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名胜古迹

晋中市

榆次区
城隍庙
在榆次市区东大街。建于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明代屡有增建,清顺治、康熙年间重修,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在廊西增建道院及财神庙,道光三十年(1805年)添建配殿。现存山门、乐楼、城隍殿、玄鉴楼、后殿、东西廊庑和八字形影壁。城隍殿面阔5间,外观平庸,内部则结构精致。玄鉴楼为二层三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规模宏敞,气势雄伟。背面为酬神乐楼,楼身结构严谨,建造别致,音响效果甚佳,据说其回音原理比北京天坛回音壁还早五六十年。

猫儿岭墓群
在榆次市猫儿岭山。

四明楼
在榆次市西北4公里使赵。

汉高祖刘知远皇后李三娘故里
在榆次市榆次西北10公里鸣李村。

清末大清银行行长贾继英祠堂
在榆次市榆次西北8公里六堡村。

介休市
玄神楼
在介休市北关顺城街。是三结义庙(旧为元神庙)前的乐楼,又是街心点缀的过街楼。明万历年间(1573-1620)改建,清康熙、乾隆年间重修,规模不大。另有大殿和献亭,均为清建。楼平面“凸”字形,总深度20米,前部面宽3间,街心部分面宽5间。楼高2层,约25米,上部覆盖重檐,实为4层。檐下四向凸出山花,瓦件脊饰全为琉璃制品。设计巧妙,瑰丽壮观,为我国建筑史上的精品。

后土庙
在介休市区北隅。创建年代不详,据碑记,南朝宋大明元年(457年)、梁大同二年(536年)皆重修。后毁于地震。现存殿堂多为明、清建筑。庙为五进院落,布局紧凑,屋顶多用重檐,气势雄伟。其中三清楼最为突出,三重檐前有抱厦,后连戏楼,屋顶为十字歇山琉璃顶,有琉璃莲花脊筒以及龙吻、兽头等。寺庙建筑全部饰以琉璃瓦件,多为清嘉庆、道光年间作品,其中少数明代琉璃瓦件极精美。琉璃构件量多、类全,造型优美,制作精巧,为清代琉璃瓦件中之精品。

洪山源泉
在介休市区东南13公里洪山之麓。泉清见底,渠道纵横如网。洪山为绵山支脉,古称狐岐山。洪山泉为山下泉水主源之一,秒流量1.2立方米。附近山青水绿,梯田如画。源泉之上有源泉神祠,俗称源泉庙,建造富丽,誉为“华宫”。宋、明多次重修,现存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移地重建之物。正殿5楹,东西配殿各3间,乐楼1座。

回銮寺
在介休市区西南20公里兴地村。在绵山脚下。唐太宗欲登绵山礼佛,至此回銮。后僖宗赐名“回銮寺”。五代时遭兵燹,北宋建隆三年(962年)重建,名兴国寺,金天会至大定年间于故基重建。其主体建筑大雄宝殿,面阔5间,进深6椽。殿内用减柱造,梁架简洁,保存元代结构手法。院内龙槐翠柏郁郁葱葱。

绵山
在介休市区南20公里。周匝百余里,山势巍峨,溪流屈曲。同蒲铁路沿山直去,汾河依峡南流。自古迄今为晋中一大名胜。附近梵宇禅林多已毁坏,壁上有巨掌痕,传为佛之手印。岩下一泓泉水,日夜淙淙,拾级而上,群峰邃壑,尽收眼底。

琉璃坊
在介休市北辛武村真武庙前。坊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琉璃坊通高9.1米、宽12.05米,面宽3间。除柱基为石雕须弥座外,坊身柱枋,斗拱椽飞,门楣牌匾,富丽堂皇。这种牌坊在古代建筑中极为罕见。整个琉璃坊造型优美,光彩夺目。

