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人物

九江市

周访(260-320)
庐江录阳(今江西九江)人。左中郎将周敏子。初仕为县功曹。司马睿过江据建邺,为参镇东军事。以扬烈将军领兵讨伐华轶,又领兵镇压杜弢起义。累迁安南将军,荆州刺史。大兴三年卒,谥壮。

周抚(?-365)
周访子。初仕为司马睿丞相掾,投附王敦为从事中郎。随王敦叛乱,兵败逃入西阳,遇赦复官。永和初,随桓温平蜀,以功迁平西将军,封公。累迁镇西将军。兴宁三年卒,谥襄。

王寓(?-1130)
江州(今江西九江)人。历著作佐郎,度支员外郎兼编修官、国子监司业、中书舍人兼蕃衍客直讲等。钦宗立,由给事中兼迩英殿经筵侍讲等。为礼部尚书、翰林学士。以尚书左丞为副使,与康王使金,寓惮行,钦宗大怒,追毁尚书左丞命,贬单州团练使,安置新州。建炎末,遇害于江州。

徐秀钧(1879-1913)
江西九江人。同盟会会员。游学于日、英、德等十七国数年,通晓七国文字,精于财政、金融之学。民国元年(1912年)初,任总统府军事秘书。不久,李烈钧督赣,任徐秀钧为都督府顾问兼江西民国银行行长。民国2年初,被选为众议院议员、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4月,袁世凯非法大借款,徐秀钧在议院反对最力。二次革命中奔走南北,鼓吹反袁,并把侦知的北洋六镇军事情报密告李烈钧。二次革命失败后,被袁世凯诬为“乱党”予以逮捕。解押到九江杀害。

蔡公时(1882-1928)
江西九江人。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江西光复后,任江西交通部长。后追随孙中山,任元帅府参军。民国17年(1928年),任国民北伐军战地政务委员会外交处主任,兼山东交涉员。当时,日本出兵强占济南,企图占领山东,蔡公时对日交涉,强烈要求日军撤出济南,5月3日惨遭日军杀害。

吴铁城(1888-1953)
江西九江人。原籍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国民党陆军中将。1907年加入同盟会。1908年毕业于同文书院。早年追随孙中山。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师长。曾参与和领导光复九江、统一全江西的革命运动;力助孙中山先生反袁斗争、讨伐陈炯明、平定商团;其后赴东北,劝说张学良易帜和助蒋入关。先后任九江军政府部参议官、孙中山大元帅府参军、东路讨贼军第一路司令、广州市公安局长兼省警务次长、后又兼省警卫军司令、广东省政府主席。1932年后任上海市市长。抗战期间,任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长、国民党中央秘书长。抗战胜利后,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外交部长。去台湾后,任“总统府资政”等职。

许德珩(1890-1990)
政治活动家。九江人。字楚生。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早年参加少年中国学会。五四运动中起草《五四宣言》,任《全国学联日刊》总编辑,是学生领袖之一。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6年回国。先后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代主任、秘书长。1927年后,任暨南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并从事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工作。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4年在重庆发起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是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1949年参加筹备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水产部部长,九三学社第二至七届中央主席、名誉主席,黄埔同学会顾问。是第四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魏道明(1901-1978)
德化(今九江)人。北京法文专修馆肄业。1925年获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早年在上海当律师。1928年后任国民党政府司法行政部部长,南京特别市市长,《时事新报》、《大陆报》、《大晚报》总经理,国民党政府行政院秘书长,驻法国、美国大使,立法院事院长。1947年后任台湾省政府主席。1964年后任台湾驻日本“大使”、台湾“外交部”部长、“总统府”资政。

蔡若虹(1910-2002)
画家、美术评论家。九江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同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后在上海从事漫画创作。1939年后任延安鲁艺教员、美术系主任。1946年后任《晋察冀日报》美术编辑。建国后,历任《人民日报》美术编辑、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

杜宣(1914-2004)
剧作家、散文家。九江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1937年毕业于日本东京日本大学。后任桂林《戏剧春秋》编委,新中国剧社社长,昆明《群报》、《评论报》总编辑。建国后,历任上海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上海分会副主席。著有电影文学剧本《长虹号起义》、《兰兰和冬冬》,散文集《西非日记》。

瑞昌市
周勍(826-907)
浔阳(江西瑞昌市辂北)人。字大节。早期以明经登科。中和年间敕封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殿中侍御史上柱国、江洲右颜指挥第三部都团将。天佑初,补江洲军总管,升御史中丞领尚书。梁篡唐后,愤疾而终。

