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名胜古迹

荆门市

文峰塔
在荆门市团结街东北段西侧。清同治元年(1862年)建。塔与魁星阁分别建于文庙东西两侧。塔为实心石砌,八面五层,层层出檐,隔面设窗,通高20米,底周约18米。

魁星阁
在荆门市工商街北段东侧,与文峰塔遥相对称。始建年代不详,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曾维修,同治元年(1862年)重建。阁为三层六面,石木结构,层层出檐,六面设窗,构筑于用青石板砌成的六角形台基之上。通高18米。西面门楣上有“文运天开”题字。

黄歇冢
在荆门市后港镇西南6公里黄歇村。黄歇(?-前238),郢人,战国时楚国贵族,时称春申君。门下食客三千。曾救赵攻秦并灭鲁,楚势复振。幽王立,遭刺杀,传葬于此。墓前原有祠宇、碑刻、祭台等。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炸毁,唯墓冢尚存。封土高约13米,直径约50米,气势雄浑。

捉马洞
在荆门市北郊石山山腰。相传三国时,蜀将关羽的赤兔马挣脱缰绳奔入此洞,千名军士追赶一昼夜后,在洞中将马捉住,故名。洞口宽阔,可并行两部卡四,平均高约10米,宽约8米,长达2.5公里。洞内四壁,偶有渍水渗蚀,自然溶成各种美妙的图案。洞内蜿蜒曲折,开阔处犹如厅堂,狭窄外不及门廊,更兼洞连洞,洞套洞。洞外,藤葛盘绕,石壁如削,惟一羊肠小道可至洞口。

东山宝塔
在荆门市东2公里的东宝山上。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593年),历代有所修葺,抗日战争时被日军炸毁顶层,建国后修复。砖石结构,通高33.3米,底周30.6米,七层八角,层层出檐,隔面设窗,气势轩昂,尤其基部托塔之八大力士,魁梧刚毅,状极生动。

白云楼
在荆门市东宝山西北麓。相传吕洞宾驾白云来此洞中修炼,后建楼以白云名之。麻石台基,木石结构,二层,通高18米。由四根六棱柱支撑楼阁,四面设窗,后筑山墙,正面有廊,飞檐高展,风铎飘悬。楼内供奉吕祖塑像。步楼登阁,四周古树参天。

象山
在荆门市西郊。因象山先生陆九渊曾讲学于此而称今名。历为游览胜地。南北向,长600米,宽250米,海拔176米。现为占地50余万平方米的龙泉公园重要组成部分。有龙泉书院,陆夫子祠,老莱山庄,蒙、龙、惠、顺四泉,文明湖,讲经台,清河桥,烈士陵园,唐、宋古柏遗址等。蒙泉在山东麓,为荆门四泉之首。南宋时陆九渊知荆门军。绍熙二年(1191年)张垓游此,大书“蒙泉”二字,陆九渊遂勒石制碑,立于泉旁。碑为圆首,高2.2米,宽1.4米,极为夺目。

龙泉书院
在象山东麓偏北处。因傍龙泉而名。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荆门知军舒成龙集资于书塾旧址兴建。道光六年(1826年)、同治六年(1867年)两次修葺。光绪十二年(1886年),又增建文明楼、尺木楼等。檐角飞翘,金碧辉煌。再后改为龙泉中学。

陆夫子祠
在象山东麓。为祀陆九渊而建。陆九渊(1139-1193),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曾讲学于贵溪象山,时称象山先生。哲学主张“宇宙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等论。绍熙二年(1191年),主管荆门军,政绩甚著。明弘治年间(1488-1505),就其书院改建祠。后多次维修整饰。占地500余平方米。四合两进,门前有雕栏石桥,其下流水潺潺。

讲经台
在象山东坡。东晋建武元年(317年),僧慧远设坛讲经于此,故名。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陆九渊知荆门军时,亦于此筑台构亭,宣讲理学。清初,亭台荒废,乾隆十九年(1754年)州牧舒成龙在此台地上拓基建亭,额书“钦福锡民”四字,且于亭后崖壁之上刻“讲经台”三字,字径0.5米。原亭不存,今亭为1981年重建。现存讲经台长13米,宽8米。

老莱山庄
在象山东麓。相传为春秋末年楚国隐士老莱子隐居处。现山庄已废,尚存“老莱山庄”石碑一通,高1.5米,宽0.6米,为清乾隆时立。近处还有孝隐亭,四角攒尖顶式,飞檐翘角,内立石碑,高1.7米,宽0.5米,上刻“老莱子之位”。山庄南侧,有为表彰老莱子之德而命名的顺泉,系宋代开凿,泉水清澈,其味甘洌。

钟祥市
宋玉井
在钟祥市区内兰台东侧。传系楚大夫宋玉故宅遗井,故名。唐代中期淤废,诗人杜牧曾作《废井文》。明初重修,清顺治年间(1644-1661)两次修葺。1983年整修,1984年重建久圮的井亭。井圆形,口石筑,壁砖砌,深约12米。水极甘洌。

元佑宫
在钟祥市区南。建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至三十七年,占地1.4万多平方米,规模颇为宏伟。明末部分遭受兵火,清代屡有修葺。现存宫门、钟楼、鼓楼为明代建筑,红垣绿瓦,琉璃镶嵌,状极富丽;万寿宫系清初就明代的元佑宫大殿旧址重建,为宫内的主体建筑,崇脊叠拱,彩饰绚丽。其后有三洞阁旧址及左右的宣法、衍圣配殿。宫前左右两侧有清同治四年(1865年)重建的延禧坊和保祚坊(已毁),全系木结构。宫门前面琼花壁为嘉靖年间(1522-1566)遗物。

