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网
黄石市名胜古迹
- 磁湖
-
在黄石市南湖。清《一统志》云:湖滨有磁石山,产磁铁,故名。宋苏轼谪居黄州(今黄石市)时,其弟苏辙由广陵乘船来黄州,舟经黄石江面,突遇风阻,曾由胜阳港入湖避风,苏轼闻讯后,寄诗相迎,辙亦诗章酬答。山麓有石,曰“苏公石”,当年“二苏”酬唱诗刻犹在石上。
- 西塞山
-
在黄石市东郊。为古樊楚三名山之一。横江一面,高174米,危峰突兀,截流激漩,既险且峻,壮若关塞。
- 猗玗洞
-
在黄石市东郊狮子山。山层峦嶙峋,奇峰峭拔,为古樊楚三名山之一。洞在山东面陡壁之间,唐代元结曾避兵于此,故号猗玗子。洞分上、中、下三窟,上窟出云;中窟出风;下窟出水。常在上窟出云时,下窟出水激增,故异泉下注,洒落百余丈,又名百丈泉。
- 东方山
-
在黄石市西南郊下陆地区。山势连亘,高耸入云。世传东方朔常读书于此。又称“乃唐智印祖师道场”,因在武昌东界,故曰“东方”。山腰有东方寺,一名宏化寺,始建于唐大和年间(827-835),现存正殿系清同治年间(1862-1874)重建。入山路旁立有“东方古道”碑。山头古松传为明代所植,虽经400多载,仍枝叶繁茂。
- 大冶兵暴旧址
-
在大冶市区西南角。原系清朝武备学堂,为练武、乡试之所。砖木结构的中式建筑,由四幢平房组成。红墙布瓦,单檐歇山顶。每幢平房高4.5米,总面积2500平方米。1928年8月,蒋介石拟派独立十五旅唐云山部开往大冶、阳新等县进剿红军。1929年12月,中共地下党员程子华等与红五军第五纵队内外配合,在此发动兵暴,变白军为红军。
- 铜绿山古矿冶遗址*
-
在大冶市区西3公里。铜绿山山顶高平,巨石垒峙,骤雨过时,有铜绿如雪花小豆点缀于土石之上,故名。矿区面积约8平方公里,地表积存约40万吨古代炼铜炉渣,是一处规模庞大、保存完好、埋藏丰富、延续时间较长的古代矿冶基地。经考古发掘已清理出西周、春秋至汉代以各种木架支护的采矿井巷数百条,竖井、斜井、平巷纵横重叠,采掘深度达50余米。井下散存有铜斧、铁锤、船形木斗、辘轳等多种采矿工具,表明这里早在春秋战国时已运用重力选矿和多中段开拓采矿,并初步掌握井下通风、排水、提升、照明和巷道支护等技术。附近还存有殷商、西周遗物及宋代炼铜地炉等大量遗迹。
- 天台山
-
在大冶市区西南20公里。东西绵延约5.5公里,面积约11平方公里。主峰莲花峰海拔580米。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建天台寺。
- 鄂王城
-
在大冶市区西南约60公里的西畈乡。据史载,东周时楚熊渠次子熊江曾受封于此。城垣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400米。东西城垣保存较好,为黄灰土夯筑而成,残存高度4-5米,城门两处,城外有护城河遗迹,与高河港相通。在城址西部,还有成群的封土堆,最大的高约3米,直径约20米,经勘探,属与城址同期地土坑竖穴墓。城内文化遗存较为丰富,以建筑遗物为最多,另有一些陶器和铜器,还出土过一枚金质楚币“陈爱”。整座城址台地高出周围地面5-10米,甚为壮观。其时代上限为春秋晚期,下限延续到战国晚期。
- 半壁山古战场
- 在阳新县富池镇。
- 率州遗址
- 在阳新县。
- 文峰塔
- 在阳新县兴国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