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人物

合肥市

杨行密(852-905)
庐州合肥人。五代吴国创立者。起先流落草莽,后为州兵。唐末自封八营首领,起兵攻下合肥。唐中和三年(883年),任庐州刺史。龙纪元年(889年)取宣州,任观察使。遣部将分取浙西、常州、滁州、和州。景福元年(892年)攻杀孙儒,入扬州,旋任淮南节度使。乾宁三年(896年),占据淮南、江东之地。天复二年(902年),受唐封为吴王,都南京。在位四年。

马亮
庐州合肥人。举进士。宋太宗朝,任知濮、福、饶诸州,殿中侍御史。真宗朝,以西川转运副使,平定王均起义,加直史馆。徙升州,至江州,岁旱民饥,用湖湘漕米以赈济贫民。仁宗即位初,拜尚书右丞,知庐州,迁工部尚书,改江宁府。以太子少保致仕,卒,赠尚书右仆射。

左肤
北宋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安惇荐为监察御史。与石豫治邹浩狱,又使广东省钟正甫逮浩,欲致死。迁侍御史,累官刑、兵、户部尚书,以枢密直学士知河南府。改永兴军,卒。

包拯(999-1062)
庐州合肥人。北宋天圣进士。初知天长县(属安徽)。徙知端州(广东肇庆市),在任从不私取当地所产端砚。仁宗时任监察御史。先后知瀛州(河北河间县)、扬州、庐州、池州(安徽贵池市)、江宁府(江苏南京市)及权知开封府。累迁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为官以断讼明敏正直著称。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时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百姓誉为“包青天”、“铁面包公”。

张德兴(?-1277)
卢州(安徽合肥)人。南宋末任淮南西路安抚使。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在司空山(安徽岳西县)垒石筑寨,与司空山民傅高、潜山野人寨反元义军领袖刘源联合,以图复宋。率军西征,克复黄州寿昌(湖北鄂州市),杀元将郑鼎于樊口(鄂洲市西北),势力发展至江西中部、南部。同年九月,元军攻破司空山寨,奋战身亡。

余阙(1303-1358)
唐兀人。祖籍河西武威。父官庐州(安徽合肥),遂为庐州人。元元统进士。曾审理积压冤案五百例上报,宰相拒不上呈,遂愤弃官归里。不久,召修辽金、宋三史,入翰林院为修撰,拜监察御史。后出任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浙东道廉访使。以为政严明、不阿权贵著称。十三年,出守安庆,任都元帅,淮南行省左丞,与红巾军相抗十八年。红巾军破安庆,不降自杀。文章魄深厚,篆隶亦古雅。

赵庸(?-1390)
庐州(今安徽合肥)人。与兄仲中聚集地方武装于巢湖。归附朱元璋后,兄积功任行枢密院佥事,驻守安庆。失守,按军法被诛。以兄官授庸。庸历任参知政事、中书左丞、南雄侯。收复安庆,战康郎山,平武昌,克庐州,援安丰,随从常遇春、李文忠北伐,征讨闽、粤诸盗及叛蛮。平广东盗“铲平王”,出外任主持山西军务,随从征讨纳哈出,随从燕王出征古北口,迫使乃儿不花投降,皆有功,后坐胡惟庸案死。

杨璟(?-1385)
合肥人。出生于儒家门第。以管军万户随同朱元璋下集庆、常州、婺州,伐汉、攻蛮寇,因功升行省平章政事。洪武元年(1368)克永州,攻靖江,俘获平章也儿吉尼。复移兵郴州,平定广西。从取山西,留镇南阳,升湖广行省平章。三年,封营阳侯。从伐夏,从讨辰,沅蛮寇,再随徐达镇北平,练兵辽东,亦有功。十八年死。追封芮国公。

吴复(?-1383)
合肥人。元末,归附朱元璋于濠州。历任怀远将军、大都督府佥事,封安陆侯。从克泗、滁、和、采石、太平,从攻镇江,下丹阳,金坛,克守常州,破张士诚军。从援安丰,平武昌,克庐州,下汉、沔、荆诸郡县,守沔阳。从克襄阳,破安陆,擒任亮。从西征,打败扩廓,克河州,拔南郡。从平蜀,从征西番、云南,取广西,克墨定苗,运军饷于盘江。皆有战守功。枪箭伤发,死于普定。追封黔国公。

