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人物

抚州市

临川区
晏殊(991-1055)
抚州临川人。字同叔。幼有文名。北宋景德初年,年仅十四召试学士院,赐同进士出身。累迁翰林学士。仁宗时,迁枢密副使。曾罢知宋州,兴办学校。庆历间拜宰相,兼枢密使。庆历四年(1044年)为谏官论罢,出知颖、陈、许等州军,因病归京师。诗词文字婉丽,音调和谐。

王安石(1021-1086)
抚州临川人。字介甫,号半山。北宋庆历进士。庆历六年(1046年),入京任大理评事。旋求外调为鄞县(属浙江)令。兴修水利,兴办学校,初显政绩。嘉佑三年(1058年),移提点江东刑狱,取消茶叶专卖以便民。五年,上书仁宗提出变法主张,未被采纳。神宗即位,起任江宁(江苏南京市)知府。治平四年(1067年),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深得神宗器重。熙宁二年(1069年),拜参知政事,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主持变法,颁行青苗、均输、保甲、免役等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新法遭保守派强烈反对。七年,罢相,出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退居江宁半山园,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卒谥文。散文雄健峭拔,诗词清新高峻,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礼(1034-1095)
安石弟。举进士。历知润、湖二州,开封府判官,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苏轼下御史狱,安礼极力营救。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临事立断。元丰五年(1082),拜中大夫、尚书右丞。数劝神宗勿用兵,少置狱。后历知扬、青、蔡、舒诸州及永兴军、太原府。卒,赠右银青光禄大夫。

王安国
安石弟。幼敏悟,以文章称于世。熙宁初,韩绛荐其才行,召试,赐进士及第,除西京国子教授。与兄安石政见不一,恨吕惠卿奸邪,除崇文院校书,改秘阁校理。安石罢相,吕惠卿当政,安国以事夺官,放归田里。后复其官,命下而卒。

王雱
安石子。性敏捷,未冠已著书数万言。第进士。调旌德尉,擢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奉诏撰《诗义》、《书义》,擢天章阁待制兼侍讲。书成,迁龙图阁直学士,因病辞。卒,赠左谏议大夫。

聂昌
宋抚州临川人。太学上舍释褐,为相州教授。历右司员外郎,户部侍郎等。钦宗立,擢户部尚书,领开封府,支持陈东等请愿。附耿南仲以误国,拜同知枢密院。与耿南仲赴金,割两河地求和,至绛州,为绛州钤辖赵子清麾众杀死。建炎末,赠观文殿大学士,谥忠愍。

陈自明(1190-1270)
抚州临川人。字良甫,一作良父。精于妇产科,亦擅外科。南宋时任建康府明道书院医学教谕,编著《妇女大全良方》一书24卷,是中国最早的妇产科医学巨著。另著有《外科精要》。

舒化
临川人。嘉靖进士。官户科给事中。隆庆初,三迁至刑科给事中。议狱违高拱意,出为陕西参政。万历时,累升至刑部尚书。适逢续修《会典》,他编辑嘉靖三十四年以后事例与刑名相关者三百八十二条,诏颁中外。建议清狱讼,速审讯,严检验,禁冤滥,以格天安民归本圣心,帝嘉纳。京察拾遗,被弹劾,称病归。卒,赠太子少保。

汤显祖(1550-1616)
字义仍,号若士。明戏曲家。江西临川人。自幼颖异,明隆庆四年(1570年)举人。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历官南京太常博士、南京礼部主事。十九年,因弹劾大学士申时行,并指责明神宗,贬广东徐闻县典史。后迁浙江遂昌县令。因打击豪强被劾,二十六年弃官归里,未再出仕。与李化龙、李三才、梅国桢友好。后来化龙、三才、国桢皆显赫有建树,而他却穷老乡里。三才曾写信请显祖去,显祖谢而不往。著有传奇《紫箫记》(后改《紫钗记》)、《牡丹亭》(又称《还魂记》)、《南柯记》和《邯郸记》,世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其中以《牡丹亭》成就最高。

