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人物

滁州市

桓宣(?-?)
冠军长史桓弼子。初为司马睿丞相舍人,转王含参军,受命协助祖逖攻张平、樊雅,迁谯国内史。陶侃平郭默,表荐为南中郎将、江夏相。庾亮为荆州刺史欲北伐,以宣为都督沔北前锋征讨军事、平北将军、司州刺史,镇襄阳,击败后赵石季龙军。宣久在襄阳,绥抚侨旧,甚有政绩。转镇南将军、南郡太守,卒官。

桓伊(?-?)
东晋将领、音乐家。字叔夏,小字野王。铚(安徽滁州市)人。丹阳尹桓景子。有武艺才干,聪睿精悍,频参诸府军事。出为淮南、历阳两军太守、建威将军,以拒北方。“淝水之战”时,为西中郎将、豫州刺史,与谢琰等共破苻坚,进右军将军。性谦和,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在州十年,绥抚荒杂,甚得物性。代桓冲任江州刺史,亦有政绩,卒官,谥烈。

何文辉(1341-1376)
滁(今安徽滁州)人。朱元璋攻下滁州。收为义子。镇守宁国,升江西行省参政。数次攻打江西未下州县,讨新淦,援安福,从取淮东、平江,升行省左丞。取福建,克建宁,秋毫无犯。护驾汴梁,命为河南卫指挥使。从取陕西,留守潼关。洪武三年(1370)以来历任大都督府都督佥事、大都督同知。从平蜀,留守成都。号令明肃,军民颂德。帝曾称赞他谋略威望。李文忠北征,命督兵巡视居庸关。九年病死。

范常
滁人。朱元璋军至滁州,与语甚合元璋意,遂留置左右。有疑难则询问。撰写公文能表达元璋之意,命管文牍,授予元帅府都事。取太平,命为知府。有政绩。居三年,百姓爱戴。召为侍仪。洪武元年(1368)提拔为翰林直学士兼太常卿。群臣集议,能参合众言。委曲合帝意。帝曾命儒臣赋诗。常每次先成,多佳句。升起居注。致仕归。

平安(?-1409)
滁人。初为朱元璋养子,骁勇善战。袭父职为济宁卫指挥佥事,升任密云指挥使、右军都督佥事。建文元年(1399)讨伐燕王,以列将随同出征。及李景隆代耿炳文为将,用他为先锋。白沟河之役,作战最力。滹沱河之战中,他于阵中缚木为楼,高数丈,激战时,观敌情,发强弓箭,射死燕王军甚多。淝河之战,斩杀燕王骁将王真。后兵败被俘,送至北平。燕王即帝位,历任北平都指挥使、行后府都督佥事。永乐七年(1409),自杀。

陈瑛(?-1411)
滁人。洪武中,官御史、按察使。建文初,任北平佥事。永乐中,累升至左都御史。受帝宠信,奸险附会,一意苛刻,数年间,弹劾勋戚、大臣十余人。后犯罪下狱死。

胡松
字汝茂。滁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历官陕西参政、吏部尚书。曾上边务十二事,皆切中边事,复陈严保甲、均赋税、置常平、简伉健数事。居官有声望。病卒。赠太少保。

吕本元(?-1910)
安徽滁州人。从李鸿章镇压太平军、捻军,转战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增援湖北、陕西各省。赏“强勇巴图鲁”勇号,累官至总兵,统盛军马步各营。中日甲午战争时,率部出关至安州,从宋庆退守大高岭,树旗设疑兵,与聂士成军屡败日军。义和团运动起,署天津镇总兵,升直隶提督,统淮、练各军。

陈学俊(1919-2017)
热能动力工程学家。滁县(今滁州市)人。193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机械系。1946年获美国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学位。曾任中央工业试验所技正、热工研究室主任。建国后,历任交通大学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动力机械系主任、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技术院科学部委员,陕西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第八届中央副主席。专于热能动力工程、锅炉、两相流与传热学。

天长市
陈矫(?-237)
广陵东阳(今安徽天长)人。初为郡功曹,后任曹操司空掾属,官至尚书。操卒,他建议曹丕早即王位,免致生变,被采纳,因迁尚书令。明帝时历官侍中、光禄大夫、司徒。卒后谥贞侯。

朱寿昌(?-?)
扬州天长(今安徽天长)人。以父巽荫守将作监主簿,累调州县。父守京兆(陕西西安市)时,母刘氏方娠而出。母子五十年不相闻。行四方求之不得,忧伤甚切。北宋熙宁初年,为寻母决然弃官入秦,发誓“不见母,吾不反矣”。终于在同州(陕西大荔县)找到,时母年已七十余岁,当即将母及其子女全部迎归奉养。皇帝下诏褒奖,复其官职。由是以孝闻天下。累官司农少卿,迁中散大夫。

明光市
汪道涵(1915-2006)
嘉山人(今安徽明光)。交通大学肄业。曾任淮南行署副主任,淮南路东专署专员,苏皖边区政府财政厅、建设厅副厅长,华中军区、山东军区军工部部长,安徽省财贸办公室主任。建国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部长,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对外经济联络部副部长,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副市长、市长。

中国技术与技术科学合作常任委员会第一届会议议定书6月23日在北京签字。常任委员会中国组组长汪道涵与德国组组长理夏德•戈舒埃茨分别代表中、德两国在议定书上签字。

全椒县
张洎(934-997)
滁州全椒人。南唐进士,为李煜记室,知制诰,参预机密,恩宠第一。入宋,拜太子中允,判刑部。历官户部员外郎、同知贡举等。端拱初,契丹扰边,诏群臣言事,乃奏请练兵积谷,分屯塞下,来则备御,去则勿追为要略。拜参知政事。后罢副相,改刑部侍郎。洎风流潇洒,文采清丽,博览群书,兼通释道,终日清谈,好攻人短。撰有文集五十卷。病亡,赠刑部尚书。

张璪
滁州全椒人。未冠登进士。历同编修中书条例、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知谏院兼侍御史知杂事。讨好吕惠卿,弹劾冯京与郑侠相交结。璪出知河阳。元丰初,入权三司度支副使,知谏院,判国子监。建议增博士弟子员,立斋舍八十二,由是学官兴盛。苏轼下御史狱,与李定谋害轼于死未遂。元丰中,参知政事,改中书侍郎。后为刘挚指斥,以资政殿学士知郑州,徙大名府,进大学士,知扬州。卒,赠右银青光禄大夫,谥简翼。

金光辰
全椒人。崇祯元年(1628)进士。历官河南按察使、太仆丞、左佥都御史。曾巡视北京西城,严格执法。又曾条奏三百余章,弹劾不避权贵。因请罢遣中官监军,违帝意,被调外任。又因救刘宗周,被贬官。父忧归。明亡,家居二十余年卒。

吴敬梓(1701-1754)
滁州(安徽全椒县)人。少年时即诗、词、歌、赋、八股文章无不通晓。生活豪纵,不习治家,遇贫好施,不久家业败落,移家江宁,自号秦淮寓客。三十六岁时,安微巡抚赵国麟视其才学,推荐应朝廷博学鸿词科试,以病拒绝应试。所作《儒林外史》,根据切身经历,揭露社会矛盾,为我国古典小说杰作之一。晚年客居扬州,生活贫困,靠卖书售文和朋友周济为生。

