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人物

湘潭市

齐白石(1864-1957)
中国画画家。湖南湘潭人。早年学木工雕花并自学绘画。1900年后专事绘画。曾多次游历南北各地。1913年后到北京以卖画篆刻为生。建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特级教授,中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文联第一、二届委员,中国美协第一届主席。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3年获“人民杰出艺术家”称号。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

刘揆一(1879-1950)
字霖生,一作林生。湖南湘潭人。1903年自费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并加入军民教育会,同年与黄兴、宋教仁等在长沙组织革命团体华兴会。1907年加入同盟会。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任十干事之一,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任工商总长。1915年参与讨袁护国战争。1916年在天津创办《公民日报》,6月袁世凯毙命后,黎元洪继任总统,刘揆一担任国会议员。1932年受聘为“中国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纂修、行政院顾问。1949年后,被聘为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次年病逝。

黎锦熙(1890-1978)
语言学教育家。湘潭人。1911年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学堂。五四运动时期,参加文字改革,推广普通语和普及白话文的工作。二十年代起开始研究现代汉语语法并致力于辞书编篡。曾任湖南公报馆总编辑,北京高等师范学院、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西北联合大学国文系主任,湖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校委会主席。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黎锦熙兄弟八人,名震三湘大地,被誉为“黎氏八骏”。黎锦珈姐妹三人也是巾帼不让须眉。湘潭黎氏家族也成为近现代湖南耀眼的家族之一。

黎锦晖(1891-1967)
音乐家。黎锦熙弟。1912年毕业于国立高等师范图工科。1916年参加北京大学音乐团。1922年回长沙,先后任明德、周南等校音乐教师。后赴上海,与弟黎锦光组织明月歌舞剧社,大胆起用女演员。30年代在上海组织华联影片公司歌舞班。抗日战争爆发后,为多部抗日戏剧写插曲。40年代在重庆、南京任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委员,主编《青少年月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音乐师、中国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等。作品有流行歌曲《桃花江》、儿童歌舞剧《小小画家》,儿童表演歌曲《可怜的秋香》等。

刘先胜(1901-1977)
湖南湘潭人。1922年参加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4年参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安源路矿矿警队排长。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连长,中国工农红军湘赣独立师营长、团副官主任,第九军团卫生部、第六军团团政委。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任新四军第一支队组织科科长、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团政委、第三纵队政委,第一师旅长兼军分区司令员和师参谋长、苏浙军区参谋长。1945年后,任华中军区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苏南军区副司令员。参与指挥苏中、鲁南、莱芜、孟良崮等战役。建国后,历任苏南军区、江苏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罗亦农(1902-1928)
湖南湘潭人。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任中央党校校长、江浙区委书记。1926年兼任中共江浙区委军事特别委员会主席。1927年中共五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中央组织局主任兼中央组织部部长。1928年在上海被叛徒出卖,英勇就义。

黎烈文(1904-1972)
翻译家。湖南湘潭人。1924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部任职。次年去法国留学。1931年在巴黎大学文学研究院毕业后回国。此间曾翻译法国文学名著多种。1932年任《申报》副刊《自由谈》编辑。1936年任《中流》半月刊主编。抗战爆发后辗转昆明、福建,1946年春去台湾,任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并从事法国文学的翻译工作。他翻译著作甚丰,主要有《红与黑》、《河童》、《伊尔的女神》、《乡下医生》、《企鹅岛》、《两兄弟》、《冰岛渔夫》、《法国短篇小说集》、《第三帝国的士兵》等数十种。

杨梅生(1905-1978)
湖南湘潭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十二军三十六师一O六团团长、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三师师长、川康军区参谋长兼抗日救国军总指挥部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司令员、独立旅旅长兼路东联防司令部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第一纵队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六军副军长。全国解放后,任第四十六军军长、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是第一至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彭绍辉(1906-1978)
湖南湘潭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五军第一师一团团长、红三军团四师参谋长、红五军一师参谋长、红三军六团师长、红九军团三十四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任三五八旅旅长、抗大第七分校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七军军长。全国解放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副总参谋长。是第九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石声汉(1907-1971)
生物学家、农史学家。湖南湘潭人。1927年毕业于武昌中山大学生物系。1936年获英国伦敦大学植物生理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西北农学院教授,同济大学教授、生物系主任,武汉大学教授。建国后,任西北农学院教授、古农学研究主任。是我国最早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哺乳类动物的学者之一。后期致力于中国古代农学遗产的整理与研究。

罗士韦(1907-1999)
植物生理学家。湘潭人。193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1945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是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开创者之一。

