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名胜古迹

黄冈市

东坡赤壁
在黄冈市区西门外。断岩临江,突出下垂,色呈赭赤,因而得名。宋苏轼贬居黄州时,常游此地,有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为与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赤壁相区别,清康熙年间(1662-1722)重修时定名为“东坡赤壁”。现有建筑是1922年改建。

栖霞楼
在黄冈市赤鼻矶上。原在郡仪门外西南隅。北宋初年就瑞庆堂旧址兴建。背山面江,以落日晚霞、映红楼台而得名。苏轼在黄州时最喜游此处,赞为“郡中胜绝”。原楼宋末毁,明重修,后毁。近年移此重建。现为三层,仿宋建筑形式,重檐叠角。

青云塔
在黄冈市江滨钵盂峰上。明万历二年(1574年)兴建,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重修。全用石砌,为楼阁式,高约43米,平面八角形。7层,层层出檐。循塔内石级登临顶层,可俯瞰江心“龙蟠晓渡”,近览右方“东坡赤壁”,远眺对岸“鄂城西山”。

麻城市
柏子塔
在麻城市区东北10公里的九龙山上。相传为唐德宗时虚应禅师所建。因有柏树盘生于中,每至立秋日午,塔四面无影,故名。系砖砌成,仿木结构,七层六角重檐楼阁式,基台石砌,顶覆铁镬,通高32.7米,除第一层得岩石面南凿一券顶门外,其他相间门窗皆属假设。内有螺旋踏道可登顶远眺。

龟峰山
在麻城市区东30公里。山如巨龟,昂首翘尾。上有白龙井、黑龙井、喷雪崖、观音崖诸名胜,有化主庙、无梁殿、亭台诸古建筑,尤有令人赞赏的石刻、雕塑、险径、怪石、盘松、虬柏等,为著名的风景区。

武穴市
双善洞
在武穴市西9公里长江北岸的山峰南侧,隔江与半壁山相望。这里山峦起伏,湖泊错综,奇洞异窟,比比相连,著名的灵泉、仙人、龚龙等十余洞,在山腹与底部,纵横交织,相互贯通,长达5公里。双善洞系其中之一。

郑公塔
在武穴市东北35公里的太白湖滨。相传为唐初一郑姓官吏所建,故名。明成化三年(1467年)重修。塔为石基、砖身、铜顶,通高30余米,七级八角,层层设檐,间置门窗。

红安县
董必武故居
在红安县城民主街。旧居为一栋7间中式平房,坐西向东,面积120平方米。堂屋北面的后半间房,是董必武诞生地。旧居原有房屋三栋,现存建筑为1977年修复。

七里坪*
在红安县城北25公里,大别山南麓。1924年这里就建有共产党组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成为黄麻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鄂豫皖特区的中心;1931年在此创建红四方面军。

大圣寺塔
在红安县七里坪柳林河畔双城旧址上,故又名双城塔。据县志记载,元末红巾军天完政权太师邹普胜等曾驻此,塔亦为此时所建。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塔为砖砌,仿木结构,平面六角十三层,高近40米,各层斗拱、檐角、勾栏、门窗、神龛均以特制砖件拼装。形态健美,气势凝重,具有宋代建筑风格。内有阶梯,盘旋至顶。

天台山
在红安县北40公里。巅有巨大平台,广数亩,高百余仞,四面皆陡壁,仅有北宋元佑七年(1092年)开凿的石磴一径可上,巧若天造,因以名山。山上庙宇宏丽,风景引人入胜。解放前庙宇多已毁废,但“天台十景”及摩崖石刻犹存。

吴氏祠
在红安县城东北35公里中和乡陡山村。为清代民居建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同治十年 (1871年) 和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两次重修。为一组深3进、广5间的砖木结构建筑群,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410平方米。庭院间隔,廊庑相连。正面牌楼有巨匾“家承赐书”、“吴氏祠”。屋顶均建有龙头鱼尾式飞檐,檐角挂有大铜铃。楼檐木雕《武汉三镇》,全长9米,画面雄伟壮观,且工艺精湛。整组建筑豪华,其中木雕艺术水平较高。

罗田县
万密斋墓
在罗田县城东北12公里广家岗。万全(1495-1575),明隆庆、万历年间著名的医学家。造诣精深,尤擅长儿科。著有《保命歌括》、《幼儿发挥》等10部医书传世。传另有秘传抄本27部。清康熙时(1662-1722)被封为“医圣”,名益远闻。墓为券顶式墓室,牌坊式墓门。

