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人物

郑州市

李玄道(?-约629)
郑州(今郑州市)人,祖籍甘肃陇西,唐大臣。隋末为齐王府属官;李密据洛口时引为记室;王世充俘获,拜为著作郎;世充平,太宗召为王府主簿、封姑臧县男;任终常州刺史。在职清简,太宗曾下诏褒美。

卢携(?-880)
字子升。唐郑(今郑州市)人,原籍范阳。初为浙东节度府属官,入为右拾遗,历任翰林学士、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弘文馆大学士等职。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李及(?-?)
字幼几。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徙居郑州。举进士。受寇准举荐,任大理寺丞,知兴化军,通判曹州,以治才而知名。禁卒抢民妇金钗于市,问罪即斩。士人称赞。以右谏议大夫召还,掌三班院,迁御史中丞。为人资质清介,所治简严,慰荐下吏,乐道人善,以处事果敢为部属惊服。卒,赠礼部尚书,谥恭惠。

孙固(1016-1090)
字和父。郑州管城(今郑州市)人。九岁读《论语》曰:“我能行此”。举进士。调磁州司户参军。治平中,神宗为颍王,就任侍讲,及为皇太子,又为侍读。至即位,擢知通进银台司,劝神宗勿用兵于西夏,出知澶州。返京入知审刑院,极论青苗法于民不便。元丰初,同知枢密院事。元祐中,拜门下侍郎,复知枢密院事。累官右光禄大夫。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温靖。

李南公
郑州人。第进士。调浦江令,郡猾吏恃势,不输欠租,南公绳之以法。历河北转运副使,知长沙县,瀛州及延安、真定、河南诸府,户部尚书等。后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卒。

盛陶(?-?)
宋河南郑州人。字仲叔。为监察御史,神宗问河北事,对以“使民省役,固边,应依旧制”迁太常博士、考功员外郎、工部右司郎中。上陈冗官之弊,召为太常少卿,进礼部侍郎,以龙图阁待制为应天、顺昌知州。

王彰(?-1427)
字文昭。郑州人。明大臣。累迁山西左参政。永乐五年召为礼部侍郎,改户部。陕西大旱,巡视西岳,改右副都御使。后又巡抚河南、南京皆有政绩。

魏巍(1920-2008)
作家。郑州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曾任晋察冀野战军纵队教育科科长,第十九兵团骑兵师团政委。参加了雁宿崖、黄土岭战斗和清风店等战役。建国后,任总政治部宣传部副科长。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创作了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回国后,历任《解放军文艺》副主编,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部长。著有诗集《黎明风景》,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长篇小说《东方》获1982年第一届茅盾文学奖和1983年第一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

巩义市
尹勋(?-168)
东汉大臣。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初举孝廉,三迁邯郸令,政有异绩。累官至大司农,封都乡侯,曾助桓帝杀梁冀。灵帝即位,因窦武谋诛宦官事败,受株连下狱。

杜审言(约645-708)
唐大臣。字必简。巩县(今巩义市)人。原籍襄阳。世号崔、李、苏、杜,善五言诗,工书法,恃才傲世。迁洛阳令,贬吉州司户参军。武则天重其才,授著作郎,迁膳部员外郎。神龙初任国子督主簿,修文馆直学士。明人辑有《杜审言集》。

杜甫(712-770)
唐诗人。字子美。巩县(今巩义市窖湾村)人。审言孙。唐天宝六年,参加科举考试,因李林甫捣鬼,庆试者全部落第。穷困潦倒近十年,安使之乱,投奔肃宗,任为左拾遗,后弃官归蜀,严武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人称“杜工部”。有《杜少陵集》,人称“诗圣”。

张贵妃(1024-1055)
宋仁宗妃。永安(今巩义市)人。八岁入宫为侍御,年长得幸,有盛宠。巧慧多智数,善奉迎,势动内外。

刘镇华(1883-1952)
巩县(今巩义市)人。保定法政专门学堂监狱科毕业。辛亥革命时,组织豫西民间自发武装,参加秦陇复汉军。1912年投靠袁世凯。1918年后任陕西省省长、督军兼省长。1925年后投靠阎锡山和冯玉祥。1930年后投靠蒋介石,任豫陕晋边区督办。1933年后任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豫鄂皖区“剿匪”总司令。1936年后神经失常,后病死台湾。

