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人物

亳州市

张良(?-前186)
城父(今安徽亳州)人。字子房。韩国功勋世家,祖与父均韩相,有“五世相韩”之称。秦灭韩后,图谋复韩,倾家财结交义士刺客。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遣力士椎击秦始皇于博浪沙,未中,遂更名易姓隐居下邳,攻读黄石公所授《太公兵法》。秦二世二年(前208年),陈胜吴广起义后,聚众归附刘邦,为汉之重要谋士。刘邦称其“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汉朝建立后,封留侯。晚年好神仙道术,卒谥文成侯。

曹腾(?-160)
沛国谯(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祖父。宦官。以年少谨厚,为邓太后赏识。永宁元年(120年)使侍太子。顺帝立,为小黄门,迁中常侍,以定策迎立桓帝,封费亭侯。延熹三年卒。一生用事宫廷三十余年,奉事四帝。以谨慎著称。死后,养子曹嵩袭为侯。三国魏太和三年(229年),追尊为高皇帝。

曹嵩(?-?)谯人。
宦官曹腾养子,曹操之父。原夏侯氏之子。东汉桓帝时,官司隶校尉。灵帝时擢拜大司农、大鸿胪。曾代崔烈为太尉。献帝时去官还故里。董卓叛乱,曹操起兵伐董卓,嵩避难琅邪,曹操遣人迎于泰山华县、费县间,为徐州刺史陶谦袭杀。魏黄初元年(220年),追尊为太皇帝。

华佗(141-208)
沛国谯人。东汉末,行医于民间,尤擅长外科,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全身麻醉手术的人。相传他以曼陀罗花等配成麻沸散处方,现代医学临床验证具有很高的麻醉效能,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珍贵遗产。他还根据虎、鹿、熊、猿、鸟等五种禽兽动作,创造“五禽戏”健身养生之术,丞相曹操要他当侍医,华陀不肯召,被杀。

曹操(155-220)
沛国谯人。字孟德,小名阿瞒。出身世族。东汉熹平三年(174年),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迁顿丘(河南清丰县西南)令,徵拜议郎,后拜骑都尉。中平元年(184年)征讨黄巾之乱,迁任济南国(山东章丘县一带)相。后征还为东郡太守。中平六年(189年),合议兵讨董卓。以兵少,失败。后复募兵,为东郡太守,领兖州(山东西南至河南东部)牧。击破青州(山东德州市以东)黄巾军,受降卒三十余万,收其精锐者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河南许昌市东),为大将军,封武平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一战,大破袁绍,统一中国北部。十三年,为汉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联军败于赤壁,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十八年,封魏公。二十一年,进爵为魏王。延康元年,卒于洛阳。其子丕称帝,追尊为魏武帝。

魏文帝(187-226)
即曹丕。三国魏国建立者,曹操次子。少时博通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善骑射,好击剑,随父征战。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曹操卒,嗣位为丞相、魏王。同年,废汉献帝自立,迁都洛阳。政治上主张轻刑薄赋,颁行九品官人法,确立和巩固士族门阀特权,影响深远。爱好文学。建安七子之一。所著《典论论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学理论批评专著;《燕歌行》是我国最早的七言诗。魏黄初七年卒。有《魏文帝集》传世。

魏明帝(204-239)
即曹叡。字元仲,魏文帝曹丕子。母甄夫人。历封武德侯、齐公、平原王。继位初期任用曹休、曹真、司马懿,平定新城太守孟达叛乱。后期委政于曹爽、司马懿,平定辽东公孙渊势力。为人沉毅断识,御下严厉。好兴土木,大修沼阳宫室,扩充园苑,妨害农业生产。卒后谥明帝,庙号烈祖。

魏齐王曹芳(231-274)
魏明帝养子。青龙三年(235)立为齐王。景初三年(239)立为皇太子,随即帝位。以年幼委政于太尉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嘉平元年(249)爽被诛,朝政由司马懿掌握。六年,中书令李丰及皇后父张缉谋诛司马氏势力失败,遂被废为齐王。晋代魏后封为邵陵县公。卒后谥厉公。

