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县级市、县名胜古迹
永川区
- 石龙山
- 在永川区三教乡石龙山。石龙山的石质全是青砂岩,高约30多米,长达1000多米,有三弯四冲。山下有一浩奔透明的石龙湖,长约2000米,可以泛舟。山南似石龙的头,有一独立石峰,站在峰顶,可以看到石龙山全景,故名望龙坡。中部有20米高的石笋沿石笋由南向北。
合川区
- 钓鱼城
- 在合川区东5公里钓鱼山上。南宋淳佑二年(1242年)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事余玠,为抗击元兵而筑。四川抗元名将王坚、张钰等与川中其他据点相呼应,坚守该城36年之久。开庆元年(1259年)元宪宗亲率10万大军进攻,王坚固守力战,并以土炮毙蒙军前锋汪德臣,宪宗也受重伤,死于军中(一说在城下病死)。后元军北撤,钓鱼城解围。该城距嘉陵江400米,城周围20余公里,现仍保存内城、外城、一字城城墙和7个城门。忠义祠和护国寺内有宋、元、明、清各代石碑32通。还有唐、宋时期的卧佛、千佛岩、皇坟、钓鱼台等古迹。
- 古圣寺
- 在合川区草街乡凤凰山上。始建于明,清咸丰五年(1855年)重建,占地2100平方米,寺周古木参天,风景清幽。分上下两院,殿宇四重,上院为经堂,1939年教育家陶行知创办育才学校于下院。周恩来曾数次到寺向师生作报告,中共中央南方局亦派干部到此教学。
江津区
- 四面山#
-
在江津区境。为新辟设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面积213平方公里。以山、水、林、瀑为主景,丹霞地貌奇特,悬崖峭壁,奇峰异石。瀑布成群,落差100米左右的瀑布有8处,湖泊溪流亦多,直被覆盖率达89.3%,拥有植物1500多种、动物200多种,并有新石器晚期岩画等人文景观。
- 黑石山
- 在江津区白沙镇南5公里许。因山多黑石,故名。山间林木蓊郁,楼堂亭宇,隐约其间。黑石大小不一,高者十数米,上呈平台,方圆数十平方米;游人攀登,可憩息赏景。山上有九曲池,池形九曲,池周9座巨石环抱,楼台耸立,曲径相连。山顶殿名鹤年堂,建于1928年。置身殿前,俯瞰长江及四周群山景色。山麓有小河环绕,名驴溪,溪水碧绿。溯溪而上,不远处有瀑布三重,名高洞、蟾鱼洞、狗跳洞。以蟾鱼洞最美,宽10余米,落差70余米,夏季水涨,声若雷鸣,白练腾空。
- 石门大佛
- 在江津区石门乡附近大佛寺。大佛依岩凿成,高约23米。大佛覆七层飞檐以蔽风雨,为明代所造。
南川区
- 龙岩城
- 白净寺
- 东汉岩墓群
- 正阳桥
- 普泽寺
- 白净寺
- 在南川区北隆化镇。建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原有殿宇五重,现存大雄宝殿,抬梁式梁架结构,重檐歇山式屋顶。面阔3间16.4米,进深3间14.2米,通高12.5米。建筑面积313平方米,占地2160平方米。寺周石垣围绕。
- 金佛山#
-
在南川区南大娄山脉东段。古称九递山,即“九层、九折、九峰”之意,最高峰风吹岭,海拔2251米。山势险要,秀丽多姿。有狮子口、老梯子等胜景,狮子口为上山顶的必经之路。老梯子是当地人为过陡峭山峰而设的栈道,绝壁上凿有5孔,塞入横木,倚以木梯,历11层,十分险峻。山中多泉,著名的“三泉映辉”尤其独特。三泉在金佛山北麓龙岩江畔,右岸为冷泉,水温15°C;左岸为温泉,水温为30°C;河中为汤泉,水温40°C。三眼泉水自河底涌出。
