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人物

镇江市

刘穆之(359-417)
祖籍东莞莒县(今属山东),迁居京口(今江苏镇江)。从小喜读《尚书》、《左传》。博览多通。桓玄纂晋,随同刘裕起兵,为府主簿。平定建康,劝刘裕执掌东晋朝政。刘裕北伐前燕、镇压卢循,俱随军出征。建谋画策,甚为刘裕倚重,累迁至尚书左仆射。刘裕西讨司马休之,北伐后秦,穆之留守建康,内总朝政,外供军旅。东晋义熙十三年卒。刘裕称帝,追封南康郡公,谥文宣公。

刘邕
刘穆之孙。嗣封南康国。嗜吃疮痂,封国吏二百余人,不问有罪无罪,依次鞭打,取其疮痂作饭食。

刘瑀
刘穆之孙。少有才气,元嘉末为益州刺史,刘劭弑杀宋文帝,起兵讨伐。宋孝武帝即位,召为御史中丞,至江陵,适遇荆州刺史刘义宣反,遂劫与俱攻建康。至梁山,带其故部曲投奔官军,官至吏部尚书。

米芾(1051-1107)
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宋画家、书法家。历知雍丘县、涟水军。以太常博士出知无为军。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亦称南宫舍人)。后出知淮阳军。能诗文,工书画,精鉴别。书法得王献之笔意,尤工行草,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未到中年已名声远扬,请书碑文者其“户外之覆常满”。遇古器书画极力求取,必得乃已;尤嗜奇石,世有“元章拜石”之语。好洁成癖,又因举止颠狂,而有“米颠”、“米狂”之称。故从仕数困。

戴三锡(?-1829)
原籍江苏丹徒(今镇江)。后改籍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乾隆末年进士。任职四川二十余年,自知县至总督兼署成都将军。兴复全省书院,增设义学三千余所,广兴渠堰水利以备旱涝。后署工部侍郎,道光九年卒。

刘鹗(1857-1909)
镇江府丹徒(江苏镇江市)人。曾悉心研究数学、医术、水利,生平喜收藏金、石、甲骨。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于河南治理黄河有功。十六年至十八年调山东任黄河下游提调。后多次建议借外资兴建铁路,或筹设机器织布局,织绸厂,自来水、电灯厂,均不成。最后弃官经商。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向俄军购得被掠夺的太仓储粟,设局赈饥。三十四年竟被人诬以私售仓粟罪,遣戍新疆,病死乌鲁木齐。晚年撰小说《老残游记》。

茅以升(1896-1989)
桥梁学家。镇江人。1916年毕业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次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1921年获美国加里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教授、东南大学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杭州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院长、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建国后,历任交通大学校长,铁道部铁道研所所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第二届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际桥梁结构工程协会高级会员。1982年被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1933年领导设计、修建杭州钱塘江大桥。1959年参与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工作。

潘玉良(1902-1977)
画家、雕塑家。镇江人。原姓张。女。1918年入上海图画美术院学西画。1921年留学法国,入里昂国立美术学校。1923年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1925年入罗马国立美术学校,专攻雕塑。回国后,在西画研究所任教。后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7年移居巴黎,直至逝世,遗作和遗物,已运回祖国合肥市。

卜少夫(1909-2000)
镇江人。上海中国公学肄业。1937年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新闻科。曾任重庆《中央日报》副总编辑,南京《中央日报》总编辑。后任上海《申报》副总编辑。1949年到香港,任新闻天地杂志社社长。

张骏祥(1910-1996)
剧作家、导演。镇江人。193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9年获美国耶鲁大学戏剧研究院美术硕士学位。后在重庆从事戏剧工作。导演《蜕变》、《北京人》等剧,创作《万世师表》等剧本。后从事电影编导工作。建国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上海市电影局副局长、局长,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校长,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导演的影片有《翠岗红旗》等。