王国权(1911-2004)
巩县(今巩义市)人。河南大学肄业。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开封创办大陆书店,出版《今日杂志》。1934年赴日本东京学习。1936年回国。后任中共晋察冀一地委书记、辽西省委副书记、辽西军区副政委。建国后,历任中共热河省委书记,热河省省长,热河军区政委,驻民主德国大使、波兰大使兼中美会谈中方代表,对外友协会长,中日友协副会长,驻澳大利亚、意大利大使。

常香玉(1922-2004)
豫剧女演员。巩县(今巩义市)人。幼年随父学戏。工青衣、花旦。十岁登台。曾在河南、陕西、甘肃等地演出。1948年创办香玉剧校,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建国后,历任香玉剧社社长,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河南省文联副主席。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率团义演,以演出全部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被誉为爱国艺人。原唱豫西调,后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梆子、京剧等唱腔,形成豫剧重要流派。代表剧目有《花木兰》、《拷红》、《大祭桩》、《人欢马叫》等。

新郑市
黄帝
姓公孙。传说为中华民族始祖。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市西南)。号轩辕氏。活动于姬水之滨,又以姬为姓。国定有熊(今河南新郑),再号有熊氏。游牧为生,始居我国西北部,后从甘肃、陕西、山西到达河北西北部涿鹿境内定居。与炎帝部族联盟,与蚩尤为首的九黎族在涿鹿大战,擒杀蚩尤。不久,炎黄两部发生“阪泉之战”,炎帝战败。此后,黄帝被众多部落拥为联盟领袖,移居于中原地区,繁衍子孙,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郑桓公(?-前771)
姓姬,名友。周厉五少子。前806年,周宣王封之于郑,为郑国始祖。幽王时任司徒。前779年,见西周将亡,将财产、族人及其臣民东迁到鄶、东虢两国之间,开垦荒地,营建城邑,作为建立郑国的基础。犬戎攻破西周镐京时被杀。

郑庄公(?-前701)
名寤生。武公子。前744年即位。元年,封弟段于京,段至封地后,阴治甲兵,恃母为内应,于前722年举兵袭郑。他发兵平定叛乱。继其父为周平王卿,曾联合齐、鲁,击败宋。因实力强大,不礼周王,周桓王免去其卿职,与周战于繻葛,大败周师,桓王伤臂。后北戎伐齐,齐人求救,派太子忽救齐,击退北戎。

郑缪公(?-前606)
即郑穆公。名兰。文公子。前628年即位。次年,秦穆公派孟明视等三将率兵袭郑。至滑,遇郑商人弦高,诈以十二牛劳秦军,秦军以为郑有准备,遂灭滑回师,在崤被晋军击败。前625年,发兵随晋伐秦,败秦兵于汪。前607年,宋华元与郑交战,郑擒华元,宋赎华元,元逃归。

郑襄公(?-前587)
名子坚。灵公弟。前605年即位。元年,楚伐郑,郑背楚亲晋。前600年,楚又伐郑,晋来救援。前597年,楚庄王以郑附晋为由,发大兵伐郑,围郑三月,郑降楚,他肉袒牵羊迎接楚庄王。晋闻讯发兵来救,与楚军战于邲,晋大败。

郑简公(?-前530)
春秋时郑国(都于新郑)君。名嘉,亦称郑伯嘉。在位三十六年,任子产为国政,在政治上实行改革,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不毁乡校,听取“国人”意见;实行“丘赋”。这些改革给郑国带来新的气象。

郑定公(?-前514)
名宁。简公子。前530年即位。子产辅政,主张为政以德。楚平王为结好于诸侯,归还所侵郑地。楚太子建奔郑,阴与晋谋袭郑,为郑所杀,建子胜惧而奔吴。郑发生火灾,他要求祈禳,子产反对,主张改善政治。前519年,随晋平定周室王子朝之乱,纳敬王于周。