汤开远(?-1640)
显祖子。崇祯五年(1632)由举人任河南推官。屡上疏极言时政,语切直,帝怒,削籍,押京讯治。河南人得知,若失慈母,左良玉偕将士合奏乞留,巡按金光辰亦备列其功状以告,帝为之动容,释还。升为按察佥事,监安、庐二郡军。贼扰江北,他数有御敌功。巡抚史可法推荐他治行卓异,进秩,劳卒官,军民咸为泣下。赠太仆少卿。

曾亨应(?-1646)
临川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官吏部文选主事。御史张懋爵弹劾他纳贿,被贬归乡。福王时,与艾南英、揭重熙谋守城。清兵至,与子筠被俘。不降,均被杀。其弟和应,也死难。史称“曾氏五节”。

揭重熙(?-1651)
临川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授福宁知府。南明福王时,任吏部考功主事。清兵破抚州,与曾亨应先后举兵,于兰溪大败清军。唐王时,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永明王用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督江西兵,召募万余人,进攻邵武。败还,走依曹大镐,适逢大镐还军铅山,清兵至,为曾天寿暗算,射击中重熙胫项,俘至建宁,慷慨就义。

傅鼎铨(?-1651)
临川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授翰林检讨。李自成陷京师。南还。唐王时,复官。赣州破,退隐山中,鑫声桓反清,鼎铨举兵响应。永明王用为兵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声桓败,他往来张自盛、曹大镐军。至广信张村,被守将所执,囚南昌狱。不降,从容就义。

李钹(1673-1750)
抚州府临川人。康熙进士。累官庶子詹事,吏、户、兵、工四部侍郎。雍正二年(1724年),授广西巡抚,曾查核出广西督抚司道等贪污、捐纳银款八十二万两之积案,后授直隶总督。与河南巡抚田文镜不合,屡互劾,被贬纂修《八旗通志》效力。后因庇护私党受劾被革职。乾隆初,召授户部侍郎,管理三库。学问渊博,研究陆、朱理学,力图调和两说的矛盾,认为程、朱和陆、王二家不可偏废。乾隆十五年卒。

游国恩(1899-1978)
教授。临川人。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山东大学、华中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建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毕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尤长于楚辞研究。

饶漱石(1903-1975)
临川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5年赴苏联,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回国后,任中共中央东南局副书记,中共中央华中局副书记兼新四军政委,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第三野战军政委兼华东军区政委。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建国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1954年,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揭露和批判了“高饶反党联盟”的罪恶活动。1955年被开除出党,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李井泉(1909-1989)
江西临川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军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主任。1934年参加长征。1935年任遵义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0师三五八旅副旅长、政治委员,中央晋绥分局组织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绥分局书记兼晋绥军区政治委员、华北第三兵团政治委员等职。全国解放后,历任四川省政府主席、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全国人大党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第八、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盛中国(1941-)
小提琴演奏家。临川人。1964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同年回国,任中央乐团独奏演员。1962年获第二届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小提琴比赛荣誉奖。

南丰县
曾巩(1019-1083)
建昌军南丰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字子固。北宋嘉佑进士。历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所至注意救灾治疫,平冤狱,除民害,多有政绩。亦留意风土民俗,山水名胜,写下不少传世佳作。其文自然淳朴,亦能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布(1036-1107)
建昌南丰人。曾巩弟。北宋嘉佑进士。任翰林学士兼三司使,协助王安石共创青苗、助役、保甲、农田、水利之法。见神宗怀疑新法,即又否定市易法,后遭罢黜贬官。元丰元年(1078年)因交趾人入贡,处置疆事,移知桂州(桂林市)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元丰末,复翰林学士。绍圣元年(1094年)任知枢密院事。徽宗即位,任宰相,进“绍述”之说,恢复新法。未几,为蔡京排斥,列为元佑奸党,屡贬在外,死于润州(江苏镇江市)。