戴镏龄(1913-1998)
教授。镇江人。1939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教授、外语系主任,全国英语教学研究会第一届副会长,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第一届副会长。专于英国语言文学,尤长于古典文艺批评。译有[英]托马斯·摩尔《乌托邦》、马娄《浮士德博士的悲剧》,与朱光潜、方重合编大学教材《近代英美散文选》。

李天济(1921-1995)
电影剧作家。江苏镇江人。早年曾参加流亡化妆宣传队,1938年至1941年在四川省立剧校学习,后在中华剧艺社等剧团任编务和演员。1947年到上海,开始发表报告文学《徐州突围》和创作电影剧本《小城之春》。建国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任专业编剧。他写的电影剧以喜剧为主,歌颂社会主义新人新事。1956年出版电影文学剧本《今天我休息》是其代表作。

丁石孙(1927-2019)
教授。镇江人。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长期从事数学和行政管理工作。专于代数、数论。后任北京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王元(1930-)
数学家。镇江人。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在最著名的数学问题之一的哥德巴赫问题研究中,好几次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对陈景润发表大偶数可以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即1+2)定理的证明作了较好的简化。

李岚清(1932-)
镇江人。195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第一汽车制造厂计划科科长,国家经委企业管理局科长,第二汽车制造厂计划处副处长、发动机厂党委第一书记,对外经济贸易部外资管理局局长,天津市副市长,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部长。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张燮林(1940-)
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运动健将。镇江人。1960年进入国家队。1972年后任国家乒乓球队女队教练、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是第二十七、二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成员,并与王志良合作,获第二十七届男子双打冠军。曾获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混合双打(与林慧卿合作)冠军。是第三十三至三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教练。

丹阳市
包咸(前6-65)
会稽曲河(今江苏丹阳)人。初习经学。精通《鲁诗》、《论语》。举孝廉,拜郎中,明帝时官至大鸿胪。曾为明帝师,礼遇优于诸儒。年七十二卒官。

桓彦范(653-706)
字士则,丹阳人。唐大臣。少以门荫补右翊卫。长安三年拜司刑少卿,与张柬之等趁则天病重,建策诛杀张易之兄弟,以功授侍中。中宗复位,韦后干政,封其为扶阳郡王,并被罢知政事,旋出任洺州刺史。次年又受武三思陷害,贬泷州司马。不久被禁锢终身。赴流所,行至贵州时被人杀死。

许浑(?-859)
润州丹阳(江苏丹阳市)人。唐太和进士,官监察御史,任睦州、郢州刺史。晚年抱病退居润州。其诗长于律体,多登高怀古之作。杜牧、韦庄、陆游等极为推崇。韦庄有“江南才子许浑诗,字字清新句句奇”之赞语。“山雨欲来风满楼”即其名句。

邵亢(1011-1071)
丹阳人。举进士,除建康军节度推官。元昊攻宋,建请用兵在于择将,间有恩倖子弟,何以识攻守计?献《兵说》十篇。历国子监直讲、集贤校理、度支判官、知谏院等。神宗立,迁龙图阁直学士,进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拜枢密副使。西夏诱杀保安军杨定,朝廷谋西讨,亢遂陈天下财力殚屈,未宜用兵。后西夏以诱杀杨定者来请和,有人建议乘机夺取塞门地,亦言不可,乃止。卒,赠吏部尚书,谥安简。

张纲
宋润州丹阳人。举进士,授太学正,除校书郎。论事与蔡京不合,被排斥。复校书郎兼修《国朝会要》、校正御前文字。历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给事中等,进徽猷阁待制,引年致仕。秦桧用事,他卧家二十年,绝不与通问。桧死,召为吏部侍郎兼侍读,拜参知政事。告老,出知婺州。致仕,年八十四而卒,谥章简。

