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人物迹

徐州市

张昭(156-236)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少好学,博览群书,知名当地。东汉末避乱江东,孙策任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深受信任。策卒,辅立孙权,协助稳定内部,建立政权。赤壁战前,因主张投降曹操,为孙权不满。后官至辅吴将军。著有《春秋左氏传解》及《论语注》。卒后谥文侯。

刘隗(273-333)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汉宗室后。东光令刘砥子。少有文翰,雅习文史,初仕为秘书郎。西晋末,中原大乱,避乱渡江,深得司马睿器重,用为丞相司直。任上多有弹劾,奏免戴若思、王含、周顗等人。出为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军事,加散骑常侍,镇泗口,以抗衡据长江上游的王敦。元帝末,王敦起兵建康,领兵拒战,兵败携家属投奔石勒,官至从事中郎、太子太傅。

刘波
刘隗孙。初仕为石季龙将王洽参军。石季龙死,同王洽一起归附东晋,为襄城太守。桓温西征,为建威将军、淮南内史,留镇石头城。苻坚弟苻融围攻襄阳,率众营救,因畏敌而不敢前进,致使襄阳失陷,免官。后复官,累迁散骑常侍。太元中,卒。

刘牢之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征虏将军刘建子。世人以勇壮称颂。初为谢玄所募北府兵中勇士,屡战建功,迁鹰扬将军、广陵相。“淝水之战”时,临阵斩秦将梁成,破苻坚立有大功,进龙骧将军、彭城内史,赐爵。王恭讨王国宝、司马尚之等,暗通司马尚之,王恭兵败被杀,代恭为都督兖、青、冀、幽、并徐扬州军事。镇压孙恩起义,进号镇北将军。元兴中,助桓玄篡晋,后遭桓玄猜忌,解除兵权,自缢身死。

刘敬宣
刘牢之子。武艺高强,随父征战,所向有功。桓玄平,授辅国将军、晋陵太守。平讨桓歆、桓亮、苻宏,迁建威将军、江州刺史。领兵伐蜀,遇疾疫退兵,被免官。复官为冠军将军,镇压卢循起义,进号左卫将军、散骑常侍。累迁征虏将军、冀州刺史。后为其参军司马道赐所杀。

刘裕(363-422)
字德舆,小字寄奴。南朝宋武帝。彭城(今徐州市)人,后徒丹徒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壮年从军,在镇压孙恩起义、恒玄之乱中,以功封为下邳太守、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讨灭南燕、后秦。晋元熙二年(420年)代晋自立,都于建康。

宋少帝(406-424)
即刘义符。小字车兵,宋武帝刘裕长子。永初三年(422年)即位,居丧期间,歌舞取乐;又刑罚苛虐,鞭人为戏;修筑池观,朝成暮毁。在位二年,辅政大臣徐羡之、傅亮将其废为营阳王,不久,又遣人杀死。

宋文帝(407-453)
即刘义隆,小字车儿。刘裕第三子,庙号太祖。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宋初封宜都王,出任荆州刺史。少帝被废后,被大臣拥立为帝。即位后,清除专政大臣徐羡之、傅亮、谢晦等。在位重视农桑,奖掖儒学,使当时的经济、文化得以发展,被称为“元嘉之治”。晚年遣兵北伐失败,北魏军反攻至瓜步,江北地区破坏严重,国势渐衰。后被弑死。

宋孝武帝(430-464)
即刘骏。小字道民。宋文帝第三子,庙号世祖。初立为武陵王,元嘉末,为江州刺史,刘劭弑宋文帝,与荆州刺史刘义宣、雍州刺史臧质举兵进讨,自即帝位。大明八年死。

宋前废帝(449-465)
即刘子业。小字法师。孝武帝长子。大明八年(464年)即位,在位昏虐不法,强娶新蔡公主为夫人,为山阴公主置面首,滥诛大臣、诸王。景和元年(465年)为湘东王刘彧遣人刺死。

宋明帝(439-472)
即刘彧。小字荣期。庙号太宗。宋文帝第十一子。初封淮阳王,改封湘东王。前废帝时为南豫州刺史,入朝遣人刺杀前废帝,自立为帝。泰豫元年(472年)病卒。为藩王时好读书,曾撰《江左以来文章志》、续卫瓘所注《论语》二卷。即位初任贤用能,故能平定四方叛乱,末年好鬼神,多忌讳,奢侈无度,民不堪命,宋王朝自此而衰。

宋后废帝(463-477)
即刘昱。小字长子。宋明帝长子。泰豫元年(472)即位,残忍好杀,一日不杀人,则郁郁不乐。元徽五年为领军将军萧道成、直阁将军王敬则遣人谋杀,追封苍梧郡王。

宋顺帝(469-479)
即刘准。小字智观。宋明帝第三子。初封安成王。元徽五年(477年)后废帝被杀,遂被迎立为帝,国政实归萧道成。升明三年(479年)禅位于齐,受封为汝阴王,旋又为萧道成遣人杀死。

刘义恭(413-465)
宋武帝刘裕第五子。封江夏王,谥号文献。年十二出任南豫州刺史,历任徐州刺史、荆州刺史。又继彭城王刘义康后入朝辅政。元嘉二十七年,总统诸军北伐。出镇彭城,唯闭城自守,不敢出击,降号骠骑将军。刘劭弑文帝即位,他逃归孝武帝,授以太傅。孝武帝死,受遗诏辅政。谋废前废帝,为前废帝所杀。

刘义季(415-447)
宋武帝刘裕第七子。封衡阳王,谥号文。初为征虏将军,元嘉十六年(439)出任荆州刺史,在州蓄财省用、府库充实,离任时一毫不取。彭城王刘义康因擅权被废后,嗜酒不理政事。元嘉二十四年病卒。

刘义康(409-451)
宋武帝刘裕子。封彭城王。历任豫州、南徐州、荆州刺史。文帝时入朝辅政,位至大将军、司徒。在朝十年,专权独断,势倾天下。为文帝所忌,出为江州刺史。后被告谋反,贬为庶人,流放至广州。元嘉二十八年被杀。

刘义宣(415-454)
宋武帝刘裕子。文帝时封竟陵王,改封南谯王,孝武帝时又改封南郡王。历任徐州、兖州、江州、荆州刺史。刘劭弑文帝,首先起兵讨伐。孝武帝即位,进位丞相。潜有异志。孝建元年(454),与江州刺史臧质、豫州刺史鲁爽、兖州刺史徐遗宝举兵反。至梁山兵败,逃归江陵,为雍州刺史朱脩之所杀。

刘劭(?-453)
宋文帝刘义隆长子。年六岁,拜为皇太子。与弟始兴王刘濬、女巫严道育等行巫蛊,事泄,文帝欲废其位,乃与濬弑文帝自立,改年号为太初。诸方镇纷纷起兵讨伐,兵败自杀。

刘濬(?-453)
宋文帝刘义隆第二子。元嘉十三年(436)封始兴王。历湘州、扬州、南豫州、扬州、荆州刺史。以多有过失,恐为文帝所知,乃与太子刘劭共行巫蛊,后事泄,刘劭弑文帝自立,授其为中书监、司徒。诸方镇起兵讨劭,兵败被杀。

刘诞(430-456)
宋文帝刘义隆第六子。初封为随郡王,复改封竟陵王。历南兖州、南徐州刺史。元嘉二十六年,出为雍州刺史,遣兵北伐,克弘农、关、陕三城。刘劭弑文帝,他起兵入讨。孝武帝即位,授以扬州刺史,又平南郡王刘义宣等反,因位高功大,为孝武帝所猜忌,出为南兖州刺史。孝建三年(456)孝武帝遣大军攻讨,坚守三月,城破被杀。

刘宏(434-458)
宋文帝刘义隆第七子。封建平王,谥宣简。文帝时历任中护军、江州刺史、中书令。刘劭弑文帝,他遣亲信归孝武帝。孝武帝即位后,深受重用,官至中书监、尚书令。大明二年病卒。