王葆心墓
在罗田县城东北13公里的滚石坳。王葆心(1864-1944),世居罗田古圹中,近代著名方志学家。著述丰富,自经学、文学以至史学、方志学等达170多种。逝世后葬此。1957年,湖北省人民政府重修茔墓,撰文立碑,董必武亲书“楚国以为室,今人失所师”以志墓门。

天堂山
在罗田县城东75公里。海拔1876米,和多云山紧连。层峦叠翠,复涧含幽,尤有以山而名的天堂砦古迹著称。宋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时,曾在砦下写了《九井》诗。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寿辉在此领导农民起义,益使山砦远近闻名。

明金凤楼
在罗田县胜利镇。

“今古寺”
在罗田县七道河乡。

孔庙圣殿
在罗田县凤山镇。

白龙井
在罗田县凤山镇。

东坡井
在罗田县凤山镇。

老塔山
在罗田县凤山镇。

凤山
在罗田县。

浠水县
文庙
在浠水县城东南隅沿河街巷内。始建于北宋,元末遭兵毁,明洪武七年(1374年)在旧址上重建,后又经历代修建和扩建。建筑布局在南北中轴线上。现仅存棂星门、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为重檐歇山式顶,面阔3间,进深3间。建在高1米的砖台基上。殿前有月台,月台正中设踏跺上下,其中央宽1.75米为汉白玉镌龙云纹御路。

闻一多纪念馆
在浠水县城凤栖山北侧清泉寺故址上。闻一多(1899-1946),爱国民主人士、诗人、学者。浠水巴河人。1912年入清华学校,1922年赴美国学习,1925年回国。1945年任中国民主同盟委员,因坚决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第二年被国民党特务杀害。馆于1986年筹建。以其家庭书屋“二月庐”为主体布局。四合院式,占地7000平方米。

舍利宝塔
在浠水县城北30公里大灵山麓。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建。为灰砂岩石所砌。五层六角,高4.86米。设计巧妙,结构谨严,通体精致玲珑。

斗方山
在浠水县城东北35公里。形方如斗,故名。悬崖凌空,形势险峻。寨内有崇归寺,系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创建。相传宋佛印和尚曾住此。现存殿阁三重。据门上刻石记载,为清道光四年(1824年)重修。

蕲春县
李时珍墓*
在蕲春县蕲州镇东门外雨湖之滨。李时珍(1518-1593)是我国杰出的医药学家。蕲州(今蕲春)人。建国后修葺了墓冢,增建了牌坊、莲池、拱桥、层台、花坛、药圃、六角亭、纪念碑等,并扩地增建了李时珍纪念馆、国药馆,陈列有李时珍生平、《本草纲目》的各种版本和中草药标本以及全国各大药厂研制的中药成药产品。已形成一座占地达75亩的陵园。

顾景星墓
在蕲春县圻州镇东门外时思圃。顾景星(1621-1687),蕲州(治今蕲春)人。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入保和殿,旋以病请归。博通群艺,才气横溢。其墓地原有茔墙、牌坊、松柏等,后渐荒废。现存墓冢与碑石。

毛家咀遗址
在蕲春县东北30公里。由3个水塘连接,面积约2-3万平方米,其中木构建筑遗迹的范围约5000平方米。为西周早期文化遗址。距今约3000年。1957年发现,次年对两个地点进行发掘,一处发现有木柱109根,直径20厘米左右;另一处发现木柱171根,两处虽相距约700米,但都残存一些木板墙和平铺的大木板。木板墙用作间隔房间,平铺的大木板似为房间地板。主要遗物发现有陶器和铜器,并有残漆杯、卜甲、卜骨、木瓢和稻谷遗迹。此遗址对研究我国西周建筑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笔架飞瀑
在蕲春县城西北30公里的笔架山。海拔1200米,三峰耸翠,中尤突出,形若笔架,故名。山上怪石嶙峋,有寺殿,摘星台,风云二洞,珍贵石刻等许多游览胜迹。特别是其飞瀑更为驰名。瀑布位于山腰下两陡壁间,宽5米余,中有数埂,高270米左右。底一巨潭,急流直注,终年不断。历代名人多到此欣赏。现崖壁上仍保存不少诗词、题刻。