魏高贵乡公曹髦(241-360)
魏文帝曹丕孙,东海定王曹霖子。初封高贵乡公,曹芳废,他被司马氏迎立为帝。名为皇帝,实是傀儡。因不甘司马氏专权,于甘露五年(260)五月亲率随从数百人攻司马昭,为贾充部将成济兄弟所杀。

魏陈留王曹奂(246-302)
曹操孙,燕王曹宇子。初封安次县常道乡公。曹髦卒,被司马氏迎立为帝。在位六年,政移司马氏,于咸熙二年(265)禅位于晋王司马炎。封陈留王。卒后谥元皇帝。

曹彰(?-223)
曹操子。善射御,勇力过人,数从曹操征伐,不避险阻。代郡乌丸反,率军征讨,大胜而归。魏文帝时期封任城王。卒后谥威王。

曹冲(197-208)
曹操子。少年聪明。孙权曾赠象一头,操欲知重量,群臣无措,冲建议用船称量,刻划水痕处,然后再以其它东西装载,以此计算象的重量。年十三而亡,曹操极为悲伤。魏明帝时追封,谥邓哀王。

曹彪
曹操子。魏文帝封为弋阳王,明帝改封楚王。嘉平元年(249),兖州刺史令狐愚与太尉王凌谋迎他为帝,事败后被迫自杀。

曹植(192-232)
字子建,曹操三子。自幼聪慧,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挥笔立成,为父所钟爱。封平原侯,后徒封临淄侯,曾欲立为太子。曹操卒,曹丕继王位,愈加疑忌。魏太和六年郁郁而亡。因曾封陈王,谥“思”,故世称“陈思王”。为建安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以《洛神赋》最为著名。

汉献穆曹皇后(?-237)
名节,曹操女。初入宫为夫人,伏皇后被废杀,进号皇后,曹魏代汉,为山阳公夫人。

曹仁(168-223)
谯人。曹操从弟,出身东汉世族。少年好弓马弋猎,骁勇善战。随曹操部,拜别部司马。破袁术、攻陶谦、灭吕布,皆有战功。参加平定黄巾之乱。迎汉献帝都许昌。曹操以其有勇略,改议郎督骑。封都亭侯。平荆州,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东吴周瑜。转封安平亭候。讨马超,为安西将军。镇荆州,拜征南将军。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固守樊城,与西蜀关羽对峙。长年镇守樊城、合肥,阻遏吴、蜀,多有军功。魏文帝时拜四骑将军,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进封陈侯。拜大将军。迁大司马。魏黄初四年(223年)卒,谥忠侯。

曹纯(?-210)
曹仁弟。初为黄门侍郎,后从曹操起兵,所领虎豹骑为骑军精锐。从征袁谭及三郡乌丸,所部斩谭首,并擒单于,以功封高陵亭侯。卒后谥威侯。

曹洪(?-232)
曹操从弟。随操讨董卓,曾在危急中以乘骑救操命。从征吕布、刘表有功,历官鹰扬校尉、扬武中郎将、谏议大夫、都护将军。先后封国明亭侯、都阳侯、乐城侯。曾因私憾几乎为文帝所杀,以卞太后救护而止。卒后谥恭侯。

曹休(?-228)
曹操族子。东汉末携母至吴避乱。后归操,被誉为千里驹。初瓴虎豹骑宿卫,历迁骑都尉,领军将军、镇南将军、征东大将军等职,先后封东阳亭侯、安阳乡侯。文帝时,屡次参与对东吴的战争。太和二年(228)因兵败于孙吴,忧病而卒。谥壮侯。

曹真
字子丹。少孤,为曹操收养。建安时期领虎豹骑,后迁征蜀护军。魏文帝时历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文帝病重,他受命与司马懿等辅政。明帝即位,拜大将军。先后破酒泉张进反叛、吴军牛渚屯、蜀将马谡,与将士同甘共苦,常以私财赏部下。卒后谥元侯。

