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网
南昌市名胜古迹
- 贡院井
-
在八一公园内。八一公园原系宋明两朝贡院。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巡抚宋世鼎又将设在进贤门内的清代贡院迁于东湖故址(即今八一公园内)。
- 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
在南昌市中山路洗马池。原为江西大旅社,是一座灰色五层大楼,共96个房间。1927年7月下旬,起义部队到达南昌,包下这个旅社,在喜庆厅召开会议,成立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成为领导起义的指挥中心。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组织了南昌起义,全歼守敌1万余人。1959年在旧址建立“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陈毅亲笔书写了馆标。
- 贺龙指挥部旧址*
-
在南昌市子固路(现改名星火路)85号。原为中华基督教圣公会宏道堂,前面是教堂和宏道中学教室,后面一栋三层楼房是牧师的住室兼办公室。贺龙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指挥部就设在后三楼第二层楼内。二十军参谋部和部分队伍都驻在校内,贺龙、刘伯承的办公室和卧室也分别在二、三楼。起义时,贺龙站在指挥部庭院石阶上,在离敌不到200米的地方指挥战斗。
- 叶挺指挥部旧址*
-
在南昌市百花洲东湖旁第二中学内。为砖瓦结构工字形二层楼房,面积907.20平方米。原是南昌心远中学校舍的一部分。南昌起义时,叶挺率领的第十一军指挥部设此。楼上为办公室、会议室和电话机房,楼下是军指挥部警卫部队住地。1927年7月30日下午二时,叶挺在此召开了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营以上及师直机关的军官会议,传达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武装起义的决定,部署了战斗任务。
- 军官教育团旧址*
-
在南昌市花园角附近。原为讲武堂。占地几十亩,前后三进共四五十间房,另有礼堂及操场。1926年,朱德赴德留学回国后任南昌公安局长,遵照党的指示,利用自已以前在滇军护国军内的威望和同僚关系,创办军官教导团。学校定名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名义上隶属第三军,实际上受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的领导,由朱德任团长,陈奇涵任教育长。成为南昌革命活动的一个基地和堡垒。
- 花园角二号*
-
在南昌市八一公园至军官教育团旧址之间。是“八一”南昌起义时周恩来、朱德的旧居。为砖木结构两层楼房,有前后两进,面积436.92平方米。1927年春,朱德在南昌创办军官教育团,并担任南昌公安局局长。为便于开展革命活动,租下了这所住宅。6月间,以“礼送”共产党人出境为名,迫使朱德离开江西。7月,为准备起义,朱德从武汉返南昌,仍居此。1927年7月下旬,周恩来肩负领导起义的重任,从武汉秘密来到南昌,首先会见朱德。第一天就住在这幢住宅的厅堂里。旧居的一楼北侧是朱德的卧室,南、北前房及正房是警卫员的住房。二楼北侧是郭沫若的住房,他曾在此写下《请看今日之蒋介石》。
- 白花洲
-
在南昌市状元桥和三道桥之间东湖一带。共有三渊,其中二渊在八一公园内,一洲为省图书馆、少年宫所在地。原为水泽之乡,被东湖(旧名东太湖)萦回不抱。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豫章节度使张澄在此建讲武亭以习水军。原建有寺宇,寺宇之北为“水木清华”之馆,右为“约鸥榭”。其北一洲叠石成峰,土阜孤耸,亭峙其巅,故称“冠鳌亭”。东一洲深入湖心,为宋隐士苏云卿灌园处,名为苏翁圃。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江西布政使彭家屏书“百花洲”三字。唐代诗人张九龄、杜牧,宋代词家辛弃疾均留有描绘百花洲旖旎风光的词章。