刘祎(436-470)
宋文帝刘义隆第八子。初封东海王,改封庐江王。文帝、孝武帝诸朝,均历显职,官至太尉、中书监。泰始五年(469)结聚徒众欲谋反,事泄贬为南豫州刺史,次年又逼令自杀。

刘浑(438-454)
宋文帝刘义隆第十子。初封汝阴王,改封武昌王。孝建元年(454),为雍州刺史。在镇自号楚王,改年号为永兴元年,备置百官,以为玩笑,为长史所奏,免为庶人,旋又逼令自杀。

刘休仁(424-462)
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二子。初封建安王,改封始安王。前废帝时为护军将军。废帝欲诛诸王,休仁以调笑佞谀获免。明帝即位,为尚书令、扬州刺史,并总统诸军平定四方叛乱。以功大位高,为明帝猜忌,被杀。

刘休范(448-474)
宋文帝刘义隆第十八子。初封顺阳王,改封桂阳王。后废帝时为江州刺史,以不得宰辅不满,潜有异志,招集勇士,缮治器械。元徽二年(474)举兵反,攻至新亭,兵败被杀。

刘休若(448-471)
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九子。封巴陵王,谥号哀。明帝时,为雍州刺史。以与部属贪赃受贿及私杀典签,贬官削封。寻又迁为荆州刺史。时明帝屡诛诸王,有将佐劝其据荆楚起兵反,他执之送朝廷。明帝以其有名望,担心将来于幼主不利,诱至京城赐死。

刘景素(452-476)
南朝宋建平王刘宏子。后废帝时为镇军将军,南徐州刺史。爱好文章,知礼有才义之士,深得朝野称誉。以此为后废帝猜忌,遂暗中招集党羽,潜有异志。元徽四年(476),羽林监垣祗祖率数百人来归,因与合兵反,失败被杀。

刘子尚(451-466)
宋孝武帝刘骏第二子。初封西阳王,改封豫章王。历南兖州、扬州刺史、领尚书令。明帝杀前废帝,以其凶慝似废帝,赐死。

刘子勋(456-466)
宋孝武帝刘骏第三子。封晋安王。历南兖州、江州刺史。前废帝时,抚军谘议参军何迈欲奉其谋反,事泄,前废帝遣人送药赐死。江州长史邓琬拒命,泰始二年(466),奉他于寻阳称帝,改年号为义嘉,署置百官。兵败被杀。

刘子房(456-466)
宋孝武帝刘骏第六子。初封寻阳王,历豫州刺史、东扬州刺史、会稽太守。明帝即位,征为抚军将军,领太常。长史孔觊不受命,奉其举兵反。晋安王刘子勋在寻阳称帝,授他以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兵败被囚,贬松滋侯,寻又被杀。

刘子顼(456-466)
宋孝武帝刘骏第七子。初封历阳王,改封临海王。历广州、荆州刺史。明帝杀前废帝即位,长史孔道存奉其举兵反。晋安王在寻阳称称帝,授他以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兵败被杀。

刘子鸾(456-465)
宋孝武帝刘骏第八子。初封襄阳王,改封新安王。以母殷淑妃宠倾后宫,故孝武帝爱冠诸子。历南徐州刺史、中书令、领司徒。前废帝即位,素疾其有宠,遣使赐死。明帝即位追封始平王。

刘楚玉
南朝宋时人。孝武帝刘骏女。初封山阴公主,改封会稽郡长公主。荒淫奢纵,以尚书吏部郎褚渊貌美,请自侍十日。明帝时赐死。

刘勔(418-474)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初为广州增城令。累迁至宁朔将军、屯骑校尉。宋明帝时,豫州刺史殷琰反,率兵征讨,围城近一年,及城克,令三军秋毫无犯,百姓生为立碑。后历豫州刺史、尚书右仆射、领军。后废帝元徽二年(474),率军讨桂阳王刘休范反,临阵战死。追赠司空,谥忠昭公。

齐明敬刘皇后(?-489)
即刘惠端。齐明帝皇后。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建元三年(481)封西昌侯夫人。永明七年卒,延兴元年(494),赠宣城王妃。齐明帝即位,追尊为皇后。

刘悛(483-498)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初为南徐州从事。随父征讨宋竟陵王诞于文陵、豫州刺史殷琰于寿春,并有功,累迁员外郎、通直散骑侍郎。出为武陵内史,亲率民修南江古堤。齐世历太子中庶子、司州刺史、益州刺史,善于悦附人主,承迎权贵。妹为鄱阳王锵妃,女为晋安王宝义妃,故历朝皆受恩遇,官至散骑常侍、五兵尚书。卒,谥号敬。

刘孝绰(481-539)
小字阿士,本名冉。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七岁能撰写文章,少号神童。初为著作佐郎,历秘书丞、太府卿。文章为当世所宗,每作一文,朝成,暮即传诵,流布四方。昭明太子图其像于乐贤堂,召其为己编辑文集,负才仗气,与人多忤,迁廷尉卿。因事免,复用为湘东王谘议参军,官至秘书监。卒。有文集数十万言传于世。

徐文盛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初为魏将,后归梁,累以战功迁至宁州刺史,在州有政绩,大清二年(548)侯景叛乱,乃召募数万人增援建康,梁元帝授以秦州刺史,都督众军讨侯景。以密与景通使及贪赃受贿,免官下狱死。

刘庠
北宋彭城人。举进士,为广平院教授,除监察御史里行。神宗立,迁殿中侍御史,为右司谏。奏称御戎之策,守信为上。历河东、河北都转运使,知真定、开封、太原、江宁诸府及永兴军等。元祐初,加枢密直学士、知渭州。庠有吏才,博学多闻,通晓历代史事。

山云(?-1438)
徐(今江苏徐州)人。父青,以百户随成祖起兵反朝,积功至都督佥事。云多智略。初袭金吾左卫指挥使。数次随从出塞远征,有功。仁宗时,历任行在中军都督佥事、都督同知。偕都御史王彰巡视山海关至居庸关隘。帝征乐安,召辅佐郑王、襄王居守。讨平蛮叛,谋勇深沉,公尝罚,严号令。与士卒同甘共苦。临机应变,战无不捷,性格平恕,不妄杀人,人亦不敢犯。土官畏服,英宗即位,升右都督。正统三年卒于镇,赠怀远伯。

杨守谦
徐州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历官山西、延绥巡抚、副都御史、保定巡抚兼督紫荆诸关。当官廉洁,胸无城府,对下多恩惠。俺答入犯京师,他率师倍道入援。孤军逼近俺答营,因后无援军不敢战。帝怒,戮于市。隆庆初,赠兵部尚书,谥恪愍。

张亮基(?—1871)
江苏铜山(今徐州)人。道光举人。捐赀为内阁中书。历云南、湖南巡抚至云贵总督。道光中,随大学士王鼎赴河南治黄河,督筑西坝。咸丰初年,先后在湖南、湖北率部与太平军作战,曾被劾革职戍军台。咸丰七年(1857)赴云南帮办军务,继吴振棫措置云南汉、回关系,久未成功,局面恶化,再被革职。同治十年卒。光绪三十四年(1908)追谥惠肃。

马可(1918-1976)
作曲家。江苏徐州人。河南大学肄业。1937年后任抗敌演剧十队歌唱队指挥、第二战区政治部宣传队音乐组组长、延安鲁艺教员、东北鲁艺文工团副团长。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主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协第二届常务理事。作品有歌曲《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白毛女》(与人合作)、《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等。有《马可歌曲选》,著有《冼星海传》、《中国民间音乐讲话》。