宋代瓷窑遗址
在介休市区东南13公里洪山北麓。

源神庙
在介休市区东南13公里洪山北麓。

唐宏济塔
在介休市城关镇西南8公里义棠。

明关帝庙
在介休市城关镇北3公里三道河。

清史公塔
在介休市城关镇北3公里三道河。

显圣寺
在介休市城关镇东北23公里上梁。

李陵墓
在介休市城关镇东北23公里上梁。

噤师庙
在介休市城关镇东30公里板峪。

古戏楼
在介休市城关镇东30公里板峪。

明建天竣塔
在介休市城关镇东北17公里樊王村。

昔阳县
石马寺
在昔阳县城西南15公里石马村。是一座石刻造像与庙堂建筑相结合的佛教寺宇。附近群峰环抱,清泉绕流。石刻造像雕在一块高17米、东西长16米、南北宽15米的巨石四周和附近30多米高的石崖上,属于摩崖石刻。始创于北魏永熙三年(534年),隋唐时继续镌造,宋代在石崖四周建殿阁,形成寺院,佛殿、楼阁、廊庑、禅堂齐备。现存石刻造像千尊左右,大者5米,小者5厘米。其中魏、齐造像约占百分之七十,余为隋、唐作品。窟前木构建筑有大佛殿(元代建)、观音阁(明代建)、子孙殿、东南窟廊、钟鼓楼、伽蓝殿、山亭等,或单檐歇山,或重檐歇山,或三面围廊,或六角攒尖,各因其地形与造像需要而设置。在小形摩崖造像中依崖建寺宇者,本寺是稀有之例。

大寨
在城关镇东南4公里大寨乡。“文化大革命”中曾被誉为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和农田基本建设的典范。

春秋肥子国古城遗址
在昔阳县城关镇东27公里东冶头镇。

元梵乘寺
在昔阳县城关镇东15公里界都。

灵石县
灵石
在灵石县旧城北门外吕祖庙内。石块满身孔洞,似铁非铁,似石非石,其色苍苍,其声铮铮,露于地面部分高1.6米,直径1.5米,体积约2.4立方米,用栏杆围护。据《灵石县志》记载,此石为隋开皇十年(590年)挖掘河槽所得。其时“文帝驾幸太原,傍汾河开道,获得此石,石上文曰‘大道永吉’,因以为瑞,遂于其地建设县治”。旧时附近乡民视此为神石,每逢春秋佳节,扶老携幼,前来焚香膜拜,祈求平安。据有关学者按其石质、形状考察,这是古代降落的一块陨石。

资寿寺
在灵石县城东10公里苏溪村。东临绵山,西傍汾河,古树交荫。寺创建于唐,重修于宋,金未毁坏,元泰定三年(1326年)重建。元末又毁,明代再度重建。规模宏敞,布局完整。主要建筑有天王殿、雷音殿、罗汉殿、地藏殿、药师殿、二郎殿等。结构奇巧,碧瓦凌空,屋顶三彩琉璃制作工精。各殿塑像79尊,以菩萨和十八罗汉塑工最佳。壁画为佛、菩萨及释迦牟尼传记故事,设色浑厚,历经沧桑,仍完好无损。

旌介新石器遗址
在灵石县城内。

石膏山
在灵石县境内石膏山。

祁县
乔在中堂住宅
在祁县城东北10公里乔家堡村。为名闻遐迩的商业资本家乔家第三代乔致庸的堂名,俗称“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清同治、光绪年间及1921年曾两次增修。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占地为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000多平方米。宅第大门坐西朝东,共6个大院,19个小院,313间房屋,分南北两个建筑组群。

院落形式多样,有四合院、穿心院、偏正套院、过庭院;屋顶造形变化多端;门、窗形式有别,活泼多变;建筑形式有正房、厢房、穿心过厅、门楼、更楼以及眺阁之分,造形各异、气势非凡。各建筑构件上有人物、花卉、飞禽走兽、明暗八仙、文房四宝等木雕和砖石雕图案,造型优美、雕刻精良,是我国北方民居中雕刻艺术之珍品。

春秋祁奚父子墓
在祁县城关镇东南8公里古县镇。

梁村新石器遗址
在祁县梁村。

丹枫阁
在祁县城关镇内。

文庙大成殿
在祁县城关镇内。

清代兴梵寺
在祁县城关镇东11公里东观。

北魏摩崖石刻
在祁县城关镇东南38公里来远镇河底村。

镇河楼
在祁县城关镇东9公里贾令镇。

集圣寺
在祁县城关镇西6公里城赵镇。

利应侯庙
在祁县城关镇西6公里城赵镇。

赵襄子墓
在祁县城关镇西6公里城赵镇。

惠安寺
在祁县城关镇东5公里西六支。

温大雅墓
在祁县城关镇东5公里西六支。

东汉大臣王允故里及墓
在祁县城关镇西北6公里里村乡修善村。

左权县
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
在左权县东南麻田镇。1940年11月7日,八路军前方总部等机关进驻麻田一带,指挥华北军民坚持抗战,直到到胜利。

左权将军殉难处
在左权县城关镇东南41公里泽城镇十字岭。1942年五月25日中共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从麻田向东转移至十字岭时,担任掩护任务的左权将军不幸被敌炮弹片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年仅36岁。