张德胜
合肥人。有雄才大略。与俞通海等自巢湖归附于朱元璋。从元璋军渡长江,克采石、太平,擒陈兆先。攻克集庆、镇江、常州、宁国、太湖、宜兴,累升为佥枢密院事。攻取宜兴、池州、潜山,与陈友谅军大战,至采石,阵亡。追封蔡国公。

濮英
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因功升任西安卫指挥。洪十九年(1386),因练精兵功,加封都督佥事。次年,从北征,抵金山,迫降纳哈出,班师回朝,英所帅骑兵三千人为殿军。纳哈出余部数十万人,埋伏于途,英帅军至,猝然受到攻击,被俘,敌欲挟英为人质。英绝食不语,乘机用佩刀剖腹死。赠金山侯。

郑亨(?-1434)
合肥人。洪武时,袭父职为大兴左卫副千户。洪武二十五年(1392)应募出使鞑坦,还,升密云卫指挥佥事。燕王举兵反朝,以所部投降燕王。屡战有功,超升为中府左都督,封武安侯,留守北京。永乐元年(1403)充任总兵官,帅武成侯王聪、安平侯李远守备宣府。防御、规划周详,后来者不能改。七年,备边开平。成祖凡五出塞远征,他皆随行。仁宗即位,镇守大同。在镇垦田积谷,边备完固,自是大同少寇患。宣德元年(1426)掌刑后府事。仍镇大同,转饷宣府。严肃重厚,善抚士卒。九年死于镇。赠漳国公。

徐忠(?-1413)
合肥人。袭父爵为河南卫副千户。累从大军北征,升济阳卫指挥佥事。洪武末,镇守开平。燕王兵兵至,他举城投降。每从燕王征战,冲锋在前,而驭军甚严,军过无所扰。善于抚慰降附,能使其效死力,俭约恭谨,未曾有过。自指挥同知累升都督佥事,封永康侯。成祖北巡,因老成,命留守辅佐太子监国。永乐十一年死。赠蔡国公。

陈瑄(1365-1433)
合肥人,父闻,归附朱元璋后,累官都指挥同知。瑄代父职,以善射著名。从征讨,有功。升任四川行都司都指挥同知。建文末,任右军都督佥事。燕王兵至浦口,迎降。成祖即位,封平江伯。永乐元年(1403)任总兵官,总督海运,送军饷至北京、辽东。九年与李彬统辖浙、闽官兵捕杀海寇。在青浦建筑土山,赐名宝山。后开凿治理河渠甚多。管理水运三十年,有治绩。仁宗即位,上疏建言七事。宣宗即位,守淮安,督水运,改民运为兑运。八年卒于官。追封平江侯。赠太保,谥恭襄。

陈锐(?-1500)
陈瑄曾孙。成化初,分管三千营及团营。总制两广。移镇淮阳,总督漕运,修建淮河口石闸及济宁分水南北二闸,筑堤疏泉。总督漕运十四年,建议甚多。弘治六年(1493),累加封太傅兼太子太傅。十三年,火筛进犯大同。任总兵官往援,至,拥兵自守,被给事中御史弹劾,夺俸禄闲住,其年死。

陈熊
锐子。正德三年(1508),出督漕运,刘瑾勒索金钱,不给,瑾怨恨。因事下狱,贬戍海南卫。在海南颇殃民。虽被瑾陷害,人不同情他。瑾伏诛,赦复爵。死。

陈圭
熊从子。因被推荐出镇两广。讨封川寇有功,加封太子太保,复平贼,加封太保。讨安南,有功。能与士卒同甘共苦。闻贼所在,不畏艰险,冲锋在前,所向必胜。在粤十年,歼灭诸小贼不可胜数。召还,掌管后军府。加封太子太傅。卒,赠太傅。