王学文(1895-1985)
经济学家。江苏徐州人。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创造社。1930年与鲁迅等发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后任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延安中央党校教务主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副院长、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敌工部部长、华北财经学院院长。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是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李可染(1907-1989)
中国画画家、美术教育家。徐州人。192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0年毕业于西湖艺术院研究部。1932年后在徐州美术专科学校任教。后在重庆专科学校、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建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郑万钧(1904-1983)
林学家、林业教育家。徐州人。1923年毕业于江苏第一农业学校林科。1939年获法国图卢兹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云南大学、中央大学教授。1948年与植物学家胡先驌共同命名的水杉,被称为植物活化石。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家学院教授、森林系主任,南京林学院副院长、院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院长、名誉院长,中国林学会第一届理事和第二、三届副理事长及第四届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毕业从事林学、树木学的教学与研究,尤长于裸子植物分类。命名了约一百个树木新种和三个新属。是我国现代林业的开拓者之一。

武衡(1914-1999)
徐州人。1934年入清华大学地质系学习。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6年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队部委员。曾任延安中共中央青委处长、延安中山图书馆主任、黑龙江省工业厅厅长、东北科学研究所所长。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主席团执行主席、地学部委员,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国发明协会会长。

史超(1921-)
剧作家。江苏徐州人。抗战爆发后到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读书。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任教。解放战争期间,在晋冀鲁豫军区文工团担任行政领导工作。建国初转入专业创作,任剧协和影协理事,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主要作品有话剧《揭开面纱》、《胜利路上》、《东进!东进!》,电影剧本《秘密图纸》等。

张振先(1927-)
徐州人。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第三野战军机枪连排长。参加了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1951年毕业于空军航空学校。后任空军飞行中队中队长、飞行大队大队长。1968年毕业于军事学院空军系。后历任空军团、师长,军区空军副参谋长,空军军政委,广州军区空军政委。1988年被授予空军中将军衔。

邳州市
邹忌
又称驺忌子。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谈国家治乱之道,被任为齐相。后封于下邳,号曰成侯。劝说威王奖励臣民进谏,革新政治,选用贤才,谨修法律,严督奸吏,使各级官吏尽忠职守。齐国从此国势日强,称雄于诸侯。

严彭祖
西汉东海下邳(治今江苏邳州南)人。与颜安乐从眭孟学《春秋公羊传》,孟死,两人各专门教授弟子,是西汉今文春秋学“严氏学”的开创者。宣帝时,立为博士,曾任河南、东郡太守,后迁左冯翊、太子太傅。廉直不事权贵,卒于官。弟子王中,元帝时为少府。

严延年(?-前58)
东海下邳(今江苏邳州)人。彭祖兄。父为丞相掾,少学法律。昭帝时,为侍御史。宣帝神爵中,随许延寿征西羌,迁涿郡太守,至郡镇压豪强东高氏、西高氏,豪强屏息。继为河南太守,务在摧折豪强,诛杀甚众,被称为“屠伯”。后为人所告,以诽谤朝廷罪,被杀。

徐璜
下邳良城(今江苏邳州)人。宦官。桓帝初为中常侍。与单超等五人佐助桓帝定谋诛杀外戚梁冀兄弟,以功封武原侯,食邑一万五千户。是东汉专权朝政的主要宦官之一。

汤克宽(?-1576)
邳州卫(治今江苏邳州南)人。嘉靖时,袭世荫,历官都指挥佥事,充浙江参将。以抗倭功,累官至广东总兵官。倭难起,诸将尽望风溃败,独他与卢镗敢战。名亚余大猷、戚继光。万历四年(1580),炒蛮入犯古北口,他偕参将苑宗儒追出塞,中埋伏,战死。

徐韬(1910-1966)
电影导演。邳州人。1930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抗敌演剧宣传队导演。1939年参加新疆旅行剧团赴新疆。1945年后任中国艺术剧社导演、上海昆仑影业公司编导。1949年参与创建上海电影制片厂,任秘书长兼导演。合编电影剧本《乌鸦与麻雀》。导演的影片有《草原上的人们》、《海魂》等。

新沂市
铜山县
李卫(1686-1738)
江南铜山人。初捐纳为员外郎,得胤禛信任。胤禛即位为雍正帝后,历官浙江总督兼理苏松七府五州盗案、署刑部尚书、直隶总督兼管直隶总河。整理浙江盐政,修筑江浙海塘,筹划浙东水利,改革苏州营制。尤长于治盗,政绩颇著。乾隆三年卒。

王懋功(1891-1961)
江苏铜山人。字东成。保定军校毕业。曾在粤军中任旅长。1925年后,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队总队长、潮汕校本部行营主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第一军第二师师长。1926年入苏联伏龙芝陆军大学学习。次年回国,历任正太铁路局局长、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法执行副总监、江苏省政府主席兼第十战区副司令长官、苏北挺进军总指挥、江苏省保安司令。1949年去台湾。后任“总统府”国策顾问。

萧一山(1902-1978)
铜山人。北京大学政治系毕业。1923年撰成《清代通史》上卷。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中央大学讲授史学。1932年入英国剑桥大学学习。1935年回国,后任北平文史政治学院院长,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河南历史研究所所长,东北大学、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部聘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平行辕秘书长、国民党政府监察委员。1949年去台湾。专长太平天国史的研究。著有《清代通史》(四册)、《太平天国丛书》、《曾国藩传》、《民族文化概论》等。

郭影秋(1909-1985)
教育家。铜山人。1931年毕业于江苏省教育学院。曾任铜山工委书记,中共山东湖西区特委委员、地委副书记、军分区副司令员、专署专员,冀鲁豫军区湖西分区司令员、政委,历任川南行署副主任,云南省省长,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名誉校长,中共北京市委文教书记,北京市第五届政协副主席。对明、清史和文学有较深入的研究。著有《李定国纪年》、《郭影秋诗选》、《往事漫忆》。

睢宁县
垣荣祖(435-491)
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人。初为州主簿。宋明帝即位,授冗从仆射,受命出使徐州,为刺史薛安都所留。后归依萧道成,授东海太守。劝萧道成代宋称帝,以佐命功封将乐县子。齐世历青、冀二州刺史,兖州刺史。永明九年,卒。

垣崇祖(440-483)
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人。初为豫州刺史刘道隆主簿,及刘道隆为宋明帝所杀,崇祖与徐州刺史薛安都同反,降于北魏。后又南归宋,授辅国将军,北琅邪、兰陵二郡太守,屡抗击北魏军南侵。齐国建立,授豫州刺史。建元二年(480),北魏二十万军南侵寿春,崇祖决淝水堰破敌,以功进号平西将军。以不附太子萧赜,齐武帝即位,召为五兵尚书,旋以谋反罪被杀。

王玄载(413-488)
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人。初为江夏王国侍郎。宋明帝时随张永北伐,诸军大败,独其军据下邳城拒敌,以功迁徐州刺史,复为梁州、益州刺史,在州清正。沈攸之反,他起兵赴援建康封鄂县子。齐国建,历左民尚书、兖州刺史。永明六年卒,谥烈子。

王玄邈(426-497)
王玄载弟。宋明帝时为幽州刺史。青州刺史沈文秀欲逼与俱反,他率军南归建康,明帝即授以青州刺史。后出为梁、南秦二州刺史,封河阳县侯。在州平定李乌奴之乱。入齐,历为都官尚书、中护军。受诏杀晋安王子懋,迁南兖州刺史。建武四年卒,谥壮侯。

王宽(?-485)
王玄载从子。宋明帝时为随郡太守。荆州刺史谋反,他逃归建康。复率军收复随郡,救出其母。齐世历散骑常侍、太常。以在宅杀牛免官。后复授光禄大夫,永明三年卒。

