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名胜古迹
宁波市
- 天封塔
- 在宁波市南隅。始建于唐天册万岁至万岁登封年间(695-696),故称天封。塔刹毁,残高41米,六面七级。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重建,以后又数次修建。清嘉庆三年(1798年)又毁于火,仅存砖塔身。1957年全面维修时,在塔顶发现五代吴越国王钱俶舍造的金涂塔。1982年又在地宫中发现银塔和银屋等许多珍贵文物。
- 天宁寺塔
- 在宁波市中山西路庄家巷口。天宁寺始建于唐大中五年(851年),寺已毁。寺前原有两塔,其中一座毁于清代。塔为砖结构,平面方形,5层,高约12米,外观略呈抛物线型,空筒形结构。全塔造型简朴,风格古拙,是浙江省仅存的唐代古塔。
- 鼓楼
- 在宁波市中山东路镇明路口。是古代宁波之谯楼。原为唐长庆元年(821年)所建的子城南城门,自始建以来,历经兴废、改建。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建后,取唐杜审言《言晋陵陆丞早游望》诗中“云霞出海曙”之句,改称海曙楼。鼓楼仍其俗称。现存楼阁为清咸丰五年(1855年)重建,占地700余平方米。城高8米多,门深16米,门阔5米,为拱形石构建筑。楼檐3层,气势雄伟。民国时置大时钟和铜钟,既鸣时,也报火警。
- 林宅
- 在宁波市海曙区紫金巷。是清末同治年间(1862-1874)举人林钟峤、林钟华兄弟的住宅。是一处以砖雕、木雕、石雕为主要特色的住宅建筑。宅内尚存砖雕170余幅,石雕、木雕50余幅(处)。
- 天主教堂
- 在宁波市新江桥北。由法国传教士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增建钟楼。宁波天主教的传入是在明朝末年,葡萄牙、意大利、法国传教士相继来甬传教,并建教堂,此天主教堂是现存最好的一座。建筑面积4800多平方米。具有哥特式建筑风格。
- 庆安会馆
- 在宁波市江东北路中部。是一处舶商祭祀天后神的天后宫,也是舶商的行业会馆。宁波天后庙始建于宋代,在江东有3座分祠,一为闽人所建,一为南洋舶商所建,此宫为北洋舶商所建。该馆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殿宇巍峨,富丽堂皇。总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大殿五开间,前檐使用四根石雕龙柱,刻工精湛。
- 七塔寺
- 在宁波市江东忠介街。全称七塔报恩禅寺。因寺前建有7座塔,故名。寺始建于唐大中十二年(858年),称东津禅院。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寺前建7塔,更今名。寺院建筑面积21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钟楼、藏经楼等,以及唐咸通十四年(873年)的“栖心寺心镜禅师舍利塔”、清嘉庆三年(1798年)的五百罗汉画像石刻和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的大钟等珍贵文物。
- 伏跗室
- 在宁波市城西孝文街91号。为浙东现代藏书家、目录家冯孟颛藏书楼。冯孟颛(1886-1962),历30年,积12万卷,碑刻400余品,藏品颇精。整理出天一阁全部藏书目录-《鄞范氏天一阁书目内编》。抗日战争时,冯困守地下室与藏书共存亡,故名伏跗室。伏跗室五间两弄三厢房木结构楼房。
- 天一阁*