陈王谟
圭子。官后军佥书,出镇两广。讨平张琏。论功加封太子太保。万历中出镇淮安,总督漕运,后掌管前军府事。卒,赠少保。

陈怀(?-1449)
合肥人。袭父职为真定副千户。永乐初,积功至都指挥。从平安南,从张辅擒简定,从征虎保,皆有功。仁宗立,任都督同知。宣德元年(1426)任总兵官,镇守宁夏。讨抚松潘番叛乱,升左都督,留镇四川。在镇骄纵不法,干预民事,受贿赂庇护罪人,侵占屯田,多次被言官弹劾。六年,复被弹劾,罪当斩,下都察院狱,后饶恕死罪罢官。正统二年(1437)以左都督镇守大同。居二年,召还,命管理中府事。九年,出古北口,远征兀良哈,封平乡伯。十四年随从英宗北征,死于土木之难。赠侯,谥忠毅。

段朝用
明合肥人。以烧不死丹药,得世宗意,授紫府宣忠高士。结果术不灵验。论死。

李瀚章(1821-1899)
安徽合肥人。大学士李鸿章之兄。初以拔贡生选知县,历湖南、江苏巡府至湖广、两广、四川、漕运总督。咸丰、同治中,在江西、广东、湖南诸省与太平军等部作战,用兵苗疆。行政尚简静,官湖广最久,先后四任总督。光绪中卒。谥勤恪。

李鸿章(1823-1901)
安徽合肥人。清道光进士。咸丰三年(1853年)在籍举办团练,抵抗太平军,初为曾国藩幕僚,后历任巡抚、总督、北洋大臣、武英殿,文华殿大学士。十一年,将安徽团练扩编为淮军,于次年调赴上海,在英、法、美的支持下,镇压太平天国,继而升江苏巡抚。同治四年(1865年),署两江总督,又调淮军镇压捻军。九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管外交、军事、经济大权。从19世纪60年代始,逐步开展洋务事业,开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先后设立江南造船局、轮船招商局、上海织布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漠河金矿、开平煤矿、天津电报总局、津沽铁路公司、北洋铁路局,修建津榆铁路和天津大沽船坞等官办企业。又向外国购买军火、军舰,扩充淮军势力,建立北洋海军。签定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中俄契约》和《辛丑条约》。卒谥文忠。

张树声(1824-1884)
安徽合肥人。禀生。咸丰初,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与兄弟三人治团练抗击太平军。转战安徽各地,行坚壁清野法。同治元年,从李鸿章淮军援上海,从克江阴,攻无锡、常州,进击浙江湖州。赐号“卓勇巴图鲁”,历官江苏徐海道、直隶按察使至漕运总督、江苏巡抚。光绪中,先后摄直隶总督、两广总督。朝鲜内乱,遣吴长庆军赴援以抗日本。加太子少保。中法战争爆发,专治军事,病卒。

董履高(?-1908)
安徽合肥人。咸丰末年,在家乡办团练抗击太平军。同治中,从李鸿章进攻江、浙太平军及安徽、山东、湖北、河南、山西捻军,累官至总兵。光绪中,再升提督,历任广西浔州协副将,左江镇、直隶正定镇、江苏淮扬镇、安徽寿春镇总兵。先后征归化、包头一带“马贼”,用兵广西苗疆,赐号“奇车伯巴图鲁”。中法战争时,在屯枚与法军血战数昼夜。义和团运动起,严厉镇压。曾留北洋练军。光绪三十四年卒。

朱焕明
安徽合肥人。咸丰、同治中,从铭军镇压太平军及东、西捻军,转战诸省,累官至总兵。光绪初,升提督。中法战争时,守沪尾,当北路,带重伤力战,大败法军。后用兵台北少数民族,战死嘉义鹿港。

卫汝贵(1836—1895)
安徽合肥人。从刘铭传淮军,镇压捻军有功,累官至总兵,统北洋防军。光绪二十年,率兵赴援平壤,军无纪律,将无斗志。连连败退至奉天。被革职逮问。次年,论死。