曾肇(1047-1107)
巩幼弟。举进士。调黄岩主簿、郑州教授,擢崇文校书、馆阁校勘兼国子监直讲,迁国史编修官。元祐初,为《神宗实录》检讨,授中书舍人,历知颍、邓、齐、徐、泰、海等州及应天、江宁二府。徽宗即位,复为中书舍人。兄曾布为宰相,避亲嫌,拜龙图阁学士、提举太一宫。崇宁初,谪知和州,又贬濮州团练副使,安置汀州,归润而卒。肇自少力学,博览经传,仁厚端严,历治十一州,多有善政。

谭尚忠(?-?)
江西南丰人。清乾隆进士。曾任户部主事、河南等省按察使和安徽、山西巡抚、吏部左侍郎等官职。正直不阿,因忤户部侍郎兼军机大臣和坤,被贬为福建按察使。为官清正廉洁,锐意兴利去害。其书法别具一格,颇享盛名。

乐安县
董德元(1095-1158)
乐安县人。为陆九渊弟子。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状元。历任镇南军节度判官、吏部侍郎。二十五年八月,以秦桧援引,官至参知政事。越两月桧死,罢归庐陵(江西吉安县),食禄家居。

吴澄(1249-1334)
抚州崇仁(江西乐安县)人。人称草庐先生。元至大、皇庆年间在国子监任职。英宗即位,升翰林学士。其理学论著独成一家,哲学观点渊源于陆九渊,论著则主张折衷朱熹、陆九渊两派。认为“理在气中,原不相离”,而“理”是“气”的主宰。泰定帝时主持纂修《英宗实录》。

董裕(1546-1606)
乐安人。明隆庆进士。万历二年(1574年)升御史大夫,支持内阁大臣张居正革新受排斥。十年,入掌河南,受理冤案,获“再世包公”之称。因触及宦官利益,降为大理寺少卿。数年后,晋刑部尚书。后告老还乡。

黄火星(1909-1971)
江西乐安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游击大队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任福建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第四军分区司令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二支队政治委员、和含支队政治委员、第七师十九旅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二十五军、二十九军政治委员。全国解放后,历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检察长、中央军委总直属政治部主任。

金溪县
陆九渊(1139-1193)
抚州金溪人。字子静,自号存齐、象山翁。南宋乾道进士。主张博求俊杰,论道经邦,抗金雪耻。淳熙元年(1174年)任靖安县主簿。次年与朱熹会于鹅湖寺,作学术论争。六年,调崇安县主簿。曾率徒往庐山白鹿洞书院讲学。三年后荐为国子正。十三年,以主管台州崇道观的闲职归故里讲学,次年到贵溪应天山建精舍讲学,四方学徒大集,遂改山名为象山。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在象山之麓筑坛授徒。其学术思想为明王守仁所继承发展,成为陆王学派。

危素(1303-1372)
金溪人。少通《五经》,从师吴澄、范椁。元至正初,由推荐授经筵检讨。修成宋、辽、金三史及注《乐雅》。由国子助教累迁礼部尚书。后弃官居房山。明师抵北京,因《元实录》故,投井未遂。洪武二年(1369)授翰林侍讲学士,帝数咨询以元兴亡故。撰《皇陵碑》,皆合帝意。御史五著等文化,教育其亡国之臣,不当列侍从,贬居知州,守余阙庙,卒。

吴伯宗
金溪人。洪武四年(1371)廷试第一名。授礼部员外郎,与修《大明日历》,不归附胡惟庸党,被贬居凤阳。上书论时政,言惟庸专恣不法,不宜独任丞相,久任心为国家祸患。召回。出使安南,称帝意。授国子助教,命给皇太子讲授。改任翰林典籍。帝出十道题命写文章,他援笔立就,文词雅洁。授太常司丞,改任国子司业,皆推辞不受。违帝意。贬为金县教谕。未至,召为翰林检讨。十五年升武英殿大学士。次年,因弟荐举不实,降伯宗为检讨。对人温和宽厚,然刚正不阿。逾年,卒于宫。

