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名胜古迹

宣城市

宣州区
开元寺塔
在市区。始建于晋。唐初名大云寺塔,开元间(713-741)更今名。历代均有修葺,塔形及结构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动。现存塔体为九级、六面。砖木结构。高34米,底边长约8米。塔内有螺旋形木梯,可凭梯登上最高一层。登临塔顶,远眺江城,塔影倒映于句溪河中。“句溪塔影”向为古宣城胜景之一。

梅尧臣墓
在南郊双羊山麓。梅尧巨,宣城人,有“宋诗开山祖”之誉,司马光云“我得圣俞诗,胜有千金珠。”为官清廉,凡其为官之地,民多为之建祠。嘉佑七年(1062年)卒于京师汴京,次年归葬于此。有墓碑、墓祠,欧阳修为之作墓志铭。后世谒墓祭奠者不绝,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文天祥知宁国府(府治宣州),特往祭梅墓,并以梅氏墓为题作诗。

梅文鼎墓及纪念馆
墓在市郊荷花塘,纪念馆在宣州市府山路。梅文鼎(1633-1721),宣城人。清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著书80余种。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参与修订《明史·历志》,校正原稿讹误50余处。数学上他研究西方算法,并有发明,时人称他是“历数第一名家”。墓地面积约70平方米。墓前原有石坊、翁仲、拜台、水池等建筑,毁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现存墓冢,高2.5米,底径12米。纪念馆为仿古皖南徵派民居建筑群。建于1988年,占地4551平方米。周谷城为之题写馆名,现代书法名家启功、赵朴初、溥杰等为馆题字,并有百余名画家赠画。

龙泉洞
在水东镇东北8公里的马头山东侧。靠芜(湖)屯(溪)公路。为石灰岩溶洞。洞口低仄,入洞则豁然开阔。据初步勘查,洞中有7个大厅,大者1000余平方米,小则200-300平方米,发现壁上有题诗26处。

敬亭山
在区北5公里。古名昭亭山,因避晋文帝司马昭之讳,更今名。海拔286米,万壑千岩,形成胜境。李白、王维、孟浩然、白居易、苏轼、汤显祖等名人,均来此游览赋诗。李白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赞语。陈毅曾于1939年戎马倥偬之时来此,写下《由宣城泛湖东下》“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双塔
在区北2.5公里、敬亭山南麓。两塔东西对峙,俨如华表。各高7层,约20余米,呈四方形平面。砖砌,仿木结构,木楼板。两塔内均嵌藏宋代文学家苏轼楷书《观自在菩萨如意陀罗尼经》石刻。塔建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这种沿用唐代四方形平面的宋塔,在全国现存古塔中罕见。

宁国市
山门
在宁国县城北15公里。西有文脊山,北有敬亭山。石灰岩形成的奇峰,怪石、涯洞,千姿百态。唐贞元间(785-805),于灵岩洞旁建灵岩寺(已圮),此后四方僧人云集,香火盛兴,文人雅士接踵而至。宋科学家沈括知宣州时,常游此。

千秋关
在宁国县城东南60公里。古为宁国去杭州通道,形势险要,历来为兵争之地。五代后梁与吴越曾在此大战。南宋置关,戍以重兵,自始名千秋关。四周有畲族,凿石造田,层层梯田,螺旋而上。

仙人塔
在宁国县城东50公里南冲。塔建于悬崖峭壁之上,六角七层,高约26米,每级设有磴道,上下阶梯交错,可拾级登至最高层。塔顶有两株桃树,俗称飞植夭桃,阳春三月,桃花盛开,远近视之,灿若红霞。

广德市
天寿寺大圣宝塔
在广德市城内东大街。高42米,底座周长26.4米。塔身为宋砖所砌,七级六门,六角飞檐。据《广德州志》记载:天寿寺原名开化寺,建于唐天佑年间(904-907)。塔建于宋崇宁元年(1102年)。但1983年在塔内地宫发现石碑记载,实建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金对峙时,金兵占州城,据塔为台,岳飞率军用火硝敷于箭头,射中,塔顶焚毁。明太祖驻跸广德时重修,明万历和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修。寺已毁,塔仍巍然雄峙。塔侧尚存唐代古井一口和明代植银杏树一株。

太极洞群
在广德市城东北35公里。浙、皖、苏三省交界处,方圆10多里。洞内有洞,洞洞相通,其中以太极洞最为著名。洞口朝南,洞口上方有明嘉靖年间(1522-1566)朱麟所书“太极洞”三大字摩崖石刻。进口大厅约有1600平方米,高5-10米。洞长达700多米,内有石梯200多级,可直达山顶。据文献载,明代这里即为旅游地。

