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人物

赣州市

瑞金市
陈炽(?-1899)
江西瑞金人。清光绪举人。历任户部郎中、刑部郎中、军机处章京。曾遍游沿海大埠及香港、澳门,积极钻研西学。主张学习西方的同时,需维护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以“互相观摩,互相补救”。主张富国必先富民,依靠自已力量发展民族工商业,赴趋列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戊戌政变后,精神抑郁,次年在家乡病逝。

刘英(1903-1942)
江西瑞金人。原名刘声沐。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会计、出纳、军部文书、连指导员、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等职。1939年主持召开中共浙江省一大,任书记兼统战部部长,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1941年任中央闽浙赣三省特派员。1942年因叛徒告密,于浙江永康方岩英勇就义。

陈光(1914-1986)
瑞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瑞金县区委书记,第五军团师政治部、军团政治部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中共京沪路北特委书记、新四军第二师旅政委、中共津浦路东地委书记、苏南区委副书记、苏浙区一地委书记、中共中央华中分局二地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镇江地委书记,江苏省地委书记、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华东局纪委副书记、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共江苏委书记处书记、代理第一书记、常务书记,民政部副部长。是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

江拥辉(1917-1991)
瑞金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一军团保卫局科员、师特派干事。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营教导员,东北民主联军副师长、师长,第十三兵团军参谋长。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广西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军长、军长。回国后,历任沈阳军区副参谋长、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沈阳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南康市
谢启昆(1737-1802)
江西南康人。乾隆中期进士。历官知府、按察使、布政使至广西巡抚。乾隆中曾主持河南乡试,补山西亏空。嘉庆四年(1799)上疏陈各省仓库积弊,论补亏空之法。禁客民重利盘剥土司。归还准则田产。仿浙江海塘竹篓囊石之法修筑兴安陡河石堤。以文学著名,尤善作诗。嘉庆七年卒。

郭大力(1905-1976)
经济学家。南康人。1927年毕业于大夏大学。曾任广东文理学院、厦门大学经济学教授。建国后,历任中央马列学院、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长期从事马克思著作的翻译和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教学工作。1938年出版了与王亚南合译的《资本论》第一个中文全译本。1949年出版了《剩余价值学说史》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罗贵波(1907-1995)
南康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安远县委书记、赣县县委书记。1930年任红三十五军政治委员兼军委书记。1934年参加长征,任红军大学上级干部科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O师政治部部长、军事部部长、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太原警备司令员。全国解放后,任中国驻越南民主共和国大使、外交部副部长、山西省省长。是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

石城县
陈敏(1113-1173)
赣州石城人。精骑射。南宋时以统制驻漳州(属福建),赴赣州镇压齐述起事,因功授右武大夫。后驻高邮,兼知高邮军事,屡败金兵于射阳湖。移守南北咽喉楚州(江苏淮安市),修城号“银铸城”,积极备战。卒于任所。

黄大埙(1861-1930)
江西石城人。字伯青,号隶斋。清光绪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曾督率学生出洋游历,首任江西高等学堂监督,江西地方自治研究会会长,江西全省铁路总董、协理。与陈三立、刘景照等人主管南浔铁路之集资筑路事宜。

刘明辉(1914-2010)
石城人。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第五军团团特派员,第四方面军第十三军保卫局科长、师特派员。参加中央苏区“围剿”和长征。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锄奸部科长、晋冀鲁豫野战军旅政委、第三兵团组织部部长。参加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历任重庆市公安局局长,云南省公安厅厅长、省第二届政协主席,中共云南省委第二书记,云南省省长、省第六届人大常委员会主任。是中共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

伍生荣(1918-2011)
石城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43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团长、第一野战军师参谋长。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建国后,任兰州军区参谋长。1960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基本系。后历任兰州军区后勤部政委、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军区副司令员兼青海省军区司令员,中共青海省委书记,青海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64年晋为少将。

安远县
赣县
钟绍京(659-746)
虔州(今江西赣县)人。字可大。他与十七世祖钟繇同以书法闻名,史称繇为大钟,绍京为小钟。初任司农禄事。唐景龙年间以善书法入直凤阁。景云元年(710年)为宫苑总监,因从临淄王李隆基平定韦后难,封为中书侍郎,参预机务。不久,晋封中书令、越国公。天宝五载卒。大中元年(847年)朝廷续画将相功臣180人像于凌烟阁,绍京名列其中。