卫汝成
安徽合肥人。卫汝贵弟。累官至总兵。中日甲午战争时,增援旅顺。诸将互不相辖,与赵怀益争殴。日军至,率先逃走。逮治不得。不知所终。

苏得胜(?-1890)
安徽合肥人。早年平定捻军,因功升至游击。赐号“励勇巴图鲁”,累官至提督。清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随刘铭传至台湾,先戍守台北,后率部至基隆,大败法军,升海疆总兵。当法军攻陷基隆时,率中路军与左翼曹志忠、右翼刘朝佑迎战,终于败退法军,收复基隆。中、法战争后,仍驻守台北,后因感染恶瘴而亡。

聂士成(1836-1900)
安徽合肥人。清同治初,隶淮军,升任副将。光绪间中法战争中防守台湾有功。光绪十八年(1892年),授山西太原镇总兵仍留芦台治军。十九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以孤军守摩天岭,屡退日兵。和议成,授直隶提督,还驻芦台。北洋创立武卫军,与袁世凯等三人并为统帅。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掀起。聂士成奉命镇压,驻兵杨村。八国联军入侵时,聂士成将其军分为三部;一部护铁路,一部留芦台,自率一部守卫天津。连夺陈家沟、跑马场、八里台,迳攻紫竹林,喋血八昼夜,中弹而亡。

叶志超(1838—1901)
安徽合肥人。淮军末弁,从刘铭传镇压捻军,赐号“额图浑巴图鲁”,累官至总兵。光绪中,历任直隶正定镇总兵、提督。驻防山海关;用兵热河,捕杀李国珍,封世职。光绪二十年率兵赴援朝鲜,战平壤,谎报胜仗。遂一败涂地,树白旗投降。溃逃入边。次年,论罪,定斩监候。二十六年赦归。次年卒。

段祺瑞(1865-1936)
字芝泉。安徽合肥人。近代皖系军阀首领。同王士珍、冯国璋并列“北洋三杰”。中国第一批留学生之一。1902年任北洋常备军军政司参谋处总办,镇压景廷宾起义,授“奋勇巴图鲁”称号。1908年任会考毕业生主试大臣,督办陆军各学堂。1910年任代理江北提督。助袁世凯当上总统,成其亲信,卖国求荣。1918年制造皖系把持的新国会—安福国会。1926年3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1936年11月病亡,国民政府为其举行了国葬。

段芝贵(1869-1925)
安徽合肥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入北洋武备学堂,后调往日本学习。回国后,二十三年,投效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充督操营务处提调兼讲武堂教习,后历任管带和帮统,与段祺瑞拜为兄弟,二十六年,因参加镇压义和团升为道员。三十一年,任陆军第三镇统制,后署理黑龙江巡抚。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被袁世凯委为武卫右军右翼翼长。旋理湖广总督。历任驻京总司令官、拱卫军总司令、湖北都督、奉天巡按使等职。又因拥护袁世凯称帝,得封一等公。袁世凯死后,依附段祺瑞。民国9年(1920年)直皖战争中,段祺瑞指挥的第一路军,被直系击溃,亡命日本使馆,后潜往天津匿居。

吴忠信(1884-1959)
合肥人。1905年毕业于江南武备学堂。次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南京警察总督。曾参加反对袁世凯的活动。1927年任淞沪警察厅厅长。1931年后任国民党政府监察委员,安徽省、贵州省政府主席,蒙藏委员会委员长,新疆省政府主席,总统府资政、秘书长。到台湾后任国民党中央纪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是国民党第五、六届中央常委。

倪映典(1885-1910)
安徽合肥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入安庆安徽武备学堂,次年加入反清秘密团体“岳王会”。旋至南京,改入江南陆师学堂炮兵科,兼习马术。毕业后,充新军第九镇炮标队官,并参加同盟会,与革命党人赵声、柏文蔚友谊深厚。三十二年,黄兴等人领导的萍乡、浏阳、醴陵起义爆发,随新军第九镇至萍乡,与赵声等谋画响应起义,未果。次年回安徽,先后任新军骑兵营管带,及炮队队长。调安徽第三十一混成协任炮兵管带,与该队革命志士,岳王会安庆分会负责人熊成基等策谋发动起义,事泄,潜至广州,任新军见习官及炮兵排长,同黄兴、赵声谋发动新军起义。宣统二年(1910年)初,清广州警察与新军发生冲突,遂乘机至第一标宣布起义,击毙炮兵管带,率部进攻广州城。遭清水师提督李准袭击,壮烈牺牲。民国成立,追认为陆军上将。

