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人物
渭南市
- 翟公
- 西汉下邽(治所在今陕西渭南东北)人。西汉初为廷尉,宾客填门,及免职,门外可罗雀,后复为廷尉,宾客又纷至。他遂写字于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 张仁愿(?-714)
- 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市东北)人。有武才,任殿中侍御史。唐神龙二年(706年)为左屯卫大将军,兼检校洛州长史。景龙元年(707年)兼御史大夫,代沙吒忠义为朔方军总管,统军大破突厥。景龙二年,拜左卫大将军,封韩国公。开元二年(714年)卒。
- 白居易(772-846)
-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后徒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市北)人。生于河南新郑县。青年时家境贫困,勤奋好学。唐贞元进士。元和十年(815年)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凶手,以越职言事罪贬为江州(江西九江市)司马。十二年,又改忠州(四川忠县)刺史。长庆元年(821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元年(825年)徙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晚年退居洛阳香山。其诗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代表作有《秦中吟》、《长恨歌》。
- 寇准(961-1023)
- 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宋大臣。北宋太平兴国进士。初知归州巴东县、大名府成安县,政绩甚著。累迁殿中丞、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集贤殿大学士等职,又先后外任,通判郓州(山东东平县),知青州(属山东)、同州(陕西大荔县)、凤翔府。景德元年(1004年),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辽(契丹)军南犯,力促真宗亲征,至澶州(河南濮阳县)督战,获胜,与辽订立“澶渊之盟”。不久罢相。天禧元年(1017年),复为相,后去位,封莱国公。知相州(河南安阳市),徙安州(湖北安陆市),贬道州(湖南道县)司马。乾兴元年(1022年)再贬雷州(广东海康县)司户参军。逾年而卒。
- 石亨(?-1460)
- 渭南人。嗣父职,为宽河卫指挥佥事。善骑射,能用大刀,每战则立功。正统时,因战功,累升至都督同知。曾以国制搜将才未广,请设立军谋宏远、智识绝伦等科,令人得自荐,试验拔用,不专保举。十四年(1449)因于谦推荐,升右都督,封武清伯。从谦守北京,击退也先军,封镇朔大将军。景泰八年(1457),以首谋英宗复位功,进爵忠国公。以私憾杀于谦、范广等。此后恃功骄横,部属亲友得官者四千余人,内外将领多半出他的门下,威振其主,为帝所忌,天顺四年以图谋不轨罪,下狱死。
- 石彪(?-1460)
- 亨从子。骁勇敢战,善用大代斧。初以舍人从军。正统末,积功至指挥同知。也先进犯北京,退。他追袭余寇,颇有斩获,升代理都指挥佥事。景泰元年,充任游击将军,守备威远卫。勇冠全军,每战必胜,故一年数次升官,乃至都督佥事,三年(1452)任右参将,协守大同。英宗复位,封定远伯。天顺二年(1458)偕赴延绥抵抗敌寇,不久任总兵官。次年,抗击敌寇,连战皆捷,为西北战功第一位,封定远侯。虽因战功起家,然一门二公侯,势盛骄横,多行不义。谋镇大同,与亨内外握兵权,为帝所疑忌。伏诛。
- 薛敬之
- 渭南人。从师周蕙。宪宗初,以贡生入国学,与陈献章并负盛名。成化末,选应州知州,课绩为天下第一。弘治九年(1496)迁金华同知。致仕。卒年七十四。
- 孙玮
- 渭南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历兵科给事中、右副都御史。素有时望,方欲振风纪,而朋党事成,言路受阻。被熊廷弼党连章劾奏,被迫乞休。天启时,历官南京吏、兵部尚书,参赞机要。上书请任用善类。卒,赠太子太保。
- 丘民仰(?-1642)
- 渭南人。万历举人。由教谕迁东安、新城知县,除宿弊十二事。崇祯二年(1629),县被侵扰,晨夕登陴防守。四方勤王军经过,赖他调度有方,民不知扰。后官御史、知府、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善理剧务,所任皆要地。后被清兵围困松山。城破,死。赠右副都御史。
- 南居益(?-1644)
- 渭南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筑城镇海港,擒海贼高律,海患平息。迁工部右侍郎,得罪魏忠贤,削籍归。崇祯时,官至工部尚书。疏救王守履,又被削籍归。李自成克渭南,被俘,死。
- 南企仲(1561-1643)
- 居益族父,万历八年(1580)进士。授刑部主事。历文选郎、太仆卿。请亟罢吏、刑二尚书李戴、萧大亨官,帝大怒,降企仲官一级。复被张凤翔弹劾,削籍。天启时,累迁南京吏部尚书,以老致仕。
- 张宗逊(1908-1998)
- 陕西渭南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大革命失败后,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上井冈山。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任第一师一团参谋、红四军三十一团连长、红十二军三十六师师长、红一方面军十二军军长、红五军团十四师师长、红三军团四师师长、红军大学校长。参加长征,指挥所部参加遵义战役负伤。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0师三五八旅旅长、吕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中共七大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全国解放后,历任总参谋部军校部部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总后勤部部长。是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