曹虎
祖籍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人。本名虎头,后为齐武帝所改。宋明帝时,随萧道成平桂阳王反,以勇猛著名。后累迁至宁朔将军、东莞太守。齐武帝时,率军讨桓天生,攻取平氏城。又奉诏杀雍州刺史王奂,迁梁、南秦二州刺史。郁林王时,转为雍州刺史,据襄阳,屡次阻击北魏军南侵。晚年好受贿赂,在雍州得现钱五千万,为东昏侯所杀。齐和帝时,追赠安北将军、徐州刺史。

沛县
樊哙(?-前189)
沛县人。西汉大将。少时屠狗为业,后从刘邦起义于沛,以军功封贤成君。刘邦攻占咸阳后,项羽率军四十万进驻鸿门。项羽用范增计,欲在鸿门宴上谋杀刘邦。他居营外,闻事急,持盾直撞入营,面斥项羽,刘邦始得走脱。刘邦为汉王后,封其为临武侯。汉初,随刘邦平定臧荼,及韩信、陈豨之乱,任左丞相,封阳侯。又破卢绾叛乱,定食舞阳5400户。卒谥武侯。

周勃(?-前169)
沛县(今江苏沛县)人。西汉大将。公元前209年随刘邦在沛县起义,以功被授五大夫、绛侯。公元前206年刘邦任汉中王时,拜其为威武侯。刘邦称帝后,拜太尉,位列三公,官至右丞相。卒谥武侯。

曹参(?-前190)
西汉名臣。沛县人。秦时为沛县狱吏。前209年从刘邦起兵,从中涓累迁为将军,屡立战功。汉朝建立,封平阳侯,任齐相九年,协助刘邦平定陈豨、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萧何死,继何为汉惠帝丞相。实行黄老政治,崇尚“无为而治”,举事无所变更,一切遵守原来萧何的规定。时人歌颂说:“载其清靖,民以宁一”。任相国三年死。谥懿侯。

周亚夫(?-前143)
祖籍先卷(河南原阳县),后迁沛。太尉周勃子。汉后元六年(前158年)匈奴大举入边,他以河内守卫将军,屯军细柳。以治军严谨,倍受文帝称赞,举为“真将军”。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七国反叛,拜为太尉,率军平叛,又迁丞相。后因与景帝不睦,称病谢免相职。又因其子私买御物尚方甲乃获罪,受株连入狱,绝食而死。

蜀先主甘皇后
沛人。初为刘备妾,于荆州生刘禅,不久即卒,葬南郡。刘备称帝,追谥为皇思夫人,刘禅追谥为昭烈皇后。

丁谥(?-249)
沛国(治今江苏沛县)人。出身官宦之家。曹爽秉政,被任为心腹,言听计从。曾佐助爽排斥司马懿势力,尤为司马懿所恨。爽失败,他亦被杀,灭族。

桓范(?-249)
沛国(治今江苏沛县)人。世为冠族。建安末入事曹操。魏明帝时历官征虏将军、东中郎将。都督青、徐诸军事、兖州刺史等职。正始年间拜大司农。号为“晓事”,受到曹爽敬重。司马懿发动政变,他建议爽偕皇帝至许,召兵讨伐司马氏,不被纳,不久被司马氏所杀。

刘伶
字伯伦。沛国(今江苏沛县)人。魏晋名士。曾出仕为建威将军参军。崇奉老庄之学,倡导摒弃名教,复返自然。晋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以无能罢免。性嗜酒,性情放荡不羁,终日沉醉。与王戎、嵇康等人交游,为“竹林七贤”之一。著有《酒德颂》。卒于晋初。

朱敦法(1927-)
沛县人。1939年加入八路军。1947年任晋冀鲁豫野战军旅侦察连连长。在豫北战设中立大功,并获三级战斗英雄称号。1948年在淮海战役中再次立大功。后任第二野战军师侦察股股长、营长。参加邯郸、陇海、渡江、西南等战役。1951年后,任师侦察科科长、团长。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团长。1960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合成军队指挥系。后历任副军长、军长、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胡德风(1926-2007)
指挥家。沛县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曾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战士剧社演员,华东军区文工团创作员、演出队队长。参加了莒县、泗州战斗和鲁南战役。1949年后任福建省文工团副团长。1951年入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后历任总政治部文工团歌舞团音乐队队长、指挥、副团长,总政治部歌舞团艺术指导。指挥的作品有大合唱《祖国万岁》、《祖国颂》、《英雄们战胜大渡河》和外国合唱曲《伏尔加船夫曲》等。

丰县
刘邦(前256-195)
沛县(今江苏丰县)人,故乡在城关镇西北6公里的金刘寨。西汉开国皇帝,即汉高祖。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由沛吏萧何、曹参等推为沛公。初属项梁,后与项羽联兵反秦。高祖元年(前206年)进军武关,占领咸阳,推翻秦朝。废除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同年,项羽入关,设鸿门宴,欲诛刘邦,未遂。封为汉王。据巴蜀、汉中。后率军东出,与项羽争战,长达四年,对抗于荥阳,以鸿沟为界,筑汉、霸二王城。高祖五年于垓下战胜项羽。同年于汜水称帝,在位八年。继承秦制,实行中央集权,翦灭异姓王。制定《汉律》。

萧何(?-前193)
西汉初著名政治家。江苏沛县(今丰县)人。秦末佐刘邦起义,军入咸阳,收取秦文献档案,掌握全国山川险要、郡县户口,楚汉战争中,屡荐韩信,初刘邦不纳。韩信愤而离走,萧何连夜追赶。后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引兵东定三秦。时萧何以丞相留守关中,输送粮饷。汉朝建立后,高祖以其功最盛,封赞侯,食邑八千户。汉初,萧何广治宫室,又助刘邦、吕后翦灭韩信、陈豨、英布等姓诸侯王叛乱。

卢绾(前247-前193)
秦末汉初丰县人。少时与刘邦同里相友善,刘邦起义于沛,他以亲幸相从。刘邦入汉中,被任为将军。楚汉战争中,任太尉,从击项羽,封长安侯。项羽死,与刘贾击灭临江王共尉,又从刘邦击破燕王臧荼,封燕王。赵相陈豨叛乱,他派人与豨联络,又与匈奴贵族勾结,事败露,刘邦派人进击,遂逃入匈奴,被任为东胡卢王,后死于匈奴。

夏侯婴(?-前172)
秦末汉初沛县人。少与刘邦相善。曾任沛县司御(驾马运送使者)。从刘邦起义,转战各地,任太仆。汉朝建立,封汝阴侯。惠帝、吕后时,仍任太仆。吕后死,迎立文帝,复为太仆。因曾任滕令奉车,时人称为滕公。

审食其(?-前177)
秦末汉初沛县人。始为汉王刘邦舍人。楚汉战争中,与吕后同时为项羽所俘,因而得宠于吕后。汉朝建立,封辟阳侯。吕后执政,任左丞相,不治相事,常监宫中,公卿百官均因而决事,权势很大。文帝立,被免去相位,后为淮南王刘长所杀。

周昌(?-前192)
秦末汉初沛县人。秦时为泗水卒史。秦末农民战争中投归刘邦,从入关破秦。刘邦称汉王,他任中尉。汉朝建立,迁御史大夫,封汾阴侯。为人强力,敢直言,刘邦欲废太子,他直言谏止。刘邦病,忧身死之后吕后将杀戚夫人子赵王如意,随任他为赵相。后赵王如意被吕后杀死,他谢病不朝,三年病卒。

王陵(?-前181)
秦末汉初沛县人。始为县中豪强。秦末陈胜起义,他聚众数千人据居南阳。楚汉战争中,以兵归刘邦,转战各地。汉朝建立,封安国侯。曹参死后,继任右丞相。因反对吕后封诸吕为王,被罢相,迁为太傅,谢病不朝,后病死。

刘贾(?-前195)
秦末汉初沛县人。刘邦堂兄。前206年,刘邦出兵关中,被任为将,平定司马欣所治塞地,并从刘邦东击项羽。曾以兵烧毁项羽积聚,破其军食。又奉命使人招楚大司马周殷叛楚归汉,迎英布兵同会垓下,击灭项羽。以功封荆王,统辖淮东。英布反汉,举兵与布战,为布军所杀。

