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网
吉安市名胜古迹
- 白鹭洲书院
-
在东赣江白鹭洲上。白鹭洲以形如白鹭得名,一说取唐诗人李白诗“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之义。方圆数十里,遥遥青原山,近邻钟鼓楼。南宋淳佑元年(1241年)吉安太守江万里为来此讲学的程大中及邵雍、周敦颐、程灏、程颐、张载、朱熹等“六君子”立祠建书院。宋理宗御赐“白鹭洲书院”五字。书院兼为县学。与白鹿洞书院(庐山)、鹅湖书院(铅山)、豫章书院(南昌),并称“江西四大书院”。首任山长是欧阳守道,文天祥、刘辰翁、邓光荐皆出其门。书院几度兴衰,古迹亦多圮毁。
- 风月楼
-
在白鹭洲上。南宋淳佑元年(1241年)吉州太守江万里建立白鹭洲书院时所建。因江万里文中有“吟风弄月”句,故名。楼高14.7米,重檐翘角,雕龙画凤。
- 半苏巷
-
在吉安市东。是条古老的街道,面水而立,旁有一方池塘。街两侧房舍密聚,桃红柳绿绕宅而生。池塘中莲花飘香。北宋文学家苏轼来此,见“桃园柳径遍布,莲池荷花飘香”,感慨无限,赞叹“此地当为半个苏州”。
- 钟鼓楼
-
在吉安市东,滨临赣江,与白鹭洲隔水相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原名古青原台。清雍正元年(1723年),增修钟楼为3层,雄伟壮观,如城阙状。楼上悬有大钟一口,重愈千斤,击之声如雷鸣,远播全城。历代均有修葺。
- 古南塔
-
在吉安市古南镇四龙桥以西。塔9层,高28米,耸立在赣江西岸。为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年)创建。从形制上看,今塔为元代所建。
- 青原山
-
在吉安市东南。海拔316米。峰峦多姿,草木繁茂,岩间泉涌,石上飞瀑,名胜古迹甚多。青原山寺敕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为禅宗青原一系开创者行思的道场(青原系后分曹洞、云门、法眼三派,尊行思为禅宗七祖)。青原山寺自古为著名游览胜地。历代名人颜真卿、苏轼、文天祥等曾到此游览。
- 净居寺
-
在青原山上。始建于唐神龙元年(705年),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宋徽宗赐额“净居寺”。寺门横额“青原山”为文天祥所书。大雄宝殿原系清代所建,康熙十二年(1673年)修,其两侧墙上有宋诗人黄庭坚题诗石刻碑;斋堂上嵌有南宋宰相李纲手书的诗碑41块。寺内还有明理学家王阳明手书的“曹溪宗派”石刻碑一块,明正德年间(1506-1521)铸造的铁钟一口。净居寺是曹洞宗开山鼻祖弘济禅师刘行思扬化佛学的地方,几经兴废,现已修葺一新。
- 井冈山*
-
在江西、湖南两省边境,罗霄山脉万洋山北段。平均海拔1000米,山势雄伟险峻。山中多盆地,以茨坪为中心。风景秀丽。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挺进井冈山,创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队伍和湘南农军来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根据地在全盛时期,方圆275公里。
- 茨坪
-
在井冈山中心。为井冈山市政府所在地。四周环山,中为盆地,一溪穿过,地势险要,有山路通五大哨口和大小五井。是当年井冈山根据地党政军最高机关的所在地。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亦在此常住。
- 大井
-
在井冈山茨坪西面。四面环山,白云缭绕。原是王佐的农民自卫军驻地。为井冈山五井之一。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时住此。毛泽东旧居在1929年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剩下一堵残墙,当地人民用草席、树皮把残墙遮盖,免遭再次破坏。1960年修复毛泽东旧居时,把残墙嵌在新墙中。墙后两棵树曾被敌人烧伤,现仍生机勃勃,称为常青树。门前有块大石,毛泽东当年常在此看书阅报。
- 小井
-
在井冈山茨坪西北、黄洋界山下。为井冈山五井之一。地势险峻,瀑布如练,飞溅直下龙潭,十分雄伟壮观。小井瀑布(又名小井龙潭)距小井约0.5公里,水势凶猛,凌空直下龙潭。龙潭很深,水呈绿色。
- 黄洋界
-
在井冈山茨坪西北。海拔1343米。是江西宁冈和湖南酃县通向井冈山的要隘,为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四周群山起伏,气势雄伟。山下白云翻滚,有如一片汪洋大海,故称黄洋界。其西有一木荷树,高10余丈,三人合抱,枝繁叶茂,像把大伞。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军挑粮上山时,常在此休息。眺望哨在黄洋界最高点,海拔1558米。1928年8月底,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在此进行。
- 八面山
-
