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跨地区名胜古迹

洞庭湖#
在湖南省北部,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澧四水。面积2740平方公里,号称“八百里洞庭”,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屈原名作《离骚》中有“洞庭波兮木叶下”之句,可知战国时已有洞庭之称。千百年的名胜岳阳楼、慈氏塔、鲁肃墓、二妃墓、君山、柳毅井等散布在湖畔,泛舟湖上可饱览“街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湖光景色。

衡山#
在湖南中部。古称“南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山势雄伟,盘纡数百里,大小山峰72座,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廪五峰为最著。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可俯瞰群山,观赏日出。相传舜南巡和禹治水都到过这里,其后除汉武帝以衡山道远而迁祀安徽潜山(天柱山)外,历代帝王祀典南岳,相沿不变。山上文物古迹、历代碑石甚多。而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为南岳“四绝”。南岳与日本、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佛孝交往史中也相当重要。

祝融峰
为衡山七十二峰中最高峰。海拔1290米,相传上古祝融氏葬此,故名。从峰顶俯视,众山罗列,景物雄奇,游人以祝融之高为南岳“四绝”之一。峰上建有一殿,名祝融殿(又名老圣殿)。明万历年间(1573-1620)建开元祠,以祀祝融火神。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建为殿,光绪七年(1881年)重修,用石墙铁瓦建成。

回雁峰
在衡阳市南0.5公里。为南岳七十二峰中的首峰,清同治《衡阳县志》载“自唐以前,皆云南雁飞宿,不度衡阳,故峰受此号。”上有雁峰寺,唐天宝元年(742年)重建。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焚毁,仅存前殿。建国后,培植树木花圃,建以亭榭。

南天门
在衡山芙蓉峰上,距南岳镇9公里。从南岳镇远望,南天门为最高处,到南天门才能见祝融峰。南天门还有祖师殿和卧龙碑。后山路上,有一高大的石牌坊,上刻有“南天门”三个大字。

南岳大庙
在衡山南岳镇。是我国五岳庙中规模最大、总体布局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占地9.8万平方米,与泰安岱庙、登封中岳庙并称于世,在国内外均有很大影响。据《南岳志》载:唐初建司天霍王庙,开元十三年(725年)建南岳真君祠,宋祥符五年(1012年)建后殿。以后历经重建和扩建,现大殿为清光绪八年(1882年)重建。其结构为重檐歇山顶,高22米,正面7间,有石柱72根,象征南岳72峰,柱头木雕斗拱,檐下镂雕等极为精美,台基四周栏板浮雕花鸟、走兽,栩栩如生。其中嘉应门、御碑亭和寝宫等,尚保存有宋、明时代的建筑构件。

祝圣寺
在衡山南岳镇东街,距南岳大庙半里。为南岳较大的寺庙之一。相传建于唐代,现寺为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重建。罗汉堂内有寺僧心月刻的五百罗汉像嵌左右壁。

黄庭观
在衡山集贤峰下,距南岳大庙约1公里。以祀晋代魏夫人。清乾隆年间(1736-1795)移建于此。山门额题“山不在高”,右侧为“憩足仙关”。有正殿、过殿、左厢房等,都为清代砖木结构。门外有飞仙石。魏夫人(252-334),任城樊(今山东兖州西南)人。晋司徒魏舒之女,志慕神仙,相传在南岳静修十六年,得《在上黄庭内景经》,于东晋咸和九年(334年)托剑化形而去,世称南岳夫人。

藏经殿
在衡山祥光峰下。旧名小般若禅林。相传为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年)僧慧思所建,陈后主妃曾到此避乱,拜慧思为师。明太祖送来大《藏经》一部,因此名殿。《藏经》早已失散。以后历经修葺,现殿为1931年重建。殿为歇山顶,绿色琉璃瓦。四周林壑幽深,古树参天,故历有“藏经殿之秀”的称,为南岳“四绝”之一。

方广寺
在衡山莲花峰下。建于南朝梁天临二年。宋初又赐额“方广崇禅寺”,明崇祯年间(1628-1644)重修。清初,寺毁于火,后又重建。寺右有纪念朱熹、张拭而建的二贤祠,为清代木构建筑。方广寺地处深壑,附近泉石、树木、峰峦均美。有“不游方广,不知南岳之深”之说,为南岳“四绝”之一。

上封寺
在衡山祝融峰下。旧名光天观,隋大业年间(605-618)易为寺。历经重修,现仅存后殿。前殿已改建为山上招待所,是登山观日出者的宿地。寺后山顶有望日台,山上有树龄在500年以上的古木。

南台寺
在衡山掷钵峰下,福严寺附近。据《南岳志》载:“寺为梁天监中创建。”唐天宝二年(743年)僧希迁(又名石头和尚)居此,辟为道场。天宝九载(750年),希迁在此著《草庵歌》、《参同契》。日本僧梅晓送来日本印藏经一部,1911年《日本僧藏经记》碑文中,称日本僧六休为石头(僧希迁)42代孙,日本佛教曹洞宗视南台寺为祖庭。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至三十二年时重建。