汪海洋(1830-1866)
安徽全椒人。农民出身,加入太平军,初为石达开部将。天京事变后,清咸丰七年(1857年),石达开出走,汪海洋随至广西。十年,与石决裂,和彭大顺、童容海等将领各率所部,自广西返回,受到天王洪秀全的嘉奖,名其部为“扶朝天军”。旋经湖南,入江西,转浙江,再入江西,与李秀成会合,隶其麾下。后又入浙江。同治三十二年,封康王。因杭州陷落,走安徽,入江西。率部占瑞金,抵福建汀州(长汀县)。屯军于汀州、连城、上杭交界的南阳乡,以为犄角。四年正月,清军攻南阳乡,汪海洋大败清军后,率部走永定,后又走广东,招抚清军鲍超所部的哗变霆军,力量一度壮大。为争权,杀死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旋破清军于镇平(属广东),进攻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镇平失守后,在嘉应州与清军作战中阵亡。

王东原(1899-1997)
国民党陆军中将。安徽全椒县人。与陈诚同在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毕业,先后担任过第七十三军军长,中央训练团教育长及湖北、湖南省主席等职。到台湾后,任“总裁”办公室第三组主任、“总统府”战略顾问、驻南朝鲜“特命大使”。

来安县
定远县
鲁肃(172-217)
临淮东城(安徽定远县)人。字子敬。三国吴将,初随袁术,后周瑜荐之于孙权,献“平定江东,以观天下”之策,颇受敬重。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师南下,鲁肃与周瑜力主决战,并建议联结刘备共拒曹军,孙权纳其议,任为赞军校尉,助周瑜大破曹操于赤壁。瑜死,拜为奋武校尉,代瑜领兵。十九年,随权破皖城(安徽潜山县),转横江将军,镇守巴丘(湖南岳阳市)。二十二年,病卒巴丘。

董槐(?-1262)
濠州定远人。嘉定进士。历镇江观察推官,提点湖北刑狱,知江、潭州等。在任职间,平常德兵乱,赈济渡江而来的流民,颇有政绩。淳祐六年(1246),权广西转运判官兼提点刑狱,调和西南少数民族与交趾相互友好贸易关系。宝祐二年(1254),擢参知政事。三年(1155),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四年(1156),罢相,被丁大全派兵逼遣,以大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卒,赠太子少师,谥文清。

郭子兴(?-1355)
濠州定远人。红巾军首领。行侠仗义,喜交宾客。元末,散家财,招纳壮士,聚众数千人。元至正十二年(1352)。起兵反元,攻占濠州。与他同时起义者还有孙德崖等四人,各自称元帅。彭大、赵均用等因徐州失守,率众投奔濠州。子兴待彭大甚厚而薄待均用。均用怒,乘机捉子兴幽禁德崖家。彭大与朱元璋等救出子兴,移驻滁州。子兴枭悍善斗,而性直不容人,甚恨德崖,在和阳欲捉德崖,未果。郁郁不乐,不久,病卒。洪武三年(1370)追封滁阳王。

宋晟(?-1407)
定远人。父朝用,兄国兴,并随从朱元璋渡长江,皆积功至元帅。攻集庆,国兴战死,晟嗣兄职。父告老归,晟又袭父官。累升都指挥同知、中军都督佥事。历镇江西、大同、陕西、凉州、开平。有讨西番叛酋功。又曾与都督刘真讨哈梅里,随从蓝玉征罕东。建文元年,仍镇甘肃。永乐时,封西宁侯。他四镇凉州,前后二十余年,威信震边陲。不久经营河西牧地,及谋画出塞远征方略。五年,病死。

胡惟庸(?-1380)
定远人。归朱元璋于和州。历知县、太常少卿等,洪武三年(1370)拜中书省参知政事。六年至十三年间任左丞相。毒死刘基,专权树党。图谋不轨。谋泄,伏诛。后通元、通倭事尽败露,太祖怒甚,令肃清逆党,词连坐诸者三万余人。且作《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

李善长(1314-1390)
字伯室。定远人。明大臣。知书有计谋,归附朱元璋于滁阳。历任元璋书记。官参议、左右相国、左丞相,封韩国公。为元璋出谋划策,主管粮饷。元璋的军队作战进退、功过赏罚、多决定于他。遇事决断如流,奉命留守,将士官吏皆能服从。居民安定,军饷供给不乏。确定两淮盐、茶、渔业税收,制钱币,开办冶铁业,国库日益充足,百姓也不困扰。太祖即位,制定六部官制,封建诸王,爵尝功臣,事无巨细,委托他谋划经办。还曾主持撰修《元史》、编辑《祖训录》、《大明集礼》,诸书。帝制诏词比他为萧何。后坐胡惟庸案被杀。

沐英(1345-1392)
定远县人。回族。字文英。初授帐前都尉,守镇江。后参与出征福建,迁大都督府佥事。明洪武十年(1377年),为征西副将军,从卫国公邓愈出兵吐蕃,西略川藏,跃兵昆仑,封西平侯。十一年,拜征西将军。平定洮州十八番族叛乱,拓地数千里。十三年,总陕西兵出塞,擒元国公脱火赤。十四年,从徐达北征。后拜征南右副将军,从傅友德取云南。卒后,归葬南京。追封黔宁王。

沐春(1362-1397)
字景春。沐英子,才能勇武类其父。十七岁随军征西番、云南、平定江西寇,因功官至后军都督府佥事。英死,嗣爵,镇守云南。在镇七年,大修屯政,开辟荒田三十余万亩,凿铁池河,灌溉宜良干涸田几万亩,百姓复业者五千余户。卒,谥惠襄。

沐晟(?-1438)
字景茂。英子,春弟。少语寡言笑,喜读书。历官后军左都督。建文元年(1399)嗣侯,到封地云南。永乐三年(1405),因平寇功封黔国公。仁宗即位,加封太傅。他不善于用兵,但久镇云南,资财充裕,善于巴结朝中权贵,贿赂不断。所以能在朝野内外都有名声。正统三年病死于楚雄。赠定远王,谥忠敬。

冯胜(?-1394)
定远人。勇武多谋,并通兵法,元末结寨自保,后投朱元璋。明洪武元年(1368年),授征虏右副将军,后以平定中原,出征西北立有大功,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同参军国事,封宋国公。二十五年,皇太孙立,加封太子太师。时勋臣八人,他位居第三。后遭明太祖朱元璋猜忌,被召入京赐死。

冯国用(1333-1358)
定远人。喜读书,懂兵法。元末与弟胜拥兵自立。投归朱元璋于妙山,劝元璋先夺取金陵。渡长江,夺取太平,有功。元璋命他统率亲兵,委以心腹。一直提拔为军都指挥使。死于军。洪武三年(1370)追封郢国公,肖像功臣庙,位次第八。

吴良(1324-1381)
初名国兴,帝赐名良。定远人。刚直,以勇武有谋略闻名。随朱元璋起兵反元,为先锋。从取滁、和,战采石,克太平;下溧水、溧阳,定集庆。又从克镇江,下常州,升为镇抚,守丹阳。克江阴,在江阴十年,辖区安定。吴平,加封昭勇大将军、苏州卫指挥使,移镇苏州。因武备文治功,升都督佥事,移守全州。洪武三年(1370)封江阴侯。后平广西蛮叛有功。十四年死于青州。赠江国公,为开国二十四英雄之一。

丁德兴
定远人。归附朱元璋于濠州。相貌雄伟,称为“黑丁”。从元璋渡长江,攻征伐取,历任左翼元帅、凤翔卫指挥使。收复宁国,夺取江阴、徽州、石埭、池州、枞阳,攻江州,击安庆,援兵江阴,夺取江西附近州县,从征陈友谅,战鄱阳,平武昌,克庐州,平定湖南衡州诸郡。收复淮东,征浙西,打败张士诚。攻占湖州,围困平江,皆有功。死于军中,赠指挥使。洪武元年(1368)追封济国公。