- 山中亦多瀑布,最大的当推马嘴岸瀑布,高数百米,四时如一。山中植物茂密,以银杉,方竹、杜鹃和大叶茶为“金佛山四绝”。银杉为山中特产。是第四纪冰期的遗物。有方竹8.4万亩,为竹的海洋。金佛山为杜鹃的王国,有50多种,特别是大叶杜鹃。每当春夏,满山遍野盛开各色杜鹃,以凤凰寺一带最多。大叶茶亦为金佛山特产。山中还有金佛寺、古佛洞、老龙洞、龙崖城等名胜古迹。
太平场镇:雷劈石崖墓群
鱼泉乡:石拱桥、节孝牌坊
- 山中亦多瀑布,最大的当推马嘴岸瀑布,高数百米,四时如一。山中植物茂密,以银杉,方竹、杜鹃和大叶茶为“金佛山四绝”。银杉为山中特产。是第四纪冰期的遗物。有方竹8.4万亩,为竹的海洋。金佛山为杜鹃的王国,有50多种,特别是大叶杜鹃。每当春夏,满山遍野盛开各色杜鹃,以凤凰寺一带最多。大叶茶亦为金佛山特产。山中还有金佛寺、古佛洞、老龙洞、龙崖城等名胜古迹。
綦江区
- 白云观
- 明代石门寺石雕群
- 汉代崖墓群
- 明代石门寺石雕群
- 在綦江区丁山镇。
- 石崖墓
- 在綦江区石角镇。
- 古文化岩墓
- 在綦江区郭扶镇。
- 鸡公嘴
- 在綦江区古剑乡。
潼南区
- 马龙山卧佛
- 潼南大佛
- 在潼南区城西约1公里许大佛寺内。寺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3),大佛依山而凿,为坐像,高约27米。全身饰金,气势雄伟,体态庄严。大佛上覆七重飞阁以蔽风雨,为后人所建。大佛寺石壁上今犹有历代名人题咏。
荣昌区
- 铜鼓山摩崖造像
-
昌元镇:宋宝城寺、辛亥革命张培爵烈士墓
清升镇:罗汉寺遗址
璧山区
-
璧城镇:文庙大成殿
来凤镇:“百岁坊”、佛耳洞摩崖造像
丁家镇:观音坡崖墓群。1916年刘伯承在此举行讨袁武装起义。抗日战争时期上海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曾迁此。
河边镇:寒山寺古道修路碑、七孔蛮洞坡崖墓群、浸口界碑剿匪题记
福禄镇:古佛岩摩崖造像
大兴镇:蛮洞山崖墓群、黄连桥八棱碑记
马坊镇:小河坝汉墓、插旗山崖墓群
正兴镇:露德堂
大路镇:宝光寺保育院旧址、玄关房明墓群、九楞碑拱桥
八塘镇:狮子桥坊
梅江乡:明建朝元寺石牌坊、孙家奎坡宋墓
大足区
- 北山*
-
在大足区城西北2公里北山上。北山,即古龙岗山。唐末昌州刺史,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韦君靖于此建永昌寨。后于唐景福元年(892年)在此造像,经五代至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历时350余年建成。石刻分布在佛湾、白塔寺、营盘坡、观音坡、佛耳岩等处,以佛湾为最集中。共290龛窟,岩高7米,长500米。南段多晚唐和五代雕刻,北段多宋代雕刻。著名龛窟,如心神车窟,窟正中之蟠龙“心神车”,尤为奇伟。
佛湾
北山摩崖
(南宋)文殊菩萨像—这是大足北山佛湾心神车窟(136号窟)南壁的文殊菩萨骑狮像,高2.19米。大足北山佛湾心神车窟是南宋雕刻的精华所在。
- 古文孝经碑
- 在北山佛湾中部。碑文分组刻于《赵懿简公神道碑》左右,共6幅,高3.2米,宽10.14米。碑文分刻66行,行各28字,末题“范祖禹敬书”。南宋孝宗时刻于石壁。《孝经》分古文和今文,今文易见,古文失传。今北山佛湾有古文《孝经》22章刻碑上,甚为罕见。
- 韦君靖碑
- 在北山佛湾。碑为摩崖阴刻,长方形,从右至左,右刻韦君靖官服像,左为文字。高2.73米,宽3.4米,字径0.04米,直行楷书,正文53行,共1431字。碑首题韦君靖及胡密官衔。碑文记有晚唐社会情况,韦君靖建永昌寨和雕像之原因。
