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网
新乡市人物
- 张缙寒(?-?)
- 字濂湖,号垣公,新乡人。明末官至兵部尚书。李自成攻占北京后,逃走降清,授山东右布政使,转浙江左布政使,工部右侍郎。
- 卫荣光(1823-1890)
- 字静澜。新乡人。清咸丰二年进士,授编修,先入幕胡林翼在湖北镇压太平军,后入多隆阿军营与太平军转战于安徽潜山、太湖。咸丰十一年返京升侍讲学士。同治二年任山东济东泰临道,与捻军战,因之加封按察使衔。同治中,督办黄、运河防,进攻捻军。光绪六年在浙江筹办三十万两白银,准备兴修钱塘水利,因储于招商局生息,被移用造船,尔后又被工部提去。此项巨款关系浙江经济发展,抗疏争还。为学熟谙历代政书与清代掌故。光绪中,历任浙江布政使,山西、江苏、浙江巡抚。十六年卒。
- 杜诗(?-36)
- 东汉机械工程专家。字公君,河内汲县(今卫辉市)人。光武帝时,为侍御史。建武七年,任南阳太守,曾创造水力鼓风机,较欧州早了一千一百年。又广开田地修陂池,人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 傅游艺(?-?)
- 唐卫州汲(今卫辉市)人。载初间官至左补阙,上书称武氏符瑞当受命,擢给事中,加凤阁鸾台平章事、朝散大夫守鸾台侍郎。天授元年赐姓武氏。因一年内四次升迁,人称“四时仕官”。
- 关播(约718-797)
- 字务元,唐卫州汲(今卫辉市)人。初为淮南节度使属官,迁右补阙。杨绾援引为都官员外郎,擢吏部侍郎。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送咸安公主至回鹘,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 崔莞(?-?)
- 字野夫,唐卫州(今卫辉市)人。累官至吏部侍郎,迁陕虢观察使。为政苛酷,不恤民苦,百姓向他报告旱情,他指著院内的树说“此尚有叶,何旱之有”。以左散骑常侍卒官。
- 杜常
- 卫州(今河南卫辉市)人。昭宪皇后族孙。登进士第,调河阳司法参军事,为富弼所重,迁河东转运判官。历户、工、刑、吏部侍郎,知梓、青、郓、徐诸州及成德军等。崇宁中,拜工部尚书,以龙图阁学士知河阳军。河决,亲自督役,役民尽力,河水遂退,郡赖以安。卒。
- 王锡彤(1866-1938)
- 字筱汀,号悔斋,汲县(今卫辉市)人。近代实业家。宣统元年以前主要在河南从事教育事业,其间亦参与地方政事。此后应袁世凯邀与北方最大实业家周学熙一起在京津等地办实业,先后充任京师自来水公司协理、卫辉纱厂董事、棉业公会董事等职。1915年曾任民国参政院参政。1938年病逝。著《抑斋自述》有史料价值。
- 李敏修(1866-1943)
- 汲县(今卫辉市)人,近代教育家。光绪十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二十五年河南大旱,在安阳、济源等县筹集粮款,办理赈灾。二十七年,在汲县创办经正书舍,收藏图书三十多万卷,纂修中州文献。三十一年任河南学务公所议长,河南教育总会会长,力倡普及教育。1912年宣讲新学,破除迷信,遭毁家之难。1913年任河南教育司长。1915年清史馆成立,任协修。1918年当选参议院议员。1922年当选众议院议员,并在洛阳、北京创立河洛学社,继续搜编河南文献资料。1937年日寇入侵,偕家迁居禹县,从事教育活动。1943年11月病卒。
- 嵇文甫(1895-1963)
- 历史学家。汲县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6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讲师,河南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建国后,历任河南大学副校长、校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河南省文教委员会主任、副省长,河南第一师范学院院长,郑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长期致力于中国社会史和哲学思想史的研究。著有《春秋战国思想史话》、《王船山学术论丛》、《关于历史评价问题》等。
- 赵家骧(1910-1958)
- 汲县人。国民党陆军中将,先后任第十一集团军参谋长、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参谋长、第六兵团副司令官、徐州“剿匪”前进指挥所副主任。去台湾后任陆军副总司令兼代参谋长,金门防卫司令部副司令官。1958年8月23日,国防部长俞大维到金门视察。当晚,美国驻金门顾问团拟在太武山水上餐厅举行宴会,赵与吉星文等四人先去餐厅查看。晚6时30分,福建前线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赵、吉在逃向防空洞时被炮火击中,很快身亡。死后,追晋陆军上将。
- 李春昱(1904-1988)
- 地质构造学家。汲县(今卫辉)人。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7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地质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四川省地质调查所、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建国后,历任北方地质总局总工程师,地质部全国区测局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对中国区域地质、构造地质及大地构造,对矿产的形成发布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 刘知侠(1918-1991)
- 作家。汲县(今卫辉)人。1938年入抗大学习。曾任抗大文工团文学股股长。1944年至1945年,曾两次到微山湖和枣庄,同当地铁道游击队一起活动。参加了淮海战役。建国后,历任山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山东分会主席、《山东文学》主编。著有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等。
- 孙登(?-?)
