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名胜古迹

阿克苏地区

阿克苏市
温宿县
博孜墩突厥墓葬

博孜墩岩画

老龙泉

托木尔峰冰川奇观
在温宿县境内。海拔7435米,为天山山脉之最高峰。山上的冰雪终年不化,并因大自然的原因把这里的冰雪雕凿成各种各样的形态。然而一到夏日,冰雪滴滴消融,汇成一股飞流,在阳光之下,熠熠发光,五彩缤纷。

沙雅县
汉人渠
在沙雅县境内。为汉代古渠,长达100余公里,宽8米,深3米,附近曾发现汉代钱币和农田遗址,至今仍被称为汉人渠。

塔什顿古城
在沙雅县城西北35公里。为古龟兹或唐安西都护府属城之一。城作方形,城垣尚存,南北69米,东西74米,无建筑遗迹。

埃格麦里央达古城
在沙雅县城西北约40公里。又称央达克沁古城。为古龟兹境内重要城址之一。城作方形,为夯土筑,墙基残存,高约1米,有三重,外城周约3351米,内城周510米。据其地理位置、城市规模及城墙三重的特点,似为北魏时期龟兹国都城所在。

拜城县
克孜尔千佛洞*
在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公里处。又称赫色尔石窟。是中国著名的石窟之一,被誉为“古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凿建于木扎特河河谷北岸悬崖上,共236窟,是天山南麓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群。开建年代约在3世纪,至唐代吐蕃废弃。石窟分支提窟和毗诃罗窟。窟中塑像已大部被毁,只有80余窟尚保存部分精美壁画,壁面总面积约1万余平方米。题材丰富多彩,以因缘故事、佛传故事和本生故事画为主,也有反映当时生产、生活和民间习俗者。石窟后壁有不少龟兹文题记。

壁画

刘平国治关亭诵石刻
在拜城县城东北约150公里的喀拉达格山麓的一块岩壁上。距地面尺许,字为阴文隶书,共8行108字。主要记述龟兹左将军刘平国率秦人(汉人)孟伯山、狄虎贲、赵当卑等6人来此凿岩筑亭,稽查行旅,并在此东边修建关城的事迹。时代为东汉永寿四年(158年)。刻石附近尚存有汉代石垒遗迹,沟外平川上有古城废墟。此地在汉代当为新疆南部通往伊犁河流域的重要交通孔道之一。

阿瓦提县
库车市
千泪泉
在库车市与拜城县之间、克孜尔千佛洞附近的一条幽谷中。这里悬崖高耸,石壁如削,泉水从悬崖上滴落下来,异常悦耳。相传唐代宫廷乐伎演奏的西域名曲《耶婆瑟鸡》,最初就是在泉旁产生的。

库车大寺
在库车市城内高台上。建于清代。寺院由宣礼塔楼、大殿、无名麻扎(墓)、学经房和宗教法庭等建筑组成。大殿外檐高约8米,天窗为卷棚式屋顶。塔楼高达20米。整个建筑保持了维吾尔族风格,规模十分宏伟。

皮朗古城
在库车市城附近。又称哈拉墩。为唐代安西都护府治所,也是古龟兹国的伊罗卢城。城周约7公里。东墙全长约1608米,高约7.6米,宽约15米,为夯土筑。墙外每隔40米,有突出城垛,宽、长各4.8米。南墙长约1809米,时断时续。北墙亦夯土筑,长2075米,高3.8米。西墙已无迹可寻。城内有不少土墩和遗址。文化层可分早晚两期:早期为新石器时代后期,出土有石器、骨器和彩陶片及粗砂红陶等。也有少许铜件。其时代下限约当于汉代。晚期文化层中曾出土大陶缸一组,排列有序,共33个。还发现铺地莲纹花砖、篮纹砖、筒瓦等物。砖的纹饰、形制与唐代长安大明宫麟德殿出土的铺地砖略同。

默拉纳额什丁麻扎(墓)
在库车新老城之间。又称默拉纳和卓墓。默拉纳是“圣人后裔”的意思,额什丁相传为前来库车传教之始祖,在宋理宗时来库车传布伊斯兰教,死后葬此。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年间(1862-1874)所重修。建有祠宇,分祠门、祠堂、墓门和墓室四部分,全部以绿色琉璃砖装饰,建筑风格特殊,是典型的伊斯兰教建筑,颇为壮丽。院西廊下有匾额,上书“天方列圣”四大字。

苏巴什佛寺
在库车市城偏东23公里的确尔达格山南麓。分东西二寺,分布于铜厂河东西两岸,互相对望。东寺依山而筑,寺垣已毁,寺内有房舍和塔庙遗迹,全系土坯建造,墙壁高者达10余米。有重楼。城内有3座高塔,颇宏伟。西寺中依断岩处有一小围墙,呈方形,周约318米,亦土坯筑,残高10米以上。遗址上有数处高塔。北面有佛洞一排,洞壁上刻有龟兹文字和佛教人物像。

曾出土过汉、南北朝、唐代钱币,波斯萨珊朝库斯老二世银币,铜、铁、陶、木器、壁画、泥塑佛像及绘有乐舞形象的舍利盒等。此外还发现写有古民族文字的木简及残纸。1978年5月在一处塔寺范围内发现过墓葬一座,并在寺院遗址发现人物壁画,壁画上还有龟兹文题记。所有这些新发现,表明这一组建筑,早在东汉即已存在,唐代最繁荣,是龟兹王国内著名佛寺之一。