刘泽(?-前178)
秦末汉初沛县人。刘邦族弟。刘邦为汉王后,任郎中,陈豨反,他被任为将军击陈豨,封营陵侯。吕后时与策士田生交结,游说吕后宠臣张卿,劝封吕氏为王,因迎合吕后,得封为琅邪王。吕后死,曾参与诛灭诸吕事件,文帝元年(前179)徙封为燕。二年死,谥敬王。子康王嘉嗣位。

刘交(?-前178)
即楚元王。刘邦异母弟。随刘邦起兵入关,初封文信君。前201年韩信被废为淮阴侯,分楚国为二,他被封为楚王。好书,多材艺。

刘濞(?-前154)
汉初沛县人。刘邦侄,刘仲子。初封沛侯,年二十以骑将从刘邦击破英布。后封吴王,在封国内招纳天下亡命者,大量采铜铸钱,煮海水为盐,扩大自已的政治、经济实力。前154年,景帝采纳晁错建议,削夺王国封地,他以诛晁错为名,联合楚、赵、胶东、胶西、菑川、济南等国举兵叛乱。不久失败,逃至东越被杀。

汉惠帝(前207-前188)
即刘盈。汉高祖子。前195年即位。在位七年,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生产,繁殖人口。前191年,废除秦朝的挟书律,对孝弟力田的人免除个人徭役。后因其母吕后控制朝政残杀宗室忧疾死。

汉文帝(前202-前157)
即刘恒。汉高祖子。初封代王。前180年,吕后死,周勃、陈平等诛杀诸吕后党被迎立为帝。在位时,继续实行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田租(土地税),省约刑罚、赋役,鼓励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又采取贾谊建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巩固中央集权,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封建国家开始呈现富庶景象。旧史家将他与景帝统治时新并称为“文景之治”。

汉景帝(前188-前141)
即刘启。文帝子。前157年继位。继续实行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将田赋由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打击诸侯王割据势力,进行“削藩”,前154年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将诸侯王任免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不准诸侯王掌握军队,巩固了中央集权。因在位期间国家较安定富庶,史家将他与其父文帝时称之为“文景之治”。

汉武帝(前157-前87)
即刘彻。景帝子。前141年即位。继续实行打击诸侯王强化中央集权政策,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分封子弟为侯,以削弱其势力。设十三部刺史,打击地方豪强势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以其作为巩固中央集权的工具。对商人征收资产税,将冶铁、煮盐,铸钱收归官营;实行均输平准,由政府直接经营运输和贸易。又治理黄河,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曾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在西南地区设置郡县,并灭南越、东瓯等割据政权。多次派卫青,霍去病率兵进击匈奴贵族,加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由于不断用兵,赋役繁重。

汉昭帝(前94-前74)
即刘弗陵。汉武帝少子。前87年即位。初即位,年仅八岁,以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政。在位期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废除律外苛税,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吏治,平理刑狱。召开盐铁会议,讨论盐铁酒官营利弊,罢酒由官营。又移民屯田,多次派兵击败匈奴、乌桓贵族的进扰,保障了北方经济的发展。年二十一岁病死。

汉宣帝(前91-前49)
即刘询,又名病已,字次卿。汉武帝曾孙。少年时曾生活于民间。前74年,昭帝死,无子,被迎立为帝。即位后,强调实行“霸道”(法治)、“王道”(礼治)杂治政策。重视吏治。平理刑狱,减轻徭役租税,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其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甘露二年(前52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降汉。派赵充国等击西羌,设置西域都护,对保障东西商路畅通有一定作用。

汉元帝(前76-前33)
汉宣帝子。前49年即位。爱好儒术。善书法琴瑟。在位期间,重用儒生,先后任贡禹、薛广德、韦贤、匡衡等为丞相。宦官弘恭、石显任中书令,专权跋扈。建昭三年(前36年),西域骑都尉甘延寿等率兵攻杀北匈奴郅支单于。由于赋役繁重,土地兼并剧烈,农民流亡,西汉由此从盛转衰。

汉成帝(前51-前7)
汉元帝子。前33年即位。耽于酒色,荒淫侈靡,宠爱歌者赵飞燕,召入立为皇后。委政于母舅王凤,王氏兄弟五人同时封侯,外戚专权用事。皇室贵族官僚地主竞相奢侈,兼并土地,以致农民大量流亡,民至相食。

汉哀帝(前27-前1)
即刘欣。汉元帝孙。前7年,成帝死,无子,被立为帝,在位期间,外戚王氏专权,流民日甚。宠幸近臣董贤,赏赐累巨万。赋敛繁重,民不聊生。为挽救统治危机。大司马师丹提出“限田限奴婢”建议,遭官僚贵族反对而作罢。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汉平帝(前9-5)
元帝孙。哀帝死,被迎立为帝,年仅九岁。元帝后王氏以太皇太后临朝。外戚王莽任大司马掌握朝政,打击异已,笼络民心,自升为安汉公,宰衡。元始五年(公元5年)为王莽毒死。

刘富
楚元王刘交子。景帝时封休侯。其侄楚王戊淫暴,并与吴王刘濞通谋叛乱。他使人谏王,王不听,遂惧而与其母奔京师。景帝三年,楚王戊与吴王刘濞等起兵叛乱,他连坐被免侯,削属籍。后朝廷闻其曾数谏戊,乃更封为红侯。因其母与窦太后有亲,许留京师。

刘德
楚元王刘交曾孙。有智略,少时数言事,受到汉武帝器重,召见于甘泉宫,称之为“千里驹”。昭帝昌,任宗正丞,迁太中大夫,后为宗正。修黄老术,妻死,霍光欲以女嫁他,不受,惧势盛招祸。一度被免为庶人,后复为宗正,参预策立宣帝,赐爵关内侯。地节年间封为阳城侯。

刘延寿(?-前56)
楚元王五世孙。继其父刘纯即位。宣帝即位后,他认为广陵王刘胥为汉武帝子,一旦天下有变,可得立为帝,遂暗与其交结,娶其女为后母弟作妻,并致书广陵王留心帝位。其事为人告发,被治罪,自杀国除。其地入汉为彭城郡。

刘肥(?-前188)
即齐悼惠王。秦末沛县人。刘邦庶子,汉朝建立后,立为齐王,占有七十余城。惠帝二年入朝,吕后想以毒酒杀死他,齐内史教他献一郡之土于吕后女鲁元公主,并尊之为齐王太后,得脱归国,立十三年死,子襄嗣位。

刘襄(?-前179)
即齐哀王。刘悼惠王刘肥子。元年,惠帝死,吕后临朝称制,二年吕台封王,割齐济南郡为吕王奉邑。三年,其弟刘章入宿卫长安,封朱虚侯,前180年,吕后死,吕产、吕禄准备举行政变,刘章知其谋,阴告他发兵入关诛诸吕,以乘机夺取帝位,遂举兵西进。吕产闻迅派灌婴率迎击,婴至荥阳屯兵,使人与齐连和。后刘章与周勃诛灭诸吕,大臣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即汉文帝,他罢兵归,同年病死。

刘则(?-前165)
即齐文王。齐哀王子。嗣位元年(前178年),汉以齐之城阳郡封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以齐之济北郡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次年,济北五叛乱被诛,其地入于汉。此后文帝尽封齐悼惠王诸子罢军等七人为列侯,齐地日小。立十四年死,无子国除。

刘章(?-前177)
刘邦孙,齐悼惠王次子。前186年,吕后召之宿卫京城,封朱虚侯,以吕禄之女妻。当时吕后立诸吕为三王,擅权用事,他有气力,怨忿不平。吕后死,他获悉吕产、吕禄阴谋政变,暗中派人告其兄齐发兵西进平乱,并乘机夺位,旋于大臣周勃、陈平等诛灭诸吕。文帝二年(前178年)以齐地城阳郡封为城阳王。次年死。