陈东(1086-1127)
字少阳。镇江丹阳人。徽宗时,入太学。钦宗即位,率太学生伏阙上书,请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靖康初,金兵围京师。李邦彦罢李纲、种师道,力主割三镇,与金议和。东再率太学生伏宣德门上书,军民从者数万,请复用纲、师道,罢邦彦,坚持抗金。钦宗诏复李纲职,高宗即位,纲复罢。东又上书,称黄潜善、汪伯彦不可用,纲不能去,请高宗亲征以迎归徽、钦二帝。为高宗所迫害。绍兴中,赠加朝奉郎、秘阁修撰。

洪拟
本姓弘。宋镇江丹阳人。举进士,历国子博士、监察御史、侍御史等。为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吏部尚书。绍兴三年(1133),以言事罢为徽猷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起知温州,提举亳州明道宫,卒。谥文宪。

宋孝宗谢皇后(?-1203)
丹阳人。幼孤,寄养于翟氏。选入宫。宪圣太后赐普安郡王,封咸安郡夫人。孝宗即位,进婉容,旋进贵妃。淳熙时,奉上皇谕立为后。孝宗死。尊为皇太后。庆元初,加号惠慈。嘉泰二年(1202),加慈佑太皇太后。死,谥成肃。

吕凤子(1885-1959)
中国画画家。江苏丹阳人。1909年毕业于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校图工科。1919年后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兼教务主任、中央大学教授。同年任重庆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建国后,历任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教授、江苏师范学院图画制图系主任、中国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

夏翔(1903-1991)
教授。丹阳人。192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体育系。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1年赴美国进修。1943年获美国春田大学体育教育硕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体育教研室主任,中国田径协会、全国游泳协会副主席,全国体总副主席,中国奥委会副主席。长期从事体育教育工作。

吕叔湘(1904-1998)
语言学家。丹阳人。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外国语文系。1936年赴英国留学。1938年回国。曾任云南大学副教授,华西大学、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语言学会第二届会长。1979年当选为美国语言学会名誉会员。

匡亚明(1906-1996)
教育家。丹阳人。上海大学肄业。曾任上海总工会秘书长,大众日报社社长、总编辑,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政策研究室主任。建国后,历任华东政治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党委第一书记兼校长,江苏省第五、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吕应中(1926-2022)
教授。丹阳人。其父吕澄与伯父吕凤子、堂叔吕叔湘并称为江东丹阳的吕氏三杰。吕应中195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工程物理系副主任、核能技术研究所所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核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中国能源研究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曾主持清华大学屏蔽实验反应堆和零功率实验反应堆的设计建造与运行。

扬中市
句容市
葛玄(164-244)
丹阳句容(江苏句容县)人。曾学道于左慈,受太清、九鼎、金液等丹经。东汉建安七年(202年)卜地阁山修道炼丹,坐卧云庵得仙。道教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

葛洪(284-363)
丹阳句容(江苏句容市)人。号葛仙公、抱朴子。以儒学知名,尤好神仙道养之法。晋太安年间,参加平定石冰起兵。冰平,不求功,迳至洛阳(河南洛阳市东北),求异书广其学。东晋初,以平乱累功,赐爵关内侯。闻交趾(广东、广西大部地区,越南北中部地区)出丹砂乃求为勾漏(广西北流县)令。携子侄俱往。入广州,后止于匀浮山(广东博罗县)修道炼丹。年高,若睡而卒。著有《抱朴子》七十卷,其中内篇为我国现存较早、较完整的炼丹著作,以他长期炼丹积累的丰富经验和观察,记录大量矿物性质、用途。扩大了矿物药应用范围,推动了我国制药化学的发展。所研内丹术,为气功疗法道源。

许迈
晋丹阳句容人。出生士族。性恬静,不慕仕进。从郭璞学道,又访隐士鲍靓,探其至要。筑屋余杭山中,以求仙道。后移居临安西山,与王羲之相善为世外之交,共同采药石,游历江南山川。

巫凯
句容人。由庐州卫百户积功至都指挥同知。永乐六年(1408)因随从平交址功,升辽东都指挥使。宣宗立,以都督佥事佩征虏前将军印,代朱荣镇辽东。英宗即位,升都督同知,上言边情八事。性恪刚正坚毅,驭众恩威并举。在辽东三十余年,边务修饬。前后守东部边疆者,除曹义之外,其他人皆莫能比。正统三年(1438)十二月有病,命医生驰往看视,末至卒。

