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网
沈阳市名胜古迹
- 沈阳故宫*
-
在沈阳市旧城中心。为清初皇宫,名盛京宫阙,入关后称奉天行宫。清顺治元年(1644年),世祖在此即帝位。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崇德元年(1636年)基本建成,乾隆、嘉庆时又有增建。有房屋300余间,组成十数个院落,占地4.6万平方米。是我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清移都北京后,历朝皇帝东巡时,也都在此临朝斫政。
- 崇政殿
- 在沈阳故宫中路前院正中。建于后金天聪年间(1627-1636)。天聪十年(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的大典在此举行。清移都北京后,历朝皇帝东巡时,都在此临朝听政。
- 大政殿
-
在沈阳故宫东路。原称“大殿”。为东路主体建筑,两翼辅以方亭10座,组成一组完整的建筑群。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东西排列10座方亭,通称“十王亭”。自北而南,东为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此为沈阳故宫建筑布局的特色。清仁宗诗曰:“大政据当时,十亭两翼张。八旗皆世胄,一室汇宗潢”。
- 清宁宫
-
在沈阳故宫中路后院正中。原称“正宫”。宫为五间十一檩硬山式。东间为帝后寝宫。西4间为神堂,是皇帝祭祀之所。
- 凤凰楼
-
在沈阳故宫中路后院。为清宁宫的门楼,是皇帝计划军政大事和宴会之地。楼3层,高耸于台基之上,为三层楼阁式歇山顶建筑。深广各3间,四周有围廊。楼为原盛京城内最高建筑。
- 文溯阁
-
在沈阳故宫西路。是西部建筑的主体。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建,专作庋藏《四库全书》之用。也是皇帝东巡盛京(沈阳)时读书看戏的地方。建筑形式仿自浙江宁波天一阁,面阔6间,为二层楼阁硬山式建筑。
- 实胜寺
-
在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全称莲花净土实胜寺,又称皇寺或黄寺。为清入关前盛京最大的喇嘛寺院。总面积为5500多平方米。大殿为5间歇山式。
- 辽宁省博物馆
-
在沈阳市和平区四经街2段9号。占地1.7万平方米。馆址原系热河都统汤玉麟的寓邸,始建于1930年,1934年建成。主体建筑为三层西式建筑,1989年又在其西侧新建一栋三层中西结合式陈列楼。伪满统治时期,1935年于此成立伪满“国立博物馆”。
- 太清宫
-
在沈阳市沈河区西顺城街。是道教东北龙门派祖师郭守真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创建。为东北道教第一丛林。太清宫原为四进院,占地约5000平方米。
- 长安寺
-
在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长安寺巷6号。始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明清时期数次修葺。
- 慈恩寺
-
在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三段慈恩寺里1号。始建于后金天聪二年(1628年),清顺治、道光及民国时均有扩建和重修。占地约1.26万平方米。
- 般若寺
-
在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永德里6号。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宣统元年(1909年)和1924年、1927年重修。占地3600余平方米。
- 沈阳天主教堂
-
在沈阳市沈河区小南街。始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光绪二十六年在义和团运动中被烧毁。现存教堂系1912年重建,为两座尖塔哥特式建筑,高40米。1892年满洲教区主教府设于此。为东北地区天主教的活动中心。
- 清真南寺
-
在沈阳市沈河区小西路三段回民里18号。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历史悠久的伊斯兰教建筑。寺始建于后金天聪二年至清崇德元年(1628-1636),康熙年间(1662-1722)扩建,嘉庆年间(1796-1820)重修。寺占地面积6116平方米,建筑面积1706平方米。
- 张氏帅府
-