- 赵懿简公神道碑
- 在北山佛湾中部。赵懿简(?-1090),陕西周至人。官至同知枢密院事。碑为北宋蔡京所书,故又称“蔡京碑”,为书法艺术之珍品。碑为摩崖刻成,高3.7米,宽1.37米。碑额系书“懿简公神道碑”六字。为范祖禹撰文。
- 多宝塔
-
在北山白塔寺前。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明清均曾修葺。塔为砖砌,八角十三级空心密檐式,高30余米。内7层,通道置于塔心。从南券门入,拾级而上,可达塔顶。塔内外壁嵌宋代雕刻100余幅,外镌花草图案及白描佛像,内刻53参像及人物像等。雕刻精美,题材丰富,为他处罕见。
- 宝顶山*
- 在大足区城东北15公里宝顶山。佛徒朝山进香,有“上朝峨眉,下朝宝顶”之说,山上多佛像石刻,风景幽丽。石刻创始人为宋蜀中名僧赵智凤(赵奉行唐柳本尊密教)。始建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至淳佑九年(1249年),历70余年始成。石刻共13处,造像数盈万。以大佛湾规模为最大。巨型雕刻30余幅。宝顶石刻中以宋代雕刻最有特色,保存完整,趣味性和故事性强。造像规模宏大,数量众多,在艺术上也有重大价值。
- 圣寿寺
-
在宝顶山上。与宝顶石刻密切相关。寺创建于宋,后废。今寺为明、清建筑。最高处即维摩殿(又称维摩顶)。殿内有石刻维摩居士卧像一尊,石台三面有圆龛77个,内镌小佛。殿外古柏森森,景色宜人。寺侧南岩为万岁楼,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高20余米,八角四重檐,雕刻多为人物故事,情趣生动。
- 千手观音龛
- 在宝顶山大佛湾南崖东头。镌于88平方米的岩壁上。观音身高不及3米,结跏趺坐莲台,头戴宝冠,面部庄严,两手合十。另1000余只手呈圆形布满于岩石上,每手各持法物,统一对称,样式各异,千变万化,无一雷同。构图壮丽,如孔雀开屏,金碧辉煌。
- 宝顶圆觉洞
- 在宝顶山大佛湾南岩。洞为整石开凿,宽敞如室,深12米,宽8米,高5.5米。以设计周密及雕刻精美著称。洞口上方开天窗采光,洞口甬道壁上有宋魏了翁题“宝顶山”三字。洞顶有泉水引入洞中,经壁间小沟流入龙口吐出,再注入暗沟流出洞外。泉声叮当,和谐悦耳。洞正壁刻佛像3尊,主佛前有跪菩萨1尊;左右壁为十二圆觉菩萨。壁间刻楼台亭阁,人物鸟兽,花草树木,幽泉怪石,近似写实作品,是大佛湾雕刻的精华。
- 小佛湾
- 在宝顶山圣寿寺侧。是宝顶山主要石刻之一。小佛湾又名大宝楼阁,因大佛湾石刻的主持者赵智凤先于此造像,故与大佛湾石刻密切相关。所谓小佛湾,并非在天然石湾上刻像,而是在一大房内三方石砌墙上刻像。原规模较大,后圮毁。现存造像600余尊,均为浮雕,石壁四垣遍布雕像,中有小室,名毗卢庵,内外壁镌唐柳本尊行化图及地狱变像图等,颇为装观。前有一石塔,方形,共3层,除雕像外,满刻12部大藏经目录,但部类等与一般藏经目录有殊。塔身刻有唐武周造字和赵智凤所造新字多个,为字书所不见。
- 宝顶经目塔
- 在宝顶山圣寿寺小佛湾大宝楼阁石刻院内。为楼阁式三级方石塔。第一层正面圆龛中有一卷发人像,并刻“六代祖师传密印”等,似为柳本尊像。其余三方刻佛、藏经目400余部,横额题“佛说十二部经”。据考证内有武周刊定的众藏经目。因风雨侵蚀,经目已不易辨认。其他各层各面均刻圆龛佛、菩萨像。还刻有密教大闍黎赵智凤的宣教誓言。此塔形制无奇,但保存了唐以后失传的密教史迹和南宋时藏经目录,在宗教史上很有价值。
- 宝顶倒塔