孔贞运(?-1644)
句容人。孔子六十三代孙。万历四十七年(1619)以殿试第二名授编修。天启中,充经筵展书官,纂修两朝实录。庄烈帝嗣位,进讲《皇明宝训》。崇祯时,累官吏部左侍郎。十七年(1644)崇祯死,恸绝不能起,得病卒。

丹徒区
谭广(1364-1445)
丹徒人。洪武初,起自卒伍,任燕山护卫百户。从成祖起兵反朝,历任指挥使、大宁都指挥佥事、都督佥事。掠涿州,战白沟、真定、夹河皆有功。永乐九年(1411)主持营建北京城。既而率领神机营从北征。练军山西,从征九龙口,亦有功。仁宗时,任左都督,镇守宣府。不同意屯田之议。正统初,建议边塞防守之策。六年(1441)因抗击敌人有功,封永宁伯,仍镇宣府。在镇二十年,有业绩,时称名将。十年卒。谥襄毅。

钱邦芑(?-1673)
丹徒人。号大错和尚。南明永历中,以御史巡按四川。永历六年(1652年),受任抚黔。拒附孙可望,于永历八年在贵州修文潮水寺祝发为僧。是年春移居贵州湄潭西来庵,旋迁贵州余庆蒲村。从此,隐居僻处,纵情山水之间,潜心以诗文自娱。

马建忠(1948-1900)
字眉叔。江苏丹徒人。好学,通经史。后专研西学,派赴西洋各国学习洋务,先后上疏论借款、造路,创设海军、通商、开矿、兴学诸事,得李鸿章赏识,多被采纳。累官至道员。光绪中,先后参加中英鸦片专卖问题交涉,主张寓禁于征;参与朝鲜与美、英、法诸国订约事务及平定朝鲜内乱、与日交涉事。精通中文及英、法、希腊、拉丁文诸外文,采中外文字语文之学,成《文通》一书,世称特创。

张玉书(1642-1711)
江南丹徒人。顺治末进士。历官至翰林院掌院学士、兵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学问渊博,充日讲起居注官、经筵讲官。康熙中,多次参与筹划黄、淮水利堤防,每被采纳。康熙三十五年(1696)随康熙帝征讨噶尔丹。次年,充《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甚得康熙帝信任。康熙五十年卒。

赵声(1881-1911)
原名毓声,字伯先,号百先。江苏丹徒大港镇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后进江南陆师学堂。二十九年东渡日本,归国后在镇江南乡创办阅书报社,宣传革命。到南京任两江师范学堂教员,参加拒俄运动,秘密撰写唱本《歌保国》,宣传革命,广泛散发。在北极阁演说,遭到当局通缉。不久投身新军。先后在北洋新军、广西新军任职。后入南京九镇任三十三标标统。三十二年,与孙中山取得联系,加入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年),与黄兴酝酿广州新军起义。次年,倪映典发动新军广州起义,赵声往南洋群岛筹备军费,并任香港同盟会会长。宣统三年(1911年)4月,与黄兴领导黄花岗起义(亦称“辛亥广州起义”),任总指挥,失败后痛愤致疾,病逝香港。

戴安邦(1901-1999)
化学家。丹徒人。192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化学系。193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金陵大学教授、化学系主任。建国后,历任南京大学教授、化学系主任、配位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无机化学》杂志主编。专于无机化学。从事胶体化学、配位化学研究。

张君秋(1920-1997)
著名京剧演员。丹徒人。自幼从师学艺。工青衣。早年曾在北平、天津、上海演出。1947年后在香港演出。1951年返北京,入中国京剧团。1952年后,历任北京市京剧三团团长,北京京剧团团长,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表演的代表剧目有《玉堂春》、《望江亭》、《秦香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