吕骥(1909-2002)
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湘潭人。1930年入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学习。1932年上海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1937年赴延安,参加筹建鲁艺。曾任鲁艺音乐系主任兼教务主任、副院长。1945年后任东北鲁艺院长、东北音乐工作团团长。建国后,历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音协第一至三届主席、第四届名誉主席。创作的歌曲有《新编九一八小调》、《中华民族不会亡》、《自由神》、《抗大校歌》、《开荒》等。

周小舟(1912-1966)
湘潭人。1935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曾任中共北平临时委员会宣传部部长。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6年在中共中央北方局联络部工作时,被派赴南京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问题与国民党政府代表进行谈判。同年任毛泽东秘书。后被派赴新疆、山西同国民党政府势力代表进行谈判。1938年后,任中共冀中区委宣传部部长、察哈尔省五地委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宣传部副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部长、副书记、第一书记。1959年在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上,被错定为“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成员。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定予以平反。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沈醉(1914-1996)
湖南湘潭人。国民党陆军中将。长期服务于国民党军统,深得戴笠的信任,是一个“传奇人物”。小说《红岩》中的特务头目严醉就是以他为原型而塑造的。1949年12月9日,沈醉在昆明随卢汉起义。后为全国政协委员。

黎锦扬(C. Y. Lee)(1915-2018)
黎锦熙弟。1957年,美国品味极高的出版社 Farrar Straus & Cudahy 出版了由华裔作家黎锦扬用英文写的长篇小说“花鼓歌”(Flower Drum Song)。这本反应华人家庭两代人冲突的小说,立即获得“纽约时报”书评人极高的评价,并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的行列。随后,黎锦扬与曾创作过“音乐之声”、“国王与我”等十大美国经典名剧的剧作家罗杰斯与瀚墨史登(Rodgers & Hammerstein)合作,将“花鼓歌”改编之后,搬上百老汇的舞台,在纽约上演了两年,在伦敦上演了一年半,在美国各地巡回表演了许多年。而环球电影公司也将“花鼓歌”改编成电影,搬上大银幕。此后,他用英文写作出版了“情人角”、“天之一角”、“赛金花”等十一部小说。其中,描写北加州蒙特瑞陆军语言学校华人教员与学生之间四角恋爱的“情人角”(Lover's Point),也进入“纽约时报”畅销书的行列。他出生在湖南湘潭的书香世家,几位兄长黎锦熙、黎锦晖、黎锦明、黎锦兴、黎锦光都在中国文化音乐界贡献卓著。他是在孕育了大批杰出人才的西南联大完成大学教育后,才到美国耶鲁大学读戏剧写作硕士学位。

在美国纽约百老汇上演《花鼓歌》的招贴画

韶山市
毛泽东(1893-1976)
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1920年在长沙创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出席中共一大,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1923年出席中共三大,任中央组织部部长。1924年参加国共合作,被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1927年中共五大任湖南省委书记。领导发动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创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1929年和朱德率红四军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1930年任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4年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遵义会义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确立了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1936年与彭德怀指挥东征战役、西征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43年3月被推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1945年中共七大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兼政治局主席。解放战争时期,指挥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战略性胜利。

1949年9月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被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主席。1954年起一直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第一届全国人大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兼国防委员会主席。

毛泽民(1896-1943)
湖南湘潭人。字注莲,毛泽东大弟。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民国日报社总经理。1931年任闽粤赣军区经理部部长。1933年任闽赣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部长。1934年参加长征。1935年任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国民经济部部长。1938年任新疆省财政厅代理厅长。1942年被军阀盛世才逮捕入狱,英勇就义。

毛泽覃(1905-1935)
湖南湘潭人。毛泽东三弟。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任青年团长沙地委书记。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一团政治处代理主任。1929年任赣南特委委员、中共太特委书记。参加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作战。1935年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在瑞金红林山区战斗中牺牲。

湘乡市
蒋琬(?-246)
零陵湘乡人。字公琰。初随刘备入蜀,任广都(四川双流县)长。刘备称汉中王,入为尚书郎。受诸葛亮器重,诸葛亮伐魏,常主持留守事务,主持兵源粮饷供给,亮尝称其为社稷之器,曾密表后主刘禅“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建兴十二年亮死,以为尚书令,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亮初丧,远近危悚,而举止如常,治国井然有序,众望渐服。延熙二年(239年)屯军汉中,开府,加大司马。九年病卒,谥恭侯。

