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名胜古迹

台州市

戚继光纪念馆
在台州市椒江区东山西南麓。原为海门卫城隍庙。明嘉靖年间(1522-1566),戚继光奉命至台州(治今临海)抗倭寇。他屯住海门卫,转战台州各地,特别是嘉靖四十年(1561年)临海白水洋和温岭长沙大捷,给倭寇以沉重的打击。海门人民为纪念戚继光的功绩,于城隍庙戚继光屯兵处建立戚公祠。1964年辟为纪念馆。

孔庙
在台州市黄岩区。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后屡毁屡建。清康熙、乾隆、道光、同治间数次修葺。现存泮池、大成殿、奎星阁等。

五洞桥
在台州市黄岩区西街,横跨西江。北宋元佑年间(1086-1094)建,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毁,随之重建,石拱5洞,桥面亦5折。后圮,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重建,仍保持宋代形制。桥全长63.5米、宽4.3米,五孔石拱桥,每孔净跨8.7米,桥身随拱券起伏波折,远望如水中游龙,颇具特色。这一桥梁形式在温州、黄岩等地较为流行。

九峰
在台州市黄岩区东门外1.5公里。岩上有“紫阜”二字,相传为朱熹手迹。旧有九峰书院和瑞隆感应塔院等。瑞隆感应塔为北宋建隆四年(963年)所建,至今尚存在。

松岩山
在台州黄岩区澄江镇。北坡有二峰壁立如扉,峰间缘壁砌石为梯,共460余级,称天梯。北麓有莲尖坪、石大人峰。莲尖坪面积约二三亩,可以从坪上俯瞰澄江橘乡风光。石大人峰是一高百余米的巨岩。

委羽山大有宫
在台州市黄岩区红旗乡羽山村委羽山。山之东北有洞。大有宫在洞前,是三国吴赤乌中委羽寺旧址,后为观。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改为大有宫。现存大殿5间,加上两厢及前殿侧房,共有四五十间。

灵石寺塔
在台州市黄岩区潮济乡灵石山下。此处为黄岩风景胜地。灵石寺创建于东晋隆安二年(398年)。今寺中仅存一塔及清代重建歇山式大殿。塔建于北宋初期,为楼阁式砖塔,高7层,平面六角形。

临海市
台州府城
在临海市,即临海旧城。始筑年代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吴越国归宋,钱氏为表示诚意将临海城全部拆毁。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重建,历朝屡有修葺。城高约3米,周围9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形势险要。

巾子山
在临海市区南。高93.3米,濒灵江,与小固山相叠,神话传说皇华真人飞升时遗巾所化,故名。山顶双塔屹立。西南麓有元代多宝塔。又有仙人桥、华胥洞、遗巾处、不浪舟、三元宫、兜率寺、南山殿等胜景。三元宫至遗巾处一带尚多明代摩崖题记。

千佛塔
在临海市巾子山西麓。塔六面七级,现高约28米,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塔身上嵌砌有砖雕佛像1000余尊,塔因此得名。

东湖
在临海市区东。后山山宫溪诸水在此汇流入灵江。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郡守钱暄主持开拓成湖。经历代疏浚修葺,今有前湖、后湖、小鉴湖,中有堤桥相连。

郑虔墓
在临海市区东15公里的岭外乡金鸡山。郑虔(705-764),唐荥阳(今属河南)人。其书诗画称为“三绝”。安史之乱后,被谪贬到台州,郑即“聚民间子弟教之”,深为民众爱戴,宋时曾立广文祠以事纪念。墓通高1.66米,宽2.1米,两旁有莲花柱,中额镌刻“台教正宗”四字。

桃渚城
在临海市区东60公里。明初,为防倭寇侵扰,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在下旧城(今新城乡)设千户所所城。后因其地势孤悬,不利于御寇,内迁至中旧城(今中城乡),正统初年倭患日炽,所城为倭袭破。正统七年(1442年)再迁千户所于桃渚寨,即今桃渚城。城高2丈1尺,周长2里余,三面枕山,一面临海,形势险要,城垣坚固。明嘉靖年间(1522-1566)倭寇进犯台州,重围桃渚城,谭纶、戚继光率军从宁波增援,全歼倭寇。