- 赵守一(1917-1988)
- 渭南人。曾任红军大学教导师政治教员,中共陇东特委、庆环地委宣传部干事,延安大众读物社报纸科科长,《解放日报》编辑。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宣传部副部长,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第二书记、中共安徽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劳动人事部部长。是中共八大代表、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 田在艺(1919-2015)
- 石油地质学家。渭南人。194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质系。建国后,历任新疆石油局地质调查处总地质师,大庆油田勘探指挥部副指挥兼总地质师,大港油田、江汉油田、吉林油田副指挥兼总地质师,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地质师。是发现大庆油田的主要地质科学工作者之一。
- 杨德中(1923-2020)
- 渭南人。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入抗大学习。参加了莱芜、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团政委,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央警卫团政委,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局长兼中央警卫师师长,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第一副主任兼警卫局局长。是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晋升上将军衔。
韩城市
- 司马谈(?-前110)
- 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错后裔。青年时学天文于唐都,学《易》于杨何,学道家之说于黄子。武帝建元、元封之间任太史令。曾根据《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等书,撰写历史,未成而死,其子司马迁继承其志写成《史记》一书。所撰《论六家之要指》,评述阴阳、儒、墨、名、法、道各家学说长短,而尤推崇黄老道家之说。
- 司马迁(约145-191)
- 字子长。龙门夏阳县(陕西韩城市南乡芝川镇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早年游历江淮、会稽、沅湘、汶泗,采访考察,足迹几遍全国,积累大量珍贵史料。汉元封三年(前108年)继父谈任太史令,尽阅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前104年),开始编撰史书。天汉三年(前98年)李陵降匈奴,为他辩解,触怒武帝,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完成史书的写作。征和三年(前90年),撰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时称《太史公书》,三国后通称为《史记》。司马迁逝世后,《史记》藏于家,至汉宣帝时,始由其外孙杨恽公布于世。
- 张昪(992-1077)
- 韩城人。举进士。历知绛、邓、庆、秦诸州及开封府。至和二年(1055),擢御史中丞,论时事无所回避。嘉祐三年(1058),除枢密副使。拜参知政事、枢密使。英宗立,告老,以彰信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许州,改镇河阳三城。以太子太师致仕,卒。赠司徒兼侍中,谥康节。
- 薛国观(?-1641)
- 韩城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授莱州推官。天启时,历官户科给事中、刑科给事中。数陈己见。攻击东林,阿附魏忠贤。崇祯改元,被东林所弹劾,以终养归。起官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温体仁素仇东林,秘密推荐于帝,遂超擢大用。后因通贿被东厂告发。赐自尽。
- 卫景瑗(?-1644)
- 韩城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授河南推官。崇祯时,由御史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集军实,练火器,惩豪强,声绩甚著。与总兵官姜瓖誓死守大同。瓖开门迎李自成军,景瑗被俘,上吊死。福王时,赠兵部尚书,谥忠毅。
- 刘荫枢(1637-1723)
- 韩城人。清康熙间进士。历任江西、云南按察使和贵州巡抚。在云南和贵州各五年,教育苗、瑶等少数民族耕种和纺织,深得当地人爱戴。后以反对康熙帝出兵西北而被革职,后复职告老还家。
- 张廷枢
- 陕西韩城人。康熙进士。历官江南学政,吏部侍郎,刑部、工部尚书。先后按治、复查湖南容美土司案、噶礼案、河南宜阳盗案等。雍正初被贬官回籍。
- 王杰(1725-1805)