郑声公(?-前443)
名胜。献公子,定公孙。当时晋六卿益强,经常侵夺郑地,郑遂弱。前496年,郑相子产死,郑人都哭泣。前493年,晋范氏、中行氏与赵氏等相争,郑助范氏、中行氏,赵氏伐郑,败郑军于铁。前444年,晋知伯伐郑,取郑九邑。次年胜病卒。

郑君乙
名乙,或称郑康公乙。繻公骀弟。骀被杀后即位。立十一年,韩伐郑,取阳城。前375年,韩哀侯攻灭郑,并其国。

高渠弥
一名高渠眯。郑国卿。历仕庄公、厉公、昭公、子亹、子婴数君。前707年周郑繻葛之战,随郑庄公任中军之将。昭公即位,因与昭公相恶,前695年射杀昭公于野,与祭仲更立子亹为君,子亹为齐所杀,又与祭仲擅立子婴,长期专权。

弦高
郑国商人。前627年,到周王辖地经商,路过滑国,遇到前来偷袭郑国的秦军,于是假托君命以十二头牛对秦军犒劳,同时派人回国告急。秦军见郑国洞悉其谋,早有准备,旋即退兵。

子产(?-前522)
即公孙侨,字子产。郑(都于新郑)贵族子国之子,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简公十二年为卿,二十三年执政,实行改革,整顿田地疆界和沟洫及农户编制,发展农业生产;创立按“丘”征“赋”制度;把“刑书”铸在鼎上公布;不毁乡校,以听取“国人”意见。各国相继郊法。

列子(?-?)
名御寇。战国郑国(今新郑市)人,道家。主张虚无,一切听任自然。今传《列子》系后伪托。

韩非(约前280-前234)
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之一。韩国(都城在今新郑)贵族。荀况的学生,口吃,不能说道,而善著述;《说难》、《说林》、《孤愤》、《五蠹》等,其中《韩非子》最为著名。

郑国(?-?)
战国末大水利家。韩国(今新郑市)人。受韩命赴秦,游说秦国兴修水利,企图消耗秦的国力,秦王采用其建议,由他主持开凿西引泾水,东注洛河,长达三百余里,灌田四万余顷。秦王发觉是计,拟加诛戮,郑国说明开渠对秦是万世之利,得以施工。使秦连年受益,因名曰“郑国渠”。

徐商(?-?)
唐大臣。字义声、秋卿,新郑(今新郑市)人。祖籍偃师。大中时擢尚书左丞,宣宗诏为巡边使,河中节度使,徙山南东道节度使,捕盗有方。进中书门下平章事,外调荆南节度使。仕终太子太保。

高拱(1512-1578)
字肃卿。新郑人。明嘉靖进士。选庶吉士。逾年授编修。穆宗为裕王时,升侍讲学士,为太子讲读达九年。嘉靖末,任文渊阁大学士。徐阶当国,荐入阁。拱骤贵,与阶有矛盾。因私怨逐阶同乡胡应嘉。于是言官论拱无虚日,乞归。隆庆三年(1569)复召为大学士兼掌吏部事。尽反阶所为。熟悉政体,有经济才略,所建议皆可行。俺答孙把汉吉来降,乞授官。朝议多以为不可。独与张居正力排众议,封贡以成。累升柱国、中极殿大学士。神宗即位,为居正、冯保所排斥。被放逐。居家数年,卒。后赠太师,谥文襄。拱学问广博,著述甚丰,有《高文襄公集》、《玉画公草》等。

张缙彦
河南新郑人。明崇祯进士,官至兵部尚书。顺治元年(1644)降清,后复任明福王所授都督,再受洪承畴招降。历官山东右布政、工部侍郎、江南徽宁道。刘正宗被参劾时受到牵连,曾编刻《无声戏》,自称“不死英雄”。被流徙宁古塔,死于戍所。