- 西晋隐士,汲郡共(今辉县市)人。无家室,于郡北山为土窟居之。好读《易》,抚一弦琴,见者皆亲乐之。与嵇康游三年,登常悲叹时世,登台长啸,今啸台犹存。
- 邵伯温(1057-1134)
- 北宋象数学家,字子文,共城(今辉县市)人,祖籍范阳(河北涿州)。官至提点成都路刑狱。继承其父邵雍象数学并加以阐释,提出“一”为宇宙的本原,“一”或“太极”在事物之先而存在,强调“一”或“太极”只存在于圣人心中。有《易辨惑》、《河南集》等。
- 张思明(?-?)
- 字士瞻,辉州(今辉县市)人,元大臣。一生博览群书,于律学尤为精通,与当时书画艺术家谢仲和、曹鼎新齐名。一生恃才傲物,不治产业,有书三万七千卷。累官至中书参政,左丞相。
- 贾继春
- 新乡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历知临汾、任丘二县,入为御史。上疏言李选侍被逼迫事。违帝意,除名永不准做官。魏忠贤召复官,以建言修《三朝要典》,讨忠贤欢心。庄烈帝即位,知忠贤必败,乃驰疏弹劾崔呈秀辈,又由太常少卿升为左佥都御史。崇祯初,被弹劾削籍。定魏党逆案,坐徒三年。自恨死。
- 杨俊(?-222)
- 三国魏官吏。字秀才,河内获嘉人。初为曹操丞相掾属,迁南阳太守,政绩显著。徙为征南军师。魏国建后,为中尉。黄初三年,文帝至宛,获失迎罪,被迫自杀。
- 王象(?-222)
- 三国魏学者。字义伯,河南获嘉人。建安中为邺下文人之一,受到曹丕赏识。魏建,官至常侍,封列侯。受诏撰《皇览》,领秘书监。黄初三年,因救杨俊不得,郁闷发病死。
- 张苍(前256-前152)
- 西汉大臣、历算家,阳武(今原阳县东南)。秦时为御史,后投奔刘邦,封北平侯。丞相灌婴死后,接任丞相长达十五年,终年一百余岁。精律历,通晓图书计籍,在历法和数学方面有卓越成就。
- 陈平(?-前178)
- 西汉初谋士。阳武户牖乡(今原阳县东南)人。汉末投奔刘邦,任护军中尉,深得信任。有谋略,楚汉战争中,曾六出奇计,帮助刘邦统一天下。封曲逆侯,官至丞相。
- 周顗(269-322)
- 汝南安城(今河南原阳)人。安东将军周凌子。少有重名,初仕为秘书郎。司马睿镇建康,引为军谘祭酒,深得信用。司马睿即帝位,授尚书仆射、吏部尚书。性好酒,终日沉醉,时称“三日仆射”,曾因醉酒被免官。元帝末,与戴若思一起被王敦杀害,谥康。
- 毛修之(?-435)
- 字敬文,荥阳阳武(今原阳县)人。东晋末,随刘裕北伐,任司马。归附北魏,屡立军功,且能做南方饭菜飨太武帝,甚受宠重。赐爵南郡公。
- 毛惠远(?-?)
- 荥阳阳武(今原阳县)人,南朝齐著名画家。善画马,师法顾恺之,逸笔纵横,遒劲韵雅。有《刀戟图》、《中朝名士图》、《白马图》、《骑马图》等作品传世。
- 毛惠秀(?-?)