贾成章(1894-1970)
林学家。合肥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农业专科学校。1927年获德国明央大学林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东北农林专科学校教授、副校长,北平大学农学院、西北农学院教授,东北中正大学农学院院长、教授,国民党政府立法委员。1949年后,任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兼系主任、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研究员,是我国现代林业的开拓者之一。

刘和鼎(1895-1969)
安徽合肥人。国民党陆军上将。北洋时期曾任安徽陆军第二混成旅参谋长。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先后担任第十一军参谋长、独立第五师师长、第五十六师师长等职。1929年夏奉调福建,直至1936年春才离开。刘部驻闽七年,参加了“围剿”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并参与镇压福建土著军阀卢兴邦制造的“一·六事件”,以及进攻发动“闽变”的十九路军。抗日战争时期,刘和鼎升任第三十九军军长,第十一集团军副司令、第二十一集团军上将副司令。抗战后不久退役。全国解放前夕去台湾。

卫立煌(1897-1960)
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合肥城东郊卫杨村人。曾任第一、二战区司令长官和中国远征军司令等职。抗日战争中,朱德总司令称颂他为“在忻口战役中立下大功的民族英雄”。日军华北最高司令香月清司其视为“支那虎将”。在蒋介石军事集团中被视为“嫡系中的杂牌”,1955年回到北京,毛泽东同志赞誉他为“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先后担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常务委员。

余心清(1898-1966)
合肥人。1920年毕业于南京神学院。1927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行政系。曾任冯玉祥部开封训政学院院长、民政抗日同盟军总务处处长。1933年参加福建事变,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经济委员会代主席。1944年参加中国民主革命同盟。1947年9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949年获释。同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典礼局局长,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

郭寄峤(1901-1998)
国民党陆军中将。安徽省合肥市人。原名季峤,在抗日战争中,历任第十四集团军参谋长、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第九军军长、第一战区参谋长、重庆卫戍副总司令兼参谋长。解放战争期间,先后出任国防部参谋长、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甘肃省主席。去台湾后,曾任“国防部”次长、部长。

高植(1911-1960)
文学翻译家、作家。合肥人。193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社会学系。曾任中山文化教育馆编辑、金陵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山东师范学院教授、北京时代出版社编审。译有[俄]列夫·托尔斯泰《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合译[俄]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龚澎(1914-1970)
合肥人。女。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曾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重庆《新华日报》记者、中共驻重庆代表团秘书、中共香港工委外事组副组长、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新闻组组长。建国后,历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部长助理。

郑为元(1914-1993)
合肥人。中央军校第八期、三军联合参谋大学第一期毕业。后赴美国学习。曾任国民党政府第九十一师团长,驻英国大使馆、意大利大使馆武官,陆军总部参谋长。1949年到台湾后历任台湾陆军总编训署署长,师长,军长,“国防部”作战厅厅长、人事行政局局长,海军陆战队司令,军团司令,陆军副总司令,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联合勤务总司令,警备总司令,“国防部”副部长。

杨振宁(Chen Ning Yang)(1922-)
出生在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曾留学美国攻读数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厦门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数学教授,是最早将西方近代数学引入中国的先驱者之一。抗日战争其间,杨振宁随父母颠沛流离来到昆明,在念完高中二年级之后,就考上了西南联大。他在吴大猷教授指导下完成了学士论文。大学毕业并取得理学学士学位,即入研究生院深造,在王竹溪教授指导下研究统计物理学服得硕士学位。1945年,杨振宁作为“留美公费生”赴美,寻他所敬慕的物理大师E·费米教授,成为费米主持的芝加哥大学研究生班的博士研究生,并得遇后来被称为“氢弹之父”的E·特勒教授。杨振宁1948年获博士学位。1949年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1955至1966年任该院教授。从1966年起,他担任了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的爱因斯坦物理学讲座教授。并任该校理论物理学研究所所长。他的最高成就是1954年与R·L·密耳斯共同提出杨-密耳斯规范场理论,开辟了非阿贝耳规范场的新研究领域,为现代规范场打下了基础。杨振宁的另一杰出贡献是1956年与李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从而推翻了原来被认为适用于一切相互作用的“宇称守恒定律”。而这个“宇称守恒定律”,本来是被视作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他们因此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奖。一项科学成果,在发表的第二年就获得了诺贝尔奖,这还是第一次。他近年来另一个重要工作—Yang-Baxter方程受到了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密切关注。

