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闻(1)

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1951年)

芭蕉上的果实—香蕉。

甘蔗味甜,含糖量最富,利用甘蔗制糖为我国首先发明。华南气侯温暖,最宜种植甘蔗,产量是全国大陆上的第一位。甘蔗不仅可制糖,蔗渣可作燃料,并能造纸,蔗水去糖分后可作酒精。

华南的荔枝是著名的水果产品之一,世界上只有华南的土壤和气候最适宜荔枝生长。每年产量约30万担,畅销国内外。外国资本家曾移植试种,但产品质量始终比不上华南的优良。

椰子是华南海南岛地区的主要特产,每年产量约2000万余个。椰子除供食用外,又可供榨油、制肥料,椰壳可作各种器皿,椰衣亦可作地毯及洗刷等用。

水产馆。

物资交流馆。

日用品工业馆。

水果蔬菜馆。

华南不仅是我国第一个水果产区,各种瓜类和蔬菜产量也都很丰富。展览会水果蔬菜馆展出的瓜棚中结满了各种大小的瓜。

柚子是华南名贵的水果产品之一,以广西省容县沙田乡出产“沙田柚”最为著名。华南柚子的年产量约186000市担。这是在展览会场中展出的两个巨型果篮,前面一个装有6000多个柚子,后面一个装有3000多个椰子。

农业馆7丈多高的篱竹塔。

大会会场正门建筑一角。

食品馆。

工矿馆。

省际馆。

生产更多更好的纸张(1953年)

广东造纸厂新建成的制浆车间。

制酸房里的新的酸塔。

工人何敬英完成了第一号透平机检修工作,被评为该厂的劳动模范。

工人们正在进行第三号锅炉的修理工作,并计划在今年3月全部修好开工。

大批出厂的新闻卷筒纸运到广州市销往各地去。

一个老工人的家庭(1955年)

广州市自来水公司的退休工人朱骙(68岁)和他的老伴。

朱骙和老朋友们聊天。梁业(中)和何荣(左)也是自来水公司退休的老工人。

二儿荣楷是自来水公司修配车间的劳动工资员和车间工会副主席,最近被评为1954年度的先进工作者。妈妈高兴地把公司发给他的奖状持在墙上。

三儿荣波是自来水公司修配车间的四级钳工。

四儿荣岳在1953年进自来水公司当学徒,现在已是三级技工了。

五儿荣权在广州市第十一中学高中一年级读书。假日回家,小弟弟和小妹妹要他讲个有趣的故事。

六儿荣基在教小妹妹善娴作算术习题。

朱骙和孩子们在公园里游览。

朱骙同他的老伴、二媳和刚满8个月的小孙子到百货公司的摄影室里照了一张纪念像。

朱骙(右)和家人在越秀山体育场上看足球比赛。

水上居民(1955年)

他们谁也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从什么时候起把家搬到水上来的,可是他们知道几百年来世世代代都被轻蔑地称做“蛋家”。过去的统治者不准他们和陆上人民通婚,甚至不准他们上陆。许多人家全家大小挤在一只船上,甚至连停泊的地方都没有,只好随着江水到处漂流。妇女和孩子们常常在破木船里饿得哭哭啼啼。

解放了,水上人民获得了新生。广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首先宣布了废除“蛋家”的贱称。人民政府又领导他们斗倒封建把头,让他们来管理码头,同时,土匪被肃清了,水上的社会秩序也安定下来。

广州市水上居民的生活安定下来了,妇女在闲暇的时候在船头绣花。

广州的水上居民。

人民政府关怀水上居民。为他们在陆上和水上办了6所小学。这是第4小学,里面有1千多学生。

为他们设立了水上文化馆。

为他们在岸上设立了卫生站。

为他们在岸上设立了30多个自来水站。

舵手林玉也当选了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她正在和选民谈话。

广州市的水上运输额约占全市运输总额的百分之八十,而担负水上运输任务的,主要是水上居民。

文化公园(1955年)

广州岭南文物宫,就是后来通称的文化公园。

广州岭南文物宫。

到文物宫来玩耍的孩子们最喜欢在这些地方游戏。

星海合唱团是工人和职员的业余组织。这个合唱团常到宫内的剧场里来演唱。

一天的工作完了,到文物宫来坐坐。

宫内的林荫道。

宫内光滑的水泥地是常年的滑冰场。

象棋比赛。

宫内农林馆中的椰子树是从海南岛移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