在井冈山茨坪西北、湘赣交界处。海拔1800多米。为井冈山最高哨口,气势雄伟,是通往湖南酃县要隘,为五大哨口之一。山上有小路两条,南通大井,东通上井,哨口设在两路交叉地。通往山下有一陡峭小路,十分陷要。1928年10月设哨。现哨口遗址保存完好。
- 桐木岭
-
在井冈山茨坪东北。为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是通往永新县要道。哨口距茨坪约12.5公里。海拔1000米。
- 朱砂冲
-
在井冈山茨坪东南。海拔600多米,距茨坪约15公里。为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是通往遂川县的交通要冲。右侧是峭壁耸立,左面是万丈深谷,地势险峻。
- 双马石
-
在井冈山茨坪西南。因哨口前路右侧,有两块巨石叠在一起而得名。为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是通往遂川及湖南的要隘。海拔1200多米。1927年10月底,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双马石外面的荆竹山,王佐在大井闻汛,亲自从此地迎上井冈山。
- 五指峰
-
在井冈山茨坪西南。五峰矗立,直指霄汉,如巨手参天,因称五指峰。海拔1438米,自东南向西北,绵亘数十公里。山势险峻,至今杳无人迹,是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现列为自然保护区。资源丰富。
- 笔架山
-
在井冈山茨坪西南。17个峰峦依次排列,形同笔架,故名。海拔1357米。峰脊杜鹃成林,十分茂密,树高6-7米,甚者10余米,树径0.5-1.2米。山上台湾松,多为数百至上千年的老松。
- 龙潭瀑布群
-
在井冈山茨坪北面峡谷中。以瀑布多、落差高、形态美而著称。潭共5处,第一潭名碧玉潭,坐落在大峡谷之始端,始宽6米,终宽17米,瀑布落差67米。潭美如碧玉,故名。第二潭名锁龙潭,瀑布掩映在杜鹃树林中,水声喑哑,似顽龙受困。第三潭名珍珠潭,瀑布落差30余米,水声清脆,如珍珠落入玉盘;第四潭名击鼓潭,瀑布口有巨石,水分数股,声如乱炊点鼓。第五潭名仙女潭,出水口有巨石,状如少女之发簪。此潭落差40余米,潭面开阔,潭深莫测。右侧一矩形石板,游人每于此跳水、游泳。
- 七溪岭
-
在井冈山西北。海拔800-900米。是永新、宁冈两县交界的要道。由两座大山组成,一叫老七溪岭,山岭四周是无数的小山小岭,形成一个山连山、岭接岭的奇丽景色。山高路窄,坡陡崖险,地势异常险峻,是井冈山的门户。
- 龙源口桥*
-
在七溪岭下。为永新到宁冈的必经之处。系石砌弧形单孔桥,结构严密。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现保存完好。井冈山斗争时期著名的龙源口战斗在此进行。
- 龙江书院*
-
在原宁冈县城龙江河畔。建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是湘赣边界宁冈、酃县、茶陵三县的最高学府。占地面积很大,分前、中、后三进,中间均有天井,两边有厢房。后进是三层楼房,名文星阁,是书院的中心楼。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在书院中厅举办军官教导队,训练部队连排长和地方区赤卫队长。1928年4月28日,毛泽东和朱德在后厅三楼文星阁第一次会见。
- 会师广场*
-
在原宁冈县城龙江河畔。又称红四军建军广场。面积约0.5平方公里。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等率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队伍和湘南农军,约万余人,在龙江河畔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5月4日,在广场中央召开了庆祝两军会师和成立红四军的大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陈毅任军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王尔琢任参谋长。广场前有会师桥,当年会师时,双方指战员在桥上通过,握手会见,欢呼会师胜利。原为木桥,建国后建为石桥。
-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部旧址*
-
在原宁冈县城((砻市)龙江河畔后街。原是一家中药铺,分前后两进,前进是卖药柜台,右边厢房是门诊间,中间为天井;后进是木质结构的两层楼房,有十多个房间。井冈山会师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部设此。党代表毛泽东、军长朱德、政治部主任陈毅、参谋长王尔琢都在后楼办公和居住。楼下是军部工作人员和警卫人员住所。
- 茅坪
-
在原宁冈县城东南。四周群山环抱,青竹掩盖著庄舍,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从庄心穿过,是井冈山下一个美丽村庄。1927年11月至1928年10月,毛泽东在此居住,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均在此召开。是湘赣边界党政军的大本宫。
- 慎公祠
-