刘和谦(1926-)
合肥人。海军军校第十一期、海军参谋大学第八期毕业。后赴美国学习。曾任国民党政府海军军官学校学生区队队长。1949年到台湾后,历任台湾海军“永宁”舰舰长,海军副参谋长,“国防部”次长,海军舰队司令,海军副总司令、总司令。

杨振怀(1928-)
高级工程师。合肥人。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历任水利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所长,水利电力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兼总工程师,水利电力部副部长,水利部部长。

沈荣骏(1936-)
高级工程师。合肥人。1958年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历任国防科委航测处副处长、设计所副所长,国防科工委研究所所长、干部学校校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晋为中将。参加了导弹、卫星发射试验的技术计划工作。

王维俭(1946-)
女子体操运动员,运动健将。合肥人。1958年入广西技巧队。1959年被选入国家体操队。1963年获新兴力量运动会体操比赛个人全能、自由体操、平衡木、跳马四项冠军。1966年又获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个人全能、自由体操、高低杠、平衡木和跳马五项冠军。

长丰县
刘晔
淮南成德(今安徽长丰)人。汉宗室。东汉末智斩郑宝,肃清本地杂散武装势力。后被孙策击败,投奔曹操。初辟司空仓曹掾,后为主簿、行军长史。曾劝操乘破张鲁之机经略蜀地,未被采纳。魏文帝、明帝时历官侍中、太中大夫、大鸿胪等职。以才策谋略见长。卒后谥景侯。

肥东县
吴复(1327-1383)
肥东县八斗岭吴家村人。元末群雄崛起,他集乡卒,保乡里。朱元璋从郭子兴红巾军占濠州。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他前往归附。此后三十年间为创建明帝国身经百战,屡建勋劳。明洪武元年(1368年),从徐达征张士诚有功,授怀远将军、安陆卫指挥使。三年至十一年,先后随徐达、常遇春战陕西,援汉中,拔南郑,讨伐残元势力。从傅友德入四川,灭明玉珍割据政权,与沐英远征西南边境,擒元三副使,尽得元土。十二年,以功进封安陆侯。十六年十月,征云南,克普定。因金疮发,卒于军中。追封黔国公。

张劲夫(1914-2015)
肥东人。1934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教育工作者联盟。曾任中共安徽工委宣传部部长,鄂豫皖区委民运部部长,皖东省委书记,新四军第五支队政治部主任、江北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副主任、旅政委,中共杭州市委副书记,杭州市副市长。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兼国家科委副主任,财政部部长,国务院财经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安徽省省长,国务委员兼国家经委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秘书长。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至十二届中央委员。

刘盛纲(1933-)
微波电子学家。肥东人。195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1956年至1958年在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修完研究生课程。历任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讲师、教授、副院长、院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专于微波电子学,在研究电子回旋脉塞理论方面有新成就。

吴邦国(1941-)
肥东人。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历任上海电子管三厂工程师、厂长,上海市电子元件工业公司、市电真空器件工业公司副经理,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党委副书记,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科技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书记。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肥西县
刘铭传(1836-1895)
安徽合肥人。青年时在家乡办团练。清咸丰九年(1859年)率团勇助湘军攻陷六安。同治元年(1862年)编为李鸿章淮军,赴上海镇压太平军,由千总、都司升至总兵,所部号“铭字营”,为淮军主力之一。四年,率部于山东镇压捻军,因功封一等男爵,擢直隶提督。光绪十年(1884年)六月,奉命督办台湾军务,提出整顿台湾海防的十项建议,多见施行。中法战争中,法军进攻基隆,刘铭传利用地势,诱敌深入,取得抗法战争的胜利。次年十月,台湾设省,为第一任巡抚。对开发、保卫台湾有所建树,加太子少保。十七年,调京师领兵部尚书衔,因病未就。卒谥壮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