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的北京(2)
北京郊区的副食品生产
北京市郊区的人民公社社员们新组织了许多专业队,他们准备扩大菜田和饲料基地的面积。争取在今年使蔬菜、家禽、家畜和渔业的产量比去年增长一倍左右。这样,一方面既可以更好地供应市场的需要,同时又可以大大增加公社社员的收入。
北京龙泉寺家禽场一角。这个场养有莱亨、澳洲黑等13种鸡共5万多只,现在正在大搞春季孵化,加速繁殖。
市内和郊区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湖泊、水库和池塘都被用来养鱼,年产量以百万斤计。
郊区的一万多间温室和十一万多畦阳畦可以部分解决冬季蔬菜的供应问题。
养兔场的兔舍。
北郊农场奶牛场第一场已有奶牛800多头。
培育钢琴艺术人材
古钢琴传入中国,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钢琴音乐教育,也已有三十余年,但解放前没有一个中国人参加过国际比赛。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由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视,短短十年里,在历届青年联欢节和很多国际比赛中,我国都有青年钢琴家参加,而且都得了奖。刘诗昆和顾圣婴是其中两人。刘诗昆1956年在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中得第三奖,1958年在第一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中得第二奖;顾圣婴在1957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钢琴比赛中得第一奖,1958年获得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的第二奖(此项比赛多年来未曾颁发第一奖)。
中央音乐学院二年级学生刘诗昆在演奏他和另外三个青年合作的“青年钢协奏曲”。
刻苦锻炼是取得成绩的重要因素。
刘诗昆18岁时在莫斯科第一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二奖。
21岁的顾圣婴从5岁起就开始学习钢琴。
刘诗昆和顾圣婴在苏专家帮助下学习。
顾圣婴在1958年日内瓦第十四届国际音乐演奏比赛中获得钢琴比赛的最高奖。
在孩子中培养音乐人才
中央音乐学院为了在劳动人民子弟中发掘人才,从小培养那些有音乐天资的孩子并为农村培养业余音乐人才,决定在农村举办一所农民音乐小学。永丰屯,在北京的西郊,依山傍水,一向以风景优美著称。解放后,土地归还了人民,这里无论在生产或文化上都改变了面貌。
高宝茹是钢琴班里的高材生。
刘文金老师亲切而又耐心地指导孩子吹奏笛子。
学习五线谱。
提琴班的王云詠和她的“听众”们。
本村父老们在听孩子们的演奏。
北京钢铁工业异军突起
北京的石景山钢铁厂正在紧张地进行扩建,两三年后将成为我国著名的钢铁基地之一。去年5月底,这里又开始了庞大的扩建工程。目前新建的大型高炉与焦炉已经投入生产,烧结厂也快完工。
随着石景山钢铁厂的发展,这里出现了一批年青的炼钢工人。
石景山钢铁厂的晨曦。
石钢的一个现代化大型高炉已在今年5月下旬出铁了,这是它就要完工时的情形。
高空作业的电焊工夏树全。
安装高炉电气除尘设备。
炼钢车间。
修缮故宫
北京故宫正在进行20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这是工人们在照原样描绘三大殿的彩画。
太和门一角。
故宫乾隆花园苏式彩画。
龙锦彩画。
颐和园长廊苏式彩画。
彩画老艺人张均(左)和王林。
天花板上的座龙彩画。
二龙戏珠。
海侠
北京舞蹈学校在北京演出了世界著名的三幕芭蕾舞剧“海侠”。芭蕾舞剧在我国只有短短几年历史。北京舞蹈学校在1954年成立之后,开始培养了一批芭蕾舞演员。
芭蕾艺术能在中国迅速地发展,这是由于党的关怀和领导,也是和伟大的苏联帮助分不开的。苏联最优秀的艺术家曾经帮助我国建立了舞蹈学校,培养了芭蕾舞教员、编导和演员,对我国芭蕾的成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海侠”是1856年在巴黎首次演出的,“海侠”的上演,使我们在芭蕾舞剧方面又向前走了一步。
总督(王世琦饰)选购密多拉(张婉昭饰)。
第三幕中的花园舞。
海侠首领康拉德(刘庆棠饰)和密多拉(白淑湘饰)一见倾心。
康拉德与总督争夺密多拉。
人贩阿赫麦特(孙正廷饰)拍卖密多拉的女友勾尔纳拉(岑映萍饰)。
密多拉偷偷地来探视康拉德。
在北京的胡同里
北京福绥境的一条古老的胡同。
退休小学教师陈幕儒是这里的老居民。
居民郎绍安就是著名的“面人郎”。他曾经沿街叫卖18年,现在却有一个研究所里从事研究和创作。他的女儿郎志丽是他的徒弟之一。
许多家庭妇女组织起来从事生产了,有的挑花,有的缝纫,有的做鞋。
居民们自己办的托儿所。
新建的福绥境小学。十年前,这里遍地是垃圾堆。
政府在这里办了一所养老院,让那没有子女的老人愉快地度过晚年。
住在这里的汽车司机刘绳武,有母亲、妻子和八个孩子,由于政府给他补助,6个大孩子在学校里都享受免费待遇,生活过得挺不坏。
那燕华(右二)在10岁的时候,因为家里贫困,就被卖了出去。现在她又回到了妈妈和妹妹的身边。
居民狄广山也和他的被卖出16年之久的妹妹狄玉梅(中)欢聚了。
家庭妇女梁陆文被居民们选为北京西城区的人民代表了。
这里原来是苦水井的所在地,现在居民们定期在这里喷洒消毒药水。
从前是贫困、嘈杂、污秽,今天是窗明、几净、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