-
在宝顶山圣寿寺外约0.5公里小丘顶上。为楼阁式八面实心石塔。今存4级,因远观上大下小,俗称倒塔。是一座未竣工的大型石塔。
- 南山石刻
- 在大足区城南2公里。有“南山翠屏”之称。石刻在玉皇观,共6龛窟,为道教造像。以三清古洞、圣母洞、龙洞为代表作。三清古洞,正面凿龛,刻玉清、太清、上清像;龛左右壁为道君像6身;洞左右壁为浮雕天尊像220身。圣母洞,正壁刻三圣母坐龙头椅,左右二女童。龙洞刻石龙一躯,为圆雕,龙身矫健卷曲成三段,昂首张口,有凌云之势。南山宋、明、清碑记和历代名人题记颇多。像为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所造。
- 石门山石刻
- 在大足区城东21公里许。石刻所在名圣府洞。共10余龛窟,造像千余躯,为儒、释、道三教造像。最著者为五显大帝、炳灵太子、三皇像等。尤以六号观音窟最为奇伟,窟正壁镌无量寿佛,左为如意观音,右为正法明王观音;左右壁各有观音立像5躯,手中所持法器,姿势各不相同,每像均有署名,为国内罕见。据窟内造像记载为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和八年刻造。
- 石篆山石刻
- 在大足区城西南27公里。为儒、释、道三教造像。石刻所在,一为子母殿(又名佛湾),一为千佛崖。子母殿共9龛窟。佛教造像有毗卢佛、文殊、普贤、地藏等。儒教造像有孔子等。道教造像有老君、圣母等。龛内各类造像,刻技精巧。据题记,为北宋元佑五年(1090年)刻造。
铜梁区
- 西温泉
- 巴岳山
- 邱少云烈士纪念馆
- 巴岳山
-
在铜梁区城西门外凤山顶。占地1300平方米。邱少云(1931-1952),四川铜梁人。1952年10月12日,在朝鲜前线391高地反击战中,他严守潜伏纪律,忍受烈火烧身的剧痛而光荣牺牲。
巴川镇:铁佛寺、明兵部尚书张佳胤墓、计都寺、盘龙寺、罗候山摩崖
安居镇:紫云宫、琼江书院、波仑寺、会龙桥
虎峰镇:罗翰林墓
西泉镇:辜家桥
旧线镇:大观村石刻、金钟寺、安坪佛耳岩、摩崖造像、金瓯桥
侣俸镇:侣俸寺、曾进士墓、西岳山摩崖造像
蒲吕镇:人和寨、明工部尚书李养德墓
平滩镇:川主庙、千佛寺
二坪镇:罗家牌坊、洪水题记、合滩寺牌坊、崖墓群
白羊镇:道士庙、铁锁桥、石船寺摩崖造像
石鱼镇:巴岳寺、凉风佛耳岩摩崖造像、田堡崖群墓
维新镇:陈家牌坊、新堰崖墓群、姚亭碑双桥
大庙镇:马鞍山摩崖石刻、彭金全墓
华兴镇:杰家墓、半边寺摩崖造像、华兴洪水题刻
全德镇:七孔子崖墓群、陈公墓
西河镇:川主庙
永嘉镇:郭汝栋旧居、菩提摩崖造像
永清乡:永清寺
小林乡:庆寿寺、隐静寺井、圣灯寺墓塔
双山乡:仙隐山摩崖造像
梁平区
- 蟠龙洞
- 双桂堂
-
在梁平区金带乡双桂村。又称金带寺、福国寺。是重庆著名古刹。因庙内有古桂两株而得名。初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后世扩建,始具规模。林木蓊郁。丛林占地70余亩,有殿宇五重;梵舍300余间。现存佛像数十尊,金身彩绘。
梁山镇:文峰塔、佛洞山
城口县
- 青龙峡
- 两扇门
- 丙穴
- 黄侯城
- 两扇门
-
棉沙乡渡口场村:古“高坪坎拱桥”
鸡鸣乡:鸡鸣寺
垫江县
- 宝顶山
- 白龙洞
-
新民镇:“修路记”摩崖题刻
永安镇:宋佛崖摩崖造像
太平镇:峰门铺石刻群、“驸马公主墓”
严家镇:涪州州同署遗址
汪家乡:三佛沟摩崖题刻
永平乡:千佛崖摩崖造像
武隆区
- 清“黔蜀门屏”石刻
- 三潮水
- 万人洞
- 龙门峡
- 芙蓉洞
- 三潮水
-