- 苏翁圃
-
在八一公园百花洲上。圃因宋苏云卿于此种菜而得名。俗称三洲苏翁圃,后改为憩云庵。苏云卿,四川广汉人,与宋丞相张浚相友善,隐居豫章(今南昌),以种菜为生。圃在湖中,四面环水,垂柳夹道。
- 佑民寺
-
在南昌市八一公园北门对面。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建。先后修复、重建凡7次。1929年定名佑民寺。寺内后殿有巨型铜佛,丈八金身,重3.6万斤。前殿有千佛缸,缸外装饰90余个佛像。另有南唐所铸铜钟1只。佑民寺殿宇雄伟,是江西省著名的古代寺院,在东南亚佛教界有一定影响。
- 佑民寺钟楼
-
在佑民寺右侧。为一栋四层四角形花岗石建筑。建于1929年。上悬铜钟,为南唐大将林仁肇于乾德五年(967年)铸。重10064斤,高7尺,围长1丈4尺8寸。林仁肇为南唐南都留守、南昌尹,后被后主毒死。是南昌三宝(普贤铁像、佑民寺铜钟、宋代铜钟)中仅存的一宝。
- 洗马池
-
在南昌市胜利路中段。为市区商业最热闹地方。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灌婴进驻南昌,常饮马、洗马于此,故名。原为赣江岸沙洲,中有一池,广不及0.5亩,深不及1丈,四周生有绿草,故灌婴放马于此吃草饮水。次年,置豫章郡,灌婴筑城于今市区东南皇城寺,立木栏以护东、西、南三面。池的北面,为范仲华所居,作轩于池上,名“临清栾”。
- 宁王府
-
在南昌市星火路。为明宁献王朱权改封南昌后所营建。权系朱元璋第十六子(《明史》说是第十七子),原封大宁。朱棣(成祖)约其起兵,夺取建文帝位后,遂被改封南昌,建宁王府。府第规模宏伟,雕梁画栋,十分华美。因年代久远,风雨侵蚀,都已倒毁,仅头门尚存。头门两壁还嵌有明娄妃所写的“屏翰”二大字,高8尺,宽6尺,用青石刻成。为历代宁王居住之所。正德年间(1506-1521)宁王宸濠起兵谋夺武宗帝位,失败后宁王府废。清代改为藩署。建国前后,南昌市政府、江西省文艺学院(后改为文艺学校)均曾设于此。
- 娄妃墓
-
在南昌市沿江路华光庙8号门前。娄妃系明太祖朱元璋十六子(一说十七子)朱权之孙宁王宸濠妻。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欲反,娄妃曾泣谏不听,后以诗讽之。后宁王宸濠反叛,被巡抚南赣都御史王守仁(即王阳明)平定,宸濠被擒,于槛车中泣曰:“昔纣用妇人言亡天下,我以不用妇人言亡其身,今悔恨何及!”宸濠事败,娄妃亦投江自尽,王守仁收其尸葬之。清乾隆初年,江西布政使彭家屏修其墓时碑题“前明宁王庶子宸濠娄妃墓在此”。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署布政使吴翥堂重修。后人钦娄妃之贤烈,墓经多次修缮。娄妃手书“屏翰”二字石刻,今仍保存完好。“屏翰”出自《诗经·大雅·板》:“大邦为屏,大宗为翰。”喻国家之重臣。建国后,墓经多次维修,为南昌有名古迹。
- 滕王阁
-
在南昌市沿江路赣江边。唐永徽四年至显庆四年(653-659),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都督洪州 (治今南昌) 时营建,阁以其封号命名。上元二年(675年)九月九日,重修滕王阁成,洪州都督净伯玙在此大宴宾客,原拟由其婿撰写阁序以之夸客。王勃省父,过此,席间作《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规模历代不同,最大时阁高9丈,共3层,阁东西长有8丈6尺,南北宽4丈5尺,还有二亭,南曰压江,北曰挹翠。后又增建迎恩亭,为接恩诏拜御赐之所。中为王勃序,翁方纲书。上层后楼有唐代文学家韩愈撰文:“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丽绝特之称。”故享“江西第一楼”之誉。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齐名,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