华云龙(1332-1374)
定远人。聚众韭山,朱元璋起兵反元,他率众投归。从元璋渡长江,破采石,取集庆,击败陈友谅,攻占九江、南昌、武昌诸役,因功升至豹韬卫指挥使。攻克淮安、元都,均为留守。夺取云州,俘获元平章火儿忽答、右丞哈海,升都督同知、兼燕王左相。洪武三年(1370)封淮安侯。巡察过境至云州,擒元平章僧家奴,至上都,攻克刘学士诸寨,驴儿国公逃奔漠北,自是塞外无向内进犯者,威名大振。建燕王官邸,增修北平城,皆有他经画。洪武七年,因僭用元朝故宫中器物,召回南京,死于途中。为开国二十四英雄之一。

胡海(1329-1391)
定远人。曾加入土豪赤塘王总管营,后归附朱元璋,从元璋渡长江,夺取集庆、镇江、宜兴、婺州,战绍兴,龙江,攻克安庆,与陈友谅军相持,八战八捷,攻占江州,皆有功。屡战屡受伤,手足胸腹间遍是枪、箭伤,而斗益勇。总属将士无不激励效法于他。授花枪上千户。升指挥使,镇守益阳。有功,升都督佥事。洪武十四年(1381)从征云南。十七年封东川侯。二十四年,患毒疮病死。

张铨
定远人。跟随朱元璋夺取太平、集庆、镇江、常州、婺州。捣江州,战鄱阳湖,取鄂渚。收淮东、平吴。累功为指挥佥事。从取中原、燕、晋、秦、蜀、升都督佥事。修建齐王府,征五溪蛮,从征云南,平定乌撒诸蛮。有功。洪武二十三年(1390)封永定侯,世指挥使。

吴桢(?-1379)
初名国宝,赐名祯。江国襄烈公吴良弟,与良俱跟随朱元璋攻取滁、和两州,渡长江,攻克采石、集庆、镇江、广德、常州、宣城、江阴,皆有功。又跟随常遇春取池州,累升为天兴翼副元帅。从取平江,遂为平江镇抚。不久,随同汤和征讨方国珍使其投降,又取福州。洪武元年(1368),攻取延平,擒陈友定。不久升为吴王左相兼佥大都督府事。封靖海侯。仇成镇守辽阳,命祯总管水兵数万,由登州供应辽阳军饷。虽然海道险远,但他管理有方,使军饷不乏。七年出海捕倭寇至琉球,有俘寇功。自此常往来于海道,主持军务数年,海上寇绝。十一年出定辽,得病,还京城。次年,死。追封海国公。为开国二十四英雄之一。

蓝玉(?-1393)
定远人。开平王常遇春妻弟。初为遇春部下,作战勇敢,战无不胜。积功至大都督府佥事。从伐蜀,平云南,功多。洪武二十年(1387)任大将军,多次领兵打击元朝残余军事力量,封凉国公。恃功骄横,蓄养众多打手、义子,横行霸道。曾占东昌民田,御史查问,被他赶走。北征还,进喜峰关。关吏没有及时开关放行,他纵兵毁关闯入。私通元主妃,妃惭愧自尽。侍帝宴,言语傲慢,在军中擅自罢免将校,专横跋扈。不甘居宋、颍两公之下。他上奏事宜帝多不听,更加不快。后以谋反罪被杀,史称“蓝狱”。

毛骐
定远人。在定远投降朱元璋。夺取滁州。提升为总管府经历,掌管仓库,兼掌晨昏历,清查将帅之失伍者。从元璋渡长江。提升为行省郎中。是时元璋左右,惟李善长及骐,文书机密,都是两人协助办理。不久授予参议官。征婺州。命管理中书省事,委以心腹重任。突然病死。

杨文定(?—1856)
安徽定远人。道光进士。官历刑部郎中、广东惠潮嘉道、至江苏巡抚。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进攻江苏时,弃江宁而退至镇江,镇江被攻破后,革职论大辟。咸丰六年,减罪遣戍军台。

凤阳县
汤和(1326-1395)
濠州(安徽凤阳县)东乡人。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起,为朱元璋取滁州、占和州,授管军总管。至正十六年,又从朱元璋取集庆(江苏南京市),以功擢统兵元帅。至正十九年任中书左丞,进中书平章。继又转战浙、闽沿海,参与击败张士诚,平定方国珍,击灭陈友谅等役。明洪武元年(1368年),入潼关,定宁夏,取汉中,守西北。洪武三年,归封中山侯。随后入川征伐,再统兵南征贵州。洪武十八年,自请解除兵权,深得朱元璋欢心。次年,奉命在东南沿海筑城设防,以御倭寇。

朱元璋(1328-1398)
即明太祖。濠州钟离(安徽凤阳县东)人。少时家贫,入皇觉寺为僧,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参加郭子兴部红巾军。韩林儿称帝时,授为左副元帅。至正十六年,攻下集庆,改为应天府,称吴国公。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议,壮大军力。不久击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灭其残部,改称吴王。至正二十六年,杀害韩林儿,后俘张士诚,平定南方,旋出军北伐。明洪武元年(1368年)建都南京,国号明。同年八月攻克大都,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在位期间,严刑律,整吏治;普查户口,推行屯田,奖励垦荒,兴修水利,振兴农桑;清丈土地,均平赋役。抑制豪强贪吏,制定《大明律》,废除宰相职位,加强皇权,为明朝统治奠定了基础。卒谥高皇帝,庙号太祖。

徐达(1332-1385)
濠州(安徽凤阳县)人。元末先从郭子兴,后为朱元璋部将。富于谋略,治军有方。随朱元璋西灭陈友谅,东擒张士诚,屡立战功。明洪武元年(1368年)以右丞相率兵北定中原,克大都灭元,主修居庸一线长城。后连年出击脱古思帖木儿,扫平残元势力。洪武三年以功进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封魏国公。再召赴北平练兵马,修城池,巩固边防,死后追封中山王。

徐辉祖(?-1407)
濠州(风阳东北)人。明大将。徐达长子,初名允恭,避皇太孙讳,赐现名。有才气,因功命代理左军都督府事。达死,嗣爵。曾多次出朝练兵。又曾捕杀图谋不轨之元将阿鲁帖木儿。升管中军都督府。建文初,加封太子太傅。燕王起兵反朝,他率师援山东,曾在齐眉山打败燕兵。一直到燕兵渡过长江,他还带兵与之力战,成祖进入南京,他独守父祠不迎。成祖怒,把他削爵软禁。永乐五年死。

徐增寿(?-?)
徐达子,官左都督。建文帝疑燕王反,曾问增寿,答称,无反故。及燕王起兵,他多次把京师虚实密告于燕王。帝觉,未来得及追问,燕兵已渡过长江。帝诏增寿诘问,不答,帝用剑斩杀。成祖即位,追封武阳侯,谥忠愍。

朱棣(1360-1424)
即明成祖。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镇守北平。太祖死,皇太孙朱允妏即帝位后,他以“清君侧”为名,于建文元年(1399年)自北平起兵,自称“靖难”之师。四年,破京师南京,夺取帝位,改号永乐。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为顺天府。永乐四年(1406年),始建北京故宫。十九年,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在位期间,解除藩王兵权,巩固中央集权;遣太监郑和多次出使南洋,远至东非;建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五次亲征漠北,抗击蒙古贵族势力;命解缙编纂《永乐大典》。二十二年,北征返师途中病死于榆木川。

朱允炆(1377-?)
即明惠帝。生于应天(江苏南京市)。明太祖朱元璋孙,太子朱标子。朱标早死,他被立为皇太孙。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即位,年号建文。他见藩王权势过大,采取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削藩触及燕王朱棣利益,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名“靖难之师”。经过四年战争,靖难军破应天,一说朱允炆在宫中自焚而死;一说从地道逃出,经湖南、湖北、贵州到云南,以僧人身份出没于云南、四川各地。云南、四川轶闻甚多。

