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网
襄阳市人物
- 庞统(179-214)
- 字士元。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初郡功曹,后任南郡太守。与诸葛亮齐名,号“凤雏”。归事刘备,历为耒阳令、治中从事,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是主要谋士之一。随备入蜀,建议攻成都,进至雒县,中箭卒。赐关内侯,谥靖侯。
- 习凿齿(344-386)
- 襄阳人。少博学,以能文著称。曾为桓温僚属,旋迁别驾,后迁荥阳太守。朝廷欲徵召他掌修晋史,因病卒,未果。著有《汉晋春秋》五十四卷,记东汉、西晋史事。书以蜀汉为正统,魏中叙逆,颇具影响。此书已佚,今有清人辑本。
- 张谏之(625-705)
- 字孟将。襄州襄阳人。唐大臣。进士,任青城县丞。689年举贤良科,对策第一,历任监察御史、凤阁舍人、凤阁鸾台平章事。705年与百官拥立中宗即位,结束了武后专政,以功封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
- 孟浩然(689-约740,一作691-约740)
- 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在家读书。长期隐居鹿门山。年四十北上长安,应进士不第。张九龄镇荆州长史,曾召为幕僚。后仍归隐。创作山水诗较多,尤擅长以五言写田园山水,诗风恬淡,意境清远。诗与王维齐名。
- 皮日休(约834-883)
- 襄阳人。字逸少,又字袭美。隐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唐咸通进士。唐乾符年间,为毗陵(江苏武进县)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任大齐政权翰林学士。此后去向不明。诗文与陆龟蒙齐名,人称“皮陆”。散文和辞赋,大都借古讽今,抒发胸臆。
- 范宗尹
- 北宋襄阳邓城(今湖北襄樊)人。宣和进士。累迁侍御史、右谏议大夫。主弃三镇,为言者责斥,罢归。张邦昌僭位,复职。建炎元年(1127),反对李纲为相。建议分河南,江北数十州地为藩镇,付兵权,以参知政事迁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为秦桧所排斥,罢相,出知温州,退居天台。少勤学,工文辞,有才智。居官多为私,屡被人所诋。
- 刘公(1881-1920)
- 湖北襄阳人。一名后湘,字仲文,号非非子。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留学日本,出资翻印革命宣传品,运回国内鼓吹革命。三十一年,加入同盟会,为协助孙中山创立《民报》社,捐赠巨资。次年,回国响应萍、浏、醴起义,事败逃亡日本。三十三年,在日本与焦达峰等创立共进会,曾任第三任会长。宣统三年(1911年)回湖北,筹集巨资,捐作革命活动经费,积极部署新军起义。武昌起义爆发,任湖北军政府总监察,旋任北伐左翼军总司令,驻守襄阳。袁世凯篡权后,任总统府高等顾问。全国各地反袁运动起,刘公逃出北京,回湖北先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国、护法战争。后在上海病逝。
- 张士逊(964-1049)
- 湖北光化(今湖北老河口)人。淳化进士。历仕数县,迁侍御史。授予知审刑院,判集贤院。天圣中,拜相。曹利用被谮得罪,士逊为之解脱。罢知江宁府,移知许州。明道初,复入为相,监修国史。坐事再罢相,出判许州,徙河南府,宝元元年(1038)复入为相。康定初,西夏犯境,诏枢密院,凡边事与士逊参议,无所建树,累上章告老,封邓国公致仕。卒,赠太师、中书令,谥文懿。
- 张友直
- 士逊子。初补将作监主簿,迁将作监丞,授秘阁校理、同知礼院。赐进士出身,知襄州。坐张海起义不能制,改史馆修撰,为御史何郯所论,改集贤殿修撰。以工部郎中、知越州。州民每春敛财,大集僧道,谓之“祭天”。友直遂下令禁绝,取所敛财,建学以教诸生。卒于官。
- 张友正
- 士逊幼子,友直弟。杜门不治家事,居小阁勤学书法三十年不中断,遂以书法闻名。神宗评其草书,堪称本朝第一。
- 张光年(1913-2002)
- 诗人、文学评论家。光化(今老河口)人。笔名光未然。武昌中华大学肄业。早年从事戏剧和文化活动。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鄂北特委委员。1939年率抗敌演剧队第三队赴延安,并创作著名组诗《黄河大合唱》。1940年后辗转于重庆、云南等地,从事进步文化活动。1946年后,任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主任、华北大学第三部副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教育长兼创作室主任,文任部艺术局副局长,中国剧协秘书长,《剧本》月刊主编,中国作协第三届副主席、党组书记、书记处书记,《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第四届副主席。
- 蓝光(1921-)