滕王阁历时1300多年,屡毁屡建。1926年,被北洋军阀邓如琢烧毁。1983年人民政府决定重建,1985年10月动工,1989年10月8日主阁竣工。坐落于赣江与抚河交汇处,距唐故址百余米。占地4.3万平方米。主阁参照天籁阁所藏宋画《滕王阁》和宋代《营造法式》一书及古建筑学家梁思成1942年所绘草图,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主体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共9层,高57.5米。正门两旁是毛泽东生前手书“落霞与孤鹬齐飞,秋共水长天一色”巨联。
- 南浦亭
-
在南昌市沿江路抚河桥附近。据《豫章记》载;该亭与兴建滕王阁略有先后。王勃作《滕王阁序》时,“南浦云飞”已蔚为一景,故诗中有“画栋朝飞南浦云”句。南浦亭始为供迎客人休息之用。唐白居易《南浦别》诗:“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持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后改为驿馆,专为接待官员之用。古代文人墨客对此多有吟咏。
- 万寿宫
-
在南昌市翠花街西、棋盘街东。祀东晋道士许逊(号旌阳,又称许真君)而建。宫左有井,与江水相消长;中有铁柱,传为许逊所铸,以镇蛟螭之害。宋宁宗御书“铁柱延真之宫”。曾多次重修。
- 绳金塔
-
在南昌市猪市街附近。始建于唐天佑年间(904-907)。相传建塔时掘地得铁函,函内有金绳4匝、古剑3把、金瓶舍利300个,故称绳金塔。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塔圮,五十二年重建,后数次修缮。今塔为同治七年(1868年)修建。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因城内外多火灾,故铸金鼎。塔身为砖木结构,七层八面,高59米,周长33.6米,八面均有门通往飞檐,塔内有楼梯。塔下有绳金寺。该塔是南昌市最高的古典建筑物,登上塔顶,可鸟瞰全市。它与滕王阁对峙,蔚为壮观。
- 绳金寺
-
在南昌市绳金塔下。建于唐天佑年间(904-907)。乾隆四年(1739年)、二十年和同治七年(1868年),多次重修。供大千佛,内分法华堂、宿觉堂、圆觉堂。寺前有一半月池,相传为放生池。寺基上嵌有青石碑刻一块,镌有清同治八年荣承大夫、振威将军刘坤一所撰《重修绳金塔记》一文。
- 普贤寺
-
在南昌市普贤寺街。为东晋隆安四年(400年)武昌熊鸣鹆舍宅所营建,故名禅居寺。南唐保大二年(944年),袁州刺史边镐以铁30万斤铸普贤乘白象佛于寺内,始名普贤寺。明永乐中重建。民国时,设普贤寺小学,特建一斗室,以护普贤骑像。
- 喻嘉言墓
-
在南昌市十字街以东、东坛巷以北,与孺子墓相距不远。喻嘉言,名昌,本姓朱,是明宁藩王后裔。明亡后改姓喻。新建区人,因新建曾名西昌,故喻又名西昌,别号“西昌老人”。清军入关后,隐居山林寺庙,专攻医学,冠绝一时,年70后成为清初医学界代表人物。建国后喻墓曾多次修葺。
- 大安寺
-
在南昌市德胜门内豫章后街。东汉末西域僧安世高居于此,遂名大安寺。寺为东晋隆安二年(389年)镇西将军谢尚施宅所营建。寺有大铁香炉,为三国吴赤乌间(238-251)信士弟子捐铁所铸造,高8尺。
- 龙沙亭
-
在南昌市德胜门外龙岗上、北坛沿江处。唐时名清风亭,明万历年间(1573-1620),江西布政使吴献台、陆长庚移地重建。当阳光照射蜿蜒起伏的沙丘时,宛若游龙。
- 吏隐亭
-
在南昌市西湖西南,与孺子亭对峙。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为纪念汉代南昌尉梅福(字子真)而建。梅福,西汉人,官至南昌尉,后弃官,先后在梅岭、岱山(即现青云谱)等地隐居。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被封为“吏隐真人”,亭名即源出于此。因东汉高士徐孺子追慕梅福之高节,故后人所建的孺子宅、孺子亭均与梅福宅、吏隐亭毗邻。
- 孺子亭
-