柯昶(893-976)
瑞昌柯乐源人。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进士。历任银青光禄大夫、殿前侍御史、都押衙、防御使、上柱国、兵部尚书及江洲右颜第一部都团将等。

九江县
赵光抃(?-1643)
九江德化(今九江县)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崇祯时,巡蓟、辽军务。尽得边塞形势,战守机宜,列十二事以献,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密云。因告发中官邓希诏奸谋,反得罪,遣戍广东。兵事益艰,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州、永平、山海、通州、天津诸镇军务。清兵陷蓟州,又陷螺山,帝大怒,斩于西市。人皆以为冤。福王时,复官。

曹钦程
江西德化(今九江县)人。由进士知吴江县。谄附汪文言,得工部主事。事魏忠贤如父,由员外郎擢为太仆少卿。为忠贤十狗之一。忠贤诛,系狱,论死。李自成陷北京,破狱出降。自成败,不知所终。

星子县
陶潜(365或372-427)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字元亮,号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晋大司马陶侃曾孙。少好学,博览群书,不慕荣利。初任江州祭酒,不久辞官归。后复任镇军、建威参军。东晋义熙元年(405年)任彭泽令。因不为五斗米折腰,次年即辞官归田。南朝宋元嘉四年(427年)卒于柴桑。善诗文。今存《陶渊明集》。

陶尚德(?-?)
栗里(江西星子县温泉)人。晋陶渊明后裔。明嘉靖进士。曾任云南御史,上“大礼防边漕粮茶税诸疏”,后升刑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一品俸,赐玉归田。后杜门著书。

武宁县
李烈钧(1882-1946)
江西武宁人。原名烈训,字协和,别号侠黄。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留学日本,在士官学校学习陆军,不久加入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年)毕业归国,任江西新军管带。因宣传革命事泄,赴云南,先后任讲武堂教官和陆军小学总办。宣统三年武昌起义后回九江,联络新军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分府。后历任江西都督府参谋长、安徽都督、江西都督、北伐第二军总司令等职。民国2年(1913年)宋教仁被刺,主张武力讨伐袁世凯。被袁世凯撤职。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日本。民国4年,在昆明参加护国运动,任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民国6年,护法政府成立,任总参谋长。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民国13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民国16年由蒋介石委任为江西省政府主席,后任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参议院院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后,主张抗日。民国35年病逝于重庆。

彭泽县
欧阳一敬
彭泽人。嘉靖进士。授萧山知县。升刑科给事中。弹劾晋应槐、董份等劣迹。三迁至兵科给事中。自严嵩败,言官争发愤论事,一敬尤敢言。弹劾高拱威制朝绅,专柄擅国。又弹劾齐康,康亦弹劾一敬。时康主高拱,一敬主徐阶,互指为党。言官复论康,康竟坐调。不久一敬升太常少卿。拱再执政,一敬惧,即日告归,半道忧死。

高善继(1854-1894)
江西彭泽县人。曾举学廉方正,任弋阳县训导。后任天津县教谕。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日本藉口朝鲜东学党之乱,派兵侵犯中国,高善继投笔从戎。带队乘英轮“高升”号赴朝救援,驶至牙山附近,与敌相遇。日舰“浪速”号直冲而来,逼“高升”号投降,高善继激励将士说:“我辈自请杀敌,岂可贪生怕死,今日之事有死而已!”“高升”号被鱼雷击中后,高善继镇定自若,指挥官兵英勇反击,直到船身沉没,与数千名官兵一同壮烈牺牲。事后,光绪帝谕赐祭葬,翌年追赠道衔、世袭五品云骑尉。

永修县
邓润甫
北宋建昌(今江西永修)人。举进士。历武昌令、直舍人院、知制诰、御史中丞等。哲宗立,擢翰林学士承旨,修《神宗实录》。请补外郡,知永兴军。哲宗亲政,首陈绍述之说,遂拜尚书左丞。病亡,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安惠。

李常(1027-1090)
南康建昌(今江西永修)人。第进士,调江州判官。熙宁初,为秘阁校理,改知谏院。王安石行新法,极论其流毒天下。通判滑州,起知鄂州,徙湖、齐二州。元丰中,擢礼部侍郎。哲宗立,进户部尚书。出知邓州,卒。入仕而藏书至九千卷,号“李氏山房”。

