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汶川县
以县有汶水(今岷江)故名。北周置汶川县。为汶山郡治。唐属茂州。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以县置威戎军。南宋绍兴中复为汶川县,属茂州。元、明、清因之。1914年属西川道。1950年属茂县专区。1987年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邮编:623500
区号:0837
汶川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汶川人民一定能发扬红军精神,重建美好的家园!
汶川县地处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东北部接龙门山西南段,西南为邛崃山东部分支,属高、中峡谷地带,西缘与小金县接壤之四姑娘山,海拔6,350米,其余山脊亦多在5,000米左右。岷江东北入,右纳杂谷脑河、草坡河、鱼子溪等河后东流出境。切割深,有阶地分布。年平均气温13.50C,1月平均气温3.10C,7月平均气温22.80C。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南部漩口、映秀一带具中亚热带湿润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量1,350毫米。森林覆盖率21.5%。
- 威州镇
- 在县境东北部,面积129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地。人口约2.3万,有汉、羌、藏、回等民族。原名维州,宋改今名。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此建乡苏维埃,有红军石刻标语。东部有姜维城等古迹。
- 漩口镇
- 在县东南部,面积37平方公里。人口约1万,有汉、羌、回、藏等民族。为成都平原进入阿坝州交通孔道。成阿公路过境。
- 映秀镇
- 在县东南部,面积115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为县优良铜羊主要产地之一。有原始森林。为岷江水系电力基地,有映秀湾水电站和鱼子溪梯级电站。镇人民政府驻地映秀,在威州南46公里。成阿公路过境。
- 水磨镇
- 在县东南部,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约1万,有汉、藏、羌等民族。有明代始建的黄龙寺、菊花井等古迹。镇人民政府驻地老人村,在威州南56公里,以村上人多高寿故名。
- 绵鷉镇(Miansi Zhen)
- 在县东北部,面积249平方公里。人口约7,000,有羌、汉、藏等民族。传为大禹出生地,现岩壁尚存“石纽山”三字,字大盈尺。有红军烈士纪念馆。镇人民政府驻地在威州西南15公里。汉代已在此设县。汉、明、清、民国为县治。成阿公路过境。
- 卧龙镇
- 在县西南部,面积779平方公里。人口约2,000,有藏、汉、羌等民族。卧龙关侧,山势如龙蛇颓卧,故名卧龙。森林资源、天然草场丰富。为卧龙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公路东接成阿公路。镇人民政府驻地花红树,在威州西南58公里。有乡村公路接成阿公路。
- 雁门乡
- 在县东南部,面积142平方公里。人口约5,000,有羌、汉、藏等民族。以境内有著名的唐代雁门关,故名。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此建乡苏维埃。
- 克枯乡
- 在县东北部,面积66平方公里。人口约3,350,有羌、汉等民族。“克枯”为羌语,意为“枯木”。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此建乡苏维埃。成阿公路过境。
- 龙溪乡
- 在县东北端,面积214平方公里。人口约4,350,有羌、汉等民族。原属理县,1962年改属汶川县。有红军石刻标语。羌族山寨民房独具特色。
- 草坡乡
- 在县中部偏北,面积503平方公里。有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有明代建金波寺、公馆古塔等名胜古迹。乡政府驻地两河口,在威州西南28公里,因处两小溪汇合口,故名。
- 银杏乡
- 在县东部,岷江畔,面积277平方公里。人口约2,350。以境内银杏坪银杏树多,故名。乡政府驻地兴文坪,在威州南38公里,昔有人中举,故名。成阿公路过境。
- 耿达乡
- 在县中部,面积841平方公里。人口约2,350,有汉、藏、羌等民族。森林资源丰富。海拔6,350米的四姑娘山曾有多国运动员攀登。乡政府驻地耿达桥,在威州西南53公里。
- 白花乡
- 在县东南部,面积61平方公里。人口约5,700。以境内岷江上有著名的白花滩命名。乡政府驻地码头,在威州西南50公里,因岷江木材漂运,此为第一转运站,故名。成阿公路过境。
- 三江乡
- 在县东南端,面积485平方公里。人口约3,800,有汉、藏等民族。邻近卧龙自然保护区,多森林、竹丛。三江黄牛为州、县优良品种。乡政府驻地三江口,因地处中河、西河、黑石河汇合处,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