在原宁冈县茅坪村。是一栋砖木结构的老式祠堂,原为谢氏慎公祠。祠前是茅坪河,祠后是八角楼,祠内有神龛。1928年5月22日,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举行,选出毛泽东为特委书记,朱德、陈毅、谭震林、陈正人、袁文才、王佐等23人为委员,领导井冈山地区的武装斗争。
- 八角楼*
-
在原宁冈县茅坪慎公祠后面。是一土砖结构的两层楼房。因楼上有一八角形的天窗,故名。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经常在此居住和办公,写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
- 攀龙书院*
-
在原宁冈县茅坪村西。是一栋三层泥木结构楼房,共有30多个房间。一、二楼为红军医院的治疗室、药房和病房。三楼为中共井冈山前敌委员会和湘赣边界特委办公室(特委书记毛泽东),内设组织科、宣传科、秘书处等机构。
- 步云山寺*
-
在原宁冈县茅坪附近。又称相山寺。建于明代,古庙并排3栋,正殿有楼房80余间。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三湾改编后的部队进驻井冈山,初时住此。寺内有宿舍、课堂,寺外有练兵场。毛泽东从井冈山返茅坪不久,就把袁文才的农民自卫军调至步云山进行训练,毛泽东亲自讲“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十六字诀。
- 古城会议旧址*
-
在原宁冈县古城。是永(新)宁(冈)公路上的一个小镇。公路右侧有一所学校(旧为奎峰书院又名文昌宫),1927年10月3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从三湾来宁冈古城,当天在此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即古城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总结了秋收起义以来的经验教训,阐明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在工农革命军中进一步贯彻三湾改编的精神。
- 柏露会议会址*
-
在原宁冈县东北柏露村。原是一家二层楼的店铺。四周群山环抱,地势险要,后面是黄洋界,前面是一条小溪。1929年1月4日,毛泽东在此主持了前委、特委、军委和地方党组织负责人的联席会议,朱德、彭德怀、陈毅、谭震林等60多人出席会议。会上讨论了党的“六大”的文件和决议,著重研究了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的问题,决定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留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坚守井冈山。并通过了毛泽东给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
- 文天祥墓
-
在吉安县富田文家村鹬湖大坑。文天祥(1236-1283),吉州吉水人,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中进士第一。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1月9日)在柴市从容就义。文天祥殉难次日,其妻欧阳氏往柴市收殓,得江南十义士的帮助,安葬于都城小南门外5里路旁。次年灵柩返乡,乡亲父老夹道相迎,恸哭长跪。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正式安葬于鹬湖大坑。文天祥墓占地100多平方米。墓前设石翁仲、石马、石羊。
- 本觉寺塔
-
在吉安县永和镇上街之西。塔身八角九层,高约25米。与吉安市古南塔近似。塔为本觉寺一部分,今寺毁塔存。相传唐建,实为宋遗物。
- 吉州窑址
-
在吉安县南永和镇。吉安自隋至宋代均称吉州,故名吉州窑。又因窑址在永和镇,故亦称永和窑。明清以来的有关文献,都认为吉州产瓷始于宋代。后陶瓷专家在吉州窑址发现了唐代青瓷碎片和窑具,初步断定吉州窑烧瓷始于唐,盛于宋,衰于元,废于明。吉州窑址长5公里、宽2里,窑堆面积1-20亩、高约1-20米不等。吉州窑所产瓷器色泽鲜艳,工艺精巧,款式多样。由于吉州窑系民间窑场,故其产品不受官府约束,格调清新活泼,朴素明朗。
- 报恩寺塔
-
在永丰县西门外。明洪武二年(1369年)建。塔九层四面,每层高约3米,中空面积约10平方米。塔六角,有两门,沿石阶可盘旋直达5-7层。
- 黄竹岭
-
在永丰县君埠。山不高,地势险。1930年12月3日,毛泽东、朱德在这里指挥了第一次反“围剿”中的龙冈战斗,歼敌9000多人,活捉敌前线总指挥张辉瓒。战斗结束后,毛泽东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 西阳宫
-