王英(1376-1450)
金溪人。永乐二年(1404)进士。选拔为庶吉士,读书文渊阁。慎密,帝令书机密文字。参与撰写《太祖实录》,授翰林院修撰,升侍读。二十年随从帝北征。仁宗即位,累升至右春坊大学士。宣宗立,参与撰写太宗、仁宗实录成,升少詹事。正统元年(1436),主持撰写《宣宗实录》成,升礼部侍郎。十三年升南京礼部尚书。居二年死。谥文安。为人持重。历官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多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他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因性格正直坦率,好规劝人过。三杨皆不喜欢他。故不得重用。

龚廷贤(1522-1619)
江西金溪人。一名应贤,号云林。历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享高龄九十八岁。龚廷贤年轻时随父学医(父龚信,明朝太医院御医)。中年后,亦在太医院供职。晚年从事医学著述,先后写成《万病回春》、《寿世保元》、《济世全书》、《小儿推拿秘旨》等,续编完成其父的《古今医鉴》。这些著述是中国医学遗产中的瑰宝,至今仍为中医课徙的必修书。

黄直
金溪人。受业王守仁。嘉靖二年(1523)会试,主司发试策极诋守仁学。直与欧阳德答策,不阿附主司意,编修马汝骥惊奇,遂中两人进士。授漳州推官。尽废境内淫祠,用其材料修桥梁和官署。御史诬以罪,送吏部降用,行至中途,他又上疏请早定太子,帝怒,贬沔阳判官。曾代理崇阳县事,有惠政。杨名、黄宗明下狱,他抗疏论救。帝大怒,贬雷州卫,赦还。卒。隆庆初,赠光禄少卿。

吴悌(?-1568)
金溪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授乐安知县,调繁宣城,征授御史。为举子求宽容,坐下狱。后出视两淮盐政,托病辞官归,还朝,出按河南。严嵩擅政,又引疾家居二十年,嵩败,一年中迁至南京寺理卿。与吴岳、胡松、毛恺并称“南都四君子”。隆庆初迁南京刑部侍郎。修王守仁学,学者称“疏山先生”。卒官。赠礼部尚书,谥文庄。与陆九渊、吴澄、吴与弼、陈九川并祀乡人所立五贤祠。

吴仁度
金溪人。悌子。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历任吏部主事、右佥都御史。曾抗疏争三王并封。与魏允贞齐名。熹宗时,累升工部左侍郎。天启中,魏忠贤令致仕。卒。

蔡国用(?-1640)
金溪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由中书舍人升御史。崇祯时,屡迁工部右侍郎。督修都城,需石甚急,一时难办,他建议取用牙石。帝阅城,嘉其功。遂特旨提拔为礼部尚书,入阁。后累加封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卒官,赠太保。

杨頀
江西金溪人。乾隆后期进士。历官刑部员外郎、陕西延绥道、江宁布政使、浙江巡抚。总办秋审,执法公平,不阿权贵。嘉庆中,解运军饷至四川,留任地方,经理三省清厘“叛产”,抚恤难民事务。查赈淮扬大水灾。后坐事贬降。道光时卒。

南城县
周迪
南朝梁、陈时人。祖籍临川南城(今江西南城)。有勇力,以弋猎为生。侯景之乱,召募乡人从军,每战必勇冠众军,被推为主帅。梁元帝授以高州刺史,封临汝县侯。敬帝时,迁江州刺史。入陈,历平王琳、熊昙朗,皆有功。以官赏不至,遂怀异心,与留异相结谋反,兵败被杀。

陈彭年(961-1017)
抚州南城人。北宋雍熙进士。历澧、怀二州推官、秘书郎等。咸平四年(1001),上疏请置谏官、择法吏、简格令、省冗员、行公举。景德初,预修《册府元龟》,迁右正言,充龙图阁待制。召为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大中祥符九年(1016),拜参知政事。天禧大礼,为天书仪卫副使、参详仪制奉宝册使。卒,赠右仆射,谥文僖。博闻强记,著有文集百卷。

李观(1009-1059)
建昌军南城人。人称盱江先生。北宋皇佑二年(1050年),由范仲淹荐太学助教,后升直讲,创盱江书院,设帐授徒,曾巩、邓润埔等均为其弟子。嘉佑中,为国子监酒,后为海门主簿、太学说书。排斥佛、道二教。提出“井地立则田均,田均则耕者得食”的主张。