明仁宗(1378-1425)
即朱高炽。成祖长子。洪武二十八年(1395)初封为燕太子。勤奋好学,常同儒臣讲论经书。善射箭。成祖起兵,命他留守北平,有守城功。永乐二年(1404),立为皇太子。成祖数北征,命他监国,裁决庶政,朝无废事。然屡遭燧等谗言,几被夺嫡,而终以诚敬获全。1424年即皇帝位。年号洪熙。在位一年,崩。

明宣宗(1399-1435)
即朱瞻基。仁宗长子。英气满面,智识过人。永乐九年(1411)立为皇太孙。从此成祖巡幸征讨皆随从。仁宗为太子时,失爱于成祖。其危而复安,多赖他之力。仁宗即位,立为皇太子。仁宗崩,即皇帝位。年号宣德。为政平允,社会安定,法纪严明。百姓乐业,国库充余。明朝至此历六十年,民气渐舒,有治平之象。

明英宗(1427-1464)
即朱祁镇。宣宗长子。生四月,立为皇太子,九岁即皇帝位,年号正统。由宦官王振专权,正统十四年(1449),率军北征,土木惨败,被瓦刺俘虏。次年,被释放回京,尊为太上皇。景泰八年(1457)复辟,改年天顺,杀抗击瓦刺有功大臣于谦等,任用宦官曹吉祥。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

明景帝(1427-1457)
即朱祁钰。宣宗次子。英宗即位,封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英宗被瓦刺俘虏,皇太后命他监国,不久即皇帝位,年号景泰。景泰元年(1450),英宗被瓦刺释放回京师。景泰八年,他病宿南郊斋宫。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等迎英宗复位。他被废为郕王。在位能任用贤能,励精图治,抵御瓦刺深入进犯,维系人心,安定明朝统治。

明宪宗(1448-1487)
即朱见深。英宗长子,初名见浚。英宗被瓦刺俘虏,皇太后命立他为太子。景泰三年(1452),废为沂王。天顺元年(1457),复立为皇太子,改名见深。天顺元年,即皇帝位,年号成化。在位,能够上景帝尊号,抚恤于谦之冤,百姓富足。而任用汪直,西厂横行肆虐,奸臣窃柄专权,积恶弄兵。

明孝宗(1470-1505)
即朱祐樘。宪宗三子,淑妃纪氏生。母暴死,年六岁。成化十一年,即皇帝位。年号弘治。1497年命徐溥等修《大明会典》,五年多书成。史称他恭俭有制,勤政爱民,朝序清宁,民物康阜。

明武宗(1491-1521)
即朱厚照。孝宗长子。弘治五年(1492)立为皇太子。十八年即皇帝位,年号正德。信用宦官刘瑾、谷大用和将领江彬等,掌司礼监,领内厂,督东、西厂,督十二团营兼神机营等,织罪滥戮臣民。扩大皇庄,掠夺土地,民不聊生。淫乐嬉游,亲近群小,朝纲紊乱。曾自称总督军务大将军总兵官,下令巡幸,沿途骚扰,民变四起。形成明代中叶严重的政治危机。

明世宗(1507-1566)
即朱厚熜。兴献王祐杭子。十三岁,以世子理国。正德十六年(1521)武宗崩,无嗣,慈寿皇太后与大学士杨廷和定策,以遗诏迎其即皇帝位。年号嘉靖。即位初,杀武宗亲信钱宁等,革除军校匠役十余万人,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称治。但崇尚道教,访求方士、法书,以求长生。由严嵩当国,朝政腐败。赋役苛重,营建繁兴,府库空虚,明朝百余年富庶治平之业,因以渐衰。东南有倭寇侵扰,北方有鞑靼攻袭,将疲于边陲。

明穆宗(1537-1572)
即朱载垕。世宗三子,嘉靖十八年(1539)封裕王。四十五年即皇帝位。年号隆庆。在位,革除世宗朝不适宜之政令;起用因进谏而被罢官的前朝诸臣,对因进谏而被处死的前朝诸臣进行抚恤;把方士交法司治罪;停止斋醮工作及规定之外的采买;释放因上疏而下狱的户部主事海瑞;任用高拱、张居正、高仪参与机要;且能躬行俭约,甚少营建工役,每年节省费用巨万;减赋息民;同俺答讲和,边境安宁。

明神宗(1563-1625)
即朱翊钧。穆宗三子。隆庆二年(1568)立为皇太子。十岁即皇帝位,年号万历,初年,曾书谨天戒、任贤能、亲贤臣、远嬖佞、明尝罚、谨出入、慎起居、节饮食、收放心、存敬畏、纳忠言、节才用十二事于座右,以自警。由张居正执政,前后十年,清丈土地,推行一条鞭法,治理黄河,一度缓和了统治危机。亲政后,贤奸杂用,纲纪废驰,君臣隔绝,深居二十多年,未曾接见一大臣。大事营建,赋税加重,民变四起,倭寇、清兵为患。

明光宗(1582-1620)
即朱常洛。神宗长子。万历二十九年(1601)立为皇太子。四十八年即皇帝位。年号泰昌,在位一月,崩。

明熹宗(1605-1627)
即朱由校。光宗长子。万历四十八年(1620)即皇帝位,年号天启。临朝期间,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滥施淫刑,屡兴大狱,杀害抗清将领熊廷弼及东林党人,政治极为黑暗。农民起义频繁、清兵又攻占辽阳、沈阳,进逼锦州。明朝已临灭亡前夕。

明庄烈帝(1611-1644)
即朱由检。光宗五子,天启二年(1622)封信王。七年即皇帝位,年号崇祯。即位之初,沈机独断,杀魏忠贤,罢黜阉党,想望天下治平。但随即信用另一批宦官,冤杀抗清将领袁崇焕,时皇室官僚又广占民田,赋役繁重,天灾连年,爆发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领导的农民大起义。他调兵遣将。全力镇压,屡遭失败。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克北京,帝自缢于万岁山(今北京景山),明亡。

明太祖郭宁妃
濠(今安徽凤阳境内)人。父山甫。太祖身微时路过其家,山甫大惊道:“公相贵不可言”。并令妃嫁太祖。后封宁妃。李淑妃死。她掌六宫事。

明成祖仁孝徐皇后(1361-1407)
中山王徐达长达女。贞静,好读书。太祖闻后贤淑,令许配其子棣。洪武九年(1376),封为燕王妃。燕王举兵反朝,命她佐世子居守北平,凡部署守御,多受命于她。建文帝军攻城急,她激励将校士民妻,皆发给军械登城坚守,城得保全,棣帝即位,封为皇后。她曾择取《女宪》、《女戒》之部分内容,作《内训》二十篇,又汇编古人嘉言善行,作《劝善书》,颁行天下。尝劝帝爱惜百姓,广求贤才,厚待宗室,不骄畜外戚,永乐五年死。谥仁孝皇后。

明兴宗孝康皇帝(1355-1392)
即朱标,母高皇后,太祖长子。太祖为吴王,立为王世子,从师名儒宋濂。洪武元年(1368)立为皇太子。十年,令参与政事,帝规定凡事须先禀告他处理,然后上告于帝。二十四年令分巡抚陕西,还朝献陕西地图。病中上言经略建都事,次年病逝。太子对人友爱,以仁慈抚育兄、姊之子。后谥懿文。建文元年追尊为孝康皇帝。

明睿宗兴献皇帝(?-1519)
即朱祐杬,宪宗第四子。邵贵妃生。成化二十三年(1487)封为兴王。弘治四年(1491)封兴王官邸于德安(今属江西)。后改官邸于安陆(今属湖北)。王爱诗书,不爱珍宝玩物及女乐。楚土风俗崇尚巫师而轻视医药,王乃选择公布治病良方,并置药物以治病人。王官邸旁有阳春台,他常与群臣宾客随从登临赋诗。正德十四年死,谥献。其子厚熜被迎即帝位后,追封王为兴献帝。