刘兴居(?-前177)
刘邦孙,齐悼惠王子。前182年,封东牟侯,吕后召之宿卫长安。吕后死,他与其兄朱虚侯齐章合谋,请其兄齐王举兵入京诛诸吕夺帝位。文帝即位后益封二千户,文帝二年割齐济北郡封为济北王。次年,匈奴入边,文帝率丞相灌婴等亲征,他乘机举兵叛乱,文帝派柴武率兵平叛,他被俘自杀。国除。

刘将闾(?-前154)
即齐孝王。刘邦孙,齐悼惠王子。文帝四年(前176年)尽封悼惠王子七人为侯,他被封为杨虚侯。前164年,文帝分齐为六国,立原所封齐悼惠王子为侯而尚在者六人为王,他被立为齐王。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他狐疑观望。三国叛军围齐,他一面派人求救,一面暗与叛军联络。栾布击破叛军后,了解其情移兵伐齐,惧而自杀。

刘志(?-前129)
刘邦孙,齐悼惠王子。前176年封安都侯。前164年,文帝将齐分为六国,立他为济北王。吴楚七国之乱,开始亦与通谋,后却坚守不发兵,因而得保全其侯爵,徙为淄川王。立三十五年死,子刘建嗣位。

刘如意(?-前195)
即赵隐王。刘邦子。其母为刘邦宠姬戚夫人。高祖九年(前198年)立为赵王。高祖刘邦死,吕后妒恨戚夫人,即召他到长安,用毒酒将其药死,并惨杀其母戚夫人。

刘友(?-前181)
即赵幽王。刘邦子。高祖十一年(前196年)立为淮阳王,赵王如意被鸩杀后,惠帝元年(前194年)徙为赵王。以请吕女为后,不爱,而爱他姬,吕后怒,召至长安困饿死。死前曾作歌,抒其悲愤。

刘遂(?-前154)
赵幽王刘友子。文帝即位,怜其父被吕后幽死,立为赵王。立二十六年,晁错建议景帝削藩,赵被削常山郡,他遂怨而与吴、楚等国合谋叛乱。其相建德、内史王悍谏止,烧杀德、悍,北与匈奴连和,举兵往西界,被汉将郦寄率兵围击。吴、楚败,汉将栾布破齐后攻赵,他被迫自杀。

刘恢(?-前181)
即赵共王。刘邦子。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汉诛灭梁王彭越,立他为梁王。前181年赵幽王死,吕后徙之为赵王,并嫁吕产女为王后,从内擅权,监督他的行动。他行动不自由,作歌诗四章,书其怨恚,令乐人歌之。后悲愤自杀。

刘建(?-前181)
即燕灵王。刘邦子。前196年,燕王卢绾逃放匈奴,次年,他被立为燕王。立十五年死,有子,吕后使人杀之,绝后国除。

刘终古(?-前46)
即济北思王。祖籍沛县。济北王刘志曾孙。继其父刘遗为王,荒淫无度,并令其八子及所爱侍奴与诸御婢相奸,淫秽乱制,宣帝五凤年间,为青州刺史劾举,被削去封地四县。立二十八年死。子刘尚嗣位。

刘贤(?-前154)
刘邦孙,齐悼惠王子。前176年,济北王刘兴居被击灭后封为武成侯。前164年,文帝分齐为六国,他被立为淄川王。前154年,晁错建议景帝削夺诸侯王封地,他参加吴王刘濞发动后七国叛乱,派兵围齐临淄,后兵败被杀。汉徙济北王刘志为淄川王。

刘雄渠(?-前154)
刘邦孙,齐悼惠王子。前176年,文帝封他白石侯。前164年,文帝分齐为六国,他立为胶东王。吴楚七国之乱,他与吴王刘濞同谋,率兵与胶川、济南两王共攻临淄,周勃平定吴楚叛乱,他兵败被杀。地入于汉,为胶东郡。

刘卬(?-前154)
刘邦孙,齐悼惠王子。前176年,文帝封之为平昌侯。前164年又与其兄弟六人同日俱立为王,他被立为胶西王。景帝三年(前154年)汉削吴王刘濞封地,举兵叛乱。他因前已被削六县,遂与吴王同谋起兵,与胶东,淄川二王共围临淄,后兵败自杀。

刘辟光(?-前154)
刘邦孙,齐悼惠王子,前176年,文帝尽封齐悼王子,他被封为扐侯,前164年,文帝分齐为六国,以削弱齐王势力,他被立为济南王。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他参与叛乱,兵败被杀。地入于汉,为济南郡。

刘长(前198-前174)
即淮南厉王。刘邦子。其母原赵王张敖美人,因赵王谋反案自杀,他由吕后抚养。高祖十一年(前196)诛灭英布,被立为淮南王。文帝即位,他骄横不法,“不听天子诏”,藏匿亡命,文帝六年(前174年)阴谋反叛,被拘,谪徙蜀严道邛邮,途中绝食死。

刘安(前179-前122)
刘邦孙,淮南厉王子。文帝十六年(前164)分淮南故地为三,他被立为淮南王。为人好读书鼓琴,善为文辞,才思敏捷,武帝使为《离骚传》,朝命午就。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出《鸿烈》(后称《淮南鸿烈》亦称《淮南子》)。后因谋反事被告发,自杀。国除为九江郡。被诛连而死者达数千人。有文集,已佚。

刘赐(?-前123)
刘邦孙,淮南厉王子。文帝八年封阳周侯,十六年(前164)封为卢江王。景帝时吴楚七国反,吴王刘濞来联络,他坚守不应,景帝四年徙为衡山王,治江北。淮南王反,他亦集结宾客作兵车,阴谋反叛。武帝元朔六年事发被治罪,自杀。国除为郡。

刘勃(?-前150)
刘邦孙,淮南厉王子。初封安阳侯,文帝十六年(前164年),立为衡山王,因吴楚七国之乱坚守无二心,景帝嘉奖,徙为济北王,死后谥为贞王。

刘迁(?-前122)
淮南王刘安太子。武帝建元末年,其父安修治攻战之具,欲图帝位,他与其母荼、妹陵积极参予谋画。好舞剑,与郎中雷被相格,为被误刺,被恐,逃往长安上书告其谋反。后太子庶兄子建因失宠亦使人上书告谋反,武帝合廷尉穷治,遂被诛。其母荼,妹陵及公卿宾客等被杀者数千人。

刘戊(?-前154)
楚夷王子。父死嗣位为王,立二十年因罪被削地东海、薛郡,遂与吴王刘濞通谋反叛,其相张尚、太傅越夷吾劝谏不听,杀尚与夷吾。次年,起兵与吴赵等国西攻梁、与汉将周亚夫战,汉绝吴、楚粮道,战败,吴王逃走,他被迫自杀,军遂降汉。

刘向(约前77-前6)
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楚元王四世孙,刘德子。好儒学,能诗赋。宣帝时,初为郎,旋升谏大夫,治《春秋谷梁传》,讲论五经于石渠阁。元帝时,任宗正。曾以阴阳灾异情况附会时政得失,上书弹劾外戚宦官专权,被贬为庶人。成帝即位,石显等被杀,他任光禄大夫及中垒校尉。曾校阅群书,撰成《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

刘歆(?-23)
汉末新莽时沛县人。刘向子。少通《诗》、《书》。成帝河平中,奉命与父领校宫中藏书。父死,继任中垒校尉,并继承父业,总校群书,撰成《七略》,对中国目录学的建立有奠基性的作用。在总校群书中,发现古文经《尚书》、《左传》、《周礼》、《毛诗》等,并了解其在民间传授情况,建议政府为之立学官,为今文经博士反对。王莽执政,古文经得立博士,他被任为“国师”。又精于历法,著有《三统历谱》。后参预谋杀王莽,事泄自杀。