刘渊然
赣县人。幼为祥符官道士,能呼风唤雨。洪武中,赐号高道,馆朝天宫。永乐中,至北京。仁宗立,赐号“长春真人”。宣德初,进大真人。卒年八十二。

方天(1902-1991)
赣县人。国民党陆军中将。黄埔军校二期。结业后曾任排长、连长,并参加了北伐战争。与郭忏均为陈诚系实力派核心人物。参加了对中央红军的第三次“围剿”作战。历任十八军军长、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五十四军军长。陈诚任军政部部长时,方天调该部军务署任署长。后任国防部第五厅厅长、参谋次长,为国民党军事领导人之一。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任江西省主席。后去台湾,任中央评议委员。

赖传珠(1910-1965)
赣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赣南大埠圩、雩都等地农民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连党代表。1929年参加古田会议。1931年后任第一军团团长兼政委、师参谋长,第五军团军政治部秘书长、师政委。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陕甘宁省军事部代部长。1937年先后入延安抗大、中央党校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参谋处处长、江北指挥部参谋长,新四军参谋长。参与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纵队政委、东满军区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纵队政委,第十五兵团军政委、兵团政委。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参与指挥解放海南岛的渡海作战。1950年后,历任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北京军区、沈阳军区政委,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廖容标(1912-1979)
赣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一方面军连、营、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同年参与领导黑铁山起义,组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五军,任司令员。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支队长,山东军区旅长、军分区司令员泰山区专员、师长。领导开辟泰山地区抗日根据地。1946年后,任渤海军区副司令员、济南警备区司令员。参加了周长、济南等战役。建国后,任华东公安部队兼上海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宁都县
丁积
宁都人。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授新会知青县。曾从师陈献章。为政,主爱民,抑制豪门大族,兴教化,变民俗。杜绝苛役“当月钱”,毁淫祠。为祈雨得病卒。部民聚哭于途。

刘浩天(1912-1984)
宁都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少共宁都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第一军团师民运科科长、教导营连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保卫股股长、抗大一分校政治部副主任、胶东军区分区政委兼中共北海地委书记。参加了沂蒙山区反“铁壁合围”。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师政委、华东野战军纵队政委、第九兵团军政委。参加了莱芜、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委。回国后,任总高级步兵学校政委,军事学院院长,海军舰队政委、司令员。是中共第九届候补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寻乌县
叶楷(?-1575)
安远篁乡堡(现属寻乌县)人。祖父叶廷芳、父叶芳都曾率众反抗明朝廷。世代贫苦。从明弘治六年至万历三年(1493-1575),祖孙三代皆起兵抗明,遍及赣、粤、闽三省,毗邻150公里,前后持续时间达八十二年之久。万历三年(1575年)九月兵败,被围在赖舍庙中,明官军放火烧庙。叶楷与其妻林氏和众多兵士皆亡。

古柏(1906-1935)
江西寻邬(今寻乌县)人。192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梅县学艺中学学生,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7年秋回乡开展革命活动,参加建立中共党支部、秘密发展农民协会会员活动。1928年领导寻邬农民暴动,不久任共青团梅县县委宣传部部长。同年夏领导重新组织寻邬游击队。1929年会见毛泽东、朱德,任赣南红军第二十一纵队党代表。同年冬任寻邬军事委员会主任、中共寻邬县委书记。1930年2月成立红四、五、六军共同前委,任秘书长。5月协助毛泽东进行寻邬调查,后任红一方军总前委秘书长,并被选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1931年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裁判部部长兼内务部部长。同年冬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劳动部秘书长。1932年任红军独立第三师师长。1933年因支持毛泽东正确路线,受到“左”倾领导者的错误批判。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江西坚持游击战争,任闽粤赣边游击队司令员。1935年于广东龙川上坪鸳鸯坑牺牲。