金代大钟
在左权县城关镇。

祝融台古城遗址
在左权县城关镇。

抗战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旧址
在左权县城关镇东南25公里桐峪。

宋苏亭里正墓
在左权县城关镇东南20公里粟城。

寿阳县
北齐库狄回墓
在寿阳县城内。

文昌阁
在寿阳县城关镇。

金代晋州治所遗址
在寿阳县城关镇西北13公里宗艾镇寨北村。

北魏石佛寺
在寿阳县城关镇南40公里白云乡阔郊村。

五峰山
在寿阳县城关镇西25公里太和驿乡境内。

明末书法家傅山隐居处
在寿阳县城关镇西25公里井子沟。

太谷县
白塔
在太谷县城内西南隅无边寺内。寺址原为白塔村,北齐时徙县于此。寺创于晋泰始八年(272年),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重修。北宋元佑五年(1090年)续修,寺中建塔,高耸凌空,顶有尊胜石幢,垩久而白色不减,俗称白塔。元明清各代屡经修补。现存除白塔为宋代遗物外,其他如乐楼、大殿、厢房、配殿、藏经阁等,雕刻华丽,彩绘鲜艳,皆为清代所筑。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无边寺。塔平面八角形,7层,高50米,有磴道可上,二层以上中空,安有楼板及木梯,供人登临。此制是唐塔中空到宋塔实心的一种过渡形式。塔身白色,外观楼阁式,气势壮观,数十里外可见。

光化寺
在太谷县城西南7公里白城镇。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大兴佛刹时创建;宋真宋赵恒寓此,偶见龙像,于咸平二年(999年)敕命重修,改额“光化圣寺”。至元代寺宇颓败,泰定三年(1326年)重建;明清两代又几次修葺,保留至今。大雄宝殿结构壮观,殿身宽5间,进深4间。是研究宋、金时代建筑向元代发展变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圆智寺
在太谷县范村。建于明代,清代拓修。山门两侧钟鼓二楼耸峙,楼台亭阁分列于两进庭院之中,整个寺院松柏掩映。前院千佛殿井架结构承重,布局严谨,殿顶琉璃奇异古雅,为别处所少见。鸱吻吞口两侧塑道教神像,据题名为汉钟离、吕洞宾、蓝采和、铁拐李、曹国舅、韩湘子、何仙姑、张果老,各个手持法宝,姿式各异。这种将道教神像堆塑于佛寺殿堂之上的做法,此殿属首创,在中国建筑史上称为珍品。

安禅寺
在太谷县城关镇内。

净信寺
在太谷县城关镇内。

白燕新石器遗址
在太谷县城关镇。

太谷鼓楼
在太谷县城关镇。

裕华银号遗址
在太谷县城关镇。

祥记公司遗址
在太谷县城关镇。

和顺县
懿济圣母庙
在和顺县境内合山上。

木、石牌楼
在和顺县境内合上。

云龙山
在和顺县云龙山。

古仪城遗址
在和顺县城关镇西南50公里横岭。

明户部尚书王佐故里及墓
在和顺县城关镇东南36公里土岭。

石叠洞旧石器文化遗址
在和顺县城关镇东南36公里土岭。

隋摩崖石刻
在和顺县城关镇西南35公里阳光占乡沙峪村。

平遥县
平遥城墙*
在平遥县城。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周长6.4公里,是山西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县城城墙。明清两代都有补修,但基本上还是明初的形制和构造。城为方形,墙高12米左右,外表全部砖砌,墙上筑有垛口,墙外有护城河,深广各4米。城周辟门6道,东西各二,南北各一。东西门外又筑以瓮城,以利防守。城墙上原有料敌台楼94座,城门上原建城楼,四角有角楼,已大多残坏,唯城墙依然如故。城内街道、市楼、商店等还保留原有形制。

文庙
在平遥县城内云路街北侧。由3组建筑组合而成,中轴为文庙,左为东学,右为西学。庙前东西南牌坊3座,庙内四进院落。大成殿重建于金大定三年(1163年),宽深各5间,为祀奉方便,殿内减去明间两根柱子。我国文庙甚多,但屡经重建,早期实物多已不存,除河北正定文庙大成殿为五代遗物,山东曲阜孔庙中尚存一金代碑亭外,宋、金时的大成殿此为已知罕见之例。