曹爽(?-249)
曹真子。魏明帝时以宗室受到亲重,初为散参侍郎,后迁至武卫将军。明帝病重,拜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与司马懿受遗诏辅政。任用弟曹羲及何晏、邓飏、丁谥等人,排斥司马懿势力。正始五年(244),企图伐蜀以提高声望,结果失败。十年,从皇帝朝高平陵,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被迫免官让权,随即被杀,灭族。

曹羲(?-249)
曹真子,曹爽弟。魏齐王时为中领军,掌典禁军。司马懿发动政变,他反对桓范召兵讨伐司马氏的建议,结果与曹爽一起免官归第,被杀,灭族。

金乡公主
何晏妻。母为沛王太妃。曾预见晏将领招祸,又因沛王关系,司马懿发动政变后,其子被赦免。

曹志
谯国谯(今安徽亳州)人。魏陈思王曹植子。在魏继嗣为济北王。入晋,降封公,为东平等郡太守,任上不理政事,昼游猎,夜诵诗书,以声色自娱。时朝廷议论齐王攸就国之声,以为当留朝辅政。累至散骑常侍。后精神失常而死,谥定。

夏侯惇(?-220)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初随曹操起兵,常以裨将从征伐。历官司马、折冲校尉、东郡太守、河南尹、伏波将军、大将军,封高安乡侯。吕布部下曾劫他为人质,被韩浩救免。深受操信任,常出入卧内,同车而乘。卒后谥忠侯。

夏侯渊(?-219)
夏侯惇族弟。初以别部司马骑都尉从曹操起兵,后从征袁绍、昌狶,并镇压济南、乐安等郡黄巾军。建安十七年(212)任护军将军,镇守长安,先后击败秦陇地区马超、韩遂、宋建等势力,张鲁降曹,他又奉命以征西将军镇守汉中。二十四年遭蜀军袭击,战亡。谥愍侯。

夏侯衡
夏侯渊长子。娶曹操侄女为妻,备受恩宠。初袭父爵,后转封安乐亭侯。

夏侯霸
夏侯渊子。夏侯衡弟。官至征蜀护军、右将军,进封博昌亭侯。与曹爽亲厚,爽被杀,亡命入蜀。

夏侯尚
夏侯渊从子。初为曹操军司马,率骑军从征战。曾佐曹彰平定代郡叛胡。历官征南将军、荆州刺史、都督南方诸军事、荆州牧等。爱妾为魏文帝所杀,精神恍惚,病重而死。谥悼侯。

夏侯玄(209-254)
夏侯尚子。初为散骑黄门侍郎,魏明帝时因耻与皇后弟并坐,降为羽林监。曹爽当政,以亲戚历迁散骑常侍中护军、征西将军,都督雍、凉州诸军事。爽被诛,召回京城,先后任大鸿胪、太常。与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辑度谋诛司马师,事泄被杀。

夏侯徽(211-234)
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嫁司马师。父夏侯尚,魏征南大将军;母曹氏,魏宗室女。魏明帝青龙二年,被司马师毒死。晋武帝代魏,追尊为后。

晋元夏侯太妃(?-307)
即夏侯光姬,沛国谯人。晋淮南太守夏侯庄女。为晋琅邪王司马观妻,生晋元帝司马睿。司马睿嗣琅邪王位,尊封王太妃。怀帝永嘉元年死。。

许褚
谯国谯人。腰大十围,勇力绝人。东汉末聚兵抗拒农民义军,后归曹操,拜都尉。从征张绣、袁绍父子、马超,战功居多,历官武卫中郎将、武卫将军、都督中军宿卫禁兵。常随操左右,数救曹于危急之中。魏明帝时卒,谥壮侯。