大故城
在库车市城东南约60公里的草湖戈壁中。又称穷沁(意即“大城”)。为汉至唐时代遗址。相传城为三重,今已风化,所余城基高约0.6米,略呈圆形,周约924米。西面有一土墩,已倾圮,周约120米,似为古建筑遗址。该城形式颇类轮台之卓果特沁古城,传为汉代屯田时之校尉城。

唐王城
在库车市城东南约80公里。为唐代龟兹国遗迹。直径为180米,已倾圮,中有数土墩,近城垣处似曾有许多建筑。

玛扎伯哈千佛洞
在库车市城东北约30公里的玛扎伯哈村西南的山坡上。建于隋唐时期。有洞窟34个,分布在西、中、东三区,已大半倾圮。较完整的支提窟只有4个。此外还有长近10米的长条形储藏室或洞窟。在4个较完整的支提窟中尚保存有壁画。

森木塞姆千佛洞
在库车市城东北约40公里,分布在库鲁克达格山口溪沟东西两岸的山崖上。石窟大部遭到破坏,目前呆存较完整的有52个。窟形大部为支提式窟,毗诃罗窟极少。其开创年代,约在3世纪,其中大部分壁画属南北朝时期,最晚属回鹘高昌前期。

克孜尔尕哈土塔
在库车市城西10公里的公路旁。高约15米,气势雄伟。似为古代佛塔建筑之残部。一说为汉代烽燧遗址。

克孜尔尕哈千佛洞
在库车市城西约10公里路旁的山沟内。开凿于唐代,稍晚于克孜尔千佛洞。共61窟,较完整的有38窟,其中19个为毗诃罗窟。有壁画的洞窟,共11个,其中以第9、15两窟壁画较好。以佛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为主。

库木吐喇千佛洞
在库车市城西南约30公里处。又称库木土拉石窟。凿建于渭干河出山口的东岸,为南北朝高昌回鹘时遗迹。均依岩凿洞,密若蜂房。现存112窟,其中保存有壁画和古龟兹文字刻壁者约40余窟。窟内塑像全毁,只有31窟的壁画尚保存较完整,主要是盛唐时代的作品。这里山势陡绝,上面危岩耸立,下面俯临大河,形势险峻。位于干沟迤北最后的5个佛洞有甬道相通,连成一片。最早的洞窟,可能开凿于3世纪。洞窟壁画早期的属于南北朝时代。洞窟风格与敦煌莫高窟颇相类似。

柯坪县
其兰烽火台

克孜勒塔格佛寺

新和县
乌什喀特古城
在新和县城西约20公里。即“三重城”之义。为汉代遗址。据认为是汉代龟兹国的大城市之一。城三重,有外城、内城、中心城。为夯土筑。外城已毁,内城保存较好。东西408米,南北451米,残墙高厚各5米。遗址曾出土有“汉归义羌长”阴文卧羊纽铜印一枚,颇为珍贵。

托呼拉克埃肯木千佛洞
在新和县城西42公里。为隋唐时代遗迹。可分为东西两部分,相距约5公里,东面洞窟已空。西面有19窟,已全部坍毁,唯第16窟尚残存有壁画,十分精美。附近尚有寺院遗址。

托浦古城
在新和县城西偏北约30公里。为唐代遗址,传为古龟兹或唐安西都护府属城之一。城垣残高约4.5米。东西227米,南北194米。墙基宽12-15米。

通古斯巴什古城
在新和县城西南约40公里。是龟兹地区保存至今规模较大的古代城址之一。城垣残高6米多,周长约1000米,略成方形。南北墙尚见门道遗迹,并附瓮城。北门外瓮城中残存房屋遗迹。四角曾有望楼,已圮,底面积近100平方米。城市活动最盛为唐代,是唐安西都护府属下的一处重要军镇。

乌什县
燕子山
在乌什县城西。因山上有许多形似燕子头的山石而得名。该山平地陡起,绝壁如削,山势异常险峻。山上有大石一方,上镌“远迈汉唐”四大字。山腰建有唐王寨,据认为系古代军事要塞。附近的七女峰,上有7座坟墓,为著名古迹。登上山顶,乌什县城可尽收眼底。

九眼泉公园
在乌什县燕子山麓、托什干河南岸。这里原有九眼喷泉,九泉一字排开,泉水喷涌,终年不息,冬热夏凉,甘甜清洌。清末于此兴建亭榭,为消夏之所。

沃依塔拉烽燧
在乌什县城西20余公里的沃依塔拉。建于唐代。扼通往别迭里山口(唐称勃达岭)的要冲,是唐代通往碎叶(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西南)的要道。烽燧残高7米,石砌,至今仍巍然屹立。

沙依拉木佛教石窟遗址
在乌什县英阿瓦提乡西北沙依拉木山麓、英阿特苏河东岸。现存洞窟14个。平面呈长方形,剖面呈券拱形,门向西临河。个别洞窟残存有局部壁画,估计为禅房。山下河谷台地上有寺院遗址。是龟兹西境小乘佛教的一处重要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