在武隆区境内。洞长2000多米,宽40多米,高50多米。钟乳石千姿百态,石笋、石柱、石瀑、石花等应有尽有。尤以洞中“三绝”:水中葡萄、水下刺猪花、棕柱石笋,为国内其他溶洞所罕见。
石幔
石花
火炉镇:清建大夫第、寨子堡和“三潮水”、大泉梦中塘
江口镇:赵国公太尉长孙无忌衣冠冢、汉代生基坪石室墓、白杨坪石室墓、坟院子砖室墓、明李贞人墓。1982年曾在附近汉墓中出土铜釜、五铢钱等重要文物120余件。
丰都县
- 丰都名山
-
在丰都县城东北隅。一称丰都名山,又称平都山。崇楼叠阁,临江矗立。素以“鬼国都城”闻名。丰都为鬼国,名山为鬼都。相传汉代王方平、阴长生两人曾先后于平都山修道成仙,白日飞升。后人误读“王、阴”为“阴王”,讹传为“阴间之王”,丰都乃成“阴曹地府”。唐李白诗有“下笑世上土,沈魂交罗丰”之语。名山风光素有“天下名山第一都”的盛名。
丰都大帝
- 奈何桥
- 在丰都名山腰大雄殿前。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是蜀献王巡视丰都,为装饰行宫而建。清初,随著名山阴曹地府化,被称为奈何桥。为单孔,并列3座石拱桥。每桥均长7.2米、宽2.1米,拱高2.5米,跨度3.3米,桥身间距1.3米。两侧均护雕花石栏杆。奈何桥造型别致,小巧玲珑,雕刻精美。
- 大雄殿
- 在丰都名山正中,面向鹿鸣寺。又称寥阳殿。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系蜀献王椿别墅,名寥阳殿。后改为大雄殿。由前后两殿和门厅三部分组成,呈两进四合院布局。正殿为穿斗式结构,宽3开间24.5米,进深17.9米,高8.9米,面积448.5平方米。为重檐歇山式屋面。后殿为重檐歇山式顶,面阔5间17.6米,进深3间9.2米,面积616平方米。
- 九蟒殿
- 在丰都名山半腰大仙岩之尔朱洞侧。殿内供九蟒神,十分奇异,右肩披铠甲,左肩著长袍,头戴将盔,脚穿粉靴,一手按剑,一手握蛇,白面长须,面貌和善。
- 天子殿
-
在丰都名山之巅。坐东向西,是名山最早的古建筑群。始建于西晋时期,后几经兴废,自清初重修以来,经多次培修和扩建才形成今日之格局。明改为阎罗庙。清康熙三年(1664年)重修后名阎君殿,其后又称天子殿至今。整个建筑由正殿、下殿、大门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431平方米,建筑面积1020平方米。
- 正殿装饰华丽。殿正中有一石座,高1.5米,长、宽6米,上有阴天子金身铸像一尊,身高6米。左右两宫女侍立,身后有娘娘像。天子像两侧是六曹神像。下殿供有四大判官(赏善司、罚恶司、阴律司、阴察司)和十大元帅(日游神、夜游神、黄幡、豹尾、鸟嘴、鱼腮、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塑像身高6米,分列两旁,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现殿梁上悬挂青铜镜一面,直径1.2米,重31公斤,明代所铸。下殿左右两厢是长廊,为东西两地狱,塑有十八层地狱的施刑场面,阴森恐怖。大门为石牌坊式,高6.5米,正面刻“天子殿”三字,背面刻“幽都”二字。
- 二仙楼
- 在丰都名山天子殿后。又称凌虚阁。相传是汉王方平、阴长生修道之所。始建于西晋时期。北宋苏轼在《平都山》诗中有“空中楼观何峥嵘,真人王远阴长生”之句,可见宋时二仙楼雄伟壮观。后因年久失修而圮。现存建筑是清道光十年(1830年)重建。建筑面积580平方米,三重檐楼阁式,八角攒尖顶,通高15.7米。楼梯蜿蜒曲折,可旋通达顶。登楼俯览长江,云雾茫茫,飘飘然有凌虚之感。三楼有王、阴二仙对弈塑像,旁塑俯视下棋的渔、樵二夫。