邝任农(1910-2003)
江西寻邬(今寻乌县)人。1927年参加寻邬农民暴动,任寻邬游击队排长。1930年成立红三十五军,任特务团团长、军需处处长。1932年任红一方面军二十二军经理部部长。1934年参加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及长征。1936年参加东征、西征战役。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供给部部长、鲁南军区司令员、中央山东分局情报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鲁中南军区副司令员、济南警备区副司令员、华东军区后勤部部长。全国解放后,历任军委空军副司令员兼民航总局局长、空军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兴国县
廖均卿(1350-1413)
兴国人。字兆保,号玉峰。因继承远祖廖瑀所得唐代杨筠松堪舆秘术,获声誉。明永乐八年(1410年),以建长陵有功,被封为钦天监、灵台博士。陵寝建成,不愿再封官受金,成祖御赐纸扇一柄,并题诗云:“江西一老叟,腹内藏星斗。断下金石鲤,果中神仙口。赐官官不要,赐金金不受。赐尔一清风,任卿天下走”。

朱明(1903-1964)
江西兴国人。原名朱良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任红九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参加长征。1935年任中共川康省委组织部部长、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0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央党校第三部组教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一野战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全国解放后,历任总政治部组织部第一副部长、总参谋部通信兵政治委员。是中共八大代表。

陈奇涵(1897-1981)
江西兴国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19年起先后入韶关滇军讲武堂分校、护国第二军讲武堂学习。曾参加孙中山发动的第一次北伐和镇压商团叛乱。1925年入黄埔军校,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的战斗。1926年夏去赣南、赣东,开办工农训练班,参与组织建立赣州各县共产党组织。1927年春任朱德在南昌创办的军官教育团参谋长兼中共支部书记。大革命失败后,参与领导创建赣南革命根据地。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后因受“左”倾错误处理被撤职。1934年任军委随营学校校长;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先后任红一、红五军团教育科科长。1935年9月任红军陕甘支队干部团(随营学校)团长(校长),11月任红十五军团副参谋长、参谋长。1937年初入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同年秋任中共中央军委第四局局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绥德警备司令部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校长、军委情报部第三室副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察热辽军区副司令员、东满军区司令员、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第二参谋长、江西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全国解放后,历任江西军区司令员兼江西省政协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九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

尹林平(1908-1984)
江西兴国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闽南红军独立团团长,中共厦门临时工委书记,广东省委常委兼军委书记,东江特委书记,东江纵队政委,广东区委书记,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副书记,粤赣湘边区区委书记,粤赣湘边区纵队司令员、政委。建国后,历任广东省军区副政委,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常委,广东省副省长,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部长、候补书记、书记,广东省第四届政协主席。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康志强(1912-1986)
兴国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连长。同年入瑞金红军学校学习。后任彭杨步兵学校政治教员、第一军团团政委。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大队大队长、团政委、旅政委,新四军第四师旅政委兼淮北军区分区政委、中共淮北三地委书记。参加了平型关战斗、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和淮北1942年冬季反“扫荡”。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纵队副政委、政委,第七兵团军政委。参加了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华东军区海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海军东海舰队政委、海军学院政委、北海舰队政委、海军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邱会作(1914-2002)
兴国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军委四局科长、军委供给部部长。参加了长征。后任八路军第四纵队供给部政委、新四军第四师组织部部长、热辽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纵队副政委,第十二兵团军政委。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兵团副政委、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3年被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萧华(1916-1985)
江西兴国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军团政治委员、青年部部长、师政治委员等职。参加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及长征。参加东征、西征战役。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鲁西军区政治委员、中央山东分局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第十四兵团政治委员。全国解放后,历任军委空军政治委员、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兰州军区政治委员。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八、第十一、第十二届中央委员。著有《怎样进行战时政治工作》、《长征组歌》、《铁流之歌》等。
谢有法(1917-1995)
兴国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军委直属队后方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总政治部组织干事。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晋南军政干部学校政治处主任,八路军野战政治组织部副科长,山东纵队组织部、山东军区组织部部长。参加了沂蒙山区反“铁壁合围”。解放战争时期,任军浦前线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新四军、山东军区组织部部长,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第九兵团政治部主作任,新四军、山东军区组织部部长。参加了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主任。回国后,任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1958年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班。后历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政委,解放军政治学院政委、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定南县
上犹县
于都县
袁庆祥(1450-1531)
赣州府雩都(今于都)人。明万化四年(1468年)乡荐国子生,历事内承运库。见宪宗用财无度,上章言其弊,忤旨被杖,遣还国学。十四年中进士,任潜山县知县,遂升广东按察司佥事,晋阶朝列大夫。一生刚直不阿,人称“袁清官”。在广东带兵有方,颇有政绩。正德十四年(519年)致仕归里,自称野翁。