- 话剧编剧。老河口人。女。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抗敌演剧二队,任文艺组组长。1948年任华北学文艺研究室研究员。建国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创作室、文化部艺术局创作室、中国剧协创作室编剧,中央实验话剧院副院长、院长兼党委书记。著有话剧《最后一幕》、《叶尔绍夫兄弟》(与人合作)等。
- 刘玄(?-25)
- 汉光武帝刘秀族兄。王莽末年参加绿林起义军,任安集掾。地皇四年(23)号更始将军,不久称帝。建元更始,入都宛城。后派军攻克洛阳、长安,推翻新莽政权。迁都长安后,不图进取,委政赵萌,迭生内乱,诛杀大将申屠建、陈牧、王匡等,最终为赤眉军击败,投降后封长沙王,不久被杀。
- 刘縯
- 刘秀长兄。初不事产业,散财结交豪杰。汉末率宗族宾客参加绿林军,大破王莽所派甄阜、梁丘赐军,声名大震。更始帝立,受到猜忌,后因在更始帝前救免部将宗人刘稷,被一起斩杀。后被刘秀追谥为齐武王。
- 汉光武帝(前6-57)
- 即刘秀。南阳蔡阳(湖北枣阳市西南)人。汉高祖九世孙,南顿令刘钦子。新莽末年,与兄起兵于舂陵,加入绿林军。刘玄更始元年(23年)为太常偏将军。同年,在昆阳(河南叶县北)之战中,率步骑千余,突围救援,乘莽军轻敌懈怠,以精兵三千破敌营中坚。因功拜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事,封武信侯。后以除苛政、复汉室为号召,取得官僚贵族支持。又镇压赤眉军,收编铜马军,拥军数十万,故号“铜马帝”。更始三年即帝位于高(河北柏乡县北),改元建武,定都洛阳。削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令,减轻赋税,兴修水利,精简官吏,加强中央集权制。卒葬原陵。谥光武。
- 汉明帝(28-75)
- 即刘庄。光武帝第四子。建武十九年(43年)立为皇太子。公元58年即位,年号永平。在位其间,社会安定,徭役较轻,户口增加;开凿汴渠,重视农业;遣将窦固、耿秉出击北匈奴,并经营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戊已校尉。
- 汉章帝(56-88)
- 即刘炟。汉明帝第五子。永平三年(60年)立为皇太子,公元75年即位,在位期间,破平烧当羌、武陵溇中蛮和哀牢夷等,以班超经营西域;重视经学,在白虎观集会儒生讲议《五经》,作《白虎议奏》,并组织群儒传习古文经。
- 汉和帝(79-105)
- 即刘肇。汉章帝第四子。建初七年(82年)立为皇太子,公元88年即位,年号永元。即位初期,外戚窦宪握政,出兵大破北匈奴。窦宪被诛后,亲理朝政,任用班超平定西域。
- 汉殇帝(105-106)
- 即刘隆。汉和帝少子。和帝死后即位,次年夭亡。
- 汉安帝(94-125)
- 即刘祜。汉章帝孙。殇帝死,被邓太后及车骑将军邓骘定策为皇帝,时年十三。在位期间,先是邓太后及外戚邓骘等专权,后利用宦官清除外戚势力,宦官势力增长;灾害频繁,鲜卑、羌屡略内地。
- 汉北乡侯(?-125)
- 即刘懿。汉章帝孙。父刘寿为济北惠王。公元125年3月安帝死,被立为皇帝,同年十月死。因为即位前封北乡侯,习称北乡侯。或称少帝。
- 汉顺帝(115-144)
- 即刘保。汉安帝子。永宁元年(120年)立为皇太子,后被诬废为济阴王。公元125年,少帝刘懿死后,被中黄门孙程等拥立即帝位。在位期间,自然灾害频仍,政治上相继任用宦官、外戚,朝政昏暗。
- 汉冲帝(143-145)
- 即刘炳。汉顺帝子。建康元年(144年)立为皇太子,同年八月即位,时年二岁。次年即死。
- 汉质帝(138-146)
- 即刘缵。汉章帝玄孙。父刘鸿封渤海孝王。汉冲帝死后,被梁冀立为皇帝,时年八岁。次年被梁冀鸩杀。
- 汉桓帝(132-167)
- 即刘志。汉章帝曾孙。父刘翼袭封河间王。本初元年(146年)质帝死,被梁太后和梁冀迎立为帝。在位期间,初由梁太后和梁冀掌握朝政,后与宦官单超等谋诛梁冀,又形成宦官专权局面。曾压制士大夫反对宦官专权的运动,逮捕李膺等二百多人,史称党锢之祸。
- 汉灵帝(156-189)
- 即刘宏。汉章帝玄孙。父刘苌袭封解渎亭侯。永康元年(167年)桓帝死后,被窦太后和窦武迎立为帝。不久窦武被杀,宦官专权。发生第二次党锢之祸,李膺等一百多人被逮捕下狱处死。大兴土木,公开卖官,政治黑暗,中平元年(184)爆发了黄巾大起义。
- 汉少帝(173-190)
- 即刘辨。汉灵帝子。公元189年灵帝死后即位,不久何进被杀,董卓入京,同年被废为弘农王,不久被鸩杀而死。
- 汉献帝(181-234)
- 即刘协。汉灵帝子。中平六年(189年)少帝即位,历封渤海、陈留王。同年被董卓立为皇帝,时年九岁。建安元年(196)被曹操迎于许。在位期间,朝政先后被董卓、曹操把持,实为傀儡。曹丕代汉称帝,被废为山阳公。
- 刘强
- 光武帝子。建武二年(26)母郭氏立皇后,他同时立为皇太子。郭皇后被废,去皇太子位,封东海王,食封鲁郡,合二十九县。年三十四卒。谥恭王。
- 刘辅
- 光武帝子。建武十七年(41)封中山王,食封常山郡。二十年,徙封沛王。曾与更始帝子刘鲤结客杀刘恭,被捕下狱。后遣归国。好经学,兼善图谶。著有《五经论》,当时号为《沛王通论》。遵守法度,被称为贤王。死后谥献王。
- 刘英(?-71)
- 光武帝子。建武十五年(39)封为楚公,十七年进爵为王。以母许氏无宠,封国最小。少好交结宾客,后又喜黄老之学,崇信佛教。明帝时被人告发有逆谋,不久自杀、国除。株连死徙者数千。章帝时追谥楚厉侯。
- 刘康
- 光武帝子。建武十五年(39)封济南公,十七年进爵为王。在国不循法度,交结宾客,明帝削封其县。章帝时大修宫室,广置财货,有奴婢一千多人,私田八百顷,以奢侈著称。卒后谥安王。