文钦(?-258)
谯人。因功授扬州刺史。魏正元间,封山桑侯。骁勇善战。初以帝王乡里(与魏武帝曹操同乡),与大将军曹爽相友善,恃爽势,多所陵傲,为司马氏所不满。司马师诛曹爽及其党人,亦常抑之。内不自安。魏正元二年(255年),与镇东将军毋丘俭联合起兵于寿春(安徽寿县),讨伐司马师,兵溃奔吴。后又奉吴命,领兵助魏将诸葛诞起兵,因与诞相互猜忌,甘露三年(258年)被诸葛诞杀害。

梁高祖丁贵嫔(485-526)
即丁令光。梁武帝萧衍贵嫔。谯国(治今安徽亳州)人。徙居襄阳。萧衍为雍州刺史时所娶,即位,拜为贵嫔,生昭明太子。性不好华饰,器服不求珍丽,不为亲戚私谒谋利。信奉佛教,尤善《净名经》。普通七年卒,谥号穆。梁简文帝即位,追尊穆太后。

夏侯详(434-507)
谯郡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初为州主簿,迁治中,别驾,甚得历任刺史器重,齐末迁至西中郎司马、新兴太守。萧衍自雍州起兵,与萧颖胄在荆州响应,军国大事,多定于详。和帝在江陵即位,授侍中,尚书仆射。梁国建立,授右光禄大夫,封丰城县公,天监三年(504)出为湘州刺史,在州为百姓所称。天监七年,征为尚书左仆射,在道病卒。

陈搏(?-989)
亳州真源(亳州市南)人。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后唐时举进士不第,隐居武当山九宝岭二十余年,后移居华山云台观。后周世宗柴荣召命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受。北宋太平兴国间,他以历承五代战乱,幸天下太平,两度至京城朝觐,为宋太宗赵光义所重,赐名希夷先生,令有司增葺云台观。相传他善弈,精于书画,尤爱墨竹。认为万物一体,惟有超绝万有之“一大理法”存在。其说后经周敦颐、邵雍推演,成为宋代理学组成部分。
鲁宗道
亳州谯(今安徽亳州)人。举进士。历官海盐令、秘书丞、左谕德、直龙图阁等。宋仁宗即位,迁户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判吏部流内铨。拜参知政事,执政多任己子于馆阁读书,乃谓馆阁培育英才,岂可让纨袴子弟以恩泽入管阁。为人刚正,遇事敢言,时人目为“鱼头参政”。病死,赠兵部尚书,谥肃简。

姜桂题(1843-1922)
安徽亳州人。清咸丰年间参加捻军起义。同治初叛降,充僧格林沁卫队官,镇压捻军。曾诱捕捻军领袖张乐行,致使张被害。后编入宋庆毅军,随左宗棠镇压甘肃回民起义。光绪二十年(1894年),随宋庆毅军参加中日甲午战争,次年调任新建陆军右翼长。庚子事变,参与镇压义和团,迎护慈禧太后、光绪帝回京。二十九年,毅军老八营拔归姜桂题统率,从此成为毅军首领。三十一年,办理长江防务,驻浦口,扩军至二十营。三十四年,继马玉昆任武卫左军军统。宣统二年(1910年)兼直隶提督,加太子少保衔。民国元年(1912年)武卫左军改称武毅军,仍充军统。次年,参加镇压白朗起义,事后兼热河都统。袁世凯称帝,封一等公。民国9年(1920年)皖系失败,兼管将军府军务。次年,调陆军检阅使。同年死。北洋政府追赠昭武上将军。

仲星火(1924-2014)
电影演员。亳县(今亳州市)人。1946年赴临沂解放区入山东大学文艺系学习。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主演《今天我休息》,在《天云山传奇》等影片中饰演角色。在《李双双》中饰演孙喜旺。