- 陕西韩城人。曾先后充两江总督尹继善、江苏巡抚陈宏谋幕僚。乾隆中期进士。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军机大臣兼上书房总师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拜东阁大学士。在中枢十余年,与权臣和珅相对抗。嘉庆初年,屡上疏言时政得失,建议蠲免被兵地区钱粮,重统兵大员之权;罢乡勇之名,实行募兵制度;整饬吏治,清理驿站。皆得准行。受乾隆帝、嘉庆帝父子重用,晋太子太傅。长于文诗,耿直清介,故有四十年“清平宰相”之称。善书法,尤长楷书。嘉庆十年卒。
- 王笃
- 大学士王杰孙。道光初年进士,历官编修、御史,出任广东督粮道署广东盐运使。得广东按察使林则徐器重,协助整治海防,募广州游手精壮者以备战守。升任山东布政使、署巡抚。后以失察属官被罢官。卒后赠布政使衔。
- 师哲(1905-1998)
- 韩城人。1925年赴苏联学习和工作。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回国。曾任任弼时政治秘书。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局长、北京俄语学院院长、外文出版社社长、中共山东省委书记。
- 杜鹏程(1921-1991)
- 作家。韩城人。1937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到延安,先后入抗大,鲁迅师范学校、延安大学学习。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西北野战军随军记者,新华通讯社西北野战军兵团野战分社主编。建国后,历任新华社记者、新疆分社社长,中国作协陕西分会、陕西省文联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保卫延安》、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短篇小说集《年轻的朋友》,评论集《我与文学》。
华阴市
- 杨敞(?-前73)
- 西汉华阴人。初为大将军霍光幕僚,任军司,甚受器重,迁大司农。后为御史大夫,代王訢为丞相,封安平侯。昭帝死,霍光与张安世拟废昌邑王,使大司农田延年通报,他素恭谨畏事,闻之惊惧,汗出浃背,其妻从旁谋画,方参语许诺。
- 杨忠1
- 杨敞子,父死,袭爵为安平侯。因其父同霍光等共策立宣帝,月余即死。宣帝初,以父定策功被益封三千五百户。其弟恽,亦以父有功爵被任为郎。
- 杨恽(?-前56)
- 西汉华阴人。杨敞子。母为司马迁之女。少因父爵任郎,以才能著称,名显朝廷,擢为左曹。其外祖司马迁所作《太史公书》(《史记》),国他得以宣布流传。霍光子阴谋反叛,他先知告发,因功封平通侯,迁中郎将。为人廉洁无私,轻财好义,在职改革郎官积弊,杜绝请谒货赂之行,宫殿之内翕然。好矜其节行与才能,与太仆戴长乐相恶。被乐告以诽谤时政罪,被免为庶人。后因与孙会宗书,有恶言怨上,遂被腰斩。
- 杨震(约54-124)
- 字伯起。弘农华阴人。出身官宦世家。少好学,从太常桓郁受业《欧阳尚书》,博览群经,精通经学,时人誉称为“关西孔子杨伯起”。年五十始仕州郡,后举茂才,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太尉等职。曾有故人夜赠金,并称无人知道,他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不肯接受。东汉延光三年(124年),因疏谏权恶,被中常侍樊丰迫害致死。享年七十余。
- 杨秉(92-165)
- 杨震子。少传父业,精通经学。年四十余始出仕,初辟司空府,后累官豫、荆、徐、兖四州刺史,桓帝时官至太尉。在职期间整顿吏治,压抑宦官。一次即免宦党官吏五十余人。为人廉洁,以清白著称。
- 杨赐(?-185)
- 杨震孙。少传家业,精通经学。初辟大将军府,后迁侍中、越骑校尉。曾为灵帝师。故在灵帝一朝凡二任司徒,二任司空,一任太尉,封临晋侯。一度任用被禁锢的党人,得罪宦官曹节,被免官。卒后谥文烈侯。
- 杨彪(142-225)
- 杨震曾孙。少传家学,精通诸经。灵帝时征拜议郎。后任京兆尹,曾惩处黄门令王甫。任司徒时,反对董卓迁都之议,被免官。又历职太尉、录尚书事、尚书令等。献帝时遭曹操猜忌,被捕下狱,经孔融营救得免。魏初辞官。
- 刘宽(120-185)
- 弘农华阴人。父刘崎曾官司徒。以温厚仁恕著称。桓帝时历官司徒长史、尚书令、南阳太守等职。务行宽政,常引帝官及诸生讲学。灵帝时征拜太中大夫,侍讲华光殿。官至太尉。死后谥昭烈侯。
- 晋武元杨皇后(238-274)
- 即杨艳,字琼芝。弘农华阴人。父杨文宗为曹魏通事郎,母天水赵氏,早死。杨氏生司马轨、司马衷等。司马炎代魏,立为皇后,子司马衷即晋惠帝。泰始十年死。
- 杨骏(?-291)
- 弘农华阴人。女为晋武帝皇后,官授车骑将军。武帝后期,司马炎沉于酒色,委事于骏。惠帝即位,受遗诏辅政,加太傅、大都督,同时与贾后的矛盾逐渐激化。永平元年(391),贾后与楚王玮发动宫廷政变,杀骏及其亲党,废杨太后,国家大权落入贾后手中。
- 晋武悼杨皇后(?-292)
- 即杨芷,字季兰。弘农华阴人。元后杨艳的从妹,西晋车骑将军杨骏女。咸宁二年(276),立为皇后。武帝死,被惠帝皇后贾氏废为庶人。惠帝元康二年,绝食而死。
- 杨珧(?-291)
- 杨骏弟。历尚书令、卫将军。杨氏得宠于武帝,权势日重,为此忧虑。累至太仆,贾后诛杀杨骏,同时遇害。
- 杨济(?-291)
- 杨骏弟。历镇南将军、征北将军、太傅。杨氏得宠于武帝,权势日重。武帝死,惠帝贾后诛杀杨骏,同时被杀。
- 杨坚(541-604)
- 弘农华阴人。即隋文帝。初以父爵为隋国公。其女为北周宣帝(天元帝)皇后。北周大成二年(579年)宣帝死,由八岁子宇文阐继位,他以皇太后父之名义入宫辅政,总揽大权。大定元年(581年)代周自立,国号隋,改元开皇。后灭后梁、陈,统一全国。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制定法律,用考试选拔人才,统一度量衡,推行均田制,减轻租赋徭役,免除监酒商税,重编户籍等,其措施对后世影响颇大。隋仁寿四年,被次子杨广杀害,谥曰文帝。
- 周宣帝杨皇后(561-609)
- 名丽华。杨坚长女。宣帝即位,立为皇后。宣帝欲令她自尽,母独孤氏闻讯,入宫哀求才幸免。初闻杨坚辅政,表示赞成。及周亡,对杨坚颇不满。炀帝大业五年卒。
- 杨素(?-?)