张大经(1114-1198)
建昌南城人。绍兴进士,知龙泉县,有善政。提点江东刑狱,巨豪犯法,惩办其罪。孝宗时,除监察御史,迁大理少卿。擢侍御史。极论民力困,军力贫,为当今之弊。升礼部尚书兼侍读,以徽猷阁学士知建宁府。告老,以通奉大夫致仕,谥简肃。

邓茂七(?-1449)
建昌府(江西南城县)人。以佃耕为生,因杀死本乡豪绅,偕弟茂八流亡至福建沙县当佃农,被编为甲长。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在沙县陈山寨领导佃农抗租,自称“铲平王”,与叶宗留相呼应,先后攻占福建沙县、建瓯、汀州等二十余县,并设置官属。十四年底,率兵攻延平。次年,由于叛徒出卖,在延平城下中伏而卒。余部尽遭镇压。

张升
南城人。成化五年(1469)进士。授修撰,历谕德,弘治改元,升庶子。大学士刘吉掌权,他上疏历数吉纳贿、纵子等十罪,吉甚愤怒,指挥科道弹劾他诬告诋毁,被调任南京工部员外郎。吉罢,复故官。累升至礼部尚书。武宗嬉游怠政,他规劝,帝不听,遂连疏乞休,不允。正德二年(1507)违刘瑾意,告病,加封太子太保归。卒于家。

程钜夫(1249-1318)
名文海,以字行。建昌(今江西南城)人。初为集贤直学士,兼秘书少监。至元十九年(1282)奏陈五事。多被朝廷采行。后奉诏求贤于江南,荐赵孟頫等二十余人。二十六年,上言反对桑哥专政。由于忽必烈不许,才免遭杀害。后出任闽海道、江南湖北道、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使。主修《成宗实录》、《武宗实录》。卒。追封楚国公,谥文宪。

东乡区
舒同(1905-1998)
江西东乡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历任军政治部秘书、师政治部秘书长、团宣传部部长、政治部主任。1934年参加历次反“围剿”作战及长征。1936年参加东征、西征战役。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总部秘书长、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华东局宣传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华东局宣传部部长。全国解放后,历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是著名书法家,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资溪县
宜黄县
乐史(930-1007)
抚州宜黄人。字子正,号月池。南唐时任秘书郎。入宋为平原主簿。北宋太平兴国进士。数任知州,为官颇以贿闻。居洛阳至终。毕生为研究历史地理之要籍。撰述传奇小说亦多。

谭纶(1520-1577)
宜黄人。明嘉靖进士。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任台州知府,练兵御倭,寻升海道副使。嘉靖四十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率戚继光、俞大猷平定境内倭寇。后又以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隆庆元年(1567年),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练兵守边,加强北方防务,以功升兵部尚书。主军务三十年,沉毅知兵。以海道副使,与戚继光等剿平闽、浙倭寇。带兵作战,战功卓著。与继光齐名,时称“谭、戚”。万历五年卒,谥襄敏,赠太子太保。

黄爵滋(1793-1855)
字德成,号树斋。江西宜黄人。历官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兵科给事中、工科掌印给事中、陕西道临察御史、鸿鼐寺卿、礼部侍郎、刑部侍郎等职。著有《仙屏书屋诗录》、《黄少司寇奏疏》、《仙屏书屋文录》等。

程孝刚(1892-1977)
铁道机械工程学家。宜黄人。1917年毕业于美国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系。曾任中东、津浦、胶济铁路局机务处处长、工程师,交通大学教授、校长,浙江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毕生从事铁道机械工程教学和研究。

广昌县
陈宗礼(1203-1271)
广昌人。南宋淳佑进士。咸淳六年(1270年)度宗即位,拜殿中侍御史,权礼部尚书。出任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再入为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赖巽(1385-1440)
江西广昌人。明永乐进士。拜河南道御史,累官至云南按察使。为官廉正,执法不阿,革弊除奸,卓有声誉。

