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名胜古迹

岳阳市

文庙
在岳阳市。现存建筑主要是大成殿。面阔5间,进深3间,重檐歇山顶。通高18.3米。天花板上的彩画图案保持宋、明、清三代手法。文庙为宋庆历六年(1046年)知州滕宗谅奉敕而建。现存建筑当为宋代构件。故文庙应为宋代建筑,经明、清两代重修,部分构件仍保留原物。

岳阳楼*#
在岳阳市西门城墙上。是我国有名的江南三大楼阁之一。历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相传楼始为三国吴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716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此修楼,正式定名为岳阳楼。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滕子京守巴陵郡时重修,并请范仲淹撰《岳阳楼记》,至是名声益大。

后几经兴废,清光绪六年(1880年)再建。主楼平面呈长方形,宽17.24米,深14.54米,三层通高19.72米,重檐盔顶,纯木结构,四面环以明廊,建筑精湛,气势雄伟。主楼右有“三醉亭”,因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而得名;左为“仙梅亭”,据传明崇祯年间维修中挖出一石板,上有似枯梅的花纹,时人视为仙迹,故名。

小乔墓
在岳阳市岳阳楼东北隅、岳阳市第一中学后菜园中。墓北原有小庙,内供小乔像。抗日战争中,庙毁,今仅存墓。封土堆高2.2米,底径9.6米,占地72.5平方米。据明《一统志》载:“吴孙策攻皖,得乔公二女,自纳大乔,而以小乔归周瑜,后卒葬于此。”

鲁肃墓
在岳阳市西门东侧,距岳阳楼约300米。墓堆高8米,周围砌有石栏,墓前竖有石碑,上阴刻“吴大夫鲁公肃墓”,为清光绪年间立。两侧有石阶可沿至墓顶,顶上筑有一个小六方亭,供人小憩。鲁肃(172-217),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周瑜卒,肃代周镇守巴邱(今岳阳),以御关羽。

慈氏塔
在岳阳市西南洞庭湖滨。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宋治平、建炎间两经修葺。现塔应为宋代重建,砖石结构,七级,八角实心,高39米。第二层起,每层有小佛龛。是湖南最早的古塔遗存之一。

君山#
在岳阳市西南洞庭湖中。又称洞庭山。一说舜帝二妃娥皇和女英居此,一说秦始皇南巡泊此。二妃叫君妃、又叫湘妃。这里四面环水,风景秀丽,唐刘禹锡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的诗句来描述它的景色和秀姿。君山由72个大小山峰所组成,山上古迹甚多,现存二妃墓、柳毅井、龙涎井及秦始皇封山印等。君山茶叶誉满中外。

二妃墓
在君山上。又称湘妃墓。湘妃乃尧帝二女,舜妻,舜称湘君,故二妃亦称湘妃。舜常外出巡视,一次南巡到洞庭湖君山,娥皇、女英见夫久出未返,四处寻找,登上君山,忽闻虞帝(舜)死在苍梧(九疑山)之野,悲痛万分,遂攀竹痛哭,泪血滴在竹上,竟成斑竹。二妃因悲恸而死于君山并葬此。墓为石砌,前立石柱,上雕麒麟、狮、象,中竖墓碑镌“虞帝二妃之墓”,清光绪七年(1881年)两江总督兼兵部右侍郎彭玉麟立。墓前20米处立有一对引柱,高2.8米,上刻对联云:“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

柳毅井
在君山龙口、龙舌山尾部。原井边有一大橘树,故又叫橘井。据《巴陵县志》载,橘井即柳毅传书时入洞庭龙宫下水之处。其故事源于唐代李朝威所写的《柳毅传》:唐仪凤年间(676-679),书生柳毅赴京应考落第,归经泾阳,偶遇满脸泪痕的牧羊女,毅问知为龙女,因受泾阳君残暴虐待至此,遂受龙女之托,送信至君山,找到橘井,直下龙宫,见龙君,递上书信,又诉龙女苦。龙君爱弟钱塘君怒作百丈赤龙,径往泾阳,灭泾阳君,接回龙女,又招柳毅为婿。井建筑别致,深10余米,井壁有一巡海神浮雕,手持宝剑,传为柳毅引路者。离井5米有一斜道伸向井中水下,传说柳毅从此下龙宫。道两旁壁上有虾兵蟹将浮雕,是迎接柳下湖的场面写照。