在南昌市西湖南岸。又称高士亭。南唐时建有“孺子台”,明嘉靖年间(1522-1566)徐樟立亭于高士祠北,以祀其祖先徐孺子。万历年间(1573-1620),知府卢廷选于湖中四周垒石,环护亭基。1930年重修。徐孺子,南昌人,为东汉高士。王勃《滕王阁序》中有“人杰地灵,作孺子陈蕃之榻”句,说汉豫章太守陈蕃,不接待宾客,唯敬徐孺子的高风亮节,而给徐专设一榻。
- 澹台灭明墓
-
在南昌市第二中学内。澹台灭明(前512-?),字子羽,鲁国武城(今山东费县)人。原是孔子学生,因其貌丑,孔子以为其才薄,澹台灭明便“南游至江”,有弟子三百,他以德行著称,后名声大振。孔子闻之感叹不已,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子羽。”后人争相立墓以祀。墓有3处,即武城(今山东费县)、陈留(今河南开封县)、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三地。据史学家考证,其墓应在南昌。
- 钟鼓楼
-
在南昌市东湖西岸、广济桥南。楼原名岑楼,创建年代失考。南唐时节度使林仁肇施铜铸巨钟悬楼上。明洪武间(1368-1398)楼倾斜,遂移钟普贤寺。万历十六年(1588年),知府范涞复修,明末毁于兵火。清初江西巡抚蔡士英复建。楼高10丈、广5丈,飞檐高栋,可以俯瞰东湖。楼悬大钟,大20围,重600钧。“钟鼓楼中,终夜钟声撞不断”。因“钟、中、终、撞”四字同音,颇不易对,故人称为绝对云。
- 杏花楼
-
在南昌市南湖中。即今“水观音亭”。湖心观音亭建自唐代。据传明正德年间(1506-1521)曾为宁王朱宸濠之妻娄妃的梳妆台。万历年间(1573-1620),一度为相国张位(字明成)别墅,称“杏花楼”。汤显祖、刘应秋、吴应宾等人在此曾多有吟咏。清时,因祀娄妃,募捐修建,始为“因是庵”。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时改称“观音”。有巷通广济桥,巷口额称“湖心观音阁”,俗称“水观音亭”。
- 投书浦
-
在南昌市昌北车站西北蛟桥附近。《考古录》云:晋殷羡(字洪乔)为豫章太守,临去,有附书百封,启之,内有嘱托事。掷于水中曰:“没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为致书邮。”后人便称此地为投书浦(又称投书渚)。清代建石碑、石塔、石牌坊各一。碑曰“晋殷洪乔投书处”。
- 三村桃花园
- 在南昌市潮王洲上桃花村。自清代以来就为南昌著名桃园。
- 青云谱
-
在南昌市南郊定山桥附近。始建于东晋大兴四年(321年),为许逊(号旌阳,又称许真君)之“净明真境”。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朱良月(即朱耷,号八大山人)偕其弟朱秋月(即牛石慧)隐居于此。后人慕其贤,集资改建为“青云圃”。康熙年间(1662-1722)改“圃”为“谱”。八大山人是明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毕生从事绘画,并精于诗书,在艺术上自辟蹊径,对近代大笔写意画派影响很大。
- 章江渡口
-
在南昌市章江门外沿江处。为古时豫章(今南昌)城内与江中新洲、内洲及牛行居民汇集之所。气势雄伟,景色宜人。
- 梅岭
-
在南昌市湾里区。据传西汉南昌尉梅福(字子真)曾弃官学道于此,梅岭由此得名。其岭岗峦起伏,逶迤数里,秀木翠竹,景色宜人。岭上有梅仙坛,又称梅仙祠,现建有宾馆。岭下建有江西农业大学、方志敏烈士墓。
- 方志敏烈士墓
-
在南昌市北部、梅岭山脚下。建于1979年8月。占地10余亩。有台阶300余级。墓为汉白玉砌成,大理石碑下面刻有方志敏简历。墓碑正中镌刻毛泽东题词“方志敏烈士之墓”。方志敏(1900-1935),江西弋阳人。
- 湖滨公园
-
- 西山
-
在新建区西。绵亘150公里。山上名胜古迹甚多,峰峦叠嶂,著名山峰有萧岭、安峰岭、桃花岭、上天岭等,胜迹有万寿宫、风雨池、洪崖丹井、上天岭石室等。
- 西山万寿宫
-