福严寺
在衡山掷钵峰下,距磨镜台约0.5公里。寺为南朝陈光大元年(567年)创建,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4)改称福严寺。现寺为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依山势而建,砖木结构,硬山顶。山门横额石刻“天下法院”,两旁石刻联:“六朝古刹,七祖道场。”寺后拜经台岩上刻“极高明”三字,传为唐李泌所书。寺右古银杏一株,腰围逾5米,迄今已有1400余年。寺前里许有“三生塔”,即慧思禅师墓。

邺侯书院
在衡山烟霞峰下。为纪念唐代李泌之处。李泌(722-789)京兆(治今陕西西安)人。曾筑室南岳隐居读书,德宗时官至宰相,封邺侯。李泌好藏书,唐韩愈诗有“邺侯家多书,扦架三万轴”。原书院在福严寺“极高明”石刻下,名端居室,又称明道山房。后李泌子李繁建书院在南岳庙左,名南岳书院,宋代移至集贤峰下,改称邺侯书院。元、明两代均经重修,现存建筑为1922年重建,石墙筒瓦,仅一明间二次间。

铁佛寺
在衡山上邺侯书院附近。寺规模甚小,仅正殿及杂屋3间,殿原供铁佛一尊,传为明代铸制。1938年12月初,周恩来、郭沫若等都曾到此游览。寺外右旁有古老枫、松树林,中有玉兰花树,虬枝巨千,花开时,香飘数里。

水帘洞
在衡山紫盖峰下。距南岳庙约4公里。水源来自峰顶流经山涧,汇入石池,水满溢出,垂直下倾,高20余丈。每年春夏之交,山泉进泻,雪溅雷鸣,蔚为奇观,为南岳“四绝”之一。水帘洞周围,古代题刻很多,有唐代李商隐书“南岳第一泉”等。

忠烈祠
在衡山上。1942年为纪念抗日阵亡的将士而建,仿南京中山陵形制。下有“七七”纪念碑,中有过厅,经300余石阶厅达正殿,建筑宽敞高大,后殿在其上,四周绕以石栏,碑、踏步和各厅的外墙全由乳白色花岗石砌成,翠绿色的琉璃瓦屋面和苍郁葱葱的松杉相映。

武陵源#
在张家界、桑植、慈利三市县境。面积369平方公里,由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三大景区组成,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所在地。全区内共有景点1400多处,这里峰三千,水八百,世界罕见的奇峰群集,峡谷、云海、峭壁、瀑布、溶洞、溪水及珍禽异兽,具有雄、奇、险、幽、秀、野、怪特点,春夏秋冬景色各异,阴晴雨雪变幻不同。这里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聚居,道教、佛教寺观散处,纯朴浓郁的风土人情,鬼斧神工造就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

张家界
在张家界、桑植、慈利三市县交界。距张家界市区34公里。海拔800余米,最高处为1300米,总面积17.9万亩。全境奇峰连绵,怪石高耸,沟壑幽深,溪水潺潺。其中以黄狮寨和金鞭岩的自然风光,为其他各地所罕见。登黄狮寨,可以俯瞰群山。金鞭岩形状呈菱形,高300余米,每当夕阳西下时,金光熠熠,璀璨夺目,蔚为奇观。

天子山
在桑植县城东40公里。风景区面积约14万亩,与张家界、索溪峪相连,同属武陵源区。这里奇峰连绵,怪石嶙峋,林木茂密。以将军崖、茶盘塔、天梯等景点为著。

东江
在湖南省东南部。耒水中游河段别称,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此拦河修坝,形成水面积达160平方公里的大型水库,号称“半个洞庭湖”。也是湖南境内著名的静态水景之一。四周峰峦相错,绿荫重重,不少山峦兀立水面,俨似青螺浮出。

猛洞河
源出桑植县西,经永顺县全境,在列夕与酉水汇合,全长200多公里。沿河两岸溶洞星罗棋布,王村、不二门、老司城景色各异。山、水、洞景,珍稀生物,少数民族风俗情谊在此充分体现。王村古朴的吊脚楼,高低曲折的青石板路,充满乡气的闹市;猛洞河的深谷,流泉飞瀑;不二门的怪石林、摩岩铭;老司城历代土司王爷的地下宫殿,纯木结构的古老建筑物,无不令人叫绝。这里还是一个天然的动植物园。190余种珍禽异兽经常出没于山间河谷,银杏、水杉、珙桐等珍贵树木生长繁茂,沿河峡谷终年山花烂漫。

杜甫墓
在湖南有二处,一在平江县小田近郊,汉白玉墓碑上题“唐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杜文贞公墓。”墓砌石作围,高1米,径2.6米,一室二耳,均用楔形青烟砖砌成。附近多杜姓世居,当为守墓者后裔;另一处在耒阳县第一中学内。有花岗石墓碑,上镌“唐工部杜公之墓”,疑此墓为衣冠冢。南宋景定四年(1263年)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