朱樉(?-1395)
太祖第二子。洪武三年(1370)封秦王。十一年到封地西安。二十二年改任宗人府宗人令。因他多过失,曾被召还京城欲治罪。皇太子朱标为他解脱,才得归藩地。又因帅平羌将军宁正征服洮州叛番功受帝赐予甚厚。二十八年三月卒。谥愍。

朱棡(?-1398)
太祖第三子。从师宋濂学文,从师杜环学书法。洪武三年(1370)封王。十一年到封地太原。多智数,性骄横,在封地多行不法事,帝大怒,欲治罪,太子朱标力救得免。二十四年,太子巡陕西归,棡随来朝,帝责令他归封地。自此折节下士,礼待官属,竟以谦恭谨慎闻名。时帝甚关注边防,欲使诸王皆参预军务。尤器重晋、燕二王,数命棡带兵出塞及筑屯田。三十一年三月死。

朱橚(?-1425)
太祖第五子,洪武三年(1370)封吴王。十一年改封周王。建文初,橚有异谋,帝令执橚,他逃窜蒙化,复召还,禁闭于京都。成祖攻入南京,复爵、加禄。永乐元年(1403)诏归旧封地,宴赐甚厚。橚好学,能作词赋。以国土夷旷,众草繁茂,考可充饿者四百余种,绘图加注,名《救荒本草》,洪熙元年死。

朱桢(?-1424)
太祖第六子。洪武三年(1370)封楚王。十四年到封地武昌。曾录《御注洪范》及《大宝箴》作为座右铭。又曾参与平定铜陶、思州诸蛮乱。后因征讨古州蛮,不亲自莅军,受帝斥责。永乐初,升任宗正。二十二年死。

朱梓(?-1390)
太祖第八子。洪武三年(1370)封王。十八年到封地长沙。英敏好学,善官文章。妃于氏,都督显女。显与其五琥,二十三年因坐胡帷庸案具被杀,梓恐惧不安。帝召遣使召见他,大惧,与妃自焚死。

朱檀(1370-1389)
太祖第十子,洪武三年封王,时刚生两月。十八年到封地兖州。礼贤下士,善诗歌。因服金石药,毒发伤目,帝厌恶他。二十二年死,谥荒。

朱以海
鲁荒王檀后代子孙。清兵克兖州,徙台州,张国维等迎往绍兴,号鲁监国。顺治三年(1646),清兵克绍兴,遁入海。后居金门,郑成功待之甚恭,久而怠慢,以海不满,将往南澳,成功使人把他沉入海。

朱椿(?-1423)
太祖第十一子,洪武十一年(1378)封蜀王,十八年命驻凤阳。二十三年到封地成都。博学,帝曾称他为“蜀秀才”。在凤阳,曾请儒生学士商榷文史。在蜀,曾聘请方孝儒为世子老师,表孝儒居室为“正学”。得知王绅贤,聘至官邸,以客礼相待。还察看郡学,知众博士贫穷,乃分禄米赐给,每月一石,后成为定制。除以礼教化蜀地外,且请求规定对蜀地每年只征收缯锦香扇之物,其他免征。蜀人因此得以安居乐业,使川中二百所不遭兵灾,日益殷富。并能大义灭亲。同母弟谷王橞,图谋不轨,他告发其罪,永乐二十一年卒。

朱柏
太祖第十二子。洪武十一年(1378)封湘王。封地荆州。好学,读书常到深夜。开设景元阁,招纳人才,日夜校勘书史,志在经国,喜欢谈论兵事。三十年讨古州蛮,每出征,载书前往,遇山水胜境,则留恋忘返。尤喜道家言,自号紫虚子。建文初,有告其谋反者,恐惧,无以自明,自焚死。谥戾。永乐初,改谥献。

朱桂(?-1446)
太祖第十三子。洪武十一年(1378)封豫王,二十五年封代王,到封地大同。因粮饷运输艰远,乃令立屯田以省转运。次年曾率护卫兵出征,受晋王节制。建文时,因犯罪被废为庶人。成祖即位,复爵。永乐元年(1403)复封为王。有人告他杀人强取钱财,图谋不轨者,并列其三十二罪,帝令革除他三护卫及官属。他仍不改过,年老,尚且游市中,用锤斧伤人。十六年恢复护卫官属。正统十一年死。

朱植(?-1424)
太祖第十五子。洪武十一年(1378)封卫王,后改封辽王。封地广宁。在边操练军队,屡建军功。建文中,燕王举兵反朝,召他回南京,改封荆州。永乐十年(1412)削其护卫,只留军校厨役三百人备使用。二十二年死。

朱权(1378-1448)
太祖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封宁王。二十六年到封地大宁古会州。拥兵八万,战车六千,所属三卫骑兵骁勇善战。数同诸王北征,以善谋著称。建文元年(1399),帝恐权与燕王合,召不至,削三护卫,是年入归燕军。燕王起兵反朝,用其计夺取大宁。燕王即位,改封王于南昌。自是韬晦,崇道教,鼓琴读书,终成祖世无患。仁宗宣德中上书言南昌非其封国,乞近廊灌城乡土田,受责。时年已老,日与文人学士交往。正统十三年卒。世称宁献王。

朱奠培(?-1491)
宁王权孙。封靖王。善文辞,性急,多疑。景泰七年(1456),弟弋阳王告他叛逆,不实。布政使崔恭劾奏他私通宫人,逼内官熊壁自尽。遂被夺护卫。弘治四年死。

朱宸濠(?-1520)
靖王奠培孙。封上高王。母本故娼。刚出生,靖王郡厌恶他。及长,轻兆无威仪,善于文过饰非,看相者说他有异表天子气。遂生非分之望,时时关注朝中事,贿赂勾结武宗身边佞幸。初贿刘瑾。后结钱宁。擅自杀害指挥,驱逐布政使、御史,软禁知府;尽夺众附王民房,逼取民间子钱,强夺田宅子女;畜养群盗,劫财江、湖间;与致仕都御史李士实、举人刘养正等图谋不轨。反迹大露,帝派大臣宣谕,令他改过自新。不听,且举兵反朝,号众十万。出江西,攻安庆。后兵败被擒,斩于通州。

朱橞
太祖第十九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封谷王。封地宣府。燕王棣军渡江攻打南京,他奉建文帝命把守金川门,燕军至,他开门迎降,成祖即位,赏赐厚甚,改封长沙。居国横暴,强夺民田,侵占公税,滥杀无辜。长史虞廷纲多次劝说,反被他杀。还招纳亡命之徒,操练兵法战阵,制造战舰弓弩器械,修佛寺,度僧人,念咒语。与都指挥张成、宦官吴智、刘信密谋,欲乘机元夕献灯之机,挑选壮士,潜入宫中,伺机叛乱。并致书蜀王,欲结为己援。蜀王闻变上告,帝令至京,废橞及二子为庶人。

朱松(?-1407)
太祖第二十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封国开原。为韩王。性英敏,博学,恭谨无过失。永乐五年死。

朱模(?-1431)
太祖第二十一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封沈王。永乐六年(1408)至封地潞州。宣德六年死。

朱楹(?-1417)
太祖第二十二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封安王。永乐六年(1408)到封地平凉。十五年死。

朱柽(?-1415)
太祖第二十三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封唐王。永乐六年(1408)到封地南阳。十三年死。