- 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隋大臣。仕北周,官至徐州总管,位进柱国。入隋,任行军元帅,以军功晋尚书右仆射,封越国公。拜尚书令,进位司徒。炀帝亲送手诏嘉奖他为“建累世之元勋”。
- 杨玄感(?-613)
- 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隋大臣。袭父功位至柱国,初任郢州(湖北京山)刺史,历宋州(河南商丘南)剌史,拜鸿胪卿,袭爵楚国公,累迁礼部尚书。
- 杨雄(542-612)
- 初名惠。坚族侄。仕北周,位至右司卫上大夫。助坚称帝,入隋为右卫大将军,参预朝政,封王。坚恶其得人心,夺其兵权,拜为司空,雄闭门不通宾客。炀帝时,封观王,为左翊卫大将军,率军征高丽,病死。谥德。
- 杨勇(?-604)
- 字地伐。隋文帝长子。初立为太子。好学,颇懂词赋,率意任情,无所矫饰。冬至日,张乐受百官贺。遭坚疑忌。多内宠,服饰华丽。忤母独孤氏。杨广与杨素等从中离间,坚遂废勇,囚于东宫。坚将死,遣使召勇,被广等所阻。广等伪作诏书,令勇自杀。
- 杨广(569-618)
- 隋炀帝。弘农华阴人。隋文帝次子。隋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九年,以行军元帅统军南下灭陈,后任并州、扬州总管。二十年,诬陷其兄杨勇,夺取太子位。仁寿四年(604年)乘父病危,杀而自立。即位后,开挖大运河,建东都洛阳,修西苑,筑长城,辟驰道,驱数百万人从事劳役。大业年间,纵情声色,民怨四起,偏信佞臣,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大业十二年(616年),逃奔江都,十四年三月,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被缢死。谥曰炀帝。
- 杨恭仁(?-639)
- 弘农华阴人。本名纶。隋文帝时为甘州刺史,居官清廉。唐高祖甚为推重,封观国公。后为凉州总管。因熟悉羌胡人内情,勤奋守边,又与部下相处和睦,因而自葱岭以东,均为朝贡。瓜州刺史贺拔威聚众叛唐,恭仁募兵讨平。因功拜吏部尚书。迁左卫大将军、鼓旗将军。唐贞观年间,先后拜雍州牧,加左光禄大夫,行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后因病老,以特进居家。贞观十三年卒,册赠开府仪同三司,潭州都督。谥曰孝。陪葬昭陵。
- 杨烔(650-693)
- 华阴人。唐文学家。举神童,授校书郎,为崇文馆学士。后拜盈川令,为政严酷。时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谓“王杨卢骆”。亦号“四杰”。诗长于五律。
- 杨达(?-?)
- 字士达。杨雄弟。聪明,以学行知名。仕北周,为内史下大夫。隋初,击吐谷浑有功,为吏部侍郎,出任刺史,被评为天下第一。杨素赞其有君子之貌,君子之心。隋炀帝时,为右武卫将军。隋军攻高丽,卒于军中。
- 杨赞(550-591)
- 字恒生,又名慧。坚同母弟。娶北周武帝妹,好学敬士人,得帝信任。宣帝时为吏部中大夫,与坚不和,见运载执政,恐祸延于已,有除坚之心。隋初,封滕王,为雍州牧。不久免官以王爵归私第。妻与独孤皇后素有隙,坚令其出妻,瓒不从,开皇十一年随坚至栗园,猝死。人以为遇酖毒。
- 杨整(?-?)
- 坚同母弟。仕北周,位于车骑大将军。平齐之战,阵亡。隋初,追封蔡王。
- 杨智积(?-616)
- 杨整子。母为尉迟纲女。隋初袭父封,为同州刺史。以父素与文帝不和,不营家财,不通宾客,不教诸儿多读书。家居长安,非朝觐不出门。炀帝时,出为弘农太守,委政僚佐。杨玄感叛,设计阻玄感军西进,至玄感败亡。大业十二年,隋炀帝至江都,有病不求医。将死,言已得保全头颅而死,幸甚。
- 杨俊(?-600)
- 字阿祗。隋文帝第三子。隋初封秦王。崇敬佛教,曾欲为僧人。任并州总管二十四州诸军事。初有声誉,后放债求利,奢侈违法。文帝免其官,言无天子儿律,法不可违。俊多内宠,妻崔氏忿,下毒,俊患病年余。开皇二十年卒。
- 杨浩(?-?)
- 俊长子。母崔氏。文帝时,母有罪,不得袭封,炀帝时封秦王,为河阳都尉。大业九年,大将宇文述攻杨玄感军,至河阳。共商军事,被控通内臣,免爵位。后隋炀帝至江都。宇文化及杀炀帝,奉浩为帝。后化及自立。
- 杨秀(?-618)
- 隋文帝第四子。初封越王,后移封蜀。以内史令、右领军大将军出镇蜀。貌美有武艺,甚为朝臣所惧怕。文帝常言其难与兄弟相处。在蜀用亲信,违法奢侈,及广为太子,意不平。文帝召其还长安、令法司审理,广与杨素复造伪证,言其诅咒文帝。废为庶民,禁锢内侍省。隋炀帝至江都,宇文化及杀炀帝,初欲立秀,群议不许,遂杀秀及其诸子。
- 杨谅(?-?)