利辛县
孙万林(1843-1905)
安徽涡阳(出生地现属利辛县)人。清同治初,投嵩武军张曜麾下,从军西征,积功升总兵官加提督衔。后继张曜任山东巡抚,驻烟台,主持修筑烟台宁海州至威海卫西山口道路,交通称便。二十年冬,中日甲午战争开始,受山东巡抚李秉衡命,带嵩武中军右营兼招募福字三炮队督赴荣城,与日军激战,先军分统阎得胜逃遁,孙万林仍坚持阵地,数挫日军。阎临阵退缩,孙万林蒙冤被革职。二十六年获赦。逢八国联军寇京津,孙万林始复原官,率军攻打京师东交民巷,授陕西河州镇总兵。慈禧太后、光绪帝两宫西逃,孙万林护跸至大同,改授南阳镇总兵。三十年,调四川松潘镇。次年,署建昌镇。

蒙城县
高琼(935-1006)
蒙城人。少年从军,以武略和勇猛闻名。先在王审琦麾下为将.太宗尹京师,召置帐下。太宗即位,升御龙直指挥使。从太宗征太原、幽蓟等地,屡建功勋。从端拱至咸平年间多次镇守北部诸州,威镇雁门三关。授殿前都指挥使。咸平二年(999年)十月,契丹大肆南侵。时任并代(太原、雁门一带)都部署,应召往,统杨延昭等河北诸军,击溃敌军。景德元年(1004年),年已七十,仍与寇准力促真宗亲征澶州(河南濮阳县),抗击辽军。后以病求解兵权,授检校太尉。卒,赠侍中。

高继勋
琼长子。咸平初,以益州兵马都监、提举西川诸州军巡人公事,率兵镇压王均起义,以战功迁崇仪使。知瀛州,岁饥,募富人出粟以给贫者,迁内藏库使。仁宗即位后,历步军马军殿前都虞候,天雄军都总管,保顺军节度使、马军副都指挥使等。后以老病,授建雄军节度使、知滑州。卒,赠太尉。在蜀有威名。号“神将”。

高继宣
琼第二子。幼善骑射,颇工笔札,以恩补西头供奉官,乾兴元年(1022),以内殿崇班为益州都监。历磁、相、邢、等巡检使,知安肃军。元昊犯边,为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知并州,募楔军二千多人号称“清边军”,败西夏军于三松岭,筑宁远等砦,迁眉防御使,卒。

高遵甫
继勋子,琼孙。累官北作坊副使。嘉祐八年(1063),其妇为皇后,神宗即位,册封皇太后。累赠继勋为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谥穆武。遵甫死后,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楚王。

刘金定(941-1010)
蒙城人。女,高琼妻。自幼学文习武,通经史,晓兵法,有胆有识,貌美艺精。五代战乱之际,十七岁受乡民拥戴,树旗立寨于双镇山,护乡安民,屡败兵匪,威震涡、淮。方志载,后周显德四年(957年),高琼自寿州(安徽寿县)去京师取援军,途经双镇山,与之激战,高琼被她三擒三纵所感,二人结为恩爱夫妻。旋随高琼发兵攻南唐,屡败敌军。北宋建立,又北上抗辽,助夫镇守雁门三关。

宋英宗后(1032-1093)
高氏,即宣仁太后。亳州蒙城人。宋神宗母。治平二年(1065),册为皇后。神宗立,尊为太后。神宗屡欲为其兴建宫宅,不许。元丰八年(1085),神宗病重,立延安郡王煦为皇太子,请太后权同听政。哲宗嗣位,尊为太皇太后。权同听政,命司马光、吕公著为相,废除新法。

任化邦(?-1867)
安徽蒙城人。清咸丰元年(1851年),随叔父任乾参加捻军。七年,随张乐行渡淮南征,为蓝旗将领。同治二年(1863年)捻军失败,与张宗禹各率所部在鄂、豫、陕边区活动,并参加太平军,被洪秀全封为鲁王。天京陷落,与梁王张宗禹等共推太平军遵王赖文光为首领,于曹州大战杀僧格林沁并歼灭其所部。五年,与赖文光合统东捻军。次年,于湖北歼曾国荃新湘勇四营,杀淮军悍将张珊,击溃淮军名将刘铭传部。后率捻军入山东,被李鸿章以长墙工事围困于黄河、六塘河、运河、胶莱河之间。六年,在江苏赣榆与清军大战时,为叛徒潘贵升从背后袭击而亡。