朱栋(?-1414)
太祖第二十四子。洪武二十一年(1388)封郢王。永乐六年(1408)到封地安陆。十二年死。

朱聿键(1602-1646)
即南明唐王。崇祯五年(1632)嗣爵。农民军势盛。他捐金筑南阳城。九年倡义勤王受诏责,废为庶人,监禁凤阳。十七年北京被攻陷,福王由崧建国南京,赦出。清顺治二年(1645)南京降清。聿键入闽。郑芝龙、张肯堂、黄道周等奉王称监国。后建国福州,立年号隆武。是年十二月驻建宁。次年,将至韶州。时清兵已抵闽关,八月出走,至汀州,被清兵俘虏,死于福州。

朱高煦
成祖第二子。凶悍。善骑射,曾盗马,杀民吏、驿丞。成祖起兵反朝,白沟河、东昌之战,屡濒临危而转败为胜,高煦功多。成祖以为类己,高煦亦自此自负。成祖即位,议立储君,称他功高,几乎夺嫡。永乐二年(1404)封汉王。国云南,不肯往。力请归南京,得天策卫为护卫,常以唐太宗自比。自负雄武,进谗言致解缙死,黄淮等皆下狱。后改封青州,又不肯往,成祖始疑,他选壮士、募兵、杀徐野驴、僭用乘舆器物。帝怒,徙封东安州,谋反益急。仁宗即位,侍他甚厚。宣德元年(1426)反。被擒。废为庶人。

朱高燧(?-1413)
成祖第三子。永乐二年(1404)封赵简王。命留居北京,且令政务皆先奏王后执行。他依仗父皇宠爱。多行不法,与汉王高煦谋夺太子位,时时谮毁太子高炽。七年,帝闻知其所做法事,大怒,剥夺其冠服。二十一年五月,帝有病,他造伪诏,谋进毒于帝,谋泄,帝追问,惧不能言。仁宗即位,加汉、赵二王禄。到封地彰德。宣宗即位,赐田园八十顷。汉王反,被擒,言曾派人与赵王通谋。宣德二年(1427),收其护卫,仅经仪仗。六年死。

朱瞻墡(?-1478)
仁宗第五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封王。宣德四年(1429)到封地长沙。正统元年(1436)徙襄阳。英宗被俘,因他是诸王中最长且贤惠者,太后命入宫即位,不应召,上书请立皇长子。英宗还京师,又上书景帝,劝其对英宗勿忘恭顺。英宗复辟,颇疑瞻墡。后从宫中得瞻墡所上二书,自此待之甚厚。成化十四年死。

朱见济(?-1453)
景帝子。母杭妃。始为郕王世子。英宗被俘,皇太后命宪宗为皇太子,以郕王监国。郕王即位,欲以见济代太子。汪皇后以为不可,帝废汪后,立杭妃为皇后,乃立见济为太子。景泰四年死,谥怀献。

朱翊鏐(1568-1641)
穆宗第四子。隆庆二年(1568)生,四岁封潞王。万历十七年(1589)到封地卫辉。初,因他与帝是同母弟而留居京城,属他所有的王店、王庄遍于京畿内。到封地时,把王店、王庄全部归官,由内臣掌管。自此皇店、皇庄更多。翊鏐请求赐给他瞻田、食盐,帝无不应。乃至有田四万顷。爱好文学。善于供奉,常把每年收入的东西输往朝廷,助工助边无所惜。四十二年死。

朱常洵(?-1641)
神宗第三子,母郑贵妃最受宠幸。万历二十九年(1601)封为福王。婚费、营洛阳宫邸费五十八万。十倍定制。四十二年始到封地。帝搜刮民财亿万,多以资常洵。赐庄田二成顷。中州沃土不足,取山东、湖广补足。诸官,假量田亩为名。乘机出入河南北、齐、楚间,所至骚动。请求把抄没张居正家的财产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州杂税并四川盐井榷茶银归己。又请专营盐利,边饷因此不足。崇祯时,日饮醇酒,年爱好者唯妇女娼乐。十四年李自成攻陷洛阳,被杀。

朱由崧(?-1646)
福王常洵子。崇祯十六年(1643)袭封。次年,北京失守,与潞王常淓俱避难至淮安。凤阳总督马士英等把他迎入南京,称监国。后称帝于南京。号弘光。性暗弱,好酒色声伎,委政于士英及其党阮大铖。此二人日以卖官爵,报私憾为能事。次年五月,清兵渡长江,他出走太平,至芜湖。清兵占南京,文武官员投降。由菘被俘。

朱常浩(1576-1644)
神宗第五子。万历二十九年(1601)封瑞王。年二十五未婚,索婚费,赢十八万。藏宫中,且言婚服不能备。天启七年(1627)到封地汉中。崇祯七年(1634)上书求兵抵抗农民起义军。农民起义军逼秦中,他逃至重庆。十七年,张献忠攻陷重庆,被杀。

朱由榔(1623-1662)
神宗孙。崇祯时封永明王,清顺治三年(1646)唐王聿键被俘后,他受丁魁楚、矍式耜等拥戴,在广东肇庆即位,号“永历”。在两广、云、贵、赣、汀、湘、川等地组织抗清斗争,一度势盛。因内部派系复杂,纷争不息,仍为清军所败。走云南,入缅,被幽禁。顺治十八年,清兵逼缅。缅人把由榔父子送至清军。次年四月,死于云南。

朱文正
朱元璋侄。年长,涉猎传记,骁勇有谋略,随元璋渡长江夺取集庆路,有功,授枢密院同佥。元璋为吴王,命他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平定江西,镇守洪都,击败陈有谅军,其功甚多。然性素偏急,暴怒失常。放纵掾史抢夺部中子女,李饮冰告他骄侈觖望,有异志,被免官安置桐城。不久死。

朱守谦(?-1392)
太祖从孙,初名铁柱。父文正被贬,守谦四岁,太祖令养于宫中。洪武三年(1370)改名守谦,封靖江王。及长,到封地桂林。知书,好结交群小,粤人怨咎。不听戒谕,废为庶人,居凤阳七年。复爵。徙镇云南,暴横如故。后禁闭京城。二十五年死。

宁国公主(1364-1434)
太祖女,孝慈皇后生。洪武十一年(1378)嫁梅殷。永乐三年(1405)。梅殷被谭深、赵曦溺死。公主闻讯,哭向成祖要驸马。成祖斩深、曦以安公主。随后又进封公主为宁国长公主。宣德九年死。

大名公主(?-1426)
太祖女。嫁给武陟(今属河南)人李英子坚。坚有才勇,掌前军都督府事。建文初,伐燕,胜负大略相当,封滦城侯。滹沱河火战,被擒,械送北平,卒于途中。成祖即位,名在奸党中。公主卒于宣德元年。

江都公主
兴宗长女。洪武二十七年(1394)嫁长兴侯耿炳文子璇。公主初称江都郡主,建文元年(1399)进封为公主,璇为驸马都尉。炳文伐燕,璇曾主张直捣北平,谋不用。永乐初,璇称病不出,坐罪死。公主复降为郡主,忧死。

宝庆公主(1396-1433)
太祖幼女。成祖即位,公主年八岁,命仁孝皇后抚养。永乐十一年(1413)嫁给把守金川门的千户赵辉。公主死于宣德八年。辉曾奉事六朝,历掌南京都督及宗人府事,家故豪侈,享受富贵六十余年,成化十二年死。

重庆公主(1446-1499)
英宗女,与宪宗同母。天顺五年(1461)嫁安阳人周景。景字德彰,好学能书。多次随从英宗游幸。宪宗立,命掌管宗人府。为官廉慎,除诗书之外无其它所好。公主对公婆甚孝,衣鞋多亲手制作,岁时拜谒如家人礼。周景,弘治八年(1495)死,又四年,公主死。