在永丰县南沙溪镇。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读书、讲学、祀父的地方。欧阳修(1007-1072),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母郑氏以沙地当纸,芦荻代笔,教子习文,此即“画荻教子”的故事。西阳宫,原名西阳观。因避其父欧阳观之讳,经请于朝改称宫。宫右有文儒读书堂,左有道德讲堂及泷冈阡表碑亭。《泷冈阡表》是欧阳修在皇佑五年(1053年)八月护母丧归葬时,从河南颖州(今安徽阜阳)带回的青州石镌刻,碑文为欧阳修亲自撰文手书。
- 状元楼
- 在永丰县。
- 明城墙残垣
- 在永丰县。
- 欧阳修纪念馆
- 在永丰县。
- 章天阁
- 在永丰县藤田圩。
- 金鳌书院
- 在永丰县藤田圩。
- 欧阳修双亲墓
- 在永丰县城南村。
- 第一次反“围剿”指挥部旧址
- 在永丰县龙冈镇。
- 一峰塔
- 在永丰县瑶田乡。
- 罗伦墓
- 在永丰县瑶田乡。
- 宋、元瓷窑遗址
- 在永丰县潭头乡。
- 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旧址
- 在永丰县君埠乡。
- 永新联席会议旧址*
-
在永新县城禾水边。原为县城商会。是一栋前后两进、中间有天井的二层砖木结构楼房。有20多个房间,楼上有会议室。中共永新县委在此办公,旁边是县赤卫大队部旧址。1928年6月30日,毛泽东在此召开了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永新县委联席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陈毅、谭震林、刘珍、袁文才、王佐、陈正人、王怀等,毛泽东在会上分析了当时形势,反对冒进湘南,继续在湘赣边界各县建立巩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南塔
-
在永新县城南。塔高5丈,共9层。塔身由青砖砌成,内空外方,素雅古朴,别具一格。塔尖有铁鼎,上有佛像浮雕和铭刻。据省志、县志记载:塔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明清几经维修,建国后复加修缮。
- 梅田洞
- 在永新县。
- 义井
- 在永新县禾川镇。
- 碧波岩
- 在永新县日光乡。
- 南华山
- 在永新县才丰乡。
- 忠义祠
- 在永新县才丰乡。
- 龙源口桥
- 在永新县龙源口乡秋溪村。
- 文昌塔
- 在新干县城北面。塔七层八面,高11丈,每层3门,塔内空。
- 战国粮仓遗址
-
在新干县界埠赣江西岸二级台地上。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1公里。有古城、居住遗址、粮食仓库、陶窑、墓葬等遗迹。1976年1月进行试掘。
- 商代大墓遗址
- 在新干县大洋洲镇。
- 牛头城遗址
- 在新干县大洋洲镇。
- 岳飞点将台
- 在新干县。
- 宋陶侃读书台
- 在新干县金川镇。
- 惠政桥
- 在新干县金川镇。
- 龙头山塔
-
在泰和县城东龙头山上。原有二塔,一左一右。左塔为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建,已塌。右塔是万历三十九年建,高9层,青砖石灰结构。从底层可直上塔顶,顶在清同治八年(1869年)被大风雪吹掉。
- 杨士奇墓
-
在泰和县杏岭北山上。墓颇大,周围有短墙,墓前有翁仲、石马等物。杨士奇(1365-1444),明江西泰和人。后历仕成祖、仁宗、宣宗、英宗诸朝,长期辅政。于谦、周忱、况钟等均由他荐引。奉职谨慎,私居不言公事,虽至亲厚不得闻。
- 快阁
- 在泰和县澄江镇。
- 罗钦顺墓
- 在泰和县。
- 玉笥山森林公园
- 在峡江县。
- 巴邱庙
- 在峡江县巴邱镇。
- 新石器文化遗址
- 在遂川县天子地。
- 雩溪宝塔
- 在遂川县雩田镇。
- 土城遗址
- 在遂川县雩田镇旧县村。
- 石屋洞
- 在安福县。
- 东山文塔
- 在安福县平都镇。
- 安福孔庙
- 在安福县平都镇。
- 莲舫庵
- 在安福县平都镇。
- 古安成县遗址
- 在安福县竹山下村。
- 洞渊阁
- 在安福县平都镇。
- 白鹤寺
- 在安福县。
- 玄寂禅师塔碑
-
在吉水县东郊。南唐保大年间(943-957)敕建龙华寺,由僧玄寂奉诏主持。南宋理宗曾书“觉皇宝殿”匾额。明正统年间(1436-1449)僧南浦复奉敕改建,易名龙华寺。崇祯元年(1628年)重修,崇祯十六年毁于兵火。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塔碑在龙华寺阶南,由南唐学士韩熙载撰碑文,张藻书丹,徐楷题额。碑为宋代所刻。
- 杨万里墓
-
在吉水县黄桥洴塘。墓的规模很大。墓前有石人(高1.3米)、石马(高1.4米)等。墓碑碑文刻有“宋杨万里公墓”六大字。墓基附近的抵柱桥为杨万里读书、作诗的地方。杨万里(1127-1206),江西吉水黄桥洴塘人,南宋诗人。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等齐名,称“南宋四家”。
- 解缙墓
- 在吉水县文峰镇。
- 石莲洞
- 在吉水县阜田镇。
- 石阳故城遗址
- 在吉水县固洲村。
- 朱陵观
- 在吉水县富滩乡。
- 崇文塔
-
在万安县罗塘湾南、赣江东岸。建于红砂崖上,九级八面,青砖砌,门上有如意斗拱。明成化年间(1465-1487)建造。为江西省已知如意斗拱最早之例。
- 狮子岩
- 在万安县。
- 明故城残垣
- 在万安县芙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