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名胜古迹

德州市

苏禄王墓*
在德州市北郊北营村中。古苏禄王国在今菲律宾西南部苏禄群岛上。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巴哈剌与西王、峒王率340余人的大型使团访问中国,在北京受到明朝廷盛情款待。归国途中,东王病逝德州。明成祖为他举行隆重葬礼,赐谥“恭定”,遣官致祭并亲撰碑文,勒石以志。东王长子图玛哈率众回国继承王位,东王妃葛木宁和王次子温哈剌、三子安都鲁及侍从十余人留中国守墓,俱受明朝俸禄,并拨给祭田,派人守护陵园祠庙。永乐二十一年,东王妃回国,偏妃及温、安二子继续守墓,逝世后附葬王墓东侧。陵园内松柏苍翠,墓碑题“苏禄国恭定王墓”七字,甬道两侧,翁仲、石兽排列有序。东南有御碑亭。

乐陵市
文庙
在乐陵市区内。为明洪武二年(1369年)所建,现存正殿5间,绿瓦飞檐,巍峨壮观,另有东西两庑14间。殿前立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御制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院内古槐数株,枝干蟠空,当植于建庙之初。

五里冢
在乐陵市城关镇。

惠王冢龙山文化遗址
在乐陵市杨安镇。(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魏王城”遗址
在乐陵市大顾家村北。曾出土五铢钱、铜箭头、布纹瓦、唐佛像等。

“萃贤亭”遗址
在乐陵市旧乐陵村。

理元寺遗址
在乐陵市奎台乡。

汉三女冢
在乐陵市。

禹城市
双槐冢
在禹城市禹城镇。

元孙郁墓
在禹城市梁家乡。

邢寨汪龙山文化遗址
在禹城市梁家乡。

古高唐城遗址
在禹城市袁营乡。

禹王亭遗址
在禹城市。

八棱经幢
在禹城市。

金代铁钟
在禹城市。

陵县
东方朔墓
在陵县神头镇西南。东方朔(154-193),字曼倩,汉平原郡厌次人。长于文辞,诙谐善辩。墓园由坟墓和祀祠两部分组成。墓北临笃马河,东傍秦汉七十二冢高大墓群,东西22米,南北16米,高3米,墓前原有石碑,上题“东方朔先生之墓”。祠今废,唯存唐天宝十三载(754年)颜真卿书《汉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现已移陵县城建亭保护。

东方朔画赞碑
在陵县城文化馆内。造型高大宽硕,四面刻。正面和两侧系晋夏侯湛撰《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正文,背面为唐颜真卿撰《东方先生画赞碑阴记》。碑阳碑阴各15行,左右侧各3行,行30字,大字楷书。颜真卿书此碑与当时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安禄山叛迹已显,并派人去平原郡,名为游历,实为刺探防务情况。颜真卿当时出任平原郡(治今陵县)太守,他一面募兵储粮,坚壁守备;一面泛舟饮酒,故作懈怠,以麻痹使者。他陪同安禄山使者游东方朔故里时,因见原碑残缺漫漶,特为亲书赞文,重刻石碑。后安禄山果举兵叛乱,河朔尽陷,唯平原得以坚守。颜真卿书此碑时45岁,正值盛年,书法遒劲秀拔,雄健深厚,大气磅礴,为颜碑中珍品。苏轼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1200年来,世人争相拓摹,推崇备至。此碑历经劫难。元代时即由祠庙移至县城建亭于大堂之侧。康熙六年(1667年)地震,碑亭均仆地倒塌,半入土中。直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新出土。后又亭塌碑倒。20世纪30年代遭日军践踏。建国后重建亭保护。

汉神头墓群
在陵县神头镇。

侯家古墓
在陵县边临镇。

秦厌次古城遗址
在陵县神头镇。

宁津县
明建清真寺
在宁津县长官镇东街回民区。

齐河县
尹屯龙山文化遗址
在齐河县。

商周文化遗址
在齐河县。

晏婴冢
在齐河县。

武城县
窦建德点将台
在武城县。

庆云县
唐枣
在庆云县周尹村东北。种植年代无从考查。据民间传说,明永乐年间(1403-1424)即已闻名于当地。或谓唐初罗成曾拴马于此树,枣子偶落鞍褥套中,至京,献与唐王尝新,以美味可口,诏封此树为“糖枣”,后世遂称唐枣。树高6米余,主干周长4米余,已朽裂中空,仅皮层支撑全株,枝叶犹茂盛。枣呈枕头形,皮薄甜脆,每年尚结枣百余斤。

无棣故城遗址 在庆云县。

大丁庙古墓群
在庆云县。

平原县
千佛塔
在平原县崔家庙。为古平原八景之一。

龙门
在平原县平原镇。

明建文昌阁
在平原县恩城。

夏津县
大成殿
在夏津县。

明植古枣树
在夏津县三十里铺村东,高20米,胸径1.5米,能结出长、方、圆、棱、三角、茶壶形状的6种红枣。

临邑县
龙泉寺
在临邑县。

明监宗御史邢侗“来禽馆”遗址
在临邑县临邑镇。

汉白玉丈八佛
在临邑县德平镇。

汉末文人弥衡故里遗址
在临邑县德平镇。

弥衡井
在临邑县德平镇。

清凉禅院遗址
在临邑县清凉店村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