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名胜古迹

安顺市

西秀区
宁谷遗址

八番六朝壁画墓

西秀山石塔

王若飞故居

文庙
在安顺市区东黉学街。是贵州现存文庙中规模较大的一座。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于明洪武初年,天启年间(1621-1627)重修。清康熙七年(1668年)增建,道光年间(1821-1850)先后三次维修、扩建。大成殿和大成门的4根龙柱,每根长达5米以上,大可合围,各有两条圆径约20厘米的云龙盘绕,精雕细刻,造型生动,矫健有力。大成殿的两根,系镂空透雕,一鳞一爪一须,均有细致的刻画。

安顺龙宫#
在安顺市马头乡龙潭村。因洞内瑰丽堂皇,有如神话中的水晶宫殿,故名龙宫。1977年兴建水电站时,在天池至小菜花湖一段,发现一个大型的溶洞暗湖,景致奇特,遂稍加开凿整理,使之曲折贯通,成为一条3000米的旅游长廊。共分五单元。已开放的第一单元,自天池至蚌岩,长800米。天池,俗名龙潭,水深43米,面积1万余平方米。周围崖石嶙峋,杂树森森。碧绿的湖水从右边一个高50米、宽25米的半月形“龙门”泄出,水势汹涌,跌为平湖大瀑布。蚌岩分内外两厅,水面距洞顶170米。内厅有码头,可舍舟上岸揽胜;外厅为1000多平方米之月台,仰观洞壁,只见巨蚌蔽日,群鸟飞舞。从蚌岩至一旱洞,名曰虎穴,面积1500平方米。景致亦多。

普定县
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

白岩脚洞古文化遗址

平讼摩崖

马官镇:玉真山寺、翔凤寺

平坝县
高峰山

天台山
在平坝县城西南13公里滇黔公路右侧2公里。唯从南面可拾级而上,西、北、东三面皆绝壁危岩。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僧白云开山卓锡于此”,建寺山顶。历康熙、嘉靖、道光三代增修。最后一次全面培修是1937年。现存主体建筑,包括大佛殿、两厢配殿、韦驮殿、玉皇阁、祖师殿、钟楼和藏经楼;附属建筑有吟风亭、望月台、天街、山门牌坊等。利用山顶上非常狭窄的空间,修建如此之多的殿宇厅堂、亭台楼阁,在贵州高原实属罕见。寺内收藏宝剑一把、象牙朝笏一只、清代官服一件,传为清初吴三桂自黔赴滇朝拜此山时所赠,至今完好无损;另有黄杨盆一个,直径0.33米,系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住持僧伐山后黄杨古树精心制作而成,弥足珍贵。

城关镇:清建钟鼓楼、西门坡信泉、五里喜客泉

白云镇:飞虎山新石器遗址

夏云镇金银山村:金银山汉墓群、观音洞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犀牛洞
在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东约1公里东坡山。形成于200万年以前。1975年修建地下提水站时,在洞内挖出牛骨化石,遂改今名。洞长400多米,宽5-100米,蜿蜒曲折,钟乳石丰富多采。中心有个宏伟的圆形宫殿,可容千人。中央矗立一根擎天柱,大可合围,高达30余米,上下笔直,分节均匀。大殿后面,一个百米见方的穹窿,覆罩著长70米、宽20米、深27米的碧水龙潭。岸边笋如林,半山宝塔在望。潭侧一洞,陈列著石锣石鼓,扣之发金属声,余音回荡,经久不息。整个洞中一时八音齐奏,清脆悦耳。

扁担山
在县城西15公里。是布依族聚居之区。四面皆丛山峻岭,中为槽子。从安庄之白水河溯流而上,至槽子中段,秀峰兀立丘壑幽深。河流婉转激扬,多处跌为瀑布。逾数里,有一土阜,高约30米,宽20米余,长达1公里。中有石脊一线贯通,青草蒙茸,横卧于田畴之间。两端小山突起,树木葱茏,山下各有小村,北曰罗戛,南曰孔马。状如扁担荷物,故名扁担山。人行其上,四顾阡陌纵横,群山献翠,鸡犬之声相闻。该土阜历来是布依族人民欢庆传统节日的天然广场。