郎溪县
东门明代城墙
在建平镇南,沿河有明建城墙“凤凰墩”一段和商周遗址“乌龟包”。

吴应龙墓
在郎溪县。

太平天国建平会议会址
在郎溪县蚂蚁山。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两破清军江南大营,会师十万于此。由李秀成主持召开“建平会议”。

小九华佛教圣地
在建平镇北15公里的梅渚镇,附近有王家桥古迹。

泾县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在泾县城西郊水西山麓。1990年初,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50周年而建。陵园傍泾川,邻城区,环境优美,入口跨公路建有两对7米高石阙,形成壮观的入口空间。墓室四壁钢筋水泥浇铸,中间为墓池,池中有洁白大理石石棺,池后是祭坛,坛上燃烧着常年不息的火焰。

岩潭
在泾县城南2.5公里处。为泾水故河道形成一潭,古名赏溪。潭长500余米,纡滢回流,水深如渊。潭东有一青峦,峭岩耸壁;潭西千亩田园。潭内常年栖息多种野生珍稀动物,尤以扬子鳄为珍贵。1985年起,在此扩建扬子鳄保护区。此处现养殖扬子鳄数百头。

水西绍兴塔
在泾县城西约2公里水西山,宝胜寺右侧。与寺前的大观塔合称“水西双塔”。因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故名绍兴塔。楼阁式,砖结构,7层,底层直径3.5米。大观塔雄伟壮观,绍兴塔小巧玲珑,各具风采。不仅具有北、南两宋建筑代表风格,而且很具有观赏价值。

水西大观塔
在泾县城西约1公里水西山上。建于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故名。七层八角,砖结构,楼阁式,底层直径11米,每面均有拱门。塔上镶嵌宋代刻石36方。左侧还有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七层小方塔一座。合称曰“水西双塔”。

茂林
在泾县城南30公里。是座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的秀丽山村、古老名镇。因村落大,昔有“小小泾县城,大大茂林村”之说。且村落古老,现存明清古建筑及古碑刻众多。1938年5月,时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的陈毅,率部东进抗日,途经此,曾为在皖南战斗牺牲的红军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撰写墓碑碑文。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奉命北移,行至此,遭到国民党军7个师8万多人的突然袭击,发生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桃花潭
在泾县城西南40公里青弋江边的翟村。潭在悬崖陡壁下,水深数丈,清澈见底。潭西岸石壁,怪石耸立,姿态万千。潭东岸白沙细石淤积成滩,滩上芦苇簇拥,临风摇曳。唐诗人李白应泾川豪士汪伦的邀请,曾漫游此间。据袁枚《随园诗话》载,汪伦邀请信说此地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至,不见桃花,也不见酒店。汪伦说:“十里桃花”者是说十里外有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指潭西有万姓酒店。李白大笑不已,为答谢汪伦的盛情款待,临别作《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从此,桃花潭驰名于世。今尚存“踏歌古岸”楼阁、酌海楼、汪伦墓和纪念李白的文昌阁。文昌阁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形状仿北京天坛。因桃花潭周围名胜古迹甚多,已被划为历史文化保护区。溯水而上3公里,即可达太平湖风景区。

章家渡
在泾县城南25公里。为青弋江上游重要渡口。因古代江岸有漆树万株,故名漆林渡。唐天宝十二载(753年)诗人李白曾游此,作有《早过漆林渡寄万巨》诗。章家渡镇木房倚水建筑,奇特新颖,有江南“千条腿”之称,风景独秀。

新四军军部旧址*
在泾县西25公里云岭。1938年7月至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设此。中共中央东南局也同时设此。云岭东接泾云公路,南依青弋江,西靠黄山,北望长江,风景秀丽。1939年2月,周恩来曾来此视察。旧址有司令部、政治部、大会堂、战地服务团、《抗敌报社》印刷所、修械所、抗日殉国烈士墓、叶挺旧居、叶挺桥和中共中央东南局等十余处,分布在云岭与四顾山之间、东西约15公里的13个自然村里。

王稼祥故居
在泾县城西62公里的厚岸乡柳溪村。王稼祥(1906-1974),泾县人。故居建于清末,砖木结构,雕花门窗,有院门、书房、正厅、厢房、厨房等部分,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王稼祥出生于此,并在此度过少年时代。故居基本上保持原貌。有王震题写“王稼祥故居”门额。