- 刘苍(?-64)
- 光武帝子。建武十五年(39)封东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少好经书,明帝时曾参与制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明帝、章帝时备受礼遇,常谘访政事。有《光武受命中兴颂》,文辞典雅。卒后谥宪王。
- 刘延
- 光武帝子。建成武十五(39)封淮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明帝时以招纳奸猾徒阜陵王,食封二县。章帝时又被告怀怨望,降为阜陵侯。卒后谥质王。
- 刘京
- 光武帝子。建武十五年(39)封琅邪公,十七年进爵为王。生性谦恭,好经学,明帝时受到优遇。好修宫室,穷及技巧。卒后谥孝王。
- 刘宠
- 刘羡曾孙。汉明帝玄孙。初袭爵陈王。善射弩,百发百中,故黄巾起义时境内无人敢响应。献帝时称号辅汉大将军,招抚流民十余万。后因拒绝袁术借粮,被刺客所杀。
- 黄火青(1901-1999)
- 湖北枣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枣阳县支部书记。1927年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第一步兵学校学习。1930年回国。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第一团政委兼参谋长、第五军团军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工农红军学校党总支书记兼国家保卫局特派员、政治营政委,红军第一步兵学校政委。1934年任红九军团政治部主任。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及长征。1936年任西路军政治部军人部部长,参加西征作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党校部主任、秘书长、教育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察热辽军区副政治委员、天津市委副书记。全国解放后,历任天津市市长、辽宁省委书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是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 田维扬(1906-1977)
- 湖北枣阳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十五军团骑兵团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后任抗大总校队长,八路军一一五师团政委、副旅长。1945年后,任辽北军区分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师长。参加了塔山阻击战和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1950年后,历任副军长、军长、总后勤部后方工程建筑部部长,贵州省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
- 马良(187-222)
- 襄阳宜城人。字季常。因眉有白毛,人称白眉。三国蜀国名将,马谡之兄。兄弟五人并有才名。当地谚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刘备入蜀,留守荆州,为左将军掾。因替刘备出谋划策,颇受重用。刘备称帝,以为侍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征东吴,派他入武陵招纳五溪蛮。翌年彝陵之战,蜀军败绩,遇害。
- 马谡(190-228)
- 字幼常,马良弟。初从刘备入蜀,历任绵竹、成都令和越嶲太守。才智过人,好论军事,但备认为他“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深受诸葛亮器重,建兴六年(228),随亮攻魏,任先锋,大败于街亭,下狱被杀。
- 丘瑜(?-1644)
- 宜城人。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授检讨。崇祯中,历官礼部左右侍郎、东阁大学士。襄阳失陷,瑜上恤难宗、择才吏、旌死节、停催征、苏邮困、禁劳役六事。李自成陷京师,被俘,缢死。
- 丘之陶
- 瑜子。李自成攻陷宜城,被俘,用为兵政府从事。不久以本府侍郎守襄阳,贻书孙传庭欲为内应。自成得知其谋,把他支解。
- 王全国(1919-2015)
- 宜城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桂林市市长,广东省工业厅厅长、省计委主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经委主任,国家计委副主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副省长,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副书记,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董事。
