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名胜古迹

嘉峪关市

嘉裕关*
在嘉峪关市西南隅。为万里长城西端。因城在嘉峪山麓,故名。南为祁连山,雪峰如玉,绵亘千里,北为龙首山、马鬃山,与祁连相峙,雄踞河西。自古为军事要地,明洪武五年(1372年)筑城置关,后相继增筑关楼、边墙,并筑长达百余里的长城连接关城,经160余年形成一座雄伟壮观的关隘。周长733米,面积3.35万平方米,高10米,垛墙高1.7米。东西城垣开门,对称筑城楼,三层五间式,周围有廊,单檐歇山顶,高17米,两门内北侧有马道达城顶。东西城门外环瓮城。

城四隅有角楼,南、北墙中段有敌楼。西面城垣凸出,中间开门,门额刻“嘉峪关”三字。1988年修复城楼,与东西关楼形制相同,名嘉峪关楼,上悬“天下第一雄关”横匾。西有砖砌罗城,东、南、北三面土筑围墙,连接长城。城外有城,重关重城,成并守之势。俗传当年建关时,匠师计算用料十分精确,竣工后只剩一砖。此砖今存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之一。西门外1里处有石碑,上刻“天下雄关”四字;东瓮城外有文昌阁、关帝庙、戏楼,城内靠北有游击衙门府一座,均为清代所建。

悬壁长城
在嘉峪关北8公里、黑山东侧。俗称断臂长城,史称西长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动工修筑,十九年完工。从关城东北角的“闸门墩”起,沿嘉峪山内侧向北伸展经嘉峪关乡进入戈壁滩,长5公里,黄土夯筑,有女墙,高4-5米,间有圮缺。这段长城止于河南;又从河北起,在石关峡堡东侧,经黄草营村北,直上黑山。这段长城构筑结构、方法与前不同,采用内外两侧夯黄土墙,中心充填片石间砂砾夯实。即就地取厚10-15厘米、大小不等的片石,夹厚10-12厘米的土层,间次叠压垒筑成墙,外观呈土墙状,墙体高度随山势减低,直到无法翻越的高处止,故称断壁。墙坍塌后露出片石砂砾。1988年遵原形式和结构,补其圮缺,修复3公里。

黑山石刻画像
在嘉峪关市西北约20公里的黑山峡谷中。1972年发现。共153处,分布在3条主沟及各支沟内,绵延1公里。岩石黑紫色,石刻浮雕较浅,手法粗糙,画面古拙,人物粗犷有力,风格独特。画幅大小不一,内容大体分操练、骑射、狩猎、舞蹈以及飞禽走兽鱼虫等等。较大的狩猎场面画庞大的野牛的长角鹿,野牛最大者高16厘米,长32厘米。岩画反映游牧、狩猎生活,不见农业生产活动;军事操练不见刀、矛等兵器。可能是羌族、大月氏与匈奴族早期的文化遗存。

魏晋壁画群
在嘉峪关市东北20公里的新城戈壁滩上。古墓数以百计。1972年发掘8座,其中6座是壁画墓,砖室,拱券门,顶砌彩绘门楼,斗拱,人、兽、雕刻花砖。一般有前室、后室、左右耳室。分印纹花砖、长方形砖、雕刻砖、画像砖。共保存壁画600余幅,多数一砖一画,也有大幅壁画。取材均为现实生活。壁画中反映墓主人豪华生活的占绝大多数。描绘平民生活的有200多幅,其中农桑、畜牧等生产活动又占多数。与敦煌石窟中早期壁画比较,有不少相似之处。

魏晋墓画砖杀鸡图

七一冰川
在嘉峪关市西南的祁连山中,距市区116公里。1958年7月1日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首次发现,故名。该冰川的冰舌部位海拔4300米,冰峰海拔5150米,冰川面积达3平方公里,冰层平均厚度78米;坡度小于45度,易于攀登。冰舌终点雕刻著“青山不老,白雪为头”的纪念碑。是距离中心城市最近的一个冰川。景观奇特,昂首远望,颇为壮观。冬季冰柱悬挂,入夏消融的雪水随风飞舞,穿过岩峭,向山下急流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