魏源
建昌人。永乐四年(1406)进士。授监察御史,巡按陕西,出外任为浙江按察副使。宣德中,历任河南左布政使、刑部左侍郎。出抚河南旱荒,开仓发粮,免拖欠赋税杂役,流民渐归。英宗即位,升刑部尚书。正统二年(1437)命整饬大同、宣府诸边备,有功绩。事毕还朝。不久因断狱案不当被下狱。后释放复职。久在刑部,断狱多平恕。八年致仕,死。

王弼(1899-1977)
江西建昌(今永修)人。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赴苏联,先后进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格勒空军地勤学校和莫斯科茹科夫斯基军事航空工程学院学习。1938年回国。曾任新疆航空训练班教员、延安机械工程学校校长、延安军事学院工程系主任、中共中央军委作战部空军组组长、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政委、中共中央军委航空局政委。建国后,任空军副政委兼工程部部长、副司令员。

修水县
徐禧(1013-1082)
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自少博览周游,无意科举。北宋熙宁间行新法,到汴梁(河南开封市)探访内兄黄庭坚,呈《治策》二十四篇,以平民身份充任经义局检讨,出任镇安军节度推官、荆湖北路转运副使。元丰初召知谏院,直龙图阁。元丰五年(1082年),受命赵边拒西夏。筑永乐城(陕西米脂县西北无定河南),夏兵围城,士卒渴死大半,城破被杀。赠吏部尚书,谥忠愍。

黄庭坚(1045-1105)
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字鲁直。北宋治平进士。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熙宁五年(1072年)任北京(河北大名县)国子监教授,为文彦博所重。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吉州太和县,途中游舒州怀宁(安徽潜山县)山谷寺,遂自号山谷道人。在任体恤民情,以平易为治。哲宗立,进为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等职。在馆阁生活六年间,常与苏轼兄弟以及和他同被称为“苏门四学士”的张耒、秦观、晁补之等人聚于京师,赋诗论文,赏书评画。诗风推崇杜甫,成为江西诗派始祖。书画讲究锤炼,追求奇幻,影响极大。绍圣元年(1094年),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被贬为涪州别驾,安置黔州摩围山开元寺,从此自号“涪翁”,又自称“黔江居士”。五年,移居戎州,将杜甫在东西川和夔州所作诗全部书写,由杨素翁出资刻碑并藏于大雅堂。书法擅长行草,取法颜真卿和怀素。用笔纵横奇崛,自成一格。与苏轼、米芾、蔡襄齐名,称“宋四家”。崇宁元年(1102年)复官后,抵太平州任知州。次年受“幸灾谤国”之诬被羁管宜州。卒谥文节。

徐俯(1075-1141)
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字师川,号东湖居士。七岁能诗,为舅黄庭坚所器重。以父荫授通直郎。绍兴二年(1132年)赐进士出身。后升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为人正直,不畏强暴,曾买一名叫昌奴的婢女以讥讽张邦昌,因此罢职。后为诸大臣力荐回朝,又因与赵鼎、朱胜非议政不合,出知信州(江西上饶)奉祠归。人学其诗者甚众。绍兴中,卒。

章鉴(?-?)
南宋隆兴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以省试及第。历官中书舍人、参知政事、迁同知枢密院事。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在朝时,居官宽厚、清廉,被称为“满朝欢”。元兵逼临安,藉故出走,被召还朝,罢相奉祠。罢相归。仅存一玉杯,余无一物。又因庇护殿帅韩震之事削官放归田里。卒。

冷应澄(?-?)
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南宋宝庆进士,庐陵(江西吉安县)主簿。以廉能著称。后知广州,主管广南东路经略安抚司公事,马步军都总管。常云“治官事当如家事,惜官物当如家物”。政绩卓著。

周期雍
江西宁州(今江西修水)人。明正德三年(1508)进士。授南京御史。瑾诛,凡被瑾罢官者皆起,期雍出为福建佥事,选精锐讨宸濠反。嘉靖时,累官刑部尚书。十九年(1540),郭勋修前怨,劝帝罢免大臣,遂去位。家居十年卒。

陈宝箴(1831-1900)
江西义宁(今江西修水)人。举人出身。清同治年间,曾随曾国藩办团练,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光绪六年(1880年),因功升河北道台,治武涉。八年秋,又擢任浙江按察使。不久,因河北武涉任内刑狱事被诬劾而免职。后由湖南巡抚王文韶推荐,于十六年授湖北按察使。二十年,调任直隶布政使。次年八月,授湖南巡抚。在任期间,支持戊戌变法,成为全国所有督抚大员中唯一支持新政的人,受到光绪帝褒奖。戊戌变法失败后,被革职处罚,永不叙用。