- 荥阳阳武(今原阳县)人,南朝齐著名画家。惠远弟,画佛、道图像及人物。齐武帝欲北伐,令惠秀画《汉武北伐图》,置于琅邪城射堂之壁。有《胡僧图》、《释迦十弟子图》等传世。
- 毛喜(516-587)
- 字伯武,荥阳阳武(今原阳县)人,南朝陈文学家、书法家。初仕南朝梁,为记室参军。仕南朝陈,官至吏部尚书,封东昌县侯。少好学,工草隶,有文集十卷。
- 娄师德(630-699)
- 字宗仁,唐郑州原武(今原阳县)人。高宗上元初授监察御史,累立战功,擢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知营田事。天授中累迁至左金吾将军兼检校丰州都督,长寿元年,召任夏官侍郎判尚书事,次年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 韦承庆(?-707)
- 字延休,唐郑州阳武(今原阳县)人。初为雍王府参军,所撰文告辞藻之美,擅于一时,迁太子司仪郎。自天授起三掌天官选事,以用人公平受到称赞。修《则天实录》赐爵抚阳县子。
- 杨再思(?-709)
- 唐郑州阳武(今原阳县)人。以明经授玄武尉,神龙初任户部尚书迁中书令,善逢迎上意,为官圆滑。历事三朝,位至宰相,未向朝廷举荐过任何人,史称其“佞而取贵”。
- 韦嗣立(?-729)
- 字延构,唐郑州阳武(今原阳县)人。累补双流令,三迁莱芜令,有政绩。景龙初以相州刺史召任黄门侍郎,迁凤阁舍人。三年转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逍遥公。
- 韦济(?-?)
- 唐郑州阳武(今原阳县)人。嗣立子,少以能文知名。开元初为鄄城令,三迁库部员外郎。又历任户部侍郎,河南尹,尚书左丞,冯翊太守等职。史评其“从容雅度,以简易为政”。
- 邢恕(?-?)
- 宋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县)人,字和叔。有战国纵横家气习。历官史馆检讨、著作佐郎。蔡确为相时,任职方员外郎,迁右司员外郎、起居舍人。蔡京为相,用为西北边帅,处事轻妄而夺职。
- 李穆(928-984)
- 字孟雍。开封府阳武(今河南原阳)人。为人质朴忠厚,谨言慎行,待人宽厚,好荐后进,深信佛典,善谈名理。后周显德进士,为郢、汝二州从事,迁右拾遗。入宋,以殿中侍御史通判洋州。开宝中,召为太子中允,旋拜左拾遗、知制诰。太平兴国八年(983),知开封府,剖判精敏,奸猾无所假贷,豪右屏迹。擢为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卒,赠工部尚书。
- 万俟卨(1083-1157)
- 南宋奸臣。开封阳武(今原阳县)人,字元忠。南宋初任湖北提点刑狱,依附秦桧,任监察御史、右正言。高宗绍兴十一年秉承桧意弹劾岳飞,主治岳飞之狱,诬陷飞虚报军情及逗留淮西等罪,致使岳飞父子和张宪等被害。后与桧争权,被罢黜。桧死被召回,绍兴二十六年升任宰相。继续执行投降政策,为人民所恨。
- 冯师孔(?-1643)
- 原武(治今河南原阳西南)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天启中,任兵备副使。崇祯时,累升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李自成破西安,投井死。
- 毛玠(?-?)