新密市
侯霸(?-37)
字君房。密(今新密市)人。出身官宦,家累千金。笃志好学,精通《谷梁春秋》。新莽时任淮阳太守,政绩显著。更始立,遣吏召入京,因当地民众拦道强留,未赴任。东汉初,刘秀起用为尚书令,他熟知旧制,收录遗文,条奏前代法令制度,多被采纳实行。以熟悉前代朝政典章多所建树。建武五年(29)迁为大司徒,封关内侯。谥则乡哀侯。

登封市
陈胜(?-前208)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字涉。阳城(今登封市东南)人。秦二世元年七月,被征发戍守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行至大泽乡(今安徽宿县北)遇上连日大雨,不能如期到达,秦法苛刻,失期斩首,他同吴广率戍卒九百人,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占领陈县(今淮阳)建立张楚政权,自立为王。旋即分兵三路,进军咸阳。在与秦将章邯作战中,接连失利,兵败自杀。

杜密(?-169)
字周甫。颍川阳城(今登封市东南)人。任太山太守、北海相,对宦官子弟为县官奸恶的,皆加收捕。桓帝任为尚书令,迁河南尹,转太仆,与李膺齐名,与李膺齐名,称“李杜”,被列为“八俊”之一。被太学生誉为“天下良辅”。两遭党锢之祸,第一次被免官,第二次自杀死。

妙兴大师(1876-1934)
近代少林武僧。字文豪。登封人。幼习技击,兼攻翰墨,尤好佛学,遍游大江南北。数年后在少林寺剃度为僧,任方丈。打破少林密技不传之旨,广收僧俗弟子,意在发扬武术,强种强国。著《罗汉拳》传世。

荥阳市
申不害(?-前314)
战国时韩国大臣。郑国京(今荥阳市)人。原为郑国小臣,后学术以见韩昭侯,昭侯用为相。执政十五年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使韩国治兵强。他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任安(?-前91)
西汉官吏。字少卿。荥阳(今荥阳市)人。少孤贫,为人御车,曾为大将军卫青门下舍人。后为益州刺史,曾给司马迁写信,让其在武帝身边之便推贤进士。太始四年,安获罪当死,司马迁写了《报任少卿书》,不久即被赦免。

汉安思阎皇后(?-126)
名姬。河南荥阳人。汉安帝时入选宫中,以才色得宠,位至皇后,兄弟阎显、阎景等典掌禁兵。汉安帝死后,以皇太后临朝,迎立弱乡侯刘懿为帝。企图久专朝政,后宦官谋诛江京、阎显等,被迫迁于离宫,不久即死。

阎显(?-125)
东汉外戚。荥阳(今荥阳市)人。因妹受宠,封北宜春侯,安帝亲政后,封长社侯,控制禁卫军。安帝死,他密谋假传帝旨,立妹为太后,临朝执政,策立年幼的北乡侯为帝,专断朝政。北乡侯死,宦官孙程等人拥立济阴王为帝(顺帝),阎氏兄弟及党羽全被处死。

吕强(?-184)
字汉盛。河南成皋(今荥阳汜水镇)人。东汉末宦官。少为小黄门,再迁中常侍。为人清忠奉公,反对宦官封爵,征敛苛重。曾上书陈弊政,倡放宫女,恤下民,斥宦者。黄巾起义爆发,力主诛佞臣,赦党人(解党锢之禁),广收党人参政,以谢天下。遭其他宦官忌恨、诬陷。灵帝怒,被迫自杀。

晋简文宣郑太后(?-326)
即郑阿春。河南荥阳(今荥阳市)人。东晋安丰太守郑恺女。少孤,先适渤海田氏,易嫁。建武元年晋元帝司马睿纳为琅邪王夫人,生简文帝司马昱、寻阳公主。咸和元年死。司马昱即位,追尊太妃。孝武帝时,追尊简文太后。会稽太妃。