- 隋文帝第五子。得帝宠爱,封汉王,以上柱国、左卫大将军出为并州总管,关东五十二州尽归其辖治。帝特许其修太原城,贮军资,左右私将达数万人。帝卒,举兵反,不能采纳善策,用兵迟疑,临战怯懦,战败投降。炀帝将其禁锢,废为庶民。死于禁闭中。
- 杨弘(?-?)
- 字辟恶。杨坚族弟。有文武才干。北齐亡,始入关中,坚重其才,引为心腹。隋初,封河间王。击突厥有功,进位上柱国。为宁州总管。为政清正。后为蒲州刺吏。捕盗皆流放,境内安定,炀帝初为太子太保。不久卒。
- 杨庆(?-?)
- 弘子。善附会炀帝,得保爵位。大业末为荥阳太守。守城拒李密,知炀帝死,降密,改姓郭。密败,事王世充,向世充劝进,世充妻以侄女。署为荥州刺史。世充将败,奔唐,复姓杨氏。唐用为宜州刺史,封郇国公。
- 杨子崇(?-?)
- 坚族弟。隋初以车骑将军掌宿卫兵。大业十一年,隋炀帝至汾阳宫,数言突厥兵将至,请帝还京。帝被突厥围困后,怒,出其为离石郡太守。在郡称捕贼,滥杀民数千。唐军至,城中民起应外军。被杀。
- 李僡
- 陕西华阴人。道光进士。历官直隶知县、顺天府尹至河南、山东巡抚。先后督办南河堵口工程,改革长芦盐政。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筹措山东各地防务,遣兵出击它省。卒后赠总督。
蒲城县
- 王道纯(?-1642)
- 蒲城人。天启进士。授中书舍人。崇祯三年(1630)以御史巡按山东。坐监军失职,斥为民。李自成克蒲城,不降死。
- 王鼎(1768-1842)
- 陕西蒲城人。嘉庆元年(1796)进士。历官吏部侍郎兼顺天府府尹、军机大臣、刑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以德才受嘉庆帝重用,屡奉使出理要事。道光中,先后察办河南仪封河工,两淮、长芦盐政,督办祥符河工,署理直隶总督、河道总督。拟定淮盐章程十五条,改革旧章,裁撤两淮盐政职,归两江总督办理。为官清正,从不请托亦不受请托。道光五年(1825年)授军机大臣。十九年,任东阁大学士。曾改革河务、盐政、平反冤狱。林则徐因虎门烧烟被革职,遣戍伊犁,王鼎设法挽留。二十一年夏,开封一带黄河决口,王鼎前往总理河务,“乃以林熟悉河情,深资得入奏,得旨允留则徐督饬河员直辨工务,林至河斡,鼎倾诚接纳”。还朝后王竭力为林则徐辨诬,道光帝不听,仍令林则徐前往伊犁。对于英国侵略者发动的鸦片战争,王鼎极力主张抵抗,反对签订屈辱条约。斥责投降派穆彰阿为秦桧和严嵩,跪地向道光帝陈述抗战主张,终不被采纳。王鼎以满腔忧愤在遗书上写道“条约不可轻许,恶例不可轻开,穆彰阿不可任,林则徐不可弃。”《南京条约》将签,最后怀揣遗疏,闭门自缢以死谏。赠太保。
- 杨虎城(1893-1949)
- 蒲城县孙镇甘北村人。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著名爱国将领。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7年参加靖国军,历任左翼军第五游击支队司令、第三路第一支队司令、第三路司令。1924年加入国民党,历任国民军师长、第十路军总司令、前敌总指挥,参加北伐。1930年任陕西省政府主席。1931年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兼第十七路总指挥。1936年12月12日,他和张学良一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两党的合作。周恩来总理曾称他是“千古功臣”。1949年末,在重庆中美合作所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 黄罗斌(1916-1998)
- 蒲城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第二十六军团长、团政委,陕北军区团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副旅长、警备第三旅旅长,西北军区师长、师政委。建国后,历任宁夏海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委,中共宁夏省委副书记,宁夏省军区政委,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经理、党委书记,甘肃省副省长,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委副书记、书记,甘肃省第五届政协主席,中共甘肃省顾委主任。
- 李赋宁(1917-2004)
- 教授。蒲城人。194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1948年获美国耶鲁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曾任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专任讲师。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副教授,北京大学教授、西方语言文学系主任、英语语言文学系主任、副教务长。精通英语,兼通法、德等外语,尤长于英语语言史和英国文学。
- 杨拯民(1922-1998)
- 蒲城人。杨虎城长子。1938年入延安抗大、马列学院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米脂县委统战部部长,关中军分区、延属军分区副司令员,大荔军分区司令员。建国后,历任玉门石油矿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西北石油管理局副局长 ,陕西省副省长,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天津市副市长,建筑材料工业部副部长,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潼关县
- 盛以弘
- 潼关卫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由庶吉士累官礼部尚书。魏忠贤乱政,落职。崇祯初,起故官,协理詹事府,卒官。
- 盛讷
- 以弘父。隆庆五年(1571)进士。由庶吉士累官吏部右侍郎。与尚书陈有年、左侍郎赵参鲁共治理铨政。母忧归,以笃孝闻。卒,赠礼部尚书。天启初,谥文定。
- 孙振基