刘武(?-前144)
梁孝王。文帝子,景帝胞弟,母窦太后。文帝二年(前178)立为代王,四年徙淮阳王,十二年徙为梁王。吴楚七国之乱,他坚守睢阳,吴、楚破,所虏战利品甚多。因与帝至亲,赏赐不可胜计,出入仪制,拟于天子。景帝废栗太子,窦太后欲以他为嗣,袁盎等谏止景帝。他归封国,派人谋刺袁盎,景帝令吏追究,赖窦太后得释。后郁悒而死。

刘彭离
文帝孙,梁孝王次子。前144年,梁孝王死,景帝以窦太后极哀故,分梁为五国,他被立为济东王。骄悍不法,日暮时常与其奴及亡命少年数十人外出行劫,杀人越货,无所不为,被杀者百余人,以致人民不敢夜行,事发,武帝将他废为庶人,徙上庸,国除。其地设为大河郡。

刘荥(?-前146)
即临江刘闵王,景帝长子。母栗姬。景帝前四年(前153)被立为太子,四年后废为临江王。为王三岁,被召至长安中尉府受审,恐惧自杀。无子,国除,地入于汉,为南郡。

刘余(?-前128)
即鲁恭王,景帝子。母程姬。景帝前二年(前155)立为淮阳王。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后,前154年徙为鲁王。好治宫事苑囿狗马,晚年爱好音乐,不喜辞辩。为人口吃。初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宫,於旧宅壁中得古文经传。立二十八年病死。

刘非(?-前127)
即江都易王。景帝子。母程姬。前155年立为汝南王,前154年。吴楚七国叛乱,他年十五岁,有勇力。上书自请击吴,被任为将军,吴破,徙为江都王,治故吴王所属之地。武帝元光中,匈奴入边,又上书愿击匈奴,不许。为人好气力,治官馆,招四方豪杰。在位二十七年死。

刘建(?-前121)
景帝孙。江都易王子。前128年嗣位。为太子时,荒淫无度,邯郸人梁蚡献美女于其父,他闻而夺之并杀蚡。父死未葬,即召其父之爱姬十人为妻,并与其妹奸,残杀无辜三十五人,专为淫虐。又作兵器,阴谋反叛。后事发被问罪,自杀,国除,地入于汉为广陵郡。

刘胜(?-前112)
即中山靖王。景帝子。母贾夫人。前154年立为中山王。为人乐酒好色,有子一百二十余人。武帝初立,大臣鉴于吴楚七国之乱,认为诸侯连城数十,太强,威胁中央集权,欲加削弱。建元三年(前138),他与诸侯王朝武帝,泣诉其被汉朝中央官吏所侵。武帝遂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别属汉郡。而诸侯地日益自行分割弱小。

刘去(?-前71)
景帝曾孙,广川缪王子。前91年,缪王病死,因有罪国除。同年武帝复立其后,他被立为广川王。曾受《易》、《论语》,好文辞方技博奕倡优。在位时酷虐淫暴,听信王后昭信谗言,残杀、生割与烹杀后宫姬、婢十六人。及王师父子,被劾举治罪,废黜徙上庸,在途中自杀。国除。

刘据(前128-前91)
武帝长子。母卫皇后。元狩元年(前122)立为太子。元鼎四年(前113)娶史良娣,生男名进,号史皇孙。武帝末年,江充用事,充因事与太子有怨,惧太子即位后被诛,即借当时有人为巫蛊诅咒武帝之事,诬陷太子为巫蛊。他怒而矫命辅斩江充,与丞相刘屈氂战于长安。后战败,逃至湖,自杀。谥戾太子。

刘进(?-前91)
即史皇孙。汉武帝孙,戾太子子。武帝征和二年(前91),江充上言太子为巫蛊,帝命充掘蛊太子宫,太子不服,矫命斩充,发兵与丞相大战于长安。后战败逃命至湖,自杀。他与其弟同时遇害。有遗子一人,后即位为汉宣帝。

刘旦(?-前80)
即燕刺王。武帝子。其母为李姬。元狩六年(前117)立为燕王。为人辩略,博学经书杂说,好星历数术倡优射猎,招致游士。戾太子死,上书求入京师,欲立为太子,被削三县。武帝死,昭帝即位,他与宗室刘长、刘泽及大臣上官桀、桑弘羊等谋夺取帝位,失败,自杀。

刘泽(?-前86)
齐孝王子。武帝死,昭帝年幼即位。始元元年(前86),燕王刘旦因年长未被立为帝,心怀不满。他乘机与旦通谋,传书郡国,宣称少帝非武帝子,天下宜共伐之,并约定在临淄与燕地同时起兵反叛中央。其事为宗室刘成告发,遂被青州刺史隽不疑拘捕诛死。

刘胥(?-前54)
即广陵厉王。武帝子。母李姬。元狩六年立为广陵王。力能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好倡乐逸游。昭帝时,觊觎帝位,使女巫祝诅。宣帝即位,复与楚王延寿私通书信,后谋叛事发觉,又药杀当事人二十余人以灭口,为汉中央追穷治罪,自杀,国除。

刘贺
即昌邑王。武帝孙,昌邑哀王子。始元元年(前86)嗣位为王。在位十三年时,昭帝死,大将军霍光迎立为帝,即位二十七日,以行淫乱故,被翟光及群臣废黜,驱归故国,赐汤邑二千户,国除,地置山阳郡。霍光另立武帝曾孙为帝,即汉宣帝。元康三年(前63年)宣帝复封为海昏侯,就国豫章。因与故太守卒史交通,被削户三千。病死,国除。

刘屈氂(?-前90)
武帝庶兄中山靖王子。武帝征和年间任涿郡太守,公孙贺因罪下狱,他代贺为丞相,封澎侯,前91年,巫蛊事起,戾太子为江充所谮,杀充,发兵入丞相府,他奉武帝命发兵与太子大战长安城中,死者数万人。次年,因与贰师将军李广利谋立昌邑王为太子及巫蛊事,被杀。

馆陶长公主
名嫖。景帝姊。封为馆陶公主,嫁堂邑侯陈午为妻。生女,欲嫁景帝太子为妃,其母栗姬不愿,乃谮姬,而盛誉王夫人子胶东王之美,景帝遂废栗太子而立胶东王,并娶其女为太子妃。武帝即位,其女立为皇后。后公主年老寡居,私爱少年董偃。

平阳公主
武帝姊,景帝王皇后长女。食邑于平阳,称平阳公主,或称平阳主。初嫁平阳侯曹寿。曾进其歌女卫子夫于武帝,得宠后立为皇后。后寡居,与左右议列侯中可为夫者,左右皆言卫青任大将军,富贵冠于当世,乃令武帝诏青娶之。

鄂邑长公主(?-前80)
武帝女。因嫁盖侯为妻,又称盖主或鄂盖主。昭帝即位,年幼,因她为帝姊,常供养帝于宫中,多次被益封爵邑。,内行不修,有私夫名丁外人,与上官桀相友善,骄纵不法,桀及其子安,曾数以为丁外人求封益禄,大将军霍光不许。她遂于桀、安及桑弘羊等合谋诛除霍光,事发觉,被迫自杀。

刘钦(?-前27)
即淮阳宪王,宣帝子。母张婕妤。元康三年(前63)立为王,好经书法律。聪达有材艺,宣帝甚爱之。太子喜儒术,帝不悦,数欲立他为太子,因大臣谏止,事未果,后乃就国。宣帝死,其舅张博兄弟为之谋入京师,欲乘机夺位,为石显伺知,博兄弟三人与其婿京房被处死,他亦被遣使警告,成帝河平二年死,子玄嗣位。

