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地区名胜古迹

哈密地区

哈密市
五堡古墓群
在哈密市郊五堡。为原始社会晚期阶段的氏族公社墓地,距今约3000余年。出土有西周时代的干尸,尸体完好。尸身上所著的毛布、毛带,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早期彩色毛织品。

盖斯墓
在哈密市东郊。原在星星峡。1945年迁入今地。高15米,基座方形,圆拱形顶,遍覆绿色琉璃砖,人称“圣人墓”,亦称“绿拱拜”。为哈密地区著名胜迹,在伊斯兰教中有重大影响。传盖斯为唐代自阿拉伯来华传教主要人物之一,后病逝于星星峡。

庙儿沟
在哈密市东北30公里、天山山麓庙儿沟口。源自天山雪峰的庙儿沟水,清澈见底,终年不断。沟谷两岸,林木蔽天,果园连片。原为明、清时期哈密地区的统治者哈密王的消夏别墅,也是王室的果园。沟口东侧,绿荫丛中,还有古佛寺一所,塑像、壁画部分仍保存完好。庙儿沟因此得名。山沟内外,保留著古代岩刻画多处,有大头羊、马、狩猎等形象。

沁城白山岩画
在哈密市东北100公里处,距沁城乡政府东北约5公里。岩画刻绘在白山的花岗岩上。分布集中,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岩画几百幅。其技法为凿刻、磨刻或两种兼施。内容有动物、狩猎、车辆和符号等。据认为大部分为匈奴居民遗作,也有突厥民族的遗存。

哈密王墓
在哈密市西郊加城沙枣井。俗称回王坟。四周绿树环绕,为哈密著名胜迹。哈密王室,明末清初统治哈密地区。经10代、232年。现存陵墓3座,最大一座为七世哈密王伯锡尔(1832-1861在位)陵。始建于1838圻,历时7年竣工。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通高达15.56米。陵墓四角为瓷砖镶砌的圆柱,环拥中部拱顶。整个建筑为绿色琉璃砖、白地蓝花瓷砖、白地绿花瓷砖包覆,拱顶内彩绘装饰,富丽堂皇。

陵内除伯锡尔外,还有王妃满如里,其子八世哈密王乌拉米丁·木合买提并其他家庭成员,共40人。伯锡尔墓左侧,顺列九世哈密王沙漠胡索特、末代哈密王乃扎尔宫墓葬。内均维吾尔式穹窿形拱拜,外覆汉式木构亭阁。伯锡尔墓对面,为一规模宏大的清真寺。建于17世纪初,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大寺天棚由108根雕花木柱承重。四壁饰花卉图案及阿拉伯文《古兰经》。是哈密地区最大的礼拜寺。

白杨沟佛寺
在哈密市西约50公里、柳树泉农场附近。屏列于白杨沟两岸,故名。遗迹背依天山雪岭,散布在南北近2公里,东西约0.5公里的范围内。主殿面宽50米,后殿正中,为一尊大型倚座佛像,高约10米,具有唐至西州回鹘时期的风格。主殿北部黏土岩上,修凿石窟十余,残留千佛像。

拉布楚克古城
在哈密市西效约50公里的四堡。范围很大,城垣尚残存,院落与街衢依稀可辨,某些室内犹可见炉灶与烟道遗迹。

伊吾县
伊吾40天保卫战碉堡及烈士陵园

淖毛湖乡: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喀尔桑遗址

苇子峡乡依巴克恰村:古墓葬群

下马崖乡:古城、烽燧遗址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大河故城
在县城北约26公里的大河乡干渠大队东南侧。故城呈长方形,东西长360米,最宽处210米。城中部有一道较宽的城墙将故城分为东西两个小城,由城墙中部的一个豁口作为通道相连接。城墙为黄土所建,夯土版筑。故城内曾遭严重破坏。据认为故城为唐代北庭都护府所辖伊吾军之驻地甘露川。

巴里坤烽燧
自县城循天山北麓向西缘巴里坤湖南岸迄沙尔乔克,或北向经大河乡至三塘湖,分布约20座古代烽燧墩台,高5-10米,底周约20平方米,多方形。大都夯土版筑,间有以块石灰土垒砌。每座相隔3-4公里。唐诗人岑参“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句,恰似其形象。自唐至清均有,是考察、参观古代“丝绸之路”上军事、邮驿的实物资料。

兰州湾子岩画
在县城西南约6公里天山山麓。岩刻集中分布在沟内山泉后的岩壁上。分布范围,东西和南北均长约3公里。内容广泛,有动物、狩猎、放牧、车辆、驯马、太阳和祭祀等图像。岩画年代估计在距今约3000年左右。

柳树沟岩刻
在县城西约50公里之夹山柳树沟。山势诡异,花岗岩纽结成各种形状,百态千姿。岩下有清泉一股。池水清碧,群众视为“圣水”。岩刻即集中分布在山泉后的花岗岩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