- 在宁波市城西。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是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阁系木构六开间二层楼房。为了防火,阁前凿有水池。并据汉郑康成所注《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取名天一阁。原有藏书7万余卷。存书大都是明代刻本和抄本。其中明代地方志和科举题名录尤富,是研究明史的珍贵文献。现藏珍版善本达8万卷。清康熙时(1662-1722),范钦后人在阁前增建假山,环植竹木,清幽精致,与藏书楼浑然一体。1933年重修时,又把宁波孔庙的尊经阁迁来后院,并集中安置宁波自宋至清的碑刻,称明州碑林,成为天一阁的附属部分。
- 白云庄
- 在宁波市城西管家岸。原为明未户部主事万泰的庄园。其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人称“白云先生”,死后葬此,庄因此得名。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创甬上证人书院,曾迁此讲学。庄后为万氏墓地。
- 保国寺*
- 在宁波市洪塘北面的灵山。崇楼杰阁,隐现于层峦叠嶂之间。大雄宝殿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虽经历代重修,未失宋时原貌,为浙江现存最早、江南罕有木构建筑遗物。大殿和天王殿前各有水池,四时不涸。四周涧流环绕,潺潺作响。满山松竹,参差掩映。山巅亭台相望,山下阡陌纵横,远处甬江苍茫,帆影时见。
- 招宝山
- 在宁波市镇海区甬江口。是一突入海中的小山,面积0.37平方公里。山上原有宝陀寺和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为抵御倭寇而筑的威远城。今寺宇和城垣遗址还在。登山远眺,海天渺茫。
- 镇海后海塘
- 在宁波市镇海区巾子山与余范之间。始建于唐乾宁四年(879年),当时所修为泥塘。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新筑石塘,此后随坏随修。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全面整修。现存石塘全长约3600米,宽约10米,保存较好。后海塘在历史上是定海县(今宁波市镇海区)北城之屏障,故东端塘上筑有城墙,全长1600米。
- 全祖望墓
- 在宁波市南郊王家桥苗圃南端。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鄞县人。清代浙东史学派重要人物、文学家。乾隆进士。学问渊博,好搜集古典文献及金石旧拓。墓坐北朝南,长8米,宽4.8米,石砌筑成,西首是神道石枋。
- 孔庙
- 在宁波市慈城镇竺巷东路55号。始建于北宋雍熙元年(984年)。后屡毁屡建,现存为清代建筑。占地约10亩,布局完整,规模宏大。另外尚保存明万历“邑父母潘侯志思碑”、清咸丰重刻的王安石撰“慈溪县学记”碑等20余方碑石。
- 镇海口海防遗址
- 在宁波市镇海区和北仑区。这些海防设施系明清时期抵御倭寇和抗击英法侵略军而筑。现存有威远城、月城、安远炮台、眺望台、靖远炮台、宏远炮台、镇远炮台等。
- 朱贵祠
- 在宁波市慈城镇西门外大宝山南麓。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英国侵略军进犯舟山,占据四明郡。道光二十二年正月廿七日,清政府遣军收复,二月初四日,两军在大西坝、长溪岭、大宝山一带激战。清金华协副将朱贵,奉命领兵900人扼守大宝山。与英军激战近一日,朱贵身中三弹,壮烈牺牲。其子昭南,同时阵亡。时人建祠纪念朱贵父子和同时阵亡的230余名官兵。祠中有当时的记事碑两方,还有其他碑石16方。堂内悬林则徐题“忠规孝矩”匾额。
余姚市
- 龙泉山
- 在余姚市区西。登山顶眺望,全城景色尽收眼底。山腰有泉,泉水不大,但终年不涸,名龙泉,并称此山为龙泉山。南麓山腰有中天阁,王守仁(王阳明)曾讲学于此,故亦称阳明书院。
- 白水冲
- 在余姚市区南30公里。又称瀑布岭。山有瀑布,瀑下有潭。当地所产之茶称“瀑布茶”,香味清隽。
- 河姆渡遗址
-