- 悟惑寺
- 在丰都县东南兴义乡古观山麓。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在古观山顶,名古观寺。清初又迁现址,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妙鉴和尚增修殿宇时改称现名。占地2653平方米,建筑面积1644平方米。中殿面阔5间21米,进深2间12.73米,高6.5米,悬山式顶,穿斗木石砖结构。康熙十六年(1677年)重建,同治六年(1867年)复建。山门为木结构重檐歇山式顶,穿斗式梁架,面阔9.85米,进深4.2米,前有垂带踏道23级。
奉节县
-
夔门
- 白帝城
-
在奉节县城东4公里,瞿塘峡西口长江北岸。相传为公孙述所建。奉节古称鱼复,又名夔州。西汉末公孙述割据四川,依托“殿前井中有白龙出”的传说,于东汉建武元年(25年)自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城垣遗址今尚依稀可见。三国时期,蜀先主刘备举兵伐吴,兵败退守白帝城,临终时在此托孤于诸葛亮。城在临江的白帝山上,今存白帝庙。清始改名白帝寺。今存寺庙系清康熙后重修。主要建筑有明良殿、武侯祠、观星楼等。明良殿塑刘备、诸葛亮等像。殿两侧为碑林,陈列隋以后石碑70余通。庙前平台可远眺江景,东为瞿塘峡,长江两岸赤甲、白盐二山高插云霄,雄奇无比。
白帝城镇:瞿塘峡风景、八阵图、杜甫草堂遗址、白帝庙、杜甫西阁纪念堂、香山寺
开州区
- 黄陵城
- 盛山
- 仙女洞
- 盛山
-
在开州区古城北30公里温泉镇旁。为川东名胜。唐麟德元年(664年),雷雨震霹,山脚摧烈,洞门开,遂成此洞。清道光年间(1821-1850)更名仙女洞。
汉丰镇:大觉寺遗址、清真寺礼拜古建筑、刘伯承纪念馆
温泉镇:温泉仙女洞、七里潭廊桥、古清水县城遗址
铁桥镇:白岩山摩崖造像
正坝镇:宝林寺
长沙镇:黄氏岭汉墓群
岳溪镇:金水桥
赵家镇张家坝:刘伯承故居
丰乐镇:明古战场黄陵城遗址、清两江总督李宗羲墓
巫山乡:青烟洞瀑布
三汇口乡金山场:金山寺
云阳县
- 张桓侯庙
- 在云阳县城外,濒长江南岸飞凤山麓。又称张飞庙。祀三国蜀汉名将张飞。飞死后谥桓侯,故名。庙依山临江,林木葱茏,相传庙建于蜀汉末年。历代修葺,清同治九年(1870年)大部毁于水患,今存庙宇多为洪水后修建。庙内碑刻甚多,存有大量重刻汉、唐以来历代名家书法摹本碑石及木板书画,其中有汉《张表碑》、《刘爽碑》,梁《天监碑》,岳飞草书前后《出师表》,黄庭坚书《幽兰赋》,以及苏轼墨迹前后《赤壁赋》等,故有“张祠金石,甲于蜀东”,“江山文藻,称胜地矣”的记载。汉、唐以来的木石刻书画570余幅,风格各异,琳琅满目。杜鹃亭后石壁上,有摹崖石刻“大清同治庚午洪水至此”十字,至今犹存,是难得的历史水文记录资料。
- 龙脊石
- 在云阳县城南张桓侯庙前江心。是长江上游一处著名的枯水位历史水文题刻遗迹。石梁东西长约200米,宽约10米,卧伏江中。冬春水枯部分露出水面,宛若龙脊。石上现能看到的题刻,有上自北宋元佑三年(1088年)以来的游人诗文、记游石刻题记170余段,其中在平均枯水位以下者68段。是十分珍贵的长江历史水文科学记录资料。
忠县
- 丁房阙
- 在忠县县城东门外土主庙前。汉代双阙。高约7米,重檐顶,檐下有斗拱。以阙形制及雕刻观之,当为东汉所建。阙在明、清均曾修葺。
- 石宝寨
