县石槽公社张家庄大队的植棉组组长。
	
在“全国棉花丰产栽培研究座谈会”上介绍丰产经验的郏腊香。
	
植棉组的女社员们在进行冷床育苗。
	
郏腊香(右一)和她的爱人高参(右二)在大队科研室里进行棉籽分析。
	
郏腊香植棉组的部分组员利用休息时间总结经验。
	
郏腊香多次拜访著名植棉模范张秋香(右二)。张秋香也多次来到张家庄访问他们的植棉组。
	
外地的植棉能手和农业科学工作者参观郏腊香植棉组种植的棉花。
	
给棉花喷撒农药。
	
夺得棉花丰收后,郏腊香植棉组所在的张家庄大队社员,把大批棉花卖给国家。
	家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