曾国藩(1811-1872)
湖南湘乡县人。清道光进士。初任京官。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又从倭仁、唐鉴讲习程朱理学。咸丰二年底(1852年),奉诏在湖南办团练,创建湘军,建水师。五年,在江西湖口为太平军石达开部所败,被围困于南昌。十年,太平军破江南大营,东取苏、常,清廷加曾国藩兵部尚书衔,署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皖南军务。此时,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曾国藩托辞拖延北援,欲全力围剿太平军。同治元年(1862年),派李鸿章到上海,联合英人戈登的“常胜军”;派左宗棠入浙江,联合法人德克碑的“常捷军”。两面夹攻太平军,又派其弟曾国荃率湘军主力,于三年攻陷天京(南京市)。受封一等侯爵,加太子太保。四年对山东捻军作战,败归,去职。曾与李鸿章、左宗棠等创办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洋务企业。九年,查办天津教案,残民媚外,受到舆论谴责。十一年在南京病卒。谥文正。

罗泽南(1808-1856)
湖南湘乡人。咸丰元年(1851)举孝廉方正。次年,在籍倡办团练,后率领“湘勇”先后增援南昌,进攻岳州,转战湖北、江西,克田家镇、增援饶州、广信。官历知府、道员,加按察使、布政政使衔。赐号“普铿额巴图鲁”。咸丰五年,攻武昌,次年战死。封骑都尉,加封为世袭的一云骑尉世职,谥忠节。治程、朱理学,称罗山先生。弟子多成湘军名将,如李续宾、李续宜、王鑫、刘腾鸿、蒋益澧、钟近衡。

李续宾(1818-1858)
湖南湘乡人。罗泽南门生。咸丰初,佐罗泽南召募湘勇,镇压太平军。先后援江西,攻岳州,克武昌、汉阳、九江,战田家镇,赐号“挚勇巴图鲁”。后代罗泽南领军,历官知县、知府至布政使,加巡抚衔。咸丰八年(1858)出兵安徽,攻占太湖、桐城、舒城,三河镇大战中战死。封骑都尉世职,谥忠武。同治中,追晋男爵。

李续宜(1823-1863)
湖南湘乡人。李续宾弟。同为罗泽南门生,入湘军镇压太平军,同转战江西、湖北,克武昌、九江,赐号“伊勒达巴图鲁”。李续宾死后,代领其军,官历湖北荆宜施道至湖北、安徽巡抚。率部击退石达开、陈玉成部太平军,解宝庆之围,攻安庆。同治元年(1862),帮办钦差大臣胜保军务,继又代袁甲三为钦差大臣,督办安徽全省军务。次年卒于家。

蒋益澧(?-1874)
湖南湘乡人。早年客游,后参加湘军镇压太平军,隶罗泽南部,被收为弟子。从攻九江、武昌、与李续宾不合,告退归乡。咸丰七年(1857)率湘勇增援广西,后转战桂林、柳州各地,官道员至广西布政使,赐号“额哲尔克巴图鲁”。同治元年(1862)调浙江布政使,助理左宗棠军务。先后攻占富阳、杭州、湖州,晋骑都尉世职。护理浙江巡抚,办理善后事宜,为东南诸省之最。后调任广东巡抚、广西按察使。同治十三年卒。

曾国荃(1823-1890)
湖南湘乡人。大学士曾国藩之弟。咸丰二年(1852)举优贡。四年后,曾国藩被太平军困于江西,召募湘勇赴援。后长期率部与太平军作战。督军围攻安庆、江宁等重地,先后于咸丰十一年(1861)和同治三年(1864)攻占。赐号“伟勇巴图鲁”,封一等威毅伯。官知府累升为浙江巡抚,加太子少保。两年后,再起任湖北巡抚,帮办军务,镇压捻军于湖北、河南诸省,屡屡战败被贬斥。光绪中,历官陕西、山西巡抚,陕甘、东河河道、两广总督,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中法战争时,修治江海防务。光绪十六年卒。

刘岳昭(?-1893)
湖南湘乡人。以文童投入湘军。咸丰、同治中,率部先后与太平军战于江西、湖南、四川、贵州、湖北各地,赐号“鼓勇巴图鲁”。历官知县至云南布政使、巡抚,云贵总督。同治末期,镇压云南捻军,捕杀杜文秀。光绪元年(1875)被革职,九年后卒。

刘蓉(1816-1873)
湖南湘乡人。诸生。太平天国运动起,协助罗泽南办团练,从湘军转战湖北、江西。咸丰十一年(1861)出任四川布政使,佐骆秉章军务。督师击败石达开部太平军,捕杀石达开。督办陕南军务,镇压太平军、捻军于川、陕交边,升任陕西巡抚。上疏请战后地方以招徕开垦为急务,以招垦成数为州县官吏劝惩。同治十二年卒。

