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名胜古迹

深圳市

宋少帝陵
在深圳市蛇口半岛南端赤湾畔的赤湾村小南山麓。是一座纪念性的陵墓。始建年代不详,最早一次重修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初时并无墓碑,1911年当地赵氏族人再次重修并立墓碑。传说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军队在新会崖门兵败,丞相陆秀夫负少帝赵昺蹈海殉国,少帝遗体随海漂流至赤湾,为当地人所殓葬。墓背山面海,建筑分为墓堂、祭堂、享堂和墓冢四部分,灰砂砌筑,规模不大,全墓长9米。

赤湾炮台
在深圳市蛇口半岛南端赤湾两侧的小山顶上。赤湾地理位置重要,据史书记载,古代船舶往来广州与南洋诸国,皆经此地。从明代起,官府已在附近的南山设置墩台以防海盗,清康熙年间(1662-1722)始于赤湾修建炮台。炮台雄踞赤湾两侧,左右呼应,扼险而守,光绪年间(1875-1908)废置。

中英街
在深圳市沙头角镇内。沙头角旧称桐杌墟。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割让九龙半岛给英国。次年又订立《香港英新租界合同》,勘定中英街地界线,并在径肚村途经沙兰河竖立界石,形成中英地界。随著附近居民在地界两边从事商品的交歇活动,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英街取代了中英地界。中英街全长250米,宽4-5米,中轴有7块距离不等的界石。界石高72厘米,上宽30厘米,下宽36厘米,两面分别用中、英文刻上立石时间、界石顺序号。

大鹏所城旧址
在深圳市大鹏镇鹏城村。大鹏守御千户所置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洪武二十七年筑城。有门楼、敌楼、护城河等。清代屡有修葺。城内现存主要建筑物有振威将军第、刘起龙将军第等,建筑规模宏伟,保存完好。大鹏所城原为防御海盗、倭寇侵扰而设,清初为大鹏所防守营,康熙年间(1662-1722)又改为大鹏水师营,成为一个管辖珠江外洋东部海路的海防军事机构。

振威将军第
在大鹏所城旧址内。为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的府第。赖恩爵字简廷,宝安大鹏(今属深圳市)人。少时随父赖英扬入伍。因在中英九龙之战和官涌之战中,战功卓著,被道光帝赏戴花瓴,授“巴图鲁”(勇士)称号,并提升为副将,后为南澳镇总兵。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擢升为广东水师提督,封振威将军。将军第建于道光二十四年。建筑为四合院式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