马玉昆(1837-1908)
安徽蒙城人,后迁居雉河集(安徽涡阳县城)。行伍出身。早年在家乡办团练。清同治三年(1864年)投清军,次年随总统毅军宋庆,镇压捻乱。后调西北镇压回民起义,十三年,出嘉峪关,与左宗棠共同平定分裂中国领土的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抗击沙俄侵略军,先后驻守西北边陲十六年。征战之余,办屯垦,兴水利。光绪十六年(1890年),赴直隶任北洋军随办营务,统领毅字后军,驻防旅顺。中日甲午战争起,率军赴朝,几创日军。次年转战于辽东营口、田庄台一带,以所部千余人抗击日军数万人,伤敌甚多。二十五年,擢浙江提督。八国联军入侵,统武卫左军于津郊、北仓,配合义和团奋力抵御,因无援而退,旋护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出逃西安。二十七年还京,加太子少保衔。三十四年病卒,追赠太子太保,二等轻车都尉世职。

马金叙(1848-1913)
安徽蒙城人。早年投身淮军,从刘铭传镇压捻军。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夏,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隶四川提督宋庆,统领毅军四营,扼守安东(辽宁丹东市)虎耳山,日军渡鸭绿江犯九连、安东时,马金叙率亲军千人守山后要隘,与敌激战,所部伤亡过半。后来又与日军战于析木城、海城、摩天岭等地。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时,率四子及百余人攻入敌阵,以骁勇顽强见称。民国元年(1912年),任直隶提督、总统府高等军事顾问官。

陆建章(1862-1918)
安徽蒙城人。字朗齐,幼名八庚。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武备学堂毕业后加入新建陆军,历任哨官、帮带等职。为袁世凯赏识。二十九年,升任练兵处军学司副使。三十一年,任北洋军第四镇第七协统领。镇压山东义和团有功,授曹州镇总兵;旋调广东高州镇总兵。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权,任袁世凯总统府警卫军参谋,右路备补营统镇。旋升警卫军统领,兼北京军政执法处处长,残杀各界进步人士,人称“陆屠夫”。民国3年(1914年),奉袁世凯之命,镇压白朗起义,以功升任陕西督军。次年,拥袁世凯称帝,被袁加封一等伯爵。民国5年,被陕北镇守使陈树藩驱逐。袁世凯死后,委任总统府高等顾问。当时直皖两系军阀斗争激烈,陆建章身为皖人,却居直系,引起皖系军阀头目段祺瑞等人忌恨。民国7年,策动冯玉祥等倒段,未果,被皖系徐树铮诱杀于天津中州会馆。

涡阳县
张乐行(1811-1863)
颖州府亳州雉河集(安徽涡阳县)人。一称洛行。出身富裕家庭,早年贩卖私盐。清咸丰二年(1852年),与龚德树等结捻,聚众占永城(属河南),劫牢释囚,开仓济贫。五年建立大汉国。张乐行被公推为大汉盟主,号大汉明命王,兼领黄旗。七年,与太平军李秀成部会师霍丘(属安徽),接受太平天国领导,被封为成天义,后升征北主将。鼎天福进封沃王。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率二十万大军与清军僧格林沁部在雉河集决战,败退宿州西阳集,被叛徒出卖殉难。

韩奇峰(?-1862)
亳州曹市集(安徽涡阳县)人。乡里尊称“韩老万”,捻军首领。清咸丰五年(1855年),雉河集大会上,被推举为蓝旗总旗主。次年春,率部与清军袁甲三大战于义门集、雉河集,会同白旗总旗主龚德树,于临涣集(属安徽濉溪县)夜袭清营,大败清军。继随张乐行渡淮南下,与太平军联合作战,并遣其弟二人为捻军常驻太平军中代表,固守淮南重镇正阳关,屡挫清军,声名大振。同治元年冬,亡于作战中。