在杭州湾南岸、余姚市罗江乡河姆渡村东北。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3年和1977年进行两次发掘,出土文物达7000多件。有4个相继叠压的文化层,其中第4层是长江下游东南沿海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文化层,距今六七千年。出土有石器、骨器和陶器。陶器比较原始,骨、木器较进步。并发现大批木构干栏式建筑的遗迹和构件,已经采用榫卯联接技术。有50多种动物遗骸,其中有人工饲养的猪、狗和水牛的遗骸。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说明早在六七千年前,长江下游已有比较进步的原始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
方形陶钵—高11.7厘米,河姆渡遗址出土。
- 黄宗羲墓
- 在余姚市化安山。黄宗羲(1610-1695),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浙江余姚人。明亡后隐居著述。坟墓遵照他生前所嘱,遗体就穴而葬,不用棺木,未立墓碑。后高友兰赠碑石,隶镌“黄公梨洲先生墓”。建国后多次重修,面积482平方米。
慈溪市
- 上林湖越窑遗址
- 在慈溪市桥头镇。
- 五磊寺
- 在慈溪市鸣鹤镇。
- 金仙寺
- 在慈溪市鸣鹤镇。
- 吴锦堂园
- 在慈溪市鸣鹤镇。
- 石公馆
- 在慈溪市鸣鹤镇。
- 客星山严子陵故里
- 在慈溪市横河镇。
- 孙家境祠堂
- 在慈溪市横河镇。历代孙氏名人辈出,有“龙南孙家境,纱帽八百顶”之谚。现存孙家境祠堂,为清代建筑。
- 童家嶴遗址
- 在慈溪市横河镇。
- 七星桥
- 在慈溪市横河镇。
- 戚继光抗倭遗址
- 在慈溪市龙山镇邱王村。有雁门岭、苦战岭等遗址。
- 大蓬山摩崖石刻
- 在慈溪市三北镇。
奉化区
- 溪口镇
- 在奉化区西北。剡溪前回,丛山环抱。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成村,地处奉化江支流剡溪之口,故名。镇内有蒋介石故居丰镐房及玉泰盐铺、小洋房、蒋母墓道、武岭中学等蒋氏史迹。武岭扼于镇东。山脚有憩水桥,山腰有乐亭,掩映于参天古木之中。山巅有文昌阁旧址。龟、蛇二山横锁镇西,其间有武岭公园。镇北有将军、钓台、三台诸岩,与雪窦山相毗连。镇上长街临水,前有竹园、桃园、溪南诸山。
- 丰镐房
- 在奉化区溪口镇。蒋介石故居。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建筑布局为传统的前厅后堂,两厢四堂格局。前厅及左右还有三个花园。厅堂廊庑内布满雕刻彩画。报本堂有蒋介石新书的“报本尊亲是谓道德要道”、“光前裕后所望孝子顺孙”对联和“寓理帅气”匾额,为私祝其子蒋经国40生辰而立。
- 文昌阁
- 在奉化区溪口镇。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至民国已破败不堪。1924年重建,至次年建成面积50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为蒋介石的私人别墅和藏书楼。1927年蒋宋联姻后,常携宋美龄来此小住。“西安事变”的张学良将军被软禁在溪口雪窦寺前,曾在此被暂囚数日。1939年12月12日,文昌阁被日机炸毁。现建筑为1987年在原址按原样复建。
- 雪窦山#
- 在奉化区溪口镇西北。入山有御书亭,内有宋理宗书“应梦名山”石碑。过亭更上有建于唐代的雪窦寺,是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寺址前临深谷,崇岩壁立,名千丈岩。水从千丈岩顶泻下,喷薄如雪崩。山由此得名。王安石观瀑诗云:“拔地万重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
- 雪窦寺