- 杨仪
- 襄阳人。初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后投奔襄阳太守关羽,任功曹。蜀后主时历官丞相府参军、长史、中军师等。有才干,受到诸葛亮赏识。亮死,他不满蒋琬代亮主政,屡出怨言,被免官,后下狱自杀。
- 廖化(?-264)
- 襄阳人。初为关羽主簿,羽败入吴。以诈死西归刘备,任宜都太守。后官至右车骑将军。
- 李衡
- 襄阳人。出身卒家。孙权时为诸葛恪司马。任丹阳太守时,曾据法制裁孙休。休立为帝,他自拘请罪,休释而不问。
- 张悌(?-280)
- 襄阳人。孙休时为屯骑校尉,孙皓时官至丞相军师。晋军攻吴,他率出拒晋将王浑部,兵败被杀。
- 鱼弘
- 南朝梁人。祖籍襄阳。历南谯、盱眙、竟陵太守。贪婪残暴,自谓为太守有四尽:水中鱼鳖尽,山中獐鹿尽,田中米谷尽,村里民庶尽。生活极度奢侈,侍妾百余人,金翠满头,服玩车马,皆尽当时之绝。官至新兴、永宁二郡太守。卒。
- 任亨泰
- 襄阳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进士第一名,以礼部尚书出使安南,交人以为荣耀。前后出使安南者,并称伯宗、亨泰。在尚书任时,制定表彰孝行事例,世子袭爵礼仪。适逢征讨赵宗寿,命他随同御史严云直出使安南,告诫他们谨守边防,不要收容宗寿逃至安南的士兵,讲明朝庭用兵的原因,交人大悦。因买蛮人为奴仆,降为御史。不久,因事被罢官。
- 郑继之
- 襄阳人。明嘉靖进士。授余干知县。万历时,累升吏部尚书。时言路持权,齐、楚、浙三党尤横,继之久处散地,无党援;且年八十余,老而愦,遂一听党人意指,乞休归。卒,年九十二。赠少保。
- 单懋谦(?—1879)
- 湖北襄阳人。道光进士。历官至左都御史,工部、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兼管兵部。历道、咸、同、光四朝,先后督广东、江西学政,充实录馆副总裁。咸丰三年(1853)至六年,治办本籍团练抗拒太平军。同治中,承修盛京太庙、昭陵,察议奉天马贼,请行坚壁清野、团练守御之法。同治十三年(1874)辞官,光绪五年卒。
- 薛愚(1894-1988)
- 药学家。襄阳人。1925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化学系。曾任清华大学讲师。1933年获法国巴黎大学理科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任河南大学、暨南大学、齐鲁大学教授,重庆药学专科学校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主任、教授。1946年参加九三学社和中国民主革命同盟。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任北京医学院药学系主任、教授,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药学会理事长。
- 陈荒煤(1913-1996)
- 作家。襄阳人。1933年后在上海左翼戏剧家联盟、左翼作家联盟从事文学活动。1938年后任延安鲁艺文学系主任、文艺工作团团长,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副主任,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南军区文化部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局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
- 方岳贡(?-1644)
- 谷城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任户部主事、郎中。典仓库,督粮储,都以廉谨闻名。崇祯时,历任松江知府、山东副使、左副都御史兼东阁大学士。海滨多飓潮,时为民患。筑石堤二十里许,人民得利。郡漕运京师粮数十石,而诸仓乃相距五里,他为之筑城垣保护,名曰“仓城”。救荒助役,修学课士,皆有成绩,数次被推为治行卓异者。他总理江南粮储成为全国廉能五监司之一。李自成陷京师,被执,缢死。
- 吴德峰(1896-1976)
- 保康人。曾任中共武汉地委委员兼军委书记、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军事部部长、武汉市公安局局长。1927年后,任湖北省革命委员会主席,湖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曾领导鄂南暴动。1929年后任中共中央交通局局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第二方面军保卫局局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局局长。1935年参加长征。1937年后继任中共中央交通局局长。1945年后,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敌工部部长、郑州市委书记。建国后,历任武汉市市长、中南军政委员会政法委员会秘书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