张敏行(?-1867)
亳州雉河集(安徽涡阳县)人。又名闵行。捻军将领。捻军著名领袖张乐行二胞兄。任尖子黄旗旗主。在捻军诸旗中,黄旗为最尊、最大,尖子黄旗是黄旗中禁卫部队。先在淮北抗清,亦曾远征山东,与清军及外国洋枪队作战。张乐行亡后,从张宗禹。与清军作战时,阵亡于湖北。

张禹爵(?-1868)
安徽涡阳人。张乐行胞兄张敏行第五子。捻军尖子黄旗旗主。自幼过继给张乐行为嗣,张乐行死后,袭爵太平天国沃王。是捻军中最年轻的将领,故俗称“幼沃王”。张禹爵是西捻军中地位仅次张宗禹的将领。张宗禹“善谋”,张禹爵则以“善战”著称,屡为大军开路先锋。为救援东捻军,曾率队从陕西首先抢渡黄河,入山西,进河北,军锋直插清京郊卢沟桥,清廷大骇。七年,夏秋之际,于山东陵县战场作战中弹受伤,不治身亡。

龙德树(?-1681)
亳州雉河集(安徽涡阳县)人。清咸丰前,即领导起义活动,后与张乐行一起结捻抗清。雉河集会盟,张乐行为大汉盟主,龚德树为军师兼白旗总旗主。足智多谋,实为整个捻军的“智囊”。所部白旗“枭猛耐战”,擅长奔袭和打夜仗,其部以快速著称,屡败清军。多次配合太平军李秀成、陈玉成部作战,被太平天国封为立天侯。曾参加二解天京之围和歼灭湘军顽敌的“三河战役”。咸丰十一年(1861年),随陈玉成部第二次西征,死于松子关(安徽金寨与湖北罗田交界处)之战。

张宗禹(?-1868)
安徽亳州(涡阳县)人。捻军领袖。清咸丰五年(1855年),随族叔张乐行起义。所部军纪严整,作战勇猛,久经沙场,屡立战功,后受太平天国爵,封梁王。张乐行亡后,与任化邦等推赖文光为首领,转战鲁、豫、皖等省。同治四年(1865年),联合宋景诗打垮蒙古骑队。在山东曹州(菏泽市)高楼寨击毙僧格林沁。次年捻军分东西两路后,张宗禹率西捻军入陕甘,重创刘蓉、左宗棠部湘军。因东捻告急,于六年二月率精骑两万由山西驰入河北,击垮讷尔经额军,直逼京师,清廷震惊。后折入深州(河北深县),回旋月余,攻破十余县,进入沧州境。为寻东捻下落,从山东东昌(聊城市)渡运河。此时东捻已失败,因率部孤军作战,遭到各路清军会剿。六月,在黄河、运河、徒孩河之间全军覆没。张宗禹投水后不知下落。

袁大化(1851-1935)
安徽蒙城(出生地现属涡阳县)人。禀生出身。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往关东投效清军,被派往海参威、双城子等地侦察俄军实况。后至黑龙江漠河金矿任总办,经营八年,每年盈余以巨万计,深得朝廷重臣李鸿章赏识,晋二品道员,赏花翎顶戴。二十四年返里省亲,恰逢饥民暴动,遂参与镇压。后历任徐州道、山东按察使、河南布政使、山东巡抚等职。宣统二年(1910年),调任新疆巡抚。任职期间,辛亥革命爆发,新疆革命党人刘先俊于迪化(乌鲁木齐市)响应,袁大化派兵镇压。伊犁宣告独立,袁大化又一面派兵进剿,一面向宣统帝请旨讨伐。清帝逊位,被袁世凯任为新疆都督,虽称病坚辞不就,旋率部入关。民国6年(1917年)张勋复辟,任内阁议政大臣。后蛰居天津(津西别墅),以清朝遣老自居。

田丰(1887-1965)
安徽涡阳人。1907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曾任四川军政府独立第一团团长。1940年后,任苏皖边区临时参议会议长。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河南省司法厅厅长、人民法院院长,河南省第一至三届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