- 在奉化区溪口镇雪窦山。晋时建于千丈岩瀑布口,称瀑布院。唐会昌元年(841年)移建今址。景福元年(892年)扩建,建筑规模宏大,佛殿斋堂,经阁钟楼,禅房藏室,凡数百楹,计6000多平方米,藏经阁藏经万卷。南宋时与杭州灵隐、天台国清、宁波天童诸寺齐名。明时被列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民国后香火日衰。寺前有古银杏2棵,寺后有张学良将军被囚中旅社时手植楠木2株,至今尤茂。
- 千丈岩
- 在奉化区溪口镇雪窦寺前。崇岩壁立,高千仞,故名千丈岩。有水流自千丈岩顶泻下成瀑,瀑高186米。
- 妙高台
- 在雪窦山上。因其有峰突起,截出万山之表,峰顶有坪如台而名。峰面坪台东西约40尺。前为悬崖峭壁,三面凌空,下临深渊。登雪窦山绝顶俯视,唯见坪台不见峰;涉山下仰望,唯见山峰不见台,妙趣横生。台海拔700余米,周围松樟翠竹蔽日,气候凉爽,蒋介石1928年在此建别墅,自题匾额“妙高台”,蒋宋曾来此消夏避暑。
- 三隐潭
- 在奉化区溪口镇雪窦山。处隐潭山、妙高峰、搭柱山之间峡谷中,因山势而成上、中、下三潭。上隐潭,峡崖相去仅数丈;中隐潭,去上隐潭200米,水流缓急多变;下隐潭则“水静沉青碧,岩虚墓彩虹”。
- 徐凫岩
- 在奉化区溪口镇雪窦山。重崖峭壁,壁立万仞,相传有仙人骑凫在此徐徐上天,故名。顶部有巨石横空突出。瀑流自白云深处的疏林间横飞出。
- 武岭公园
- 在奉化区溪口镇西飞凤山麓、剡溪北岸。1935年蒋介石择此地建园,历3年而成。园中有龟山,山上筑“旷观亭”、“涵碧亭”。山脚有“漪澜厅”,为中旅社分部,1937年4月冯玉祥将军曾在此下榻。园中另有挹爽阁、明远楼、藏倚亭、康乐亭、荷塘小桥、锦堤等景点。1937年为日机炸毁。1988-1990年重建武岭公园。
- 广济桥
- 在奉化区东10公里南铺乡。又名南渡桥。历史上这里是奉化三大水陆交通要道之一,上通台温,下达宁绍,为商旅过往必经之路。桥始建于宋,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重建,明、清时期多次重修。广济桥为4孔梁式廊桥,全长51米,宽6.70米。石制桥墩,上承木梁,梁上木板铺面,桥上覆以22间廊屋,引桥旁有小屋12间。
- 萧王庙
- 在奉化区萧王庙镇西端。该庙为纪念北宋天禧年间(1017-1021)奉化县令萧世显而建。萧世显到任第三年,遇大旱,他巡行民间,教民抗旱、抗蝗,一次在巡行中遇风暴而卒。当地人民为纪念他,建庙祀之。现存萧王庙系清代重建。共3进,占地1400余平方米。
- 万斯同墓
- 在奉化区乌阳观山南麓。万斯同(1638-1702),清浙江鄞县人。为人重节轻利,后受邀到北京,不署街、不受俸,以布衣身份参加《明史》修撰工作。先后十九年,手订《明史稿》500卷,创修史之特例,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其墓曾长期堙没无闻,清末发现,于1937年大修,并建“乡贤祠”,直径7米,墓前有清大学士王顼龄题“鄞儒理学季野万先生暨配庄氏傅氏墓”的墓碣,两边有“班马三椽笔,乾坤一布衣”对联。
鄞州区
- 东钱湖
- 距宁波市东南15公里。原为海迹湖,唐天宝三载(744年)县令陆南金浚治开拓。北宋天禧元年(1017年)郡太守李夷庚重修,庆历八年(1048年)县令王安石又加以疏浚,重修湖堤,湖区逐步固定。周约30公里,面积21平方公里,分三部分:谷子湖、梅湖和外湖。梅湖今已淤塞。现湖上有堤,东西长达4公里,湖面划分为二。环湖皆山,溪水72条汇集于此,形成巨大的天然水库。
- 天童寺
-
距宁波市区18公里太白山麓。相传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僧义兴在此结茅庵,号天童寺。宋代禅风盛行,天童成为著名丛林,景德四年(1007年),赐景德禅寺之号。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宏智正觉来主天童,前后30年,衲僧云集,成为禅宗五山之第三。至清末成为中国禅宗四大丛林。现存建筑系清代以后重建。面积5.8万平方米,寺房现存700多间。天童寺与日本禅宗关系密切,日本曹洞宗尊天童寺为祖庭。