- 潼关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历任莘县、安丘知县、户科给事中。劲直敢言。居谏垣仅半年,数陈己见。因论劾科场舞弊事。贬山东佥事。以忧归。卒于家。
- 孙必显
- 振基子。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官文选员外郎。天启中,被魏忠贤党弹劾,革职。崇祯时,累升文选郎中,被弹劾推举不当,且诋以贪污,贬山西按察司经历,量移南京礼部主事。道出柘城、归德,适遇农民起义军来攻,必显为设守,城未失陷。一时推知兵,升兵部右侍郎。卒。
- 张澧中
- 陕西潼关人。嘉庆进士。历官云南、山东巡抚,刑部侍郎。多次从大臣赴各省审理狱案。道光二十七年(1847)往河南赈饥,疏论山东吏治,不久卒。
白水县
- 窦贞固(892-969)
- 同州白水人。后唐同光进士。补万全主簿。历仕后唐、晋、汉、周。郭威兵起,为其部下,与功禹珪、王峻同掌军国政事。及即位,加兼侍中。后改监修国史,旋罢相,归洛阳。宋初,邀游山水以自娱。卒。
澄城县
- 韩一良
- 澄城人。崇祯元年(1628)授户部给事中,他言县官为行贿之首,给事为纳贿之尤,帝大喜,令指实,将有所惩戒。一良以传闻答,帝不悦,夺其官。
- 黄俊耀(1917-2001)
- 剧作家。又名田光。陕西澄城人。1936年因领导学生运动而遭到国民党当局通缉,转移到延安,进青年战士训练班学习。1939年到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当演员,并开始戏剧创作。建国初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艺术处副处长,后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后任该研究院院长、中国剧协常务理事。他作品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其《梁秋燕》曾作为优秀剧本在法国巴黎展出。
- 严佑民(1918-2001)
- 澄城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舒城县委书记,中共牡丹省委社会部部长兼省公安处处长,东北铁路公安局局长、副部长,国务院内务办公室副主任,中央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第七届人大常委员会主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兼省委第一书记。
- 郑拓彬(1924-)
- 澄城人。1943年入延安大学学习。曾任延安鲁艺农场场长、华北联合大学科长、东北人民政府外贸部驻满洲里办事处副处长。1949年毕业于哈尔滨外语专科学校。建国后,历任贸易部国外贸司副处长,对外贸易部专员、副局长,驻苏联大使馆商务参赞,对外贸易部局长、副部长、部长,对外经济贸易第一副部长、部长。是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
华州区
- 田广明(?-前71)
- 西汉京兆郑县(今陕西华州区)人。武帝时,由天水司马升河南都尉,以杀伐为治。后农民起义纷起,任淮阳太守。昭帝时,曾率兵击平益州民的反抗,徙卫尉。宣帝立,为御史大夫,以迎立有功封昌水侯。岁余,任为祁连将军,与赵充国等四将军率兵击匈奴,获罪自杀。
- 田云中(?-前71)
- 西汉京兆郑县(今陕西华州区)人。广明兄。广明为淮阳太守,连破大案数起,武帝擢为大鸿胪,并任云中代为淮阳太守。治郡亦敢诛杀。宣帝时,广明以罪自杀,他为吏民所告,被处死。
- 郭子仪(697-781)
- 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州区)人。初以武艺高异补左卫长史。唐天宝八载(749年),拜左卫大将军。十三载,迁天德军使兼九原。安禄山反,任朔方节度使,奉诏东讨,败史思明,以功进御史大夫。肃宗时,任关内、河东副元帅,平安史之乱,收复长安与洛阳,功为中兴诸将冠,封汾阳王,世称郭汾阳。代宗时,任关内大元帅。德宗时,进太尉中书令,世称“郭令公”,赐号尚父。身系唐室安危达二十余年。卒陪葬建陵。
- 王维桢(1507-1555)
- 华州(今陕西华州区)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累官南京国子祭酒。自负经世才,饮酒谩骂,人多畏而远之。好司马迁文、杜甫诗。与李梦阳等十人号十才子。死于地震。
- 杨钟健(1897-1979)
- 地质学、古生物学家。华州(今华州区)人。19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7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地质系博士学位。次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重庆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中科院地学部委员。毕生从事地层古生物学的研究,研究了云南禄丰、山东莱阳恐龙动物群和新疆、山东等地二叠纪、三叠纪爬行动物群,对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潘自力(1904-1972)
- 陕西华州区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后,历任中共陕西长安县委宣传部部长、陕西省省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第十九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共宁夏省委书记兼宁夏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朝鲜、印度、尼泊尔、苏联等国大使。是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
- 高克林(1906-2001)
