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巴彦淖尔市

“巴彦淖尔”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湖”,1956年置盟村,以阿拉善旗吉兰泰盐池盛产盐得名。秦为九原郡地。汉改称五原郡,置临河、临戎、广牧3县。汉末废郡。唐为中、西受降地。辽置云内州,属京西道、金因之。元属大同路。明初为瓦剌所据。嘉靖中叶后分属土默特万户和鄂尔多斯万户。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迁蒙古乌拉特部驻牧,置乌拉特东、中、西3旗,俗称“三公旗”,属乌兰察布盟。南部为伊克昭盟地。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置五原厅,属归绥道。

1912年降厅为县。1949年置陕坝专区,治陕坝镇,属绥远省。1954年废陕坝专区,置河套行政区,治临河镇,属内蒙古自治区。1956年将甘肃省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额济纳自治旗、宁夏省磴口县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废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置巴彦淖尔盟,治巴音高勒镇。1970年盟行政公署迁驻临河。

2003年12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巴彦淖尔盟和县级临河市,设立地级巴彦淖尔市,巴彦淖尔市新设临河区。

邮编:014501
区号:0478

喇嘛教僧侣度牒。度牒亦称“祠部牒”。唐朝时,祠部发给僧尼官方证书,以此为凭证,可免除服徭役、兵役。清代制定了一系列鼓励蒙古族、藏族人当喇嘛的优惠政策。于是喇嘛人数剧增,蒙古男丁锐减。清政府为解决兵源和劳动力,颁布喇嘛须经本旗王公准许,寺庙不得擅招喇嘛的法令,规定喇要领取由理藩院颁发的度牒。此件为同治五年(1866年)理藩院发给乌兰察布盟乌拉特旗札萨克伊希吉格木德的度牒,上面写着喇嘛的籍贯、年龄、任职及所居寺庙等内容。

巴彦淖尔盟中蒙医研究所医药卫生人员,在发掘整理蒙医医学方面作出显著成绩。他们翻译编写了《蒙医金匮》、《蒙医药简编》、《蒙医药验方》等三部著作,深受广大蒙医欢迎。(摘自《民族画报》1979年第10期)

哈腾套海综合林场在沙地里种的瓜,最大的有五十多斤重。(196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