少司马坊
在钟祥市区古兰台右侧。系明少司马曾省吾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建。曾省吾(1532-?),湖北钟祥人,嘉靖进士,累官工部尚书,后受诬被杀。坊为石制仿木结构,四柱三间五楼,宽9.9米(中门宽4.3米,两边门各宽1.6米),高11米。四根石柱立于地面。明间檐下正中立竖匾,刻“恩荣”二字。

文风塔
在钟祥市区东1公里许龙山上。唐广明元年(880年)创建,后毁。现存古塔系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至二十三年重建。形制略具元代风格。砖砌,圆形实心,由塔座、覆钵、相轮、宝盖和刹顶等5个部分组成。塔身从下而上逐级递缩呈21重圆环形,宝盖系铜制,顶刹亦铜制,上嵌三个“元”字。此塔所谓“邑中人文风之盛,盖由于此”,通高26米,形若锥体,风姿挺秀,直冲霄汉。

小皇陵
在钟祥市区北约5公里的皇庄六合村。墓主为明嘉靖皇帝奶媪范氏夫人。因其地有嘉靖帝之父献皇帝的显陵,相对称为“小皇陵”。从南向北有一条长约250米的神道。神道两旁排列石狮、石羊、石骆驼、石马、武士各一对及石碑三通、华表一对、牌楼一座。牌楼后60米处为墓茔,封士残高2.4米,周长192米,居于墓地最高处。墓主范氏夫人其子陆炳为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1566)太保兼少傅锦衣卫掌卫事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其夫陆松初就职于兴献之国,后迁锦衣卫副千户,累入官后府都督佥事。

明显陵*
在钟祥市区东北7.5公里松林山。系明世宗之生父兴献王(后追谥恭睿献皇帝)朱佑杬(1476-1519)陵墓。建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占地约600亩,四周围以朱色高墙,周长3.6公里,其前建红门二座,为砖砌琉璃瓦顶无梁殿建筑。门外有“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石碑二块,系严嵩手笔。石板铺成长达1300米的神道,直达内城。沿途有御碑亭、棂星门和石桥五道跨于蜿蜒流泻的九曲河上。

神道两边依次排列有八方云龙华表和狮、獬豸、骆驼、象、麒麟、跪马、立马各一对,石人有文臣、武将各两对。整齐有序。内城正门为祾恩门,其后为祾恩殿,均于明末被毁,尚存琉璃琼花、双龙壁及宫殿石基、石雕栏杆和螭首散水等。最后为茔城(也叫宝城),围著两座高大土冢,为朱佑杬及其妻蒋氏的坟墓。在茔城正前方城台上有明楼,平面正方形,边长9.2米,上覆重檐歇山式黄色琉璃瓦顶。楼内竖墓碑一块,上书正楷大字“恭睿献皇帝之陵”。环茔城城头的排水孔道,用汉白玉雕成36个庞大的龙头装饰,极为壮观。

石牌戏楼
在钟祥市区西南约30公里石牌镇。为关帝庙的戏楼。始建年代大约在清嘉庆年间(1796-1820)。楼高9米,长12米,宽9米。为歇山顶覆盖琉璃瓦,内部木柱,饰以红漆,梁枋完好。是研究地方戏曲史的珍贵资料。

京山市
文笔峰
在京山市城东端山川坛。因塔形若文笔,故名。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高33米,六面七层,巨石为基,青砖砌身,宝刹作顶,自下而上,逐层内收。每层三门三窗,隔层相对。循塔内旋梯,可登临顶层。

空山洞
在京山市城南9公里处。洞内,或左或右,时曲时直,长达1500米,高处48米,宽处26米,面积6500平方米。钟乳、石笋,璀璨满目。洞外,悬崖跳涧,苍树横卧。往南2.5公里还有仙女洞,亦为游览之胜。

子陵山
在京山市城南30公里处。传东汉初严光曾隐居于此,故名。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少有高名,与刘秀同学。山西北坡有子陵村,南麓今存子陵寺碑,西麓有子陵洞和子陵泉。洞系子陵读书所在,高2米余,宽约4米,深约7米。洞外古柏蔽日,环境幽静。泉系子陵钓鱼之处,为椭圆形,直径约5米,深约1米,泉水盈盈,碧澈鉴人。

屈家岭文化遗址*
在京山市城西南30公里的屈家岭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村落的废墟。1954年发现,经发掘研究,其文化层可分为早期和晚期的第一、二分期三个创段。出土彩陶纺轮、彩绘黑陶和蛋壳彩陶最有特色;陶制的鼎、豆、碗等器皿均为双弧形折壁,也独具特征。这种性质的文化广泛分布于湖北境内的江汉平原,西北山地和豫南邻鄂一带。故以首先发现的地点命名为“屈家岭文化”。其年代早于“龙山文化”,距今约4000-5000余年。“屈家岭人”的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兼营饲养、渔猎、纺织等业;农业和手工业已有分工,制陶业亦相当发达。农业的进步和象征父权崇拜的陶祖的出现,说明其社会的发展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阶段。

花苑台
在京山市西北孙家桥香山观南麓。《京山新志》载,花苑台为“楚荆王之别苑”。其形如同一座削去山顶的平台,海拔438米。洞穴奇生,泉水叮咚,素有“人间桃源”之誉。其北面,有对泉、董家泉、乌龟泉、青树泉等十数处泉水汇为一路。其南沿,悬崖陡壁、地势险峻;其西端,有泉水从一斗大的岸洞中涌出,人称“乌龙池”。台上有高大的对节树,错落其间,最大者,高达20余米,粗为二人合围,乡村舍宅,皆掩映于参天古木之中。明代学者郝敬之墓,亦修建于此,墓前原有石碑、牌坊、石狮等,现唯有石狮一对与墓尚存。

沙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