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名胜古迹

东莞市

迎恩门城楼
在东莞市区中心西正街。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清代重修。近五层楼高,外观雄伟,重檐歇山顶,飞檐斗拱,画梁彩柱。楼下城台用当地盛产的红砂岩石料砌筑。

铜岭榴花
在东莞市区东7公里。莞龙公路在岭旁通过。岭高约70米,周3里。岭上有榴花塔,岭下为榴花村。这里是抗元英雄熊飞家乡。明万历年间(1573-1620),为镇伏山水而建立榴花塔。高7层,平面八角形。1934年重建。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京都临安失陷,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退入广东。熊飞聚义起兵勤王,与元兵激战于铜岭,乘胜克广州,直捣南雄,不幸殉于韶州。其遗体运回故乡,葬于铜岭北山脚下。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

可园
在东莞市区西博厦村。与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合称清代粤中四大名园。咸丰八年(1858年)建成。面积2204平方米,绕以青砖围墙。园北临村中大池塘。园内共19个厅、15间房。左回右折,互相沟通,大小门户多达140多个。建筑物分西南、东北两组,中隔庭园。主体建筑名可楼,楼前有曲尺形水池,楼高15米多,底层大厅名可轩。当年画家居廉常居此。建国后辟为公园。

虎门销烟池*
在东莞市太平镇镇口。南临珠江,北靠牛背山,西为镇口关隘。清政府钦差大臣林则徐坚决禁吸和贩卖鸦片,迫使英、美烟商在虎门交出鸦片20283箱,共2,376,254斤。为销毁这些毒物,筑池两个,各长宽45米。销烟时先将池蓄水,撒盐成浓盐卤水,将鸦片分批放入池内,用浓盐卤水溶化,再加生石灰搅拌,使其分解销蚀,然后引江水入池冲走。从1839年6月3日至25日,尽销所缴鸦片。

虎门要塞*
在珠江出海咽喉的穿鼻洋。北通黄埔,形势险要。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即建有炮台,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关天培在虎门两岸及海口岛峡修筑布防炮台11座,设置大炮300多门。第一重门户为大角、沙角炮台;第二重门户为横档、永安、威远、靖远、镇远、巩固等炮台,在横档山、武山间更装设两道木排,系上铁链,以阻截敌船之闯进;第三重门户为大虎炮台。现有沙角、威远炮台可供参观。

沙角炮台
在虎门海口东侧沙角山。与大角炮台东西斜峙形成虎门海防第一重门户。现尚存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佛山铸造约6000斤大铁炮一尊。

威远炮台
在虎门威远岛西南武山脚下。和镇远、靖远两炮台形成一品字,并与横档、永安、巩固等炮台构成鸦片战争时期虎门海防的第二重门户。炮台间系有铁链木桩于水中,在狭长的江面上形成“金锁铜关”的坚固阵地。而且炮台火力交织,控制洋面。威远炮台安炮40门,曾是广东水师守军200人于1941年2月26日浴血奋战的地方。

靖远炮台
在虎门威远岛中的镇远和威远炮台之间。东距威远炮台5丈5尺,西距镇远炮台76丈。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总督邓廷桢、提督关天培为加强虎门要塞的防御而建。炮台面宽63丈,高1.45丈。墙用石砌,垛墙炮洞用三合土夯筑。全台可安炮60位。两侧分别建有城门,炮台内还有望楼、官厅、兵房、装备库和火药库等。是虎门诸炮台中最坚固、火力最强的一座。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关天培在此指挥官兵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因寡不敌众,与大部分官兵英勇战死。炮台后遭英军毁坏。遗址尚存。

玉虚古庙
在鸦片战争博物馆内。始建年代不详,第一次重修始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平面为三间两廊三进,青砖墙,硬山顶,面积为152平方米。庙内供奉北帝。传说古代海盗肆虐此地,因北帝显灵保护,村民感恩故建庙祀奉。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驻辕此地,亲临监督,在古庙前侧海滩销毁全部收缴的鸦片。

逆水流龟寨
在东莞市虎门镇白沙管理区。建于明代崇祯年间(1628-1644)。坐北向南,占地6889平方米。处于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营建者以水为凭,周绕以18米宽的护濠。平面布局如龟形,寨内从南到北一直巷,宽2米;横贯东西4条巷,宽3米,横直巷内建有64间大小一致的瓦房,象征龟的64块鳞甲;寨四角均设一座二层楼阁,象征龟的四足;直巷南端的一座二层楼阁,代表龟尾,也是唯一的一个寨门,通过吊桥出寨(现改为水泥桥);直巷北端有二层楼阁,代表龟头。周围则是高6米、厚0.6米的寨墙。布局奇特,为广东省内所仅见。

蒋光鼐故居
在东莞市虎门镇南栅村。又称荔荫园。蒋光鼐(1887-1967),广东东莞人,1931年任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总指挥。1967年病逝于北京。故居建于1930年。占地面积约1184平方米。建筑物为两层红砖饰面的西式洋房,底层建筑面积约130平方米。院内种有多棵荔枝树。故居前临池塘,环境清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