- 在忠县东长江下游北岸,从万县市溯江而上约50公里。孤峰突起,四周如削,形若玉印,故又名玉印山。山下溪流环绕,山上树木苍翠。全寨由寨门、寨身层楼及寨顶古刹三部分组成。寨门为砖石结构建筑,上方题有瓷嵌“小蓬莱”三字。寨中楼阁9层(1956年维修时又增建楼阁3层,共12层,通高56米),重檐高耸。阁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自底及顶紧衔山巅,高50余米,为登山唯一路径。山顶为一平坦石坝,广约1200余平方米,有古庙名天子殿,共三重,创建于康熙、乾隆年间,是此寨的最高点。登临其上,滚滚长江,碧空帆影,一览无余。
- 白公祠
- 在忠县城西1.5公里。明崇祯三年(1630年),为纪念曾任忠州刺史、唐诗人白居易而修建。初建的白公祠有堂3楹,内祀白居易塑像。清道光十年(1830年),知州金朝观除恢复原来殿宇外,又在堂之右侧修建大厅和船楼,殿堂前建戏台、莲池。民国时逐步荒芜,改作女子中学。1986年白公祠修复。
巫溪县
- 荆竹坝汉代岩棺群
- 朝阳石林
- 双溪溶洞
- 野猪峡
- 白果林区
- 大宁河“白龙过江”瀑布
- 夏冰洞
- 朝阳石林
-
巫山县
- 巫山十二峰
-
在巫山县东巫峡两岸。系峡中名胜,古人诗有“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之语(清许汝龙《巫峡》)。望霞峰(即神女峰)最为纤丽奇俏,又因峰顶兀立著一个人形般石柱,宛若少女,亭亭玉立,被人们视为神女化身,故又名神女峰。
神女峰
- 楚阳台
- 在巫山县城西高都山上。相传为楚襄王与巫山神女幽会处,这个流传了千百年的神话故事,源于楚宋玉《高唐赋》: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堂之观,上有云气。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曰:“所谓朝云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而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阳台暮雨,为“巫山八景”之一。李商隐《过楚宫》诗云;“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高唐观旧址,今尚存。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 太保祠
- 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城横街东首。全名太子太保忠贞祠,祀明末女将秦良玉。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秦良玉六世孙马光裕呈请同知王萦绪批准,将士司旧署改建为太保祠。秦良玉(1574或1584-1648),字贞素,忠州人,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之妻,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马死后代其职。因英勇善战,被南明隆武帝封为太子太保、忠贞侯。祠规模宏大,面积1.92万平方米。大门为牌楼式,飞檐翘角,红墙绿瓦,颇为壮观。门额书“大都督府”四大字,门联文为“汉室将军甲第,明朝都督人家”。殿门悬挂熹宗所赐“忠义可嘉”匾额。祠内墨迹丰富,碑刻林立。
- 银杏堂