刘宇(?-前20)
即东平思王。宣帝子,母公孙婕妤。甘露二年(前52)立为王,好与奸猾交通,数犯法。元帝死,欲自立为帝,其妃失宠,告发其谋,乃阴绞杀其妃。事发觉,被削樊、亢父两县。三年后又复与之。后求战国诸子及《太史公书》,王凤以其书有战国纵横权谲之谋,不与。立三十三年病死。

刘康(?-前22)
即定陶共王。元帝子,母傅昭仪,永光三年(前41)立为济阳王,八年,徙为山阳王,又八年,徙定陶。年少受宠,长大多才艺,谙知音律,几代太子。成帝即位,厚遇之。立十九年卒,其子欣嗣位。十五年,成帝无子,征欣入为皇太子,后即位为哀帝,另立楚思王子景为定陶王。

刘兴(?-前7)
即中山孝王。元帝子,母冯昭仪。建昭二年(前37)立为信都王,十四年,徙中山。成帝无子,议从诸侯王子中立太子,御史大夫孔光曾建议立兴,成帝以他不才,又是兄弟,皇后赵飞燕亦恶其人,遂立刘欣为太子。益封他万户。立三十年卒,子衎嗣位。七年,哀帝死,衎被征入立为帝,是为平帝。

敬武公主
一作敬武长公主。宣帝女,元帝妹。嫁富平侯张放(张安世曾孙)为妻。放死,寡居,成帝令高阳侯薜宣娶之。宣以罪免侯归故郡,公主留京师。后宣病卒,宣子况回长安与之同居。因阿附丁、傅外戚,为外戚王氏所恨。平帝时,王莽专权,遂使人以药逼其自杀。

刘信
宣帝曾孙,东平王刘云子,封严乡。公元6年,王莽自称摄皇帝,东郡太守翟义不满,遂联合他及其弟武平侯刘璜、东郡都尉刘宇于次年起兵反莽,义自称大司马柱天大将军,他被立为天子,移檄郡军,众至十余万。莽派王邑、孙建等率大兵进击,被击败,义与璜被杀,他逃亡不知所终。

刘璜(?-7)
宣帝曾孙,东平王刘云子,刘信弟。封武平侯。公元6年,王莽毒死平帝后,立孺子婴为太子,自称摄皇帝。东郡太守翟义联合其兄与刘信与他共谋反莽,次年举兵西进,立其兄信为天子,传檄郡国,揭入莽罪,及至山阳,众至十余万。后莽派王邑、孙建等率大兵进讨,兵败被杀。

孺子刘婴
又称孺子婴。广戚侯刘显子,宣帝玄孙。平帝即位,王莽专政。平帝死,无子,莽立婴为太子,史称孺子婴。莽称帝,贬为定安公。绿林军起义,平陵人方望起兵拥他至临泾,立为汉帝,被刘玄派李松率兵击杀。

刘般(19-78)
汉宣帝玄孙。王莽末避乱河西,笃志修行,手不释卷。光武帝时封菑丘侯。明帝时反对置常平仓,主张允许百姓多种经营。章帝时官至宗正。

刘恺
刘般子。初不袭父爵,让与弟刘宪,遁亡七年。和帝时为宗正。安帝时历司空、司徒、太尉等职。居延都尉犯赃,廷议其罪,他主张罪止其身,反对禁锢子孙,被安帝采纳。

刘匡(?-7)
宣帝五世孙,东平炀王刘云孙,严乡侯刘信子。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王莽为收揽人心,立炀帝王子开明为东平王,三年病死,又立开明之侄匡为东平王。公元7年,王莽为摄皇帝,东郡太守翟义与其父信举兵反莽,立信为天子,移檄郡国,众至十余万,同年为王邑率兵击破,他与翟义均被杀。

细君公主
姓刘,名细君。江都王刘建女。汉武帝时,欲联合乌孙共击匈奴,使张骞出使乌孙,其王献马报谢。后匈奴闻讯,欲击乌孙,乌孙恐,愿得汉公主和亲。元封中,武帝以她为公主,出嫁乌孙王,乌孙王以为右夫人。乌孙王年老,后又令她从胡俗嫁与其孙岑陬为妻。对促进汉朝与乌孙间的友好关系起了一定的作用。

解忧公主(?-前49)
姓刘,名解忧。汉楚王刘戊孙女。,细君公主出嫁乌孙死后,汉武帝复以她为公主,嫁给乌孙岑陬为妻。岑陬死,陬叔父之子翁归靡继位,号肥王,汉帝又命她从胡俗为肥王妻。昭帝时,匈奴与车师联合共侵乌孙,她上书昭帝求救,会帝病死。宣帝即位,前71年汉发十五骑兵由田广明等五将军率领,联合乌孙昆弥(王)所率五万骑共同击败匈奴。后肥王死,依胡俗复为狂王夫人。前51年,年老回长安,两年病死。

张道陵(34-156)
字辅汉。沛国丰(江苏丰县)人。东汉五斗米道创立者。明帝时任巴郡江州令。和帝时携徒王长等人顺江而下到云锦山炼丹,丹成而龙虎现,遂改云锦山为龙虎山。顺帝时到蜀郡鹤鸣山修道,作道书二十四篇。东汉汉安元年(142年)创立五斗米道,因入道者要交五斗米,故名。张道陵自称“正一天师”。晋以后,其后裔承其道统,世居龙虎山,统称张天师。

张鲁(?-?)
沛国丰(江苏丰县)人。张道陵孙,张衡子。为汉中五斗米道教主。张鲁初为益州牧,刘焉督义司马。刘焉死后,其子刘璋代为益州牧。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因不服刘璋,其母及家属为璋所杀,遂据汉中,又攻占刘璋的巴郡,推行五斗米教,实行政教合一,自称“师君”。盘据巴、汉三十年,境内安定,生产发展,户口增加。建安二十年(215)遣弟张卫迎战曹操于阳平关,兵败,封府库而奔巴中。不久降操,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卒后谥原侯。

李若谷
北宋徐州丰人。举进士,补长社县尉。累迁度支员外郎、权三司户部判官、知陕州。天圣初,判三司户部勾院,徙知荆南。士族元甲恃荫屡犯法,以杖责打。授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民贫失婚者,乃以私钱助其嫁娶。拜参知政事。以耳疾,累上章辞位,罢为资政殿大学士、吏部侍郎、提举会灵观事。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傅,谥康靖。

李淑
若谷子。宋真宗时,试秘书省校书郎,授馆阁校勘。乾兴初,迁大理评事,修《真宗实录》,为检校官。召试,赐进士及第。历任史馆修撰、尚书礼部侍郎,判流内铨、翰林学士。谏官包拯等劾其性奸邪,罢为端明、龙图阁学士。出知河中府,聪明过人,博览群书,详知朝廷典故,凡有沿革,帝多咨访。制作诰命,时人称赞。病亡,赠尚书右丞。

李寿明
谷长孙,淑长子。北宋庆历初,试学士院。赐进士出身,判吏部南曹,迁群牧判官断事敏速,出知汝州。以岁饥劳民修州衙,降为荆门军。后知沧州,遇地震,救灾抚民有法。司马光荐其能,入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进盐铁副使。病卒。

李复圭
若谷孙。历任知滑州,度支判官,知泾州,湖北、两浙、淮南、河东、陕西、成都转运使等职。北宋熙宁初,进直龙图阁、知庆州。贪功,遣将派兵,乘夜袭击西夏,败还。再派兵入西夏境抢掠。西夏重兵来犯。御史谢景温劾复圭擅兴边衅,谪保靖军节度副使,旋知兴化军。终集贤殿修撰、知荆南,卒。

刘季洪(1903-1989)
丰县人。北平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留学美国,获华盛顿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回国后,任河南大学校长、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司长、西北大学校长。到台湾后,历任台湾师范大学、政治大学教授兼教育系主任,台湾政治大学校长,台湾“考试院”副院长、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