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名胜古迹

石景山区
法海寺*
在石景山区翠微山麓的模式口村。明正统四年(1439年)由太监李童集资兴建。虽历经修缮,仍具明代早期建筑特点。殿宇依山势层叠而上。正中的大雄宝殿掩映在高大的苍松翠柏之后,面阔5间,黄琉璃瓦庑殿顶,外貌金碧辉煌。殿内东、西、后三壁的明代巨幅壁画,神采动人,栩栩如生;其中3幅菩萨像,轻纱透体,如飞如流,尤为精湛,是明代壁画中的珍品。

西山八大处
在石景山区东北部西山支脉东麓的翠微、平坡、卢师山之间。八大处指分布在三山间的8座寺庙,即长安寺、灵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龙王堂、香界寺、宝珠洞、证果寺。

长安寺
在翠微山西南隅平地上。“西山八大处”第一处。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建。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院落两进,前殿为释迦殿,后殿为娘娘殿。长安寺过去以奇花名树著称,现存传为元代种植的两棵白皮龙爪松及紫荆、紫薇、百日红、金丝木瓜等珍贵花木。

灵光寺
在翠微山东麓。“西山八大处”中第二处。始建于唐大历年间(766-779),名龙泉寺。金大定二年(1162年)重修。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再次重修,改称今名。原有辽咸雍七年(1071年)所建的招仙塔,已毁于八国联军,只剩下基。1959年,为供奉从招仙塔基中发现的11世纪“释迦佛灵牙舍利”,在灵光寺内新建一座高51米、八角十三层密檐式佛牙舍利塔和附属殿堂。

三山庵
在翠微、平坡、卢师三山间。“西山八大处”中第三处。创建年代不详,清乾隆时(1736-1795)曾修葺。庵面积不大,仅有一层院落。

大悲寺
在平坡山半山腰。“西山八大处”中第四处。始建于元代。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在寺后建大悲阁。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改今名,乾隆六十年(1795年)重修。前后殿宇3进。前殿中有十八罗汉塑像,形态生动,传为元代著名雕塑家刘元之作。殿后2株银杏树,干粗数围,高耸入云,是800年前的古树。

龙王堂
在平坡山大悲寺西北。“西山八大处”中第五处。在平坡山大悲寺西北。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建,后经重修。寺东向,院落2进。庙内有泉水自寺后峭壁之下流出,至第一层院落,经石螭吻(石雕龙头)注入水池,经年不息,称甜水泉。

香界寺
在平坡山龙王堂西北。“西山八大处”中第六处。始建于元代(一说唐代)名平坡寺,明洪熙元年(1425年)重建。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又重建,乾隆十三年(1748年)重修后改称今名。香界寺是八大处的主寺,规模宏大,殿宇5进,左院有乾隆行宫及花园,寺后有藏经楼。

宝珠洞
在平坡山顶。“西山八大处”中第七处。有正殿一座及两厢配殿。殿后有岩洞,深广约5米,因洞为砾石胶结岩,形如黑白两色的珠子粘合在一起,因此得名。

证果寺
在卢师山上。“西山八大处”中第八处。隋仁寿年间(601-604)创建,明天顺年间(1457-1464)改称今名。寺南隅原有水池及吐水石刻龙首,俗称青龙潭,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八国联军毁坏。寺西北隅有岩洞,名卢师洞,洞上有自山巅横伸出的天然巨石,称为秘魔岩。

承恩寺
在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东部。创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寺院规模宏伟,占地约30亩,共计4进院落。厢房数十间。院墙四周有眺望更楼,为明清寺院所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