黄果树瀑布#
在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西南15公里白水河上。有滇黔公路经过。这里山峦重叠,白水河自东北山腋泻崖而下,水势汹汹。流经黄果树地段时,因河床断落,形成九级瀑布。黄果树瀑布是其中最大的一级。宽达81米(水源减少时宽度相对缩小),从68米的层崖之巅跌落,发出轰然巨响。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赞此瀑布之“阔而大”,为全国第一。瀑布附近的天生桥,长1公里,宽200-300米。上有石林一片,千奇百怪,别开生面。

天星桥石林景观
在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黄果树下游6公里。这里有一片长约1公里、宽约500米的袖珍型石林,一部分在陆地,一部分在水中。附近的天星洞和“银练坠潭”瀑布,别具一格,是石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星桥,宽约1公里,横跨于暗河之上。石笋林立,造型千奇百怪。石上灌木丛生,夹杂青草藤萝和重重叠叠的仙人掌。水上石林面积较小,由数十块高大石笋组成天然盆景,石之奇特,树之怪异,比陆地石林更甚。石林附近洞穴甚多,岩溶景观琳琅满目。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
高寨、格必河、五峰山洞穴群

松山镇:印山“仁者寿”石刻、紫云洞、塔山石塔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
灞陵桥瀑布
在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东5公里。为地当通滇要道。明末建石桥跨灞陵河上,长30米,宽6米,中空四洞。东西两头各有古黄桷树一株,高10余米,顶圆如盖,半覆河中,半覆桥上,人称“天构凉亭”,是著名的“关岭八景”之一。桥左数百米处,有飞瀑垂帘,高100余米,为黄果树瀑布的两倍。汹涌澎湃,从双峰耸峙的峡谷中倾泻而下。

红岩碑
在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10公里龙爪树后面晒甲山。俗传诸葛亮南征屯兵晒甲于此。山顶之赭色陡岩,壁立如削,上有红岩碑,人称“南中第一奇迹”。宽10米,高6米,计40余字(当中草书“虎”系清人徐印川所加)。参差不齐,大约可分10行,首行二字,末行一字,大小不一,大者字径1米以上,小者20-30厘米。从岩下仰望,字青石赤,仿佛大书深刻,临近细审,无斧凿痕。字形奇怪。不可辨识。

最早的记载,见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邵元善的《红岩》诗。至清代中叶,始引起学者的注意。先后有拓本、摹本、缩刻本多种问世,并被收入全国性的碑刻著录。记游考证之作甚多。光绪年间(1875-1908)影响愈大,名播海外。历来众说纷纭,持肯定态度的有三危禹迹、殷高纪功、诸葛图谱、苗文古书和爨文先声诸说;而否定者则断言所谓红岩碑非人工所为,乃自然生成的石花。

关索岭
在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东22公里,与“鸡公背”对峙。路如之字,盘旋而上须经43盘方抵山顶。有龙泉寺,祀三国蜀汉寿亭侯关羽;有马刨泉,水味甘冽,被誉为琼浆玉液。俗传诸葛亮南征,关羽第三子关索为前锋,统兵至此渴甚,俄而乘骑刨地出水,故名马刨泉。右边一泉,深尺许,大旱不消,大雨不涨,传人饮此水者必哑,故名哑泉。徐霞客谓二泉“相去不数步,何良苦之异如此!”古人无从解答,乃长期盖以巨石,并立禁碑,榜曰“亘古哑泉”。御书楼矗立其间,上有康熙二年(1663年)玄烨亲题“滇黔锁钥”匾额。楼侧一庙,内供关索。黔人崇敬关羽,各地多关庙。传说中的关索,忠勇爱民,有功于黔,故亦庙食于此,且以其名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