在新建区西山。晋代南昌有一许逊,曾任旌阳(今湖北枝江县北)县令,居官清廉,后弃官东归,在此修身炼丹。后人为纪念他立许仙祠,即万寿宫前身。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升观为宫,真宗御书“玉隆”题额。政和六年(1116年),徽宗诏令仿西京(洛阳)崇福宫重建,并亲书“玉隆万寿宫”的匾额。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全部焚毁。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重建高明大殿,武宗题额“妙济万寿宫”,万历十年(1582年)新建其他殿宇。清乾隆四年(1739年)基本恢复旧观,咸丰十一年(1861年)又被焚毁。同治六年(1867年)建前三殿、中三殿、后三殿,左侧有文昌宫,右侧为逍遥津,还有戏台、山门等,为江西著名的大庙。建筑大都毁于抗日战争时期,建国后仅存正殿,近年续加修建。宫内有3棵植于晋代的参天古柏,苍老葱茏。其中正殿前右侧一株,相传为许逊手植。
- 宁王朱权墓
-
在新建区西山潢源村西。朱权(1378-1448)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明史》说是第十七子),14岁封为宁王,坐镇大宁(今辽宁宁城西),永乐改封南昌。博学多才,曾撰《通鉴博论》、《汉唐秘史》、《史断》、《诗谱》及杂剧等数十种。60岁时建此墓,并在墓前建南极长生宫。墓用青砖砌成,仰顶为卷拱式。建造雄伟,全长31.7米,有墓室6间。墓内出土有金钱、玉带、山道冠、木俑及瓷器。全墓雄伟宏大,墓前原有牌坊、享殿,现存石华表2幢。
- 上天峰
-
在新建区大塘。上有大石头,内有石室、石床、石巷等名胜,为西山胜景之一。游人多有题咏。明戏剧家汤显祖常侍其师张位至上天峰遨游竟日。
- 梦山罕王峰
-
在新建区石埠。峰上有罕王祠。传罕王名护,爵封王号,领左副江南诸军事。祠内有其三子塑像。长子应孚,次子庆善,相传皆有才勇;三子昭利,骁勇绝伦。每年农历九月初一日,附近乡民,纷纷前来祭祀,香火甚盛。山背为梦山,山有石庙,祀梦娘娘,讹传求梦甚灵。
- 萧峰
-
在新建区与南昌市湾里区梅岭之间。是西山最高峰,海技799米。相传春秋时(前7世纪),秦穆公婿萧史与秦女弄玉在此偕游吹箫引凤。峰上有吹箫坪,非常平整,景色秀丽,即因此得名。为游览胜地。
- 汉铁河古墓
- 在新建区铁河乡。
- 汉紫金城遗址
- 在新建区铁河街。
- “节妇坊”
- 在新建区金桥。
- 佛禅寺
- 在新建区溪霞乡。
- 竹林寺
- 在新建区溪霞乡。
- 小兰东汉墓
-
在南昌县小兰村旁。1979年发掘。据考为三国时古墓。其中一号墓有通道、前室、天井、耳室、后室,墓葬形制在我国较少见,且保留完整,随葬品甚多。墓为砖室藻井。
- 蜚英塔
-
在南昌县武溪街以北麻丘宝塔小学旁。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为我国传统的楼阁式建筑。共7层,高约30米。内有石阶,可攀至顶层。
- 永木黎家明清建筑群
- 在南昌县。
- 三国东吴墓
- 在南昌县小蓝乡西部。
- 栖贤山
-
在进贤县城东北。因唐代贤士戴叔伦曾隐居此山,故名。戴叔伦(732-789),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他的诗以写社会现实生活见长。曾任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晚年辞官出家当道士,遂来栖贤山隐居。山上原有金刚寺,戴叔伦就在寺旁建房筑舍,并有一座书院,称明经堂。还把山前的越溪改名为润溪,将湖命名润溪湖,表示他念念不忘家乡润州。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原钟陵县改名进贤县,以示对这位诗贤的永久纪念。
- 珠子塔
- 在进贤县。
- 昼锦坊理学名贤坊
- 在进贤县。
- 明钟陵节凛冰霜坊
- 在进贤县钟陵乡。
- 钟陵桥
- 在进贤县钟陵乡。
- 润溪桥
- 在进贤县钟陵乡。
- 商周时期土垣遗址
- 在进贤县下埠集。
- 京台戏台
-
在安义县石鼻镇。南朝陈桢明元年(587年)豫章刘太守奉父柩葬于此,墓前建庙,庙前筑台,卿大夫之墓曰“京”,故名京台。今村内清建京台戏台保存完好。
- 三国孙虑城遗址
- 在安义县东阳乡。
- 古墓群
- 在安义县东阳乡。
- 铜锣山西周文化遗址
- 在安义县石鼻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