曾纪泽(1839-1890)
大学士曾国藩子。荫生,补户部员外郎,袭侯爵,历官太常寺少卿,左副都御史,兵部、户部诸侍郎,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光绪四年,充出使英、法大臣。两年后,代崇厚兼任使俄大臣,谈判修订崇厚所订之约,主张以少失地为重,余皆为次。历十个月之久,再订伊犁条约,于原约多有厘正。相继参与中法交涉;与英国议定洋药税厘。光绪十六卒。谥惠敏。

刘锦堂(1844-1894)
湖南湘乡人。刘松山从子。从征捻军,以功升直隶州同知、巡守道。同治七年(1868),从左宗棠西征。先后击破马五、马化龙、马天禄、白彦虎诸部,屡败安集延部,功克灵州、西宁、河州、肃州、乌鲁木齐、吐鲁番、托克逊、库尔勒、阿克苏、库车、英吉沙尔等地,赐号“法福凌阿巴图鲁”,封世职至一等男爵。累官至通政使。光绪六年,代左宗棠充钦差大臣,料理善后,请设新疆行省、道、府、州、县如内地,立喀什噶尔、阿克苏、巴里坤等提镇。授兵部左侍郎加尚书衔,兼新疆巡抚。广屯田、兴水利、发展生产。光绪十三年(1887),辞官归乡。中日甲午战争时,召起用,未行病卒。

杨昌濬(?-1897)
字石泉。湖南湘乡人。诸生。太平天国运动起,从湘军转战湖北、江西、安徽,升用知县。同治中,从左崇棠入浙江作战。历官衢州知府、布政使至浙江巡抚。曾坐事被革职。光绪中,起用佐新疆军事,历任漕运总督、闽浙、陕甘总督。中法战争时,佐钦差大臣左宗棠军务。行政多姑息。湟中河、狄乱事起,被革职。光绪二十三年卒。

虚云(1871-1959)
湘乡人。原名萧演初,字德清,别号幻游。1889年到福建省鼓山涌泉寺出家为僧。后去缅甸、泰国、新加坡、日本等国游历、讲经。建国后,在粤、赣等地名山大寺居住。1953年同圆瑛、能海等发起成立中国佛教协会,任第一届名誉会长。毕生致力于整顿佛教丛林,重兴云南鸡足山祝圣寺、昆明华亭寺、广东曹溪南华寺、广东乳源云门寺、江西聚真如寺等名刹古寺。

许克祥(1890-1967)
湖南湘乡人。湖南讲武堂毕业。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曾任第六混成旅第十九团团长、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第三十三团团长。1927年5月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后任国民党政府军独立第二师师长、讨逆军第二路军司令、第三十七军副军长兼第二十四师师长、军事参议院参议。1949年迁居澳门。1953年去台湾,任物资局顾问。

萧三(1896-1983)
诗人。湘乡人。早年参加新民学会。曾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回国。曾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共青团中央代理书记。1930年赴莫斯科、在国际革命作家联盟工作,主编《国际文学》(中文版)。1934年经中共批准加入苏联共产党,任苏联作家协会党委委员。1939年回国。曾任延安鲁艺编译部主任、陕甘宁边区文艺家协会和延安文艺家协会常委、华北文艺家协会主任。主编《新诗歌》、《大众文艺》、《中国导报》。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苏友协副总干事,世界和平理事会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有传记《毛泽东同志青少年时代》。译有《国际歌》歌词、剧本《前线》。主编《革命烈士诗抄》。有《萧三文集》、《萧三诗选》。

黄公略(1989-1931)
湖南湘乡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十三师副师长、红五军二纵队纵队长、湘鄂赣特委军委书记、红五军军委书记、红六军军长。1931年在吉安东固六渡坳作战中不幸牺牲,后在中央根据地设置公略县,以志纪念。

李卓然(1899-1989)
湖南湘乡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后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办公室主任、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五军团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东北局宣传部部长。全国解放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宣传部顾问。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十二大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曾昭抡(1899-1967)
化学家、教育家。湘乡人。1920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同年赴美国留学。1926年获美国马萨诸塞理学院化学科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中央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兼主任。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兼化学系主任,教育部、高等教育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委员、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化学学会第一届会长。在分子结构、有机理论和有机合成等方面有显著成就。

陈赓(1903-1961)
湖南湘乡人。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考入黄埔军第一期。1931年后,历任红四军十二师团长、师长。长征中任军委干部团团长、红一军团一师师长。1935年5月初,率部抢占皎平渡口,使红军主力顺利渡过金沙江。参加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等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率部开赴太行山区,参与指军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等战斗,创建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后任太岳军区司令员。1945年5月出席中共七大,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司令员,参加上党战役。1949年任第四兵团司员兼政治委员,指挥所部横渡长江、解放南昌。全国解放后,任云南人民政府主席。1955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回国后历任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

