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名胜古迹

聊城市

光岳楼
在聊城市旧城中心。明洪武七年 (1374年),为“远眺料敌与严更漏”,以修城余料建,名余木楼或鼓楼。弘治九年(1496年),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之意,遂易今名。楼台基为砖石结构,高9米,占地1238平方米。上部为木构,楼四层五间。通高33米,高楼崔巍,冲汉凌霄,为聊城的象征。楼存清康熙帝御笔“神光钟瑛”碑、乾隆帝诗刻、历次重修碑记和嵌壁石刻20块。

傅家茔
在聊城市旧城城南1.5公里。茔地360米,宽120米。茔门有二,西门镌石额“傅氏先茔”,东门镌“傅状元茔”。傅以渐(1609-1665),清顺治三年(1646年)状元,十二年加太子太保,后加少保,改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继以渐之后,傅氏一门200年中又出4位进士,5位举人,监生、拔贡生、岁贡生代不乏人。先茔门内有甬道,中立重楼三洞式石坊,正中檐下横额镌“皇恩崇锡”、“一世三品”。甬道两旁对置墓表等石仪。神道尽头为祖茔。状元茔门内亦有甬道、墓表及龟趺螭首封诰碑。

山陕会馆*
在聊城市东关古运河西岸。明清时代聊城地处南北要冲,商贾云集。清乾隆八年(1743年)山陕商人集资兴建会馆,总建筑面积3311平方米,殿阁堂楼160余间,画栋雕梁,飞檐挑角,金碧辉煌。系神庙、会馆相结合的古建筑群。山门3间,牌坊式门楼,绿琉璃瓦覆顶。门内前部为戏楼,两层飞檐,前后左右各出歇山,上层飞檐共10个翼角,正面石刻匾额题“岑楼凝霞”四字。两旁有钟鼓楼。后部主殿3座并列。殿后建春秋阁和左右两配房,阁旁夹筑望楼。

隆兴寺铁塔
在聊城市东关原隆兴寺内。据塔座石雕风格推断,建筑年代约在宋金之际。建国前年久失修,大部倾圮,仅存底部5层。1973年从地下挖掘出历年坠毁的塔身及塔顶,整修复原。共13层,高15.8米。塔基为莲花形石座,平面面积10.16平方米。塔身为生铁铸造,八角楼阁式仿木结构,每层八面飞檐。

临清市
舍利宝塔
在临清市西北运河东岸。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高约60米,八角楼阁式砖木结构。塔座条石砌基,周长39米,高5.3米,塔身9层,檐宽1.55米。二层以上每层八面设门。塔内有木质通天塔心柱,转角形梯道,可环回登临顶层。塔刹呈盔形,为省内仅见。

清真寺
在临清市西、卫运河东岸先锋桥畔。始建年代无考,有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重修。建筑物80余间,面积近1万方米。正殿绿琉璃瓦覆盖,葫芦形尖顶,出檐深远。呈印度寺庙风格。

螯头矶
在临清市汶河分汊处。明嘉靖年间(1522-1566)建。在鳌背桥西南数十步中洲东起处,砌以石,如鳌头突出,筑观音阁于其上,旧闸新闸各二,分左右如鳌足,而广济桥尾其后。现存古建筑一组,四围楼阁环合,南有女墙雉堞,东面前后相通的门洞上过楼3间,即观音阁,飞檐挑角,小巧玲珑。明清时期这里地处南北河运要冲,经济发达,人文荟萃。骚人墨客多登临题咏。

高唐县
梁村塔
在高唐县城北梁村。始建年代无考。塔旁有古槐一株,枝干苍劲,当地素有“唐槐宋塔”之说。塔为青砖砌筑,八角楼阁式仿木结构,共13级,高约37米。底座周长22.8米,占地约40平立米。四面设门。塔体自下而上逐层收分,呈八面棱柱形。

战国齐盼子墓
在高唐县涸河西南。

东汉华歆墓
在高唐县涸河西南。

高唐文庙
在高唐县高唐镇。

大观八行碑
在高唐县高唐镇。

唐代大觉寺遗址
在高唐县梁村镇。

清平县迎旭门遗址
在高唐县清平镇。

金代信武将军虞寅墓
在高唐县谷官屯村。

阳谷县
古阿井
在阳谷县东北阿城镇。名贵药品阿胶的著名产地。最早记载见于东汉时的《本草》:“真胶产于古齐国之阿地,又以阿井水煮之最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载“东阿大城北门内西侧皋上,有大井,其巨若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以贡天府”。相传唐代尉迟恭曾为钦使重修阿井。明天顺七年(1463年)建亭井上,明万历年间(1573-1620)及清康熙年间(1662-1722)均曾重修。现存清光绪五年(1879年)重建六角石亭,额题“济世寿人”四字,两旁石柱镌刻楹联:“古阿井”三字。井水经地下岩层砂砾过滤净化,溶入钙镁钾钠等矿物质,色绿质重,清洌甘美,用以煮胶,易除杂质,增强疗郊。

古阿井和井旁的石亭

东阿阿胶之所以品质最优,关键是水质好。饮水井中最有名的是城西南30公里的古阿井。据说,唐太宗李世民生病,就是吃阿胶治好的。当他得知古阿井坍塌时,便派尉迟恭前来监修。亭中碑文便记载其事。

景阳岗
在阳谷县城东南17.5公里。当年这里岗阜起伏,怪石突兀,草密林茂,人烟稀少,猛兽出没。武松打虎,为民除害,乡民感恩,建武松庙于岗上,并有塑像。现岗上新立“景阳岗”三字石碑,为舒同所书。

景阳岗武松庙里的打虎塑像

茌平区
三十里铺龙山-战国文化遗址
在茌平区。(有关龙山文化,见山东省章丘市的主页。)

孟尝君练兵场遗址
在茌平区。

鲁连仲祠堂
在茌平区王老乡。

尚庄遗址
在茌平区。

台子高遗址
在茌平区孙桥乡。

教场铺龙山文化遗址
在茌平区。

莘县
马陵道古战场遗址
在莘县西南大张村附近。南濒金堤河,东、西、北均为开阔地带。传此处原有两座土丘,其间一条狭窄崎岖的通道掩没在古木丛林中,地势十分险要。此即文献所载“马陵道”,为战国时期自魏至齐必经之路。公元前342年,魏攻韩,韩求救于齐,齐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攻魏。次年,魏以太子申和大将庞涓带兵10万迎战齐军。孙膑以减灶诱敌之计迷惑魏军。庞涓遂率兵追至马陵,埋伏在此的齐军万弩齐发,全歼魏军。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关于马陵的位置,古今伦者颇有分歧。一说在今河北大名东南;一说在河南范县西南,即今莘县西南;又说在郯城马陵山。

东鲁店遗址
在莘县。

齐桓公会盟台遗址
在莘县朝城镇。

郑板桥县衙旧址
在莘县古城镇。

韩国昌墓
在莘县董杜庄乡。

东阿县
曹子建墓碑
在东阿县城南20公里鱼山西麓曹植墓北侧。又称陈思王墓碑。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魏太和三年(229年)封东阿王,六年又徙封陈王。在东阿时常登鱼山游览,死后其子遵遗嘱归葬鱼山。碑为隋开皇十三年(593年)建,高1.7米,宽1.1米,有额无题字,似有画像,已不可辨。碑文22行,行43字。碑早年湮没大清河中,至清代始捞出,复置墓前,并建碑楼保护。

青冢子龙山文化遗址
在东阿县杨柳乡。

冠县
黑旗军起义纪念地
在冠县。

萧城遗址
在冠县北馆陶镇。

武训大殿
在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