大雄宝殿
天王殿
- 阿育王寺
-
在宝幢镇,距宁波市东20公里。是我国佛教“中华五山”之一,属禅宗。西晋太康三年(282年,一说太康二年),刘萨诃(开山祖慧达)于此得一舍利塔,高1尺4寸,广7寸,内悬宝磬,中缀舍利,传是阿育王所造八万四千塔之一,内藏舍利传是释迦牟尼遗骨。东晋义熙元年建亭拱奉此塔,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始建寺院,梁普通三年(522年)赐额阿育王寺。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名广利禅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定名为育王禅寺,素有“东南佛国”之称。
- 1000多年来,几经兴衰,现存建筑为清以后陆续重建,1980年曾全面整修。占地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舍利殿高15.3米,重檐琉璃顶殿中设石舍利塔一座,内置七宝镶嵌的木塔一座,木塔内置有传为刘萨诃当年持来之塔。殿前月台两侧置历代碑刻多种,以北宋苏轼书《定奎阁碑记》、南宋张九成《妙喜泉铭》尤为著名。寺西侧有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建的砖塔一座,高36米,七层六面。内有磴道可通顶层。
- 小白岭
- 距宁波市东27.5公里。传说唐时岭上有蟒蛇为害,天童寺高僧心镜禅师施食于蛇,徙于他处,又在岭上筑塔镇之。今砖塔一座,乃后人所建,名镇蟒塔,高35.4米,六面七层,塔下建有殿宇。岭上可觅得表白里黑,状如馒头的石块,传是心镜禅师当年施食所化。
宁海县
- 南溪温泉
- 在宁海县城西北天明山。水温常年保持在49.5-51度之间,水质清澈透明,以含氟为主,兼有钾、镁、钠等多种元素,对各种皮肤病、关节炎症以及神经、消化、心血管诸系统的疾病都有明显疗效。
- 柔石故居
- 在宁海县城关镇。
- 明方孝儒读书处
- 在宁海县城关镇。
- 童氏宗祠
- 在宁海县前童镇。为明初大学士方孝儒设计建造。
- 致思亭
- 在宁海县前童镇孝女湖边。
- 法昌寺
- 在宁海县梅林镇钻山南麓。建于唐代之灵山禅院,宋真宗祥符九年(1016年)改名法昌寺。1966年被毁,仅留大殿及边厢屋等。
- 孤山古院
- 在宁海县加爵科村东南泗姑屏山上。有八卦太极宫,建于清光绪年间。
- 陈长官祠
- 在宁海县西店村内。
- 呼龙宫大庵
- 在宁海县龙宫村西北。
- 净土寺遗址
- 在宁海县茶院乡柘浦街。
- 道士桥
- 在宁海县茶院乡。
- 戊已桥
- 在宁海县胡陈乡。俗称“四十八洞桥”。
- 双峰寺残址
- 在宁海县双峰乡。
象山县
- 游仙寨
- 在象山县林海乡赤坎村附近。依山面海,形势险要。明永乐年间(1403-1424)设置。城高6米,仅设一门,上有城楼。明正统八年(1443年)倭寇由此登陆,乃筑寨城。寨城周长550余米,城门设于西南面,并筑有瓮城,城外有护城壕,城内道路纵横,卵石铺砌,兵营墙基依稀可见,城北有一口水井。
- 塔山文化遗址
- 在象山县丹城镇。为6000年前的古遗址。
- 城隍庙
- 在象山县石浦镇。
- 二湾摩崖石刻
- 在象山县石浦镇。
- 欧阳桥
- 在象山县西周镇。
- 庆丰桥
- 在象山县西周镇。
- “日月并行”
- 在象山县西周镇。
- 欧氏宗祠
- 在象山县墙头镇。
- 灵岩山
- 在象山县泗洲头镇。
- 吴乾养墓道石刻
- 在象山县大徐镇三角地村。
- 山海楼
- 在象山县新桥镇黄公嶴。
- 陈汉章墓
- 在象山县东陈乡姆岭北侧。
- “锺郝遗徽”石亭
- 在象山县晓塘乡月楼嶴村。
- 长庆桥
- 在象山县下沈村北。条石砌,长87米,为县内最长古桥。
- 明张煌言兵营遗址
- 在象山县高塘岛乡花嶴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