张天翼(1906-1985)
作家。湘乡人。1931年参加左联。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建国后,历任中央文学研究所副主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有短篇小说《华威先生》、《包氏父子》。长篇小说《鬼子日记》,儿童文学作品《大林和小林》、《罗文应的故事》等。

谭政(1906-1988)
湖南湘乡楠竹山村人。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军军委秘书、军政治部训练部部长、红十二军政治部主任、红一方面军二十二军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一师政治部主任、师政治委员、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治委员。在中共七大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委顾问。是第五届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宋希濂(1907-1993)
湘乡县溪口人。国民党陆军中将。蒋介石嫡系部队的重要将领。自北伐战争到解放战争被俘,历经重要战役数十次,曾获青天白日勋章,有“鹰犬将军”之称。1959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赦后,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致力于祖国和平统一事业。

曾昭燏(1909-1964)
考古学家、博物馆学家。湘乡人。女。193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中文系。1937年获伦敦大学考古学硕士学位。1938年回国。曾任中央博物馆筹备处专门设计委员。曾对云南地区南诏国遗址等进行考察研究。建国后,历任南京博物馆副院长、院长,华东文物工作队队长、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学术委员。主持和领导了南唐二陵的发掘,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原始文化的研究作出了贡献。主编有《南唐二陵》、《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等。

李俊龙(1909-1979)
湘乡人。武昌中山大学肄业。1932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曾任驻纽约总领事馆领事。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第三厅厅长。1947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宣传部副部长。1949年4月任国民党政府和谈判代表团顾问,到北平参加国共和谈。后留居北平。建国后,历任政务院参事,第四届中央委员。是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丁秋生(1913-1995)
湘乡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第一方面军连指导员、团政委。后任华东野战军纵队政委、第七兵团军政委。参加了鲁南、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贺国强(1943-)
湖南湘乡人。1966年北京化工学院无机化工系无机物专业毕业。1967年至1980年任山东鲁南化肥厂合成车间技术员、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1980年至1986年,任山东省化学石油工业厅调度室主任、副厅长、厅长。1986年至2002年,任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化学工业部副部长,福建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代省长、省长,重庆市委书记。2002年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湘潭县
李腾芳
湘潭人。明万历进士。改庶吉士。好学,有才名。上书给大学士王锡爵,反对并封三王之诏。屡迁左谕德。被弹劾,贬为太常博士。复以浮躁罪贬徙江西都司理问。后官太常少卿。光宗立,任礼部右侍郎,教习庶吉士。崇祯初,以尚书协理詹事府,京师戒严,策划守御多称旨。代掌部事。卒官。赠太子太保。

陈鹏年(1663-1723)
湖广湘潭人。康熙中期进士。历官知县、知府、署布政使、署河道总督。所至颇有政绩,被荐为廉吏。晚年多次主持河工。雍正元年卒于工地。

黎培敬(?-1882)
湖南湘潭人。咸丰进士。授编修,历官贵州布政使、巡抚,漕运总督,江苏巡抚。同治初,出督贵州学政,兴文教,击败潘名桀、陈乔生、林自清诸部,平定黔省。严饬吏治,有清操。光绪八年卒。

彭德怀(1898-1974)
1922年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1926年随部队编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7月22日与滕代远、黄公略领导举行平江起义,成立红五军,任军长兼第十三师师长。同年冬率红五军主力转到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会师。1930年6月成立红三军团,任总指挥兼中共前委书记。8月任红一方面军副司令员、总前委委员。指挥军团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1年1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补选为候补中央委员;2月再次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同年10月率部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率部参加四渡赤水战役,指挥军团回师攻占娄山关,再克遵义城。9月中央红军改称陕甘支队,任司令员。率部胜利到达陕北。11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实际是中央军委)副主席。恢复红一方面军组织,任司令员。参与指挥方面军取得直罗镇战役胜利。同年12月瓦窑堡会议决定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工作。1936年2月任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司令员,与毛泽东一起指挥部队,取得东征战役的胜利。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副总指挥(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与朱德在华北敌后领导抗日游击战争。1942年8月兼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1945年5月在中共七大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同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后为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挫败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1948年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收复延安,扭转了西北战局。1949年运用军事进攻与和平谈判方式,解放了西北五省。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司令员。1950年10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2年4月回国,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1954年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7月在中共中央庐山会议期间,遭到错误批判,被免去国防部部长职务。1965年被派往四川任中央“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1978年12月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著有《彭德怀自述》、《彭德怀军事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