旌德县
父子进士坊
在旌德县白地乡江村村中。为纪念明代当地江姓父子进士而立。两坊跨街而立,相距不过百米,隔街相望。父坊,又称会魁坊、江汉坊,为明成化八年(1472年)进士江汉立。坊高8米,两柱间净跨宽度为8.8米,子坊,又称青云直上坊、江文敏坊,为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江汉立之子江文敏所立,坊高8米,两柱间净跨宽度为8.2米,横额有“金榜传芳”大型刻字。两坊均二柱三楼石质牌坊,风格样式相同,坊上石雕精美。

古石桥
在旌德县旌阳镇徽水河上。

大成殿
在旌德县旌阳镇。

文昌塔
在旌德县旌阳镇。

白山书屋遗址
在旌德县庙首镇。

三溪大桥
在旌德县三溪镇。

玉壶山
在旌德县华坦。

仕川十景
在旌德县仕川乡。有石岩仙洞、宝莲晚钟、玉屏积雪、车溪印月等。

毓文书院旧址
在旌德县白地村南。为清代著名学者洪亮吉讲学处。

江氏宗祠
在旌德县白地乡江村。

表灵塔
在旌德县兴隆乡礼村头。

绩溪县
龙川胡氏宗祠*
在绩溪县城东北10公里、瀛洲乡龙川村(又称大坑口村)、龙川河北岸,与奕世尚书牌坊隔河相对。是明成化进士户部尚书胡富(1445-1522)、嘉靖进士兵部尚书胡宗宪(?-1565)的族祠。建于嘉靖年间(1522-1566)。祠坐北朝南,祠前河南设高大照壁。三进七开间,建筑面积1146平方米。前进为重檐式门楼,宽22米,八角飞檐,俗称“五凤楼”。进入天井,两边为12根大石柱回廊,天井麻石铺地,占地150平方米。中进大厅用14根围粗1.66米的银杏柱和19根冬瓜梁组成。

梁托、梁间,甚至挂灯用的梁钩上,都雕花卉、云彩、龙凤等形象。大厅两侧各有10扇高达丈余落地窗门,每扇窗上半部为镂空格,下半部是平板花周,所雕塘荷,茎、叶、花、莲,千姿百态,无一雷同,鱼、蛙、虾、蟹,形象逼真,妙趣枫生。大厅上首,迹是一排落地窗门,花雕内容则以鹿为中心,衬以山光水色、竹木花草,伴以蝙蝠、猕猴、飞鸟。后进上下两档,中隔一狭长天井,窗门上的雕刻全是花瓶,花瓶各式各样,瓶上图案精美绝伦。桃、李、梅、兰、菊、水仙、牡丹、玉簪、海棠,百花竞艳。窗门中间三小片花板上,则分别缕刻文房四宝、书案画卷,长短不一,错落有致。集徽派雕刻之大成,是独特精美的雕刻博物馆。

奕世尚书牌坊
在绩溪县城东北10公里、瀛洲乡龙川村(又称大坑口村)。为胡氏宗人为旌表胡富、胡宗宪所立的牌坊。奕世尚书,是谓胡氏家族累出官至尚书之人。胡富(1445-1522),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士、户部尚书;胡宗宪(?-1565),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兵部尚书。两人中进士之年,恰是连续的两个戊戍年。牌坊坐落龙川河南岸,与龙川胡氏宗祠隔桥相对。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高10米、通宽9米。四柱三门五楼,悬山式建筑。以花岗石和茶色石搭配雕凿而成,雄威壮观。南向坊面刻有“恩荣”、“奕世尚书”、“成化戊戌科进士户部尚书胡富”、“嘉靖戊戌科进士兵部尚书胡宗宪”、“大司徒”、“大司马”等字样;北向坊面刻有“恩荣”、“奕世宫保”、“太子少保胡富”、“太子太保胡完宪”、“青宫少保”、“青宫太保”等字。字体均出自明代大书法家文徵明之手。

胡适故居
在绩溪县西北31公里上庄乡上庄村。胡适(1891-1962),绩溪人。胡居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占地275平方米,是一座三开间、前后两进、通转楼式的典型徽州民居。高2层。室外门罩的砖雕、室内门窗的木雕,均精工细刻,内容丰富,出自胡开文墨店雕刻墨模名家胡国宾之手。第一进前厅正中悬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写的“胡适故居”漆黑横匾。后厅悬魏碑书体的“持节宣威”金字红匾。胡适在此度过少年时代,并在此举行婚礼。