- 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城北81公里河嘴乡盘龙山麓。原名银杏寺。堂前是独立存在的塔院,内放历代和尚骨灰罐。院后为大山门,两旁分别为钟鼓二楼。殿堂由低到高,依次为正殿、法堂、方丈室。堂的两厢分别设斋堂、禅堂、僧舍、厨房等若干附属建筑,总面积达8200平方米。建筑为清乾隆二年(1737年)以后重修,均为石基、砖墙、木结构。造型考究,格式多样,石刻木雕,图案精美。银杏古刹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
- 三教寺
- 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城东7公里的回龙山上。因该寺系儒、释、道三教合一,故名三教寺。明弘治八年(1495年),石柱宣抚使马微母陈氏修建。崇祯十年(1637年),秦良玉进行增修。面积2800平方米。藏经楼上有立柜8个,每柜81格,格内满装经书。这些经书全是明万历六年(1578年)从北京运回的藏文本。明以来,不少文人墨客慕名来三教寺,为其留下的诗文墨迹颇多。现存三清殿东西壁上分别写的“鹫”、“岭”两个大字,高4.27米,宽3米,是1940年清洁和尚所写,为蜀中丛林大字之冠。
- 秦良玉陵园
- 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城东7公里三教寺后。清顺治五年(1648年)秦良玉去世,即大兴土木修建陵园,其规模相当宏大,占地达320余亩。良玉墓位于陵园正中,坐南向北,呈圆形,条石砌成,体积106立方米。左右联为“袭土服清懿,锦袍帛带仰官仪;勤王有明祯,巾帼一人骁将略。”横额为“勋名一世”。秦良玉墓南8米为良玉之子马祥麟圆形墓。陪葬在园陵中的还有秦良玉麾下将官秦怀远等20余座。陵园环境优美,前临龙河,河中有三道石滩,传说为“石龙过江”;后靠回龙山,山顶有一天然水洼,人称“卧龙眼”,四季不涸。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 凤凰山
- 土主庙
- 石堤崖棺
- 石耶温泉
- 红三军司令部旧址
- 土主庙
-
中和镇:凤鸣书院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 冠军山
- 喊水泉
- 南腰界
- 二酉洞
- 喊水泉
-
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南翠屏山麓。洞高、宽7-8米,中有一坝,宛若厅堂,钟乳溶岩鳞次栉比;历代文人游客留下题咏甚多。洞左有一天然石鼓高4米,直径5米,击之声音铿锵。洞右有光线射入。传说清光绪时(1875-1908)当地穷书生何文华常来洞中读书,才华过人。一次与州官之女李月娟邂逅,互相爱慕,后为李父反对,月娟乔装来洞中,商议出奔,乘夜将诗书藏洞中。历经曲折,终结为佳偶。洞口横额题“二酉藏书”四字,即寓此意。
钟多镇:飞来峰、大酉洞
万木乡:城子头遗址、古思州治地遗址、永和寺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 龙门峡
- 绍庆府故城
-
汉葭镇:红三军司令部旧址、南渡沱红军渡口、绿荫轩遗址
城郊乡:唐云顶寺遗迹、宋穰人柜子崖悬棺
火石乡:四周多溶洞,大者可容万人。
新化乡:“金锣大鼓”自然奇观
鞍子乡:石磨岩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