淳安公主
英宗女。成化二年(1466)嫁蔡震,震行为醇谨。正德中,刘谨下狱,廷臣无人敢审问。震促狱卒拷打瑾使服罪,由是出名。嘉靖中赠太保。

永康公主
宪宗女。弘治六年(1493)嫁代州(今山西代县)人崔元。世宗即位,因迎立功,封元京山侯。元好结交文人学士,宠幸有甚。嘉靖二十八年(1549)卒。赠左杜国太傅兼太子太傅,谥恭。驸马封侯赠官不以军功自他始。公主先元死。

长平公主
庄烈帝女,年十六,帝选周显婚配。将结婚,因农民起义军攻城暂停。北京城陷,帝退入寿宁宫,以剑砍公主,断其左臂。过五日,公主死而复苏。清顺治二年(1645),命显娶公主。逾年,公主病死。

单安仁(1303-1387)
濠(治今安徽凤阳)人。少为濠州府吏,元末兵乱,他组织地方武装,被元授为枢密判官。从镇南王孛罗善化守扬州。后率部队归附朱元璋,守镇江、常州,其子叛变投降张士诚,帝知安仁忠心勤谨,不疑,后历任浙江按察使、工、兵部尚书。曾把扰民悍帅置之于法。协助李善长裁断公事,精敏多智计,许多营建工程,甚称帝意。卒官。

耿炳文(1335-1403)
濠(治今安徽凤阳)人。父君用,随从朱元璋军渡长江,积功为管军总管。援宜兴,力战死。炳文袭职,领其军。攻克长兴,留炳文守。十年间,他以寡敌众。大小数十战,战无不胜。吴平,升大都督府佥事。从征中原,镇守陕西,疏通泾阳洪渠,百姓得利。升秦王左相都督佥事。洪武三年(1370)封长兴侯。从出塞远征,破元军。随同傅友德征云南,随同蓝玉北征,至捕鱼儿海。燕王起兵反朝,命为大将军率军北伐,时年六十五。战败,被解兵权。永乐元年(1403),刑部尚书郑赐等弹劾他僭用帝玉服饰。惧,自杀。

郭兴(?-1384)
濠(治今安徽凤阳)人。滁阳王郭子兴部下元帅。后归附朱元璋,历任鹰扬卫指挥使、大都督府佥事。封巩昌侯。有攻取常州、宁国、江阴、宜兴、婺州、安庆、衢州功,战鄱阳,献计以火攻陈友谅军,从征武昌,斩杀俘获甚多。从取庐州,援安丰,大败张士诚兵。从取中原、克汴梁,守河南,取陕州,守潼关,从克奉元,移镇巩昌,皆有战守功。后曾伐蜀,从镇北平,练兵,巡边。洪武三年(1370)冬,封功臣,因不守纪律,只封侯。卒,赠陕国公。为开国二十四英雄之一。

郭英(?-1403)
巩昌侯兴弟。十八岁,与兴同为朱元璋亲信部将。称为郭四。因功升任河南都指挥使。时妹妹为宁妃,将至河南镇守,妃为其饯行。在镇安抚流亡,治理严明,辖境大治。洪武九年(1376)移镇北平。十三年升前军都督佥事。十四年从征云南,擒乌撒、阿容等,功封武定侯。十八年加封靖海将军,镇守辽东。二十年远征至捕鱼儿海。次年,掌管禁兵。建文时,从伐燕,无功。燕王即位后,罢官归第。永乐元年死。赠营国公。为开国二十四英雄之一。

李彬(?-1422)
凤阳人。嗣父职为济川卫指挥佥事。成祖起兵反朝,归附,为先锋,转战有功。累升至右军都督佥事。永乐元年(1403),封丰城侯。二年,镇守广东,四年,从征安南有功。不久任总兵官,防备海上倭寇。又先后镇守甘肃、陕西、交址,有功。十九年,将发兵入老挝索黎利。适逢有病作罢。翌年死。赠茂国公。

李旻
李彬曾孙。正德中,镇守贵州有功,加封太子太傅。嘉靖初,镇守湖广,有威惠。徙镇两广。武定侯郭勋因罪罢官后,由他主持京营,不久因事罢官。卒谥武襄。

郭登(?-1472)
武定侯英孙。洪熙时,授勋卫。正统中,历任锦衣卫指挥佥事、都督佥事。从征麓川、腾冲有功。随英宗北征至大同,土木兵败,时大同军士多战死,城门昼闭,人心惶惶,他慷慨奋励,修城堞,缮兵械,抚士卒,使大同屹然成巨镇,景帝监国,升都督同知,任大同总兵官。景泰元年(1450)封定襄伯。英宗复位,命掌南京中府事,被弹劾,降为都督佥事。宪宗即位,复伯爵,充任甘肃总兵官、因推荐掌中府事,总神机营兵。为将智勇双全,军纪严明,料敌制胜,动合机宜。能写诗,明世武臣无及他者。成化八年死。赠侯。

张龙(?-1397)
濠(治今安徽凤阳)人。随同朱元璋渡过长江,平定常州、宁国、婺州,皆有功。从征江州,平武昌、淮东,留守海安,攻通州,有功,提拔为威武卫指挥佥事。从平山东、河南。克潼关,为副留守。洪武三年(1370)升凤翔卫指挥。攻取兴元,击败蜀将吴友仁军。十一年,封凤翔侯。从征云南,有功。二十年随军出征金山,迫降纳哈出。次年,收捕叛军。二十三年同延安侯唐胜宗主管屯田,建议设置龙里卫。辅佐蓝玉讨平都匀叛乱。三十年死。为开国二十四英雄之一。

张赫
临淮(今安徽凤阳)人。元末组织地方武装。后帅众归附朱元璋。授千户,因功升万户。从元璋渡长江,所至攻伐皆参加,因功提拔为常遇春翼元帅,留守常州。不久战鄱阳,攻武昌,讨伐张士诚,攻克庆元、温台。有功。洪武元年(1368),任福州都指挥副使、都指挥使司事。追倭寇至琉球。帝以其功大,提拔为大都督府佥事。适逢辽东水远艰难。命主管海元事宜,封航海侯。前后往来辽东十二年,辛劳备至,使军饷不缺乏。病死,追封恩国公。为开国二十四英雄之一。

郭德成
陕国公兴季弟,聪明,嗜酒。兄兴,英积功至列侯,而他官只是骁骑舍人。明太祖因他是宁妃弟的缘故,欲使他显贵。他以嗜酒辞不受。曾侍帝妃宴后苑,酒醉,匍匐脱帽谢恩。失言。醒,大惧,佯狂,剃发穿僧衣,念佛诵经。帝以为他是“真疯汉”。后奸党案迭起,受牵连死者甚多,他竟以疯得免。

陈德(?-1378)
濠(今安徽凤阳)人。世代务农,归附朱元璋于定远。从战有功,历升河南行都督府事,封临江侯。大战鄱阳湖,擒姚平章,元璋舟搁浅,力战,身中九箭,不退却。从平武昌,大败张士诚兵于旧馆。平定江苏,从取中原,克汴梁,皆有功。征山西,适逢大军克平阳、太原、大同。渡河取奉元、凤翔,至秦州。追擒元守将吕国公。克庆元,擒获张良臣等,大破扩廓于古城,降其卒八万。洪武四年(1371)从伐蜀,破龙德,拔汉州,克成都。蜀平,复还汴梁。后征漠北,斩杀俘获甚多。十一年死。追封杞国公。为开国二十四英雄之一。

