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名胜古迹
朝阳市
- 朝阳北塔*
- 在朝阳市双塔街北端,与南塔遥相对峙。该塔为方形十三级空心密檐式砖塔,高38.7米。北魏太后冯氏于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立思燕佛图于龙城”,即其时始在此地建塔。隋代又予重修。彼时所建皆木塔,至唐时始修砖塔,现塔系辽代包砌维修而成。1984-1992年在对该塔进行加固维修过程中。地宫中出土了“所有宝安法师奉隋文帝敕葬舍利”的辽代砖刻题记。包砌在辽塔内,形似西安小雁塔的唐塔也被揭露面世,这使历史记载得到印证,也展示出朝阳北塔的演变过程。这次加固维修时在天宫中发现的盛装佛骨舍利的小金塔、玛瑙瓶、六角形三层檐鎏金银塔、“七宝”装饰而成的宝盖、晶莹透明的金盖玻璃瓶等以及绘于唐塔密檐束腰白灰壁面上的仿木建筑物斗拱和卷草纹样彩画等,都属稀世瑰宝和唯一唐塔绘画珍品。朝阳北塔是东北地区现存年代最早的古塔且内藏文物丰富,堪称“关外第一塔”。
- 朝阳南塔
- 在朝阳市双塔区南塔街新华路东段。建于辽代。砖筑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式,高57米。全塔高大雄伟。
- 关帝庙
- 在朝阳市双塔区东大街。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两次重修,占地3900平方米。
- 凤凰山
- 在朝阳市东,越大凌河至山下6公里。远望山形,左右两高峰,如凤两翼;中峰微伏,有塔耸起,如凤昂首,因而得名。东晋咸康七年(341年),前燕慕容皝迁都于龙山之西所筑龙城(今朝阳市),即由龙山之名而来。中峰为著名风景区,有古寺分上中下三处。上寺在山顶,名朝阳洞,洞内颇宽敞。绝顶有辽代八角十三层砖塔一座,名凌霄塔,今毁。由上寺下行一里许至中寺,名云接寺,寺西有方形塔。下寺在山下东麓,名延寿寺,是清康熙时在辽代报恩寺旧址重建的。山之北麓有一方形小塔,小巧玲珑,十分罕见。
- 云接寺塔
- 在凤凰山云接寺西侧。建于辽代。方形十三级,砖筑实心密檐式,高32米。塔系单层须弥座。此塔雄伟壮观,是凤凰山现存的最佳建筑。
- 佑顺塔
- 在朝阳市南塔街。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兴工,46年建成,后续有增修。占地1万余平方米,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喇嘛庙宇。据记载,第一代住持绰尔济喇嘛苏住克图大师,原是京师白塔寺住持,曾入内廷讲诵经典,因病来关外静养。康熙三十七年八月,清圣祖行围木兰时,因绰尔济喇嘛的奏请,遂敕建此寺,并赐寺名及檀香佛像。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 ,清高宗出古北口由热河至盛京(今沈阳)谒陵时,途中驻跸于此。现朝阳博物馆设在庙内。
- 摩云塔
- 在朝阳市双塔区。
- 狼山古碑
- 在朝阳市双塔区。
凌源市
- 天盛号石桥
- 在凌源市区南45公里天盛号村东的渗津河上。建于金大定十年(1170年),是一座五柱头四栏板单孔石拱桥。东西长38米,宽3.4米,跨度2.9米。上拱呈半圆形,下拱呈半椭圆形。桥面用90多块扇形石材砌成,白灰灌缝,束腰形铁链固定。这座上下拱单孔石桥,型式少见,保存完好,在我国桥梁建筑史上有重要价值。
北票市
- 惠宁寺
- 在北票市下府乡下府村。是一座喇嘛寺院,坐北朝南,占地1200平方米。建于清乾隆初年,后屡经修建。该寺建筑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在中轴线上建有戏台、山门、钟鼓楼、天王殿、正殿、密宗殿、舍利殿、东西配殿等190间房屋。惠宁寺地处大凌河北岸,后依官山,风景秀丽,是北票市著名风景名胜区。
- 黑城子遗址
- 在北票市黑城子。
- 北燕冯素弗墓
- 在北票市西官营镇。(有关冯素弗,请见河北省衡水市人物。)
金冠饰—通高26厘米。
- 石羊石虎遗址
- 在北票市大河北乡。
朝阳县
- 八棱观塔
- 在朝阳县西约45公里、塔营子村北山上。南临大凌河,与辽代建州城址隔河相望。塔建于辽代早期,因山下清代建有八棱观而得名。为砖筑八角十三级密檐式,高34.4米。各层密檐均有砖雕斗拱,风格独具,形式特异。
- 槐树洞
- 在朝阳县南双庙乡三官营子村西八不伦沟里。周围群山环抱,“其洞高二丈,宽五尺,进深四丈。崆峒峻峭,四面玲珑。中有石胎释迦佛像。康熙五十六年僧人寂坤来居此洞,以洞前有槐树数株,遂名槐树洞”。据槐树洞附近出土遗物断定,辽代此地就建有庙宇,历金、元,明代废,清初重建。槐树洞周围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溪水潺潺。
- 辽代白塔
- 在朝阳县黄花滩。
- 双塔寺
- 在朝阳县木头城子镇郑家杖子。
- 清仁寿寺牌楼
- 在朝阳县松岭门乡。
- 华严寺古迹
- 在朝阳县北四家子乡南台子。
- 禅定法轮寺
- 在朝阳县贾家店子乡北扎兰营子。
建平县
- 烧锅营子燕长城址
- 在建平县张家湾村南山至哈蟆沟脑北山之间。长约7公里,是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代燕国所筑的长城中保存得较好的一段。虽经2200余年的沧桑变化,至今仍清晰可辨。城墙宽2-2.5米,存高0.5-1.5米,特别是蛤蟆沟脑北山的一段,石墙存高达1.5米,大体保持著原结构状况。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 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
- 位于大城子镇东南约4公里的大凌河西岸,1979年被发现。出土物中有许多裸体人物塑像的残片,这两件小塑像可能是当时人们崇拜的“地母”神像。
- 天成观
- 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镇内。清康熙六年(1667年)由道士夏一振募资所建,占地1800平方米。现存主要建筑有大殿、阁楼、钟鼓楼、东西配殿等,多为二层楼阁。该观建筑规模宏伟,形式别具一格,是关外著名道观之一。
- 大城子塔
- 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镇中学院内。建于辽代。据《承德府志》记载,为金代精严禅寺旧址。塔为砖筑,空心起券门,八角九级密檐式,高30米。有两级塔身,塔前有一小阁,乃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所建。
- 鸽子洞旧石器文化遗址
- 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瓦房村西南唐山峭壁上。是1964年东北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其下濒临大凌河,现洞口高出河床34米。周围连山若屏,怪石突兀。主洞高大敞亮,洞内左侧有一个长6米、宽3米的小洞,前有6米长过道,形状如勺,俗称“勺子洞”,内有很厚的堆积层。经1965年至1975年3次发掘,发现300余件打制石器,以及篝火的灰烬、烧石、烧骨等,还伴有斑鬣狗、披毛犀等大批更新世晚期动物化石,当属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10余万年。
- 辽代佛塔
- 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镇。
- 天成观建筑群
- 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