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名胜古迹

锦州市

广济寺
在锦州市古塔区。创建于辽代,后焚毁,清道光九年(1829年)重建。全寺建筑布局紧凑,有佛殿、关帝殿、天王殿及碑亭、配殿等。主要建筑为佛殿。寺前有辽清宁三年(1057年)建的砖筑八角实心十三级密檐式塔一座,高57米,塔檐已落。建国后,该寺经历次维修,现为锦州市博物馆馆址。

大笔架山
在锦州市天桥镇南面海域中,北距锦州市约35公里。海拔约200米。“笔峰插海”,为“锦州八景”之一。潮至,四面皆水。潮退,海岸至山麓之间,现出一条1.75公里长、30多米宽的石滩,状似长堤,俗称“天桥”,可通车马。山上原有明末建筑朝阳寺,今存空堵。现存建筑均为民国年间营造,主要有吕祖亭、五母宫、三清阁、万佛堂等。山下有象鼻洞,海水贯流,似巨象饮海。象鼻洞两侧海滩平稳,是一处天然浴场。明末辽西大战,岛上曾为蓟辽总督洪承畴屯粮重地,有“积粟十二堆”。兵败,为清兵所获,至今岛上尚有踪迹可寻。

三清阁
在大笔架山主峰上。1912年始建,是岛上主要建筑。阁身纯用花岗石仿木结构建造。6层,通高26.2米。一、二层为楼台式。三至五层为宝塔式,平面呈八角形。可旋转上登阁顶。顶层形式仿自八角亭。整个建筑,设计别致严密,集楼台、宝塔、角亭于一体,风格独具。阁内共有僧、释、道三教雕像37尊,各高2米上下,均为汉白玉雕坐像。

辽塔
在锦州市内古塔区。

辽沈战役纪念馆
在锦州市内。

观音洞
在锦州市内。

天桥
在锦州市内。

明药王庙遗址
在锦州市太和区新民乡十里台。

三尹墓
在锦州市太和区营盘乡尹家坟。为清代“三世三相”尹泰、尹继善、尹庆桂之墓。

凌海市
塔山阻击战革命烈士纪念塔
在凌海市塔山乡塔上。塔山阻击战是辽沈战役中重要战斗之一。从1948年10月10日至10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四纵队指战员浴血奋战六昼夜,在塔山一线阻击了从锦西、葫芦岛等地向北增援锦州之敌11个师的进攻,从而保证了我军主力部队顺利攻克锦州。

驿马坊张作霖墓园
在凌海市石山镇驿马坊村西。1916年张作霖为其母所建。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沈阳皇姑屯被炸死后,停柩沈阳东关竹林寺待葬,1937年简葬于此。墓园坐东面西,南北宽56.2米,东西长116.5米。周围砌青砖墙。门前一对石柱。入大门一条甬路直通陵园。陵园前是张作霖与其妻赵氏合葬墓。在其后是张作霖母之墓。

乾隆碑
在凌海市班吉塔。

商周古遗址
在凌海市班吉塔镇。

辽墓
在凌海市沈家台。

乾隆驻跸遗址
在凌海市三台子镇五台子。

松山城古城遗址
在凌海市松山。

商代遗遗址
在凌海市水手营子,曾出土连柄青铜戈。

清嘉庆御制松山之战书事碑
在凌海市杏山乡。

新石器时代遗址
在凌海市巧鸟乡四道沟。

翠岩山寺明烽火台
在凌海市温滴楼满族乡。

大胜堡
在凌海市温滴楼满族乡。

大茂堡遗址
在凌海市温滴楼满族乡。

明辽东边墙遗址
在凌海市板石沟乡。

汉墓群
在凌海市东花乡。

北镇市
李成梁石坊
在市区内鼓楼前。明万历八年(1580年)朝廷为了表彰李成梁的功绩,命辽东巡抚周咏等为之修建。李成梁(1526-1615),字汝契,铁岭卫(今辽宁铁岭市)人。隆庆四年(1570年)以都督佥事为辽东总兵。他大修战备,多次击退外来侵扰,万历七年(1579年)被封为宁远伯。石坊用青色花岗石仿木结构建造,四柱三间五楼式,高9米,宽13.1米。额上竖刻“世爵”二字,横刻“天朝诰券”及“镇守辽东总兵官兼太子太保宁远伯李成梁”等文字。

崇兴寺双塔*
在市区内东北隅。建于辽代,元、明、清历经维修,至今保存完好。塔东西对峙,相距43米,形式相同,都为砖筑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东塔高43.85米,西塔高42.63米。塔北是崇兴寺,清代重建,仅存正殿,塔因此得名。

鼓楼
在广宁镇中。建于明代,单檐歇山式,占地625平方米,大木架结构,重檐建于楼座之上,楼座以砖石砌筑,高12米,每面宽24米,座中有南北方向券洞,洞宽4.4米。对研究明代钟鼓楼的建筑结构、形式,有重要价值。

龙岗墓群
在富屯乡龙岗子村。已发现辽墓4座,其中耶律宗政、耶律宗允墓经正式发掘,有墓道、甬道、左右耳室和主室。墓早期被盗。墓道和墓壁绘有壁画。据墓志所记,这两座墓都是辽代皇陵显陵和乾陵的陪葬陵。