临湘市
儒矶塔
在临湘市儒溪镇。

团洲新石器遗址
在临湘市儒溪镇。

汨罗市
任弼时故居*
在汨罗市东南30公里唐家园、309国道一侧。1904年4月30日,任弼时诞生于此。1950年10月20日在北京因病逝世。为纪念任弼时,建国后对其故居进行修整。故居为晚清一般民间建筑。前有池塘,后依小山,苍松翠竹,环境幽雅。故居砖木结构。前后共三进,面阔3间,两侧均带天井,另有厢房、杂屋。

屈子祠
在汨罗市郊玉笥山上。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建。始建于汉代,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移建于此。现存建筑有正屋三进,中、后两进之间有过亭,前、后、左、右两侧有天井。单层单檐,砖木结构。秦兵攻破楚国郢都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自已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自尽。距玉笥山东北5公里的烈女岭上,至今还保存著屈原的墓葬。

屈原墓
在汨罗市郊烈女岭。为高大的封士堆,矗立于山脊,远望如小阜,有疑冢十二,一墓有清同治六年(1867年)立的石碑,上刻“楚故三闾大夫之墓”。另一墓前有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刊的石碑,题为“三闾大夫之墓”。墓北约一里有楚塘,大数亩,相传屈原女葬父于此取土。

岳阳县
张谷英古建筑群
在岳阳县东南渭洞乡。与平江县接壤,是一处明、清时代的井院式群居建筑群。周围地势平坦,流水淙淙。张谷英村因人得名。张谷英生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原籍江西,后经平江拓庄迁居巴陵县(今岳阳县)渭洞,并修建一座特大的井院式建筑,因以“张谷英”之名传世。现大院里居住者皆为张谷英的子孙,500多年繁衍近30代,至今大院内仍住有400多户共1600多人。

整体建筑为砖木石结构。院内巷道回廊,穿堂入室,无处不达。每户门庭都由“三井四进”(即厅、屋、厢房、耳房)等组成。厅屋为供奉祖先的神龛所在地,宽敞明亮,为族内祭祀聚事之活动场所。大院内的“上新屋”、“石大门”、“潘家冲”等门庭,兴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总建筑面积为1.08万平方米,共有360多间住宅。张谷英村这处井院式群居式明清古建筑群保存之完好,面积之广,规模之大,在国内甚为罕见。

鹿角窑址
在岳阳县。

大云山石庙
在岳阳县云山乡。

凌云塔
在岳阳县中洲乡。

湘阴县
文庙
在湘阴县城东湖西岸,与文星塔隔湖相望。文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1004年)。后屡遭兵火,清光绪六年(1880年)遂成现制。惜日军侵华战争中毁坏大半,今仅存桥、坊、殿等。修建大街时,殿与坊被分割开,各位于路的一侧。太和元气坊为六柱三门楼阁式,三重檐下均饰斗拱。斗拱仿木如意为石坊中罕见。大成殿是主体,殿重修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殿正南北向,建在占地410平方米的石台基上。殿面阔进深均为三开间,高22.8米,宽21米。重檐歇山顶,黄琉璃瓦屋面。前檐中部向外伸出一庑殿式牌楼,造形殊异。殿内金柱16根,柱上半部分为木质,下半部为花岗石,亦为文庙建筑特色之一。湘阴县博物馆设此。

岳州窑遗址
在湘阴县铁罐嘴窑头山一带,湘江沿岸。岳州窑的产品,多为民间常用的生活器皿,如壶、瓶、碗、盘、杯、碟之类,釉色有青靛、米黄、棕红等。唐代陆羽所著《茶经》中,把“岳州窑”列为当时全国青瓷名窑之一。1950年后,在湘阴铁罐嘴窑头山一带发现的窑址中,所出土的陶瓷残片,其器形、胎质、釉彩等均和长沙唐墓中的青瓷器相似,与陆羽《茶经》中所记述的青瓷器完全相同。

平江县
平江起义旧址*
在平江县城东北郊。原为天岳书院,建于1867年,坐南朝北,砖木结构,大门、中厅、后厅和东、西斋等建筑物,占地3000平方米。1928年,彭德怀率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一师第一团到平江,其一营驻扎在此,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在此发动了起义,一举克平江县城。

福寿山
在平江县。

杜甫墓
在平江县。

大仙山寺庙
在平江县城关镇。

华容县
七星墩新石器遗址
在华容县。

明兵部尚书刘大夏墓
在华容县胜峰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