刘重桂(1915-2005)
雩都(今于都)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大队队长,冀鲁边军区营长、团参谋长、军分区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纵队作战科科长,第四野战军师参谋长。参加了辽沈等战役。1954年毕业于军事院基本系。后任广州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军参谋长、驻越南大使馆武官,广西军区副司令员、政委,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书记,第二书记。

张耀祠(1916-2010)
雩都(今于都)人。参加了长征。1936年加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后任延安中央教导大队中队长。中央警备团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建国后,历任中央纵队师副政委、中央警卫师副政委、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兼中央警卫团团长、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兼总参谋部警卫局第一副局长、成都军区副参谋长。是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64年晋为少将。

凌力(1942-)
女小说家。江西于都人。1960年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电信工程学院。1966年毕业后到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三研究院任技术员。1978年后调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工作。1980年出版描写太平天国后期捻军革命斗争的长篇历史小说《星星草》(上、下两部),获得好评。1987年又推出系列长篇历史小说《康熙皇帝》的第一部《少年天子》。

龙南县
徐永煐(1902-1968)
龙南人。1925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入芝加哥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斯坦福大学学习,1927年加入美国共产党。曾任美共旧金山市委委员,美共中央中国局委员、书记。1946年回国。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央军委外事组编译处处长,天津市、上海市外事处副处长。1951年后,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主任,外交部政策委员会负责人、美澳司司长,外交部顾问,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

王升(1917-2006)
龙南人。中央军校第十六期、中央干部学校研究部第一期毕业。曾任江西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视导员,赣县政府军事科科长,国际部预备干部局督察“戡建”大队队长,大上海青年服务总队总队长,国民党江西省党部书记长。1949年到台湾后,历任台湾“国防部”政工干部学校教育长、校长,总政治作战部主任,联合作战训练部主任,台湾驻巴拉圭“大使”。

崇义县
陈大庆(1905-1973)
江西崇义县横水乡麻土村茶栅背人。国民党陆军上将。黄埔一期毕业生。先后担任团长、旅长、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警备司令,及台湾“国家安全局局长”、“台湾省主席”及“国防部部长”等。1960年,晋升二级陆军上将。1969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委。

信丰县
曾思玉(1911-2012)
信丰人。1928年参加赣西赣南起义。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一军团连政委、团政委、师通信主任。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团政治处主任,鲁西军区政治部主任旅政委,冀鲁豫军区分区司令员。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开辟鲁西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纵队副司令员、冀察热军区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纵队司令员、第十九兵团军长。参加了邯郸、清风店、石家庄、平津、太原、兰州等战役。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长、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战役系。后历任沈阳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葛洲坝水利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兼政委,济南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顾问。是中共第九至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三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全南县
大余县
戴均元(1746—1840)
江西大庾(今大余)人。太仆寺卿戴第元之弟,大学士戴衢亨之叔父。乾隆中期进士。历官至左都御史,吏部、礼部尚书,军机大臣兼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经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历官达五十余年。嘉庆末年,与大学士托津共启遗诏,奉道光帝即位。屡次主持江南、湖北、顺天乡试,三次主持会试。先后出任南河总督、东河总督。堵筑黄、运河周家堡、壮原墩、睢州决口,建高堰义字坝,惠济闸。筹措漳河、卫河水利。累加衔至太子太师。后革职归乡。道光二十年卒。

戴衢亨(1755-1811)
大庚(今大余)人。清乾隆举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赐内阁中书和军机章京。四十三年,以一甲一名中进士及第,出任湖北、湖南等省考官,督山西、广东学政,在翰林院升至侍读学士。嘉庆二年(1797年),以三品卿衔超授军机大臣。四年,乾隆帝卒,嘉庆亲政,戴迁吏部左侍郎。七年,升任兵部尚书,镇压白莲教起兵。任工部、户部尚书,并充南书房、经筵日讲起居注官,授协办大学士。十五年,授体仁阁大学士。十六年,随嘉庆帝巡幸五台山,途病卒于直庐。赠太子太师。

会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