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网
荆门市人物
- 陈士榘(1909-1995)
- 荆门人。1927年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工作。同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转入中国共产党。随部队上井冈山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副连长、副营长、副大队长,第十二军师参谋处处长,第一军团作战科科长、师参谋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后任第三十军参谋长、代军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旅参谋长、晋西独立支队司令员。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广阳伏击战。参与开辟晋西抗日根据地。1940年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参谋长、山东滨海军区司令员。参加了沂蒙山区反“铁壁合围”和山东攻势作战。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参谋长、西线兵团司令员、第八兵团司令员兼南京警备司令员。指挥洛阳、开封战役。参与组织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军事学院训练部部长、教育长,工程兵司令员兼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政委,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顾问。是中共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 邓家泰(1914-2003)
- 荆门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第三军任团政治处宣传组组长。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八路军120师旅通讯股股长、大青山骑兵支队作战科科长,晋绥军区分区参谋长,绥蒙军区副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纵队副参谋长,第一野战军军参谋长。参加了抚郿、兰州等战役。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装甲兵副参谋长、参谋长,南京军区参谋长,装甲兵副司令员。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 别之杰(?-1253)
- 郢州(今湖北钟祥)人。嘉定进士。历知澧州及德安、江陵府,湖北安抚副使等。久任地方官,为京湖安抚制置使论罢。奉祠,进直敷文阁、知江陵府、湖北安抚使。官至参知政事。乞归田园,出知绍兴府,被论罢。卒,赠少师。
- 张汉
- 钟祥人。明正德进士。嘉靖二十三年(1544)以兵部左侍郎代翟鹏总督宣府、大同,寇退,令专督畿辅、河南、山东诸军。条上选将、练兵、信尝、必罚四事及总督有专杀大将权。被言官劾其刚愎。贬戍镇西卫。居戍所二十多年卒。隆庆初,赠兵部尚书。
- 商大节(?-1555)
- 钟祥人。明嘉靖二年(1523)进士。历官保定巡抚兼紫荆诸关提督、右副都御史。俺答逼近京师,由是他统率五城御史,招募壮勇,条上军民急务。寇退,复命兼管民兵,经略京城内外。训练鼓舞,军容甚壮。仇鸾为大将军,厌恶他独为一军,乃把京师四郊防务委任给他。大节力争不可,而帝宠信鸾,责备他怀奸避难,被斩杀。隆庆初,赠兵部尚书,谥端愍。
- 曾省吾(?-?)
- 钟祥人。明嘉靖进士,张居正门生。累官工部尚书,对时政倾向改革。万历九年(1581年)还乡省亲,府县官吏与同乡邻里为之树立“大司空”、“少司马”二牌坊籍彰功德,被一县丞以“还乡建坊,无视朝典”上告,后又被反对改革之吏部诬指“越城建坊,律应腰斩”而下狱。明神宗赐诏曰:“留坊不留命,留命不留坊”。遂被杀。
- 李向中(?-1651)
- 钟祥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福王时,累官苏松兵备副使。唐王用为尚宝卿。鲁王监国,官至兵部尚书,从王至舟山。清兵至,被俘杀。
- 饶正锡(1911-1998)
- 钟祥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五军医院院长,第三军团卫生部医务主任,卫生部部长。1933年获三等红星奖章。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中央军委卫生部部长、卫生部政委兼医科大学政委,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副政委,西北野战军纵队副政委,第一野战军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保卫延安、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抚郿、兰州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兵团副政委、中共迪化市委书记兼市长、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长兼政委、总后勤部副部长,中纪委副书记。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中纪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 水华(1916-1997)
- 电影导演。钟祥人。1933年入复旦大学学习。1934年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1936年赴日本研究戏剧。回国后参加抗敌演剧工作。1940年后任延安鲁艺教员、实验剧团导演。导演的影片有《烈火中永生》、《伤逝》、《林家铺子》等。与王滨合作导演《白毛女》。与夏衍合编《革命家庭》。
- 王凤(?-?)
- 新市(湖北京山市)人。西汉末年绿林军首领。新莽天凤四年(17年),与王匡在绿林山领导饥民起义,史称“绿林军”。地皇三年(22年)与王匡率部分军队北入南阳,号“新市兵”。地皇四年,与王匡一起迎立刘玄为帝,都宛城(河南南阳市)。同年,王莽军四十二万包围昆阳(河南叶县北),王凤率军八千奋战坚守,刘秀及各地义军突围救援,歼灭莽军主力,取得“昆阳之战”胜利。又乘胜攻占洛阳,推翻王莽政权,因受封宜城王。
- 王匡(?-25)
- 新市(湖北京山市东北)人。西汉末年绿林起义军首领。新莽天凤四年(17年),荆州大旱,与王凤在绿林山领导饥民起义。史称“绿林军”。后因山中大疫,与王凤率部分军队北入南阳(河南南阳市),号“新市兵”。地皇四年(23年),迎立刘玄为帝,建元更始,都宛城(河南南阳市)。昆阳大捷后,率军攻占洛阳。屡遭刘玄疑忌,几为所杀,乃率军归赤眉军,后投降刘秀。建武元年(25年)被刘秀部将杀害。
- 李维桢(1547-1626)
- 京山人。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万历中,预修《穆宗实录》后,升任修撰。出任陕西右参议,迁提学副使。后改任外官近三十年。天启初,告归家居。因其早年修史,会朝议,起用耆旧,被召为南京太仆卿。明天启四年(1624年)四月,得太常卿董其昌推荐,迁礼部右侍郎,后擢进尚书。天启六年卒于家。崇祯初,追赠太子太保。
- 聂绀弩(1903-1986)
- 作家。京山人。1924年入黄博军校第二期学习。后任海丰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官。1927年赴苏联莫斯科山大学学习。同年回国。1932年参加左联。后任新四军文化委员会委员、军部刊物《抗敌》编辑,西南学院教授。建国后,历任中南区文教委员会委员,香港《文汇报》总主笔,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绀弩小说集》、《绀弩散文》、《聂绀弩杂文集》、《散宜生诗集》、《中国古典文学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