- 三国魏谋臣,字孝先,陈留平丘(今长垣市)人。汉末为县吏,以清公称。天下大乱,曹操领兖州,归曹操,辟为治中从事。建议操奉迎献帝,“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均被采纳。历官丞相东曹掾、右军师、尚书仆射等职。布衣蔬食赈济贫族。不满曹杀崔琰,以语涉怨谤免官,卒于家。
- 翟让(?-617)
- 东郡苇城(今长垣市东北)人,隋末义军领袖。初任东郡法曹,因故被判死刑,逃出后至瓦岗聚众起义。大业十二年,在李密的帮助下,攻克重镇荥阳,次年攻下洛仓,依附者达数十万人。后推李密为魏公,自任司徒,封东郡公。后遭猜忌被李密杀害。
- 刘玄佐(729-797)
- 又名洽,唐滑州匡城(今长垣市西南)人。大历中为永平军牙将,袭破宋州,任为宋州刺史。建中二年败叛将李纳,破濮阳,迁尚书兼曹濮观察使,进检校右仆射加平章事。官至泾原四镇北庭等道兵马副元帅。
- 李化龙(1544-1611)
- 字于田,长垣人,明大臣。任嵩县知县,出访察奸,惩治恶顽。迁南京工部主事,右佥部御史。巡抚辽东,进兵部右侍郎。总督湖广、川贵军务,平叛臣杨应龙,晋兵部尚书, 加少保。
- 董兴
- 长垣人。初为燕山左卫指挥使,升为代理都指挥同知。明正统中,历任代理都指挥使、右都督、广东镇守。镇压邓茂七及南海黄萧养起义。天顺时,因与曹吉祥联姻,冒“夺门”功,封海宁伯,充任总兵官,镇守辽东。吉祥伏诛,他以右都督发配到广西立功。因李贵推荐,复爵,任宣府总兵官。宪宗嗣位,罢官。家居十余年卒。
- 崔景荣(?-1631)
- 长垣人。明万历进士。历任右佥都御史、吏部右侍郎、宣府、大同总督、兵部尚书。曾平播州乱。天启时任事部尚书,因不阿附魏忠贤,被忠贤党弹劾,削籍为民。崇祯初,复职。卒,赠少保。
- 王家祯(?-1644)
- 长垣人。明万历进士。天启间官户部左侍郎。崇祯九年(1636)以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河南、湖广、山西、陕西、四川、江北军务,十年熊文灿为总理,令他专抚河南。坐战败罪,落职闲住。李自成克京师,设官长垣。与其子自杀。
- 黄绂(?-1493)
- 字用章,封丘人。明正统十三年进士,除行人,历南刑部郎中。二十二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劾参将郭镛、都指挥郑印、李铎等抵罪,计捕奸豪张纲。申军令,增置墩堡,边政一新。操履洁白,所至有建树。
- 赵咨
- 东郡燕(今河南延津)人。少有孝行,不应孝廉之举。曾遭劫盗,他敛物奉送,盗为之惭服。桓帝时举至孝有道,后历官敦煌太守、东海相。居官清廉,豪强畏其俭节。临终遗言薄葬,当时称其明达。
- 刘政会(?-635)
- 唐滑州胙城(今延津县北)人。隋大业中为太原鹰扬府司马。太原留守李渊与刘文静等起兵,被引为大将军府户曹参军,从攻长安,任相府掾。武德初授尉卫少卿,刑部尚书,封渝国公。
- 刘崇望(?-?)
- 字希徒,唐滑州胙城(今延津县北)人。僖宗朝初为剑南节度使崔安潜属官,又以员外郎主南曹,擢翰林学士。昭宗即位,进中书侍郎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尚书左仆射,仕终兵部尚书。
- 王昭素(904-982)
- 宋开封酸枣(今延津县)人,著名学者。通诸经,兼老、庄之学。尤精《诗》、《易》,著有《易论》二十三篇。宋太祖曾召问《易经》及养生治世之道,拜国子博士。
- 吕景初(?-?)
- 宋开封酸枣(今延津县西)人,字冲之。以父荫补官,任殿中侍御史。时张贵妃死,欲辍朝五日,景初以为“使恩礼过荆王,不可以示天下”。妃既追册为皇后。官至天章阁待制,知谏院。
- 宋守约
- 开封酸枣(今河南延津西)人。以父任为左班殿直。历知恩、雄州、马步殿前都虞候、洋州观察使、步军副都指挥使、威武军留后等,为一时名将。年七十一而卒,赠安武军节度使,谥勤毅。
- 宋球
- 守约子。以荫入仕,勾当礼宾院。曾议西北马政之弊,群牧使用其议,马商颇称便。神宗时出使高丽,密访山川形势、风俗好尚,归而图记其山川、风俗,绘图献上,为神宗称赞,进通事舍人。神宗死,使契丹告哀,不辱朝命。累迁西上閤门使、枢密副都承旨。卒于官。
- 李戴
- 延津人。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授兴化知县,有惠政。升户科给事中。万历中,累迁吏部尚书。时太子未定,皇长子冠婚久拖,他每倡廷臣直谏,且请罢矿税、释系囚、录建言遭谪诸臣。因妖书事,帝怒,令致仕。卒,赠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