何乔新(1427-1502)
景泰五年(1454)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广东司郎中。锦衣卫卒犯法,逮捕惩治不容情,都指挥袁彬说情,不从。彬怒,使人设法寻找他的过错,无所得,由是名声大起。成化时,历官湖广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孝宗嗣位,万安、刘吉等顾忌他刚正,使出任南京刑部尚书。弘治改元,始任刑部尚书。博览郡书,著述甚多。致仕归,众多人推荐,不复仕。卒。正德时,赠太子太保。

黎川县
陈孚恩(?-1866)
江西新城(今黎川)人。道光拔贡生,任吏部七品小京官。得穆彰阿信任,历官至军机大臣、刑部尚书,左副都御史兼署顺天府尹。先后赴山东、山西处理要案,劾罢两省巡抚。咸丰初年,在家乡治办团练,抗拒太平军。阿附权臣肃顺、载垣,再官至礼、兵、刑、户、吏各部尚书。后被革职抄家,遣戍新疆。同治中用兵伊犁时,助理军饷。同治五年,伊犁城破而死。

鲁之俊(1911-1999)
新城(今黎川)人。1933年毕业于北平陆军军医学校医科。曾任广西军医院军医、广东军医总院主任军医。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到延安。曾任八路军军医院医务主任、院长,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兼外科主任,延安中国医科大学教授,中央军委卫生部副部长,晋冀鲁豫军区卫生部第一副部长。建国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副部长,西南行政委员会卫生局局长,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院长、名誉院长,世界针灸联合会筹委会执行主席。在延安时期即从事针灸、中医药的研究、推广工作。建国后,负责创办了中医研究院。著有《新编针灸学》。

崇仁县
虞允文(1110-1174)
南宋政治家。字彬甫,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以中书舍人参谋军事,督师击溃金兵,取得采石矶之战的胜利。次年出任川陕宣谕使,入朝任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后为四川宣抚使。其墓在四川仁寿县于丞乡。

罗点
抚州崇仁人。南宋淳熙进士。累迁校书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兼皇太子宫教授,以古事劝戒,作《鉴古录》以献。历起居舍人、太常少卿兼侍立修注官、试兵部尚书等。屡上疏论事,尽言无隐。宁宗嗣位,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病亡卒,赠太保,谥文恭。

虞集(1272-1348)
字伯生,世称邵庵先生。崇仁人。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他三岁即知读书。幼从母杨氏及吴澄学。大德初,入京为大都路儒学教授、国子助教。仁宗时为集贤修撰。泰定初为秘书少监。与王结随从泰定帝去上都,用蒙语、汉语讲解经书,升为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建言用江浙之法,在京师以东沿海筑堤捍水为田,听富民开垦,既可捍海潮,又可卫京师。未被采纳。后海口万户之设,大略采其说。文宗时为奎章阁侍书学士。奉命与赵世延等仿唐宋《会要》修《经世大典》。书成,共八百帙。诗文称大家。因劳累患眼疾,回归江西。卒。封仁寿郡公。

刘最
崇仁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由慈利知县升为礼科给事中。嘉靖二年(1523),中官崔文以祷祠事诱惑帝,最极言其非,且奏文耗费国库金状。帝既从文言,又命最自核侵耗数。最又言文欲假借他事阻止核查,以逃避己罪,制裁言官,违帝意,出为广德州判官。东厂太监芮景贤告诉帝,说最在途中仍怀恨。帝怒,把最充军邵武。久之,赦还。家居二余年卒。

吴道南
崇仁人。万历进士。历官编修、少詹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要,明达政体,辅政正直,颇有名望。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揭发沈同和、赵鸣阳舞弊事,沈党侧目,遂交章论劾。道南上疏二十七,乞归。天启初,即家任太子太保,乡居二年卒。赠少保。

黄育贤(1902-1990)
水利发电专家。崇仁人。1926年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1929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土木工程硕士学位。曾任美国纽约州公路局第三工务所、波托顾问工程公司设计工程师。回国后,任资源委员会专员、专门委员,龙溪河水力发电工程处、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处长。建国后,历任燃料工业部水力发电工程局局长,电力工业部水力发电建设总局总工程师,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总工程师。我国水力发电事业的创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