在沈阳市沈河区沈阳路二段文兴里。统称大帅府,为奉系军阀张作霖和爱国将领张学良父子二人的官邸。帅府分东西两院,占地1.6万平方米。东院建于1914年,初为青砖瓦房三进四合套院,1925年在院东北端增建一栋两层罗马式青砖楼房。这里曾是东北政治活动的中心,“东北易帜”等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于此。
- 无垢净光舍利塔
-
在沈阳市皇姑区塔湾街。砖筑八角十三级密檐式,高28米。此塔为沈阳地区仅存的一座辽塔。
- 沈阳北塔
-
在沈阳市皇姑区北塔街。清崇德八年(1643年)兴建,顺治二年(1645年)竣工。塔通高26米。法轮寺现存大殿、配殿、山门,寺院内集中沈阳各处的古碑,建有碑林。
- 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葬群
-
在沈阳市于洪区杨士乡郑家洼子村南高地上。是一处春秋至战国中期的墓地。1965年发掘墓葬14座,分南、北两区。南区是单独埋葬的两座大型棺椁墓,长5米,宽3米,东西向,棺外有椁,出土了青铜短剑、铜镜、铜簪、陶壶、石串珠、马具等700余件文物;相距80米的北区发掘出12座密集的小型土坑墓,其中659号单人土坑墓,呈不规则长方形,长1.75米,宽0.5米,墓内无葬具,仅有陶壶、骨剑、骨环等文物。两墓葬式对比相差悬殊,说明当时已存在阶级分化及等级制度。这种类型墓葬在辽宁境内多有发现,被认为是东胡族的遗存,对研究东胡族历史,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 永安石桥
-
在沈阳市西郊裕国车站西北1公里的蒲河上。清崇德六年(1641年)为石匠任朝贵所建。是辽宁省现存较大而完美的古代拱桥。桥身宽14.5米、长37米,横跨于蒲河之上。此桥是清入关前西达山海关的重要交通要道。
- 清福陵
-
在沈阳市东北11公里的丘陵地上。又称东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寝,为清朝关外三陵(其余两陵为昭陵和永陵)之一。前临浑河,后倚天柱山。始建于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清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康熙、乾隆续有增建。占地面积19.48万平方米。福陵川萦山拱,气势宏伟。
- 清昭陵*
-
在沈阳市区北部。又称北陵。为清太宗皇太极和孝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寝。是关外清代三陵中,规模最大和最完整的一座,崇楼大殿翱映在苍松翠柏之间。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康熙、嘉庆时有所增建。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
- 新乐新石器时代遗址
-
在沈阳市北郊、古河道北岸的高台地上。是我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较早的一处母系氏族公社的聚落遗址。占地面积17.8万多平方米,聚落集居地为2.5万多平方米,被命名为“新乐文化”。“新乐人”居住的是长方形或方形的半地穴式房子。房址较为密集,每隔3.5米就有一处,最大的房址近100平方米,小的房址也有十几平方米。遗址出土的木雕艺术品,是一个近似大鹏鸟的图案形象,可能是这个氏族崇拜的图腾,煤精制品,经过测定,为抚顺烛煤。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用煤作工艺品最早的实物。
- 辽代辽滨县城遗址
- 在新民市公主屯镇。
- 新石器时代遗址
- 在新民市公主屯镇。
- 清柳条边遗址
- 在新民市于家窝堡乡。
- 高台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 在新民市高台子乡。
- 叶茂台墓群
-
在法库县叶茂台乡叶茂台村西山。为辽代契丹贵族墓地。1974年以来发掘19座,其中有3座绘有形象生动的彩色壁画,随葬品极为丰富。其中尤以7号墓保存最为完好,内有完整的木棺帐、内罩雕花石棺,还有绢轴画两幅、双陆棋、龙泉窑瓷器等辽代前期文物珍品。19号墓出土墓志一合,墓主人为辽北国宰相萧义。
- 清建吉祥寺
- 在法库县法库镇。
- 辽代古墓
- 在法库县柏家沟镇。
- 清僧格林沁御碑
- 在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公主陵。
- 五城店古城遗址
- 在法库县卧牛石乡。
- 辽古城遗址
- 在法库县丁家房乡。
- 明代月河台遗址
- 在辽中区长滩镇。
- 清驸马坟
- 在辽中区冷子堡镇。
- 辽代佛塔
- 在康平县郝官屯乡小塔子。
- 辽祺州古城址
- 在康平县郝官屯乡小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