- 华州区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陕军新编第三旅党委书记、西北工农军军委委员、总司令部参谋主任、北平市委军委书记、大名中心县委书记。1936年后历任东北军工委书记、绥蒙党委书记兼绥蒙军区政委。全国解放后,任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政委,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历任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处书记。是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 胡琏(1907-1977)
- 华州区会同坊北会村人。国民党一级陆军上将。黄埔军校四期毕业生。曾任蒋介石嫡系部队第十八军军长,第十二兵团副司令。1949年去台湾后,担任过金门防卫军司令、陆军副总司令及“总统府”战略顾问,并晋升为一级陆军上将。
- 钟师统(1913-2001)
- 华州区人。1927年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晋绥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西北军区军政大学副校长。建国后,历任四川省文教委员会主任,北京体育学院党委第一书记,北京体育学院院长、名誉院长,全国体总主席,中国奥委会主席。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 段学复(1914-2005)
- 数学家。华州区人。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1941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数学硕士学位。1943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在该校做研究工作。1946年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教授、数学系主任。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数学力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化学部委员。专于代数。在研究有限群论、代数李群和组合数学方面作出贡献。
- 袁改(1922-1987)
- 华州区人。1938年入陕北公学学习。曾任八路军连指导员、松江县委副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厦门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委第一书记,福州市委书记,福建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福建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第五届政协主席。
合阳县
- 雷德骧(918-992)
- 同州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后周广顺进士。入宋,拜殿中侍御史,改屯田员外郎、判大理寺,黜为商州司户参军。召为秘书丞,同知贡举。历礼部郎中,右谏议大夫等。淳化二年(991),其婿卫濯讼德骧孙孝先内乱,坐失教,贬授感德军行军司马、懋愤致疾,卒。
- 雷有终(947-1005)
- 德骧次子。以荫补汉州司户参军。署莱芜尉。太宗即位,诏为大理寺丞。历官户部、度支、盐铁副使,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路茶盐制置使。李顺起义,为峡路随军转运使、同知兵马事,调发兵食,规划军事。咸平中,以知益州,镇压王均起义。加保信军节度观察留后,徙知秦州。景德初,契丹南下,真宗亲征,唯有终率师赴援,召拜宣徽北院使、检校太保。病卒,赠侍中。
- 雷孝先
- 德骧孙。举进士,知天长县。卫濯讼其内乱,除籍配均州,起知宛丘县。咸平中,随季父有终镇压王均起义,改将作监丞。时西夏陷灵州,朝廷调兵,军费多取于民,关内大扰,请募商人入粟送塞下,偿以茶盐。命立规划,事多施行。迁尚书屯田员外郎。改环庆路兵马钤辖、知邠州,以右领军卫大将军、昭州刺史,分司西京。卒。
富平县
- 王翦(?-?)
- 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县)人。少好兵,事秦王政,秦王政十一年(前236年)攻赵,连拔九城。十八年率军攻赵,次年俘赵王迁。二十一年,将兵攻燕,燕王喜逃辽东。二十三年,率六十万军伐楚,经过两年激战,于二十五年,攻下楚都寿春(安徽寿县)。虏楚王负当。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卓著战功,被封为武成侯。
- 王贲(?-?)
- 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县)人。战国后期秦国大将王翦之子。在秦始皇10年统一战争中屡建战功。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带兵攻燕辽东余部,虏燕王喜,次年由燕南下破齐,最后完成扫平六国之大业。秦始皇东巡,王贲与其子王离陪驾前往,至琅玡,刻石颂扬始皇功德,并与始皇共议事于海上。
- 孙丕杨(?-?)
- 字叔孝。富平人。明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嘉靖进士,授行人,升御史。历按畿辅、淮扬。万历元年(1573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以严为治,属吏皆惧。后任礼部尚书。挺劲不屈,百僚不敢谋私,独患中贵请谒。乃创“掣签法”,大选急选,均由其人自抽,请托无所容,一时选人盛称无私,铨政自有为之大变。上疏诋张位,为帝所不直。乞去。久之,帝念其廉直,复官。黜陟官吏都适当,帝眷遇益隆。时年已迈,拜疏径归。卒年八十三,赠太保。天启初,追谥恭介。
- 杨爵
- 富平人。二十始读书。家贫,烧薪代烛。耕陇上,则挟书以读。从同郡韩邦奇学,遂以学问品行闻名。嘉靖八年(1529)进士,授行人。帝经年不视朝。岁频旱,日夕建斋醮,修雷坛,屡兴工役。他上书极谏,疏诋符端,词切直。帝震怒,立下诏狱拷打,几死,复苏。先后关押七年,狱中著《周易辨说》、《中庸解》。后释放,居家二年卒。隆庆初,复官,赠光禄卿。万历中,赐谥忠介。
- 田时震(?-1643)
- 富平人。天启进士。官知县。崇祯二年(1629)为御史,多疏劾,屡忏吏部尚书王永光,以山西左参政罢归。李自成克富平,不降死。