黄梅县
高塔寺塔
在黄梅县城东南隅。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建。砖砌,仿木构建筑,多层密檐式,八角十三层,高56.7米,底层东向设一石门,可入塔室。二层以上全为实砌,不能攀登。塔体圜和浑厚,形如春笋,巍峨挺拔,极为壮观。

鲍照墓
在黄梅县城外西池西岸。鲍照(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子顼谋反失败,被乱军所杀,归葬于此。原墓有碑、茔墙等,后渐毁废。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予以重修。现存冢墓,封土高2米,底径2米余。另有碑石一块。

四祖寺
在黄梅县城西15公里的西山(破额山)。山势回抱,双峰屹立。据记载,寺为诏初禅宗四祖道信的道场,因名。原建筑规模很大,惜几次毁于兵火。现存有唐代毗卢塔、鱼班亭。元代的灵润桥和清代重修的四祖殿、慈云阁等建筑,还有授法洞、卓锡泉、洗笔池、石鱼矶、钓鱼台、瀑布溅飞等名胜古迹,及历代许多名人咏诗题词刻石,唐柳宗元《破额山》诗:“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萍花不自由。”这里既是佛教胜地,又是优美的风景区。

毗卢塔
在四祖寺西侧山坡上。坡势平缓,亦称平台。唐永徽二年(651年),四祖道信圆寂后于此建塔。塔为砖石砌成,仿木结构,高约15米,重檐亭式,下设台基,宽10米,深9.5米,略成正方形。

鲁班亭
在四祖寺西北的破额山腰。又称众生塔。传说为古代建筑师鲁班所修,故名。实为宋时所建。此亭全用石材仿木结构,六角攒尖顶,每边宽2米,高约8米。亭内正中建椭圆球状的小石塔,别具一格。整个亭的形式,朴实厚重,轮廓圜和优美,具有宋代早期建筑风格。

灵润桥
在四祖寺岩泉溪上。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自元至清皆有修葺。石砌单孔,净跨7.35米,净高3.70米。桥下岩石上刻“碧玉流”三字,县志记载为柳公权所书。桥下泉水,经桥前岩石直泻深壑。

五祖寺
在黄梅县城东12公里的东山(一名茂山)。唐咸亨年间(670-674)由禅宗五祖弘忍创建,故名。明万历年间(1573-1620)重建,清咸丰四年(1854年)毁于兵燹后又重修。自寺前一天门达寺后白莲峰,长达3公里,遍布名胜古迹。其中大满禅师石塔为喇嘛塔式,建于石台之上,高5米,苍苔遍布,形制古朴。相传是瘗五祖弘忍佛骨之所。白莲峰,孤峰突立,峰顶有白莲池,相传为弘忍手植白莲之处,在此俯瞰山麓,古寺藏幽,远眺庐山,锦屏绣翠。

十方佛塔
在五祖寺花桥下侧路旁。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建。用青色砂岩单件垒砌,八角七级,高6.36米。

飞虹桥
在五祖寺山门内侧。传为元代兴建。桥长33.65米,宽5.16米,高8.45米,以青石条构筑,单孔发券,横跨谷涧,状如飞虹,故名。桥面平坦,盖有过路凉厅,纵深六柱七间,粉墙青瓦,两端以砖砌牌坊式的门楼,分别题有“放下著”、“莫错过”的横额,书体潇洒,笔力苍劲,乃清代蕲州名士王万鼓手书。桥下泉涧幽深,其源出白莲峰前,飞崖挂壁,奔流不息。

释迦多宝如来佛塔
在五祖寺前一天门。据塔身铭记为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建。系用素面灰色砂粒岩石砌成,八角五级,高5米。

蔡山古梅
在黄梅县城西南35公里蔡山之巅。传东晋僧人佛教学者支遁卓锡于此时亲手所植,迄今已1600余年。因常开花二度,又名二度梅。树高约5米,干苍枝健,生机勃勃。每当花开时,观赏者蜂拥而至。支遁(314-366),陈留(今河南开封南)人。自幼读经,25岁出家。与谢安、王羲之交游。所注《庄子·逍遥游》,见解独到;作《即色游玄论》,宣扬“即色本空”思想,为般若学“六家七宗”之一。

英山县
西汤河、北汤河温泉
在英山县温泉镇。

团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