双林寺*
在平遥县城西南7公里的桥头村北侧。四周筑有夯土墙壁,寺居其中,形成寺堡。南墙有券拱门,即山门。寺规模完整。分二道轴线,西为庙院,东为经房、禅院、僧舍,南北长123.7米,东西宽120米,全部面积14844平方米,寺建于北魏早期,明代曾多次重修,现存建筑和塑像大多是明代遗物。殿宇10座,组成前后三进院落。前院两厢配有罗汉殿和地藏殿。弥陀殿两侧,钟鼓二楼对峙。中院宽敞,有千佛和菩萨殿东西相对。各殿满布彩塑,大者丈余,小者尺许,共计2052尊。

天王殿有金刚、天王和菩萨。弥陀殿有佛、胁侍和释迦牟尼本行故事,共48幅,文臣武将,亭台楼阁,琳琅满目;大雄宝殿有三世佛、二弟子、二金刚和胁侍菩萨;佛母殿有5尊女像及侍者;罗汉殿有观音及十八罗汉,其中十八罗汉造型生动,为彩塑中的珍品;地藏殿有地藏、十殿阎君和六曹判官;千佛殿和菩萨殿塑二十六臂观音、供养人和诸菩萨众;关帝殿内塑关羽和三国故事;土地殿塑土地神及侍者。双林寺彩塑林立,俨然是一座精美的艺术馆。

慈相寺
在平遥县城东北15公里冀郭村。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为藏无名祖师骨灰,特建麓台宝塔一座,1051年改今名。北宋末年寺毁于兵火,仅存正殿和山门。金天会年间(1123-1137)在旧址重筑。现存寺内大殿和寺后高塔,仍是宋、金遗物。殿身5间,斗拱整洁,结构简练,形制手法古朴。殿内塑像,虽经明代重装,躯体衣褶尚存宋金风格。塔居寺后,平面八角形,9级,高约45米。塔内有踏道可上,原有楼板已毁。

镇国寺*
在平遥县城北15公里郝洞村。寺区杂树成荫,院内龙爪槐两株,形如伞盖,盘曲臃肿。寺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年),明、清时寺庙颓败,嘉庆二十年(1815年)照原样重修万佛殿。寺分前后两进院落,布局严谨。山门内塑天王4躯,亦称天王殿,左右钟鼓二楼对峙。前院北向万佛殿。后院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正面为三佛楼。余观音殿外,各殿塑像俱存,三佛楼内还保存有明代壁画。万佛殿及其殿内塑像为五代遗物。

元隆福寺
在平遥县城关镇北4公里南政。

清凉寺
在平遥县城关镇南13公里西卜宜。

白云寺
在平遥县城关镇南13公里西卜宜。

普恩寺
在平遥县城关镇东12公里朱坑。

三义殿
在平遥县城关镇东12公里未坑。

麓台塔
在平遥县城关镇东北7公里沿村堡。

古佛堂
在平遥县城关镇东北7公里沿村堡。

元中书参知政事杜思墓
在平遥县城关镇西北12公里杜家庄。

榆社县
响堂寺石窟
古榆社县城西南5公里庙岑山。北魏至唐时依山造像,随之即像造宫,建成寺院,明清重修,现寺宇已毁,佛像尚存,并有千佛洞一区。坐佛像高3.米,面形方圆,肩披袈裟,结跏趺坐,确为唐风。千佛洞在寺之东北隅,面积约15平方米。窟内有较大佛像6躯,四周千佛围绕,达1090尊,高鼻深眼,宽衣博带,沿袭印度佛教艺术风格,为北魏之作。石窟东北山巅有方形唐塔,单层,高约4米,名禅师塔,是响堂寺唯一建筑遗物。

南村造像
在榆社县城西南15公里南村。抗日战争期间,寺庙被毁,现仅存石刻造像两尊,为唐物,一立一坐。坐像为释迦佛,20世纪30年代初头被盗,残高13米,结跏趺坐;立像为弥陀佛,高4.6米,双手残断,面形方圆,两颊丰润。为唐代石刻造像精品之一。

唐偃武县古城遗址
在榆社县城关镇南16公里郝北。

唐邓峪石塔
在榆社县城关镇南16公里郝北。

榆社故城遗址
在榆社县社城镇。

北翟管纪念地
在榆社县社城镇。

唐代银郊庙
在榆社县城关镇西北7公里银郊。

元代清凉寺
在榆社县城关镇东南17公里岚峪。

赵王墓
在榆社县城关镇东北16公里北寨。

汉代古城遗址
在榆社县城关镇东北16公里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