王志(?-1386)
临淮(今安徽凤阳)人。归附朱元璋于濠州。从元璋渡长江,取常州、宁国、江阴,收复宜兴,攻高邮,下黄梅,鏖战鄱阳。从平武昌,克庐州,打败张士诚兵,留守六安。随元璋巡幸汴梁,渡河,取怀庆、泽、潞、留守平阳。攻克兴元。有战守功。洪武三年(1370)封六安侯。移守汉中。帅兵出察罕脑儿塞,还镇平阳。复从征沙漠。此后用兵西南,皆以偏将军从,虽无首功,然持重,未曾败北,攻合肥打败楼儿张,擒吴副使,立战功位第一,掌管山西都司卫所军务,处置得宜。十六年督兵云南品甸,修缮城池,立屯堡,设置驿站,安抚百姓。十九死。追封许国公。

唐胜宗(?-1390)
濠(治今安徽凤阳)人。十八岁归附朱元璋起义军。历任骠骑卫指挥同知、安丰卫指挥使、都督府同知。曾随元璋渡长江,克常州,征婺州、池州,征陈友谅,下南昌,援安丰,攻庐州,战鄱阳,皆有功。从定武昌,取淮东,克安丰,追获元将忻都。从伐中原,克汴梁、归德、许州、延安,亦有功。洪武三年(1370)封延安侯。因违犯纪律,降为指挥。后复爵。又曾平浙东寇乱,巡视陕西,督屯田,选拔军官。十六年镇守辽东。在镇七年,察奸,拒绝受贿,时称名臣,二十三年坐胡惟庸党被诛。为开国二十四英雄之一。

陆仲亨(?-1390)
濠(治今安徽凤阳)人。父母兄弟俱死。十七岁,归附朱元璋。攻城略地,累功封吉安侯。明太祖曾视为腹心股肱。洪武二十三年(1390)坐胡惟庸党被诛。为开国二十四英雄之一。

周德兴(?-1392)
濠(今安徽凤阳)人。从朱元璋平定滁、和两州,渡长江,取金华、安庆、高邮,援安丰,征庐州,从讨赣州、安福、永新,拔吉安,累升官至湖广行省左丞。平广西,功多。洪武三年(1370)封江夏侯,四年伐蜀,功最大。平婪凤,安田诸州蛮,克泗城州,功又在诸将之上。十三年主持福建军务。后讨平五溪,五开诸叛蛮。久在楚地,所用皆楚兵,军威震蛮中。立武昌等十五卫,决荆州岳山埧灌溉田亩,楚人颂扬其功。至闽,修边防,定防海之策有所为。回朝,令节制凤阳留守司。二十五年,因其子骥乱皇宫,受株连死。为开国二十四英雄之一。

王弼(?-1393)
临淮(今安徽凤阳)人。善使双刀,号称“双刀王”。归附朱元璋,初当元璋卫兵。参加灭张士诚、陈友谅诸役,从征中原,下山东,略定黄河南北,取元都,克山西,驱逐扩廓,克陕西,进征察罕脑儿,皆有功。洪武三年(1370)授大都督府佥事。后副西平侯沐英征西番,因功封定远侯。从征云南,北伐,迫降纳哈出,出塞远征至捕鱼儿海、从冯胜、傅有德练兵山西、河南。亦有征战功。二十六年,赐死。

陈桓(?-1393)
濠(治今安徽凤阳)人。随同朱元璋渡江征战,累功授予都督佥事。洪武四年(1371)从伐蜀,十四年从征云南有功,十七年封普定侯,二十年征东川,统辖云南诸军,后坐蓝玉党死。为开国二十四英雄之一。

谢成(?-1394)
濠(治今安徽凤阳)人。从朱元璋攻克滁、和州。渡长江。定集庆,克宁国、婺州,战鄱阳、平武昌、下苏、湖,从征中原,克元都,攻庆阳,捣定西,累升任为都督佥事、晋王府相。从沐英征朵甘,迫降乞失迦,平定洮州十八族。洪武十二年(1379)封永平侯。二十年追击纳哈出余部。二十七年坐事死。为开国二十四英雄之一。

李新(?-1395)
濠州(治今安徽凤阳)人。从朱元璋渡长江,战龙湾,取江陵,克平江,镇守茶陵卫,屡升至中军都督府佥事。洪武十五年(1382),营建孝陵,封崇山侯。二十二年主持改建帝王庙于鸡鸣山。有心计。将作官吏按照他的设计施工。首次建议,公、侯家人及仪从户应规定数目,多余人员宜归有司。二十六年主持开胭脂河于溧水,西达大江,东通两浙,以便于漕运。河成,百姓称便。二十八因事被诛。为开国二十四英雄之一。

顾时(1334-1379)
濠(治今安徽凤阳)人。有谋略。跟随朱元璋军渡长江,因功由百夫长升为元帅。洪武元年(1368)以来,历任大都督同知,封济宁侯。从定黄河南北,下元都,取平阳、兰州、庆阳。伐蜀,攻克成都。洪武五年(1372)跟随李文忠北征,迷失道路,粮尽,士兵疲惫,遇敌兵,他帅部下数百人,跃马冲杀,打退敌兵,缴获辎重粮畜,士气大振,六年随同徐达镇守北平。十二年死。追封滕国公。

孙兴祖
濠(治今安徽凤阳)人。从朱元璋渡长江,积功为都先锋。沉着刚毅有计谋。徐达甚器重他。克泰州,命守海陵,整顿军令,训练士兵,防卫甚严。平江下,取通州,升大都督府副使,移镇彭城,从克元都,命镇守燕山六卫,掌管大都分府事。洪武三年(1370)帅六卫兵从徐达出塞远征,至三不刺川,遇敌力战死,年三十五。追封燕山侯。

孙恪
燕山侯兴祖长子,袭封武德卫指挥使。历任都督佥事。洪武二十一年(1388)从蓝玉北征,至捕鱼儿海,论功封金宁侯。谨慎敏捷有儒将风。从征楚、蜀,还,驻兵沔阳,简阅备边。加封太子少保。后坐蓝玉党死。

丘福(1343-1409)
凤阳人。起自卒伍。积辛劳,授任燕山中护卫千户。燕王起兵反朝,他与朱能、张玉首夺九门。真定、白沟河、夹河、沧州、灵辟之战,皆为先锋,以功累升任至中军都督同知。战绩显著而不争功。燕王即帝位,大封功臣,以他为首。授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淇国公。仁宗为太子,用他为太子太师。永乐七年(1409),命佩征虏大将军印,充任总兵官,出塞远征本雅失里,至胪朐河,中埋伏被俘遇害。

张信(?-1405)
临淮(今安徽凤阳)人。嗣父官为永宁卫指挥佥事。移守普定、平越,积功升为都指挥佥事。惠帝即位,调任北平都司。受密诏,令与张昺、谢贵谋逮捕燕王。听母言,三次到燕王府,密告成祖。成祖立召诸将定计起兵。燕王攻入京城,论功,升信为都督佥事,封隆平侯。非常受帝信任,凡察藩王动静诸密事,皆命他参与,怙宠骄傲。仁宗即位,加封少师。宣德四年(1429)督军疏通河西务河道。正统七年死于南京。赠郑国公。

顾佐
临淮(今安徽凤阳)人。成化五年(1469)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大理少卿、右佥都御史、户部左右侍郎、山西巡抚。宗室第宅,官府为之修缮,费不够,皆令他们自己营治。正统末,出理陕西军饷,善於筹划,粮饷储蓄余二年。正德改元,代韩文为户部尚书,瑾寻事欲置文罪,逼佐上告文事,佐乃疏乞归。卒,赠太子太保。

熊向晖(1919-2005)
凤阳人。清华大学肄业。1936年参加中华民主解放先锋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48年获美国威斯特恩·里塞夫大学社会科学硕士学位。1949年回国。建国后,历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办公厅副主任,驻英国常任代办,中国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驻墨西哥大使,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副董事长、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