张亮(?-646)
唐大臣。郑州荥阳(今荥阳市)人。隋末参加瓦岗军,李密授以骠骑将军。投唐受到信任,授怀州总管,迁御史大夫,封郧国公,拜工部尚书,次年迁太子詹事,出为洛州都督,预奏侯君集将反,迁刑部尚书。

李日知(?-715)
唐大臣。郑州荥阳(今荥阳市)人。天授中累迁司刑丞,时法令严苛,吏争为酷,他独执法宽平。神龙初迁给事中,黄门侍郎。景龙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事母至孝闻名。

郑虔(?-761)
唐大臣,郑州荥阳(今荥阳市)人。天宝初为协律朗,后被玄宗召为广文馆学士。与李白、杜甫等为诗酒友。他诗、书、画均精,高宗曾在其诗画上题“郑虔三绝”。

郑郎(?-857)
唐大臣。字有融。荥泽(今荥阳市)人。初为山南节度史属官,入为右拾遗,擢起居郎,以秉笔直录,文宗称其善守职。以礼部尚书加平章事,因病辞相,进检校右仆射兼太子少师。

张伯声(1903-1994)
地质学家。荥阳人。1926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8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地质系攻读研究生。曾任焦作工学院、北洋工学院、西北工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西北大学教授、地质系主任、副校长,西安地质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对矿产地质、前寒武纪地质、地貌和第四纪地质深有研究,并创立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的学说。

中牟县
任峻(?-204)
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东汉末,与中牟令杨原举兵自守。曹操起关东,入中牟界,他率宗族数百人归曹操,为骑都尉。娶操从妹为妻。操每出征,常留守,供应后勤。曾任典农中郎将,主持许下屯田,获得成功,保证了军粮供应,迁长水校尉。魏文帝时谥成侯。

潘岳(274-300)
字安仁。荥阳中牟人。琅邪内史潘芘子。少为奇童,辟司空太尉府掾,举秀才,出为河阳令,转怀令。频宰二邑,勤于政绩。调补尚书度支郎,以公事免。未几,选著作郎,迁给事黄门侍郎。岳美姿仪,博学有才气。工诗赋,辞藻绝丽,其悼亡诗尤为世所称。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趋附贾谧。晋惠帝中,赵王伦专权,与石崇等谋奉齐王冏叛乱被杀。

潘尼(约250-约311)
字正叔。潘岳族子,平原内史潘满子。性恬静,勤学好著述,与其叔岳俱以文章知名。晋武帝时,为太常博士。元康初拜太子舍人,出为宛令,在任宽而不纵,恤隐勤政。入补尚书郎,转著作郎。“八王之乱”中,投附齐王冏,以谋讨赵王伦有功封公,升散骑常侍、侍中。永兴末,为中书令,迁太常卿。永嘉末,洛阳陷落,携家返乡里,途中病死。

张孟男
中牟人。明嘉靖进士。授广平推官。历汉中同知、顺天治中、尚宝丞。高拱妻是他姑,自公事外无私语。拱憾,四年不升迁。拱被逐,亲知皆藏匿,孟男为其治丧送之郊。居正升他太仆少卿,不佞附。万历十七年(1589)任南京工部尚书。时留都粮竭,粟仅支二年,他任职不足两年遂有七年之蓄。极谏罢矿税。卒,赠太子太保。

刘之凤(?-1640)
中牟人。明万历进士。授南京御史。因上疏言事得罪魏忠贤,被夺职。崇祯二年(1629)复官。偕同官疏论帝在内廷召见周延儒事,违帝意,复建议举谋勇、止援兵、练土著、密侦探、选守令五事。累迁刑部尚书。曾与左侍郎王命璇召对平台,论律例狱情,被申饬。其后每上狱词,帝必严驳,惧甚。荆可栋贪污处轻罪,帝怀疑他受贿。下狱死。

冉觐祖(1636-1718)
清儒士、著作家。字永光。中牟县人。曾杜门潜居,精研《四书集注》二十年。其研究群经,兼采汉儒、宋儒之说。康熙三十三年授翰林院检讨,深受康熙帝赏识,有“气度老成”之褒。主讲嵩阳书院,以程朱理学为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