陈三立(1853-1937)
南昌府义宁州(今江西修水)人。清光绪进士。戊戌变法期间,其父陈宝箴任湖南巡抚,在长沙办时务学堂,主荐梁启超为总教习,父子共襄新政。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等被合称为“四公子”。变法失败后被革职,后终身不仕,致力于诗文写作。民国26年(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悲愤病发,拒不服药,绝食五日而死。

陈寅恪(1890-1969)
史学家。义宁(今修水)人。1910年后曾在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士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并从事研究,专攻比较语言学。1926年回国后,任清华大学研究所导师、教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央研究院院士,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是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协常委。通晓英、法、德、日、拉丁、希腊文及蒙古文、满文、西夏文、梵文等多种语言文字。对中国中古史、佛教经典和元稹、白居易诗的研究尤有成就,学识渊博,在中外史学界备受推崇。著有《唐代政治史述稿》、《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元白诗笺证稿》等。

湖口县
德安县
夏竦(985-1051)
江州德安人。以父战死,授丹阳主簿。举贤良方正科,历官右正言,尚书礼部员外郎、知制诰,枢密副使等。宝元初,元昊来犯,知永兴军,徙鄜州。边臣多议征讨,竦以为出师非宜。上书论事:教习强弩以为奇兵、羁縻属羌以为藩篱,增置弓手、壮丁以备城守等,加旨边防、抵御西夏。又数请解兵柄,改判河中府,庆历中,召拜枢密使,以谏官反对,改知亳州。病死,赠太师、中书令,谥文庄。积家巨万,生活奢侈。为郡守有绩,治军尤严。

王韶(1030-1081)
江州德安人。北宋嘉佑进士。熙宁元年(1068年),上《平戎策》三篇,陈进图西夏之策,为神宗所信用。引兵占领吐蕃木征辖区,建镇洮军。后知熙州兼熙河路经略安抚使,收复河、宕、岷州(甘肃临夏、宕昌、岷县),每战必捷。叠、洮(甘肃迭部、临潭县)二州羌族首领降服,形成包围西夏的形势。以功累官至资政殿学士、观文殿学士,枢密副使,赐第崇仁坊。不久罢职,出知洪州(江西南昌市)、鄂州(湖北武昌市)。

王厚
韶子。累官通直郎。元祐中,朝议弃河、湟,厚上疏陈不可。为礼宾副使、干当熙河公事。羌酋瞎征、陇拶相争,与河州守将王赡献议复其地。元符元年(1098),宋师克邈川,降瞎征;取青唐,陇拶出迎,平定湟、鄯,乃进东上閤门副使、知湟州。羌人来攻,得地皆失,累贬贺州别驾。崇宁初,与童贯率师再克湟州。三年(1104),鄯州降,入廓州。羌酋罗撒来战,宋将高永年战死,坐逗遛,降郢州防御使。后复其官,提举醴泉观。卒,赠宁远将军节度使,谥庄敏。

都昌县
江万里(1198-1275)
南康军都昌(今江西都昌县)人。字子远,号古心。以乡举入太学。曾任池州教授,官至左丞相。在知吉州和隆兴府时,先后创建白鹭洲书院和宗濂书院。元兵渡江,他被游骑所执,逃回后,住在饶州。元兵破城,他率子镐等投池自杀,以示不屈。

陈皓(1260-1341)
都昌县人。又称经归先生。为朱熹四传子弟。入元,隐居不仕,教授乡里,创云住书院,精易、书、礼,著有《礼记集说》。该书为明、清两代各类学校的“御定课本”之一。

余应桂
都昌人。明万历进士。官知县。崇祯四年(1631)征授御史。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熊文灿檄诸道兵合击农民起义军于茶山,义军撤至应桂辖地。文灿弹劾他后期误军,被逮捕。应桂因陈抚剿始末,白已无罪,而诋文灿,帝不纳,下狱,遣戍。十六年起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督师,将至山西,因伪官充斥,逡巡不得前。帝责以逗留,夺职。京师陷,家居不出。后死于难。

曹浩森(1884-1952)
都昌县周溪乡牌楼村人。国民党陆军中将加上将衔。长期任高级军事幕僚,颇有儒将风度。他同李烈钧(武宁人)、刘峙(吉安人)、熊式辉(安义人)、方天(赣县人)并列为江西籍中以军职而擢任文职的五员“封疆大吏”。

刘士毅(1886-1982)
江西省都昌县下排门刘家村人。国民党桂系重要将领。他胆略过人,曾在旅、师、军各级任过参谋长,最后被李宗仁特任为总统府上将参军长。去台湾后,曾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