医巫闾山
在市区西北5公里处。医巫闾山从古代起就是幽州的镇山。隋代封四大镇山,以此为北镇。唐代为五镇之一。南北绵亘45公里,周围约120公里。主峰望海山海拔867米,在东北三大名山中最负盛名。辽、金以来,在山上修筑了很多建筑物,皆废。现存建筑多为清代所重建,著名的风景区在观音阁一带。并有碑碣和摩崖题字甚多。山中有辽东丹王读书处“望海堂”和他死后埋葬的显陵,辽景宗的乾陵,以及辽世宗和天祚帝的陵墓等,龙岗一带还有陪葬墓冢。

北镇庙*
在市区西2.5公里的山坡上。原为医巫闾山的山神庙,现为全国五大镇山中保存较好的镇山庙。建于金代,元、明、清历次重修。现存各殿都是明清时所建。建筑群依山岗地势而建,南低北高,规模宏大,南北长240米,东西宽109米。庙内的主要建筑为歇山式大殿,绿琉璃瓦顶,面阔5间,进深3间。庙内还有山门、神马门、钟楼、鼓楼、御香殿、更衣殿、内香殿、寝殿(后殿)等。庙东邻原清乾隆皇帝所建“行宫”,为清代皇帝东巡盛京祭祖或祭祀闾山的驻跸之处。现已成为遗址,遗址东北隅现尚存“棋盘山”残迹,相传是当年乾隆皇帝弈棋之处。

广宁卫城
在市区广宁镇。

金古城遗址
在正安镇四方台。

古城遗址
在常兴店镇壮镇堡。

闾阳县城址
在闾阳镇。

清建清真寺
在闾阳镇。

辽墓群
在富屯乡龙岗子。

黑山县
辽沈战役101高地
在黑山县黑山镇。

明东边墙和墩台遗址
在黑山县八道壕镇。

明古城遗址
在黑山县白厂门满族镇。

清代柳条边遗迹
在黑山县白厂门满族镇。

青铜时代遗址
在黑山县白厂门满族镇三台。

莲花湖
在黑山县姜屯镇土城子。

古城遗址
在黑山县姜屯镇土城子。

双泉寺
在黑山县芳山镇。

蛇盘山
在黑山县芳山镇东。

多宝塔
在黑山县芳山镇。

摩崖石刻
在黑山县芳山镇。

明建关帝庙
在黑山县新立屯镇。

义县
奉国寺*
在义县城内东街路北。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因大殿内塑7尊大佛,故俗称大佛寺。从辽代至金元之际,是该寺发展的最盛时期,建筑规模宏大。为国内稀有的辽代单层建筑。寺内现存的辽代建筑为大雄殿。大雄殿位于中轴线的北端,耸立在高阔的月台上,高24米,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建筑工艺粗犷简练。殿内佛坛上的辽塑,其中以正中的毗婆尸为最高,合座高达8.6米。每尊佛像前两侧各塑胁侍菩萨一尊,高2.5-2.7米。佛坛东西两端对塑天王像一尊,高3.5米,柱杵昂首。在毗婆尸佛的背后,有明代重塑的倒座观音菩萨像一尊,保留著早期男像观音的风韵。大雄殿梁枋上画有辽代彩画,四面墙上绘有元明两代画的十佛、八菩萨、十一面观音、十八罗汉壁画,色调鲜明,艺术水平高超。殿内东西两侧立有金、元、明、清各代重修碑记11通。建国后多次修葺。

嘉福寺塔
在义县城内西南隅。建于辽乾统七年(1107年)。经历代维修,保存较好。塔为砖筑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高42.5米。塔顶已颓废。塔院内原有嘉福寺,已毁,塔由寺得名。

万佛堂石窟*
在义县西北9公里万佛堂村南大凌河北岸的悬崖上。石窟分东、西两区。西区共9窟,建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分上下两层,下层为六大窟,上层为三小窟,下层窟与窟之间还雕有许多小佛龛。东区共7窟,是韩贞等74人于北魏景明三年(502年)凿成的私窟。东区山顶上有一圆形小塔,为明成化十年(1474年)都督佥事王锴所建。现石窟内的造像风化严重,但在我国石窟艺术中,仍有一定的地位。遗留的碑刻、题记和塔铭,是研究辽宁地方历史的宝贵资料。元景碑的书法,堪与龙门始平公诸碑志媲美,梁启超评为“天骨开张,光芒闪溢”。

安泰门
在义县义州镇内。

明安澜敌楼遗址
在义县稍户营子满族镇东花尔楼。

商周遗址
在义县稍户营子满族镇花尔楼。

大荒地新石器时代遗址
在义县南七里河镇。

明青塔寺
在义县南七里河镇。

辽金古城遗址
在义县南七里河镇。

老爷岭
在义县大榆树堡镇。

辽梁援墓址
在义县大榆树堡镇东北部四道岔子。

清赵家坟遗址
在义县红墙子满族乡。

明大靖堡遗址
在义县高台子满族锡伯族乡。

清柳条边壕遗址
在义县高台子满族锡伯族乡。

新石器遗址
在义县头台满族乡境内。

古生代化石遗址
在义县头台满族乡境内。

明边墙烽火台遗址
在义县留龙沟满族乡。

土城遗址
在义县留龙沟。

石灰窑子古城遗址
在义县地藏寺满族乡石灰窑子。

宝林楼
在义县石佛堡乡上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