- 朱崇德(?-1643)
- 富平人。侍郎国栋父。李自成克富平,驱往长安,途中称病,放归,自缢死。福王时,赠右副都御史。
- 朱国栋(?-1642)
- 富平人。崇德子。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户科给事中。多疏劾。累迁山东巡抚,督治昌平。卒。
- 习仲勋(1913-2002)
- 陕西富平县淡村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陕甘边工农游击队,历任总指挥部政治委员、革命委员会主席,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关中特委书记兼关中红军部队政治委员。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独立第一旅政治委员、陕甘军边区集团军政治委员。是中共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是第五、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八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大荔县
- 李丰
- 卫尉李义子。初以文学事魏明帝于东宫,后以名士为黄门郎。正始年间迁侍中、尚书仆射。摇摆于曹爽、司马懿两大势力之间。曹爽失败后,仍为司马氏所用。后联结光禄大夫张辑、弟李翼及夏侯玄谋去司马氏势力,事发被诛。
- 党怀英(1134-1211)
- 冯翊(陕西大荔县)人。字世杰,号竹溪。后迁奉符(山东泰安市)。金大定进士,历任国史院编修官、国子监祭酒、《辽史》刊修官等职,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多次从事编史工作。金章宗时撰写不少碑记和墓志。兼工书法,尤精篆籀。
- 王朴
- 同州(今陕西大荔)人。洪武十八年(1385)进士。本名权,帝改名朴。授任吏科给事中,以直谏违帝意,被罢官。很快又起用为御史,陈时事千余言。性鲠直,数与帝辩是非,不肯屈服。一日,遇事强争之。帝怒,命杀之。及行刑,又召回,仍不屈,帝大怒,催促行刑。路过史馆,大呼:“学士刘三吾志之:某年月日,皇帝杀无罪御史朴也!”竟被杀。帝撰写《大诰》,谓他诽谤罪,犹列其名。
- 程济
- 朝邑(今陕西大荔东)人。有道术。洪武末,官岳池教谕。惠帝即位,上书言某月日北方兵起。帝谓其胡言乱语,逮捕将杀他。大呼曰:“陛下幸囚臣。臣言不验,死未晚。”乃关监狱。燕王举兵反朝,被释放,改任编修。南京金川门失守,逃亡。或日帝为僧出亡,他随从。莫知所终。
- 韩邦奇(1479-1555)
- 朝邑(今陕西大荔)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吏部员外郎、浙江佥事。时中官在浙王堂等四人,爪牙四出,民不聊生。他上疏请禁,又数制裁压制堂,堂遂奏其阻止上供,斥为民。嘉靖时,官至兵部尚书,参赞机务。致仕归。博学,自诸经、子、史及天文、地理、乐律、术数、兵法之书,无不通晓。著述甚丰。三十四年,死于陕西地震。赠太子少保。
- 韩邦靖(1488-1523)
- 邦奇弟。年十四中乡举。与兄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升员外郎,指斥时政甚切。武宗大怒,夺职为民。世宗即位,起任山西左参议,分守大同。岁饥,人相食,奏请发放国库发救民,不许,复抗疏千余言,不报,乞归,不待命则行。军民拦住道路泣留任。抵家病卒。
- 马自强
- 同州(今陕西大荔)人。嘉靖进士。授检讨。隆庆中,累升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掌翰林院。神宗即位,用为礼部尚书。每当藩王府疏至,及时裁决,榜之部门,明示行止,奸吏无所牟利。《世宗实录》成,加封太子少保,居正将归葬父,人荐自强及申时行。诏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与时行并参机要,时吕调阳、张四维在阁,小事四维代拟旨,大事则驰报居正裁决,自强守而已。疾卒。诏赠少保,谥文庄。关中人入阁,终明世,惟自强与薛国观二人。
- 王之寀(?1625)
- 朝邑(今陕西大荔东)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授清苑知县,迁刑部主事。私诘张差“梃击”案得实。得罪戚贵。京察,削籍。天启二年(1622)上《复仇疏》。先主张差疯癫者对他恨入骨。累升刑部右侍郎。魏忠贤势力大张,五年,其党杨维垣首翻“梃击”案,力诋之,坐除名。不久牵连到汪文言狱中,追治。及修《三朝要典》,“梃击”事以他为罪首,复被弹劾,逮下诏狱,死。崇祯初,复官。
- 阎敬铭(1817-1892)
- 陕西朝邑(今大荔县)人。清道光进士。咸丰九年(1895年),胡林翼任湖北巡抚,镇压太平军,令阎敬铭总管军需。同治元年(1862年)署布政使,后为山东巡抚,镇压捻军。光绪八年(1882年)升户部尚书,次年充军机大臣。光绪中,察视山西赈务,请裁山、陕诸省差徭,兴新疆屯田。善理财赈,主张节用为本。十一年,因反对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被革职留任,养老于山西虞乡和朝邑两地。光绪十八年卒。
- 张奚若(1889-1973)
- 朝邑(今大荔)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曾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局长,中央大学、清华大学教授,西南联合大学政治系主任、教授,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抗日战争胜利后,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教育部部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著有《主权论》、《社约论考》、《自然法史》。
新加坡劳工阵线主席、立法议会议员、新加坡贸易访华团顾问、前首席部长戴维•马歇尔(左起第二人)1956年8月17日到达北京时,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张奚若(左起第三人)等前往车站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