冯村古村落
在绩溪县北38公里。为绩溪最古老的村落之一。据《冯氏宗谱》,该村为唐咸通六年(856年),歙州刺史冯子华长子冯延普兴建。这里古建筑最多,从村口东头进村,可依次见古府第7座:大树第、协政第、刺史第、登科第、州牧第、五马第、州司马第。这些府第门面完好,雕刻精致,大门前多有石质华表。有石牌坊4座,依次是:恩荣百岁坊、大夫坊、进士坊、贞烈坊。其中进士坊,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造型最为美观,雕刻尤为精湛。有古桥13座,其中以龙门桥下一巨石横立,石中有洞,洞直径盈尺,溪水穿洞而过。村中还有古槐9株,别具一格,当地俗称之“九槐十三桥”。

磡头古村落
在绩溪县东北约60公里处。整个村落建地一座高低不平的山岭上,错落有致。俗语有“磡头磡,上床三步磡”。意思说上床也得登三个石阶。云川溪从村中流过,把村落分成两半。溪水从村南到村北200余米,即有10座明清时期的卷拱古桥横跨溪上。14条古巷狭窄幽深。村中民居半数以上为明清两代遗构,年代层次分明。村中有古祠堂3座,以许氏宗祠为最,规格高,气势伟,砖、木、石三雕俱全。还有古石坊3座、古府第2座、古庙1座、古楼阁1座、古碾房1座,均为明代建筑。

棋盘村
在绩溪县城西北约28公里。即石家村,建于明。村民皆称为北宋开国功臣石守信后裔。全村民居均北向而建,传说意寓有三:一是不忘始祖石守信来自北方;二是五行中朝南属火、朝北属水,屋门北向可避天火;三是石姓属石,石不怕北风吹,亦不畏北雨淋。全村街巷方正,纵横相交,整齐对称,极似棋盘形。民宅住户类一枚枚棋子,石氏宗祠好比帅府。传说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喜爱下棋,常与大将石守信对弈。石姓建此棋盘形街巷,意为纪念先祖,亦为显耀石姓崇贵。古巷尽头皆设有门户,夜晚关闭,一巷之内人家,俨为一家。又家家户户庭院内,均自发载植石榴树。石榴多籽,寓意石姓发达繁盛。村西有魁星阁,并有荫覆石氏祖墓的“抱祖松”等名胜古迹。

石姓魁星阁
在绩溪县城西北约27公里处,石家村西。为北宋开国功臣石守信第17代孙石承漠所建,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此阁结构奇特。传说建阁者虽在清朝却心想明代。对阁的构件有过考证,说构件尺寸长短,蕴意著“反清复明”的思想。

湖村门楼巷
在绩溪县东北16公里北村乡湖村。为一幽深狭窄的古巷,以精美绝伦的砖雕门楼而得名。是古徽州徽派民居建筑在正门上方的一个装饰。由质地精良的青砖雕刻而成。这些砖雕为画轴式,采用镂空浮雕技法,造型浪漫夸张,构图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采。

胡开文旧居
在绩溪县上庄镇上庄村村首。胡开文(1762-1845),“胡开文”字号墨庄创始人。其后裔继承天注遗业,凡制墨者,均以“胡开文”字号出现。此旧居乃胡开文后裔所筑,建于清末,为作坊兼住室。坐西面东,面阔3间,两进,前堂后室,南北对称,砖木结构,两层楼房。该建筑大门别具一格,造型为天主教堂形式。建筑材料,亦广泛采用水泥。其南侧还建有一西式小房。该旧居为徵派建筑与西方建筑融为一体之首创。

小九华山
在绩溪县城东37.5公里荆州乡。海拔约300米。三面环水,呈半岛状。悬崖绝壁,中有平岗,广2亩,上建地藏殿。传为地藏王新罗国王近宗金乔觉到中国,先在此苦修,后迁至青阳县九华山,故名。周围溪水,蜿蜒曲折,溪北有潭,名铁釜潭。潭西一小丘,丘顶孤岩兀立,高数十丈,又弯环似刀,俗称关王刀。旧时香客有朝九华山前必先朝小九华山习俗。

太平天国壁画
在绩溪县旺川村曹氏支祠(九思堂)内。画面共7壁,其中一幅主画称《攻城胜利图》,长2米,高1.5米。有学者考证,是1860年太平军首次攻克旌德城的写真。这组国内罕见的壁画,不但艺术价值很高,而且是研究太平天国历史极其珍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