武坑
在临海市桃渚镇南。因中有武坑溪而得名。火山风光壮观,熔岩造型奇特,洞、石、瀑、滩俱全。曾被宋文天祥誉为“海上仙子国”。其独特的火山熔岩地貌构成的峰林景观,被视为雁荡山的缩影,故有“小雁荡”之称。

温岭市
金清大桥
在温岭市新河金清港。桥在旧净应寺前。建于清嘉庆初年,五拱石桥,高12米,长64米,宽4.6米。每个拱顶砌成平台,平台之间有10道台级相联。桥旁有石栏,栏板浮雕花卉十分生动。远望大桥如长虹卧波。

长屿硐天
在温岭市长屿镇。

文笔塔
在温岭市新河镇。

崇国寺
在温岭市铁场村北。

双门洞
在温岭市嶴里村。内有灵霄宝殿、三清石雕等。

宝昭寺
在温岭市塘下镇。

陈和隆旧宅
在温岭市大黄泥村。

文峰塔
在温岭市。

《南塘戚公奏实记》碑
在温岭市新河镇。

烽火台遗址
在温岭市新河镇。

寺前桥
在温岭市新河镇。

锦鸡山摩崖
在温岭市新河镇。

西周徐偃王城遗址
在温岭市。

方山
在温岭市大溪镇南部。

石夫人峰
在温岭市太平镇东。

明戚继光平倭古战场
在温岭市东南部沿海。

丹崖寺
在温岭市泽国镇。

丹崖塔
在温岭市泽国镇。

文炳书院
在温岭市泽国镇。

啸轩
在温岭市泽国镇。

虎楼
在温岭市泽国镇。

玉环市
纪恩诗摩崖
在玉环市芦浦深浦的寿星山东坡。刻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十月,由玉环厅同知徐荣撰并书。内容为他赴任前,受道光皇帝召见,受命在民众中倡导忠、孝、勤、俭、让的情况。“纪恩寺”共250字,面积6平方米,刻工细腻,字体匀称有力,对研究当时玉环的地理风貌和人民生活习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大鹿岛
在玉环市楚门半岛东南。因岛形似鹿而得名。面积0.96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229米。岛上林木苍翠,岸多峭壁。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洪世清利用裸岩礁石,状物摹态,略加雕凿,留下众多栩栩如生的岩雕作品。

天台县
天台山
在天台城北。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主峰华顶山海拔1098米。山中有隋代古刹国清寺,清雍正间(1723-1735)重修,是一个拥有约600间殿宇的大型建筑群,为我国保存比较完好的著名寺院之一。天台山群峰筝秀,飞瀑流泉。

国清寺
在天台山麓。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南朝陈太建七年(575年)建草庵。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晋王杨广承智都大师遗意建天台寺,大业元年(605年)赐额“国清寺”。历代经过多次整修,现存建筑系清代重修。有殿宇14座,房屋600余间。大雄宝殿重檐歇山顶,正中设明代铜铸释迦牟尼坐像,连座高6.8米,重13吨。像背壁后,有以观音像为中心的慈航普渡群塑。殿两侧列元代楠木雕制的十八罗汉坐像。殿东侧小院中有古梅一株,传为隋代寺院初建时天台宗五祖章安手栽。主干枯而复生。寺门前有一行墓、寒拾亭、丰干桥等古迹。东侧小山上有砖塔一座。塔高59.3米,六面九级,形制挺秀。寺内外多长松巨樟,寺周五峰环峙,双涧绕流。天台宗是我国佛教的主要流派之一,它的影响远及国外。唐贞观二十年(804年),日本僧人最澄来寺,从天台宗十祖道邃习教义,次年回国创立了日本佛教天台宗。该宗教徒尊国清寺为祖庭,时时来华参谒。

一行遗迹
在天台山国清寺。共2处。一行(673-727),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县)人。唐代高僧,著名天文学家。他为修订《大衍历》,曾到国清寺居留,向寺僧求教数学,后人在寺前七佛塔后建墓纪念。墓前立碑,上题“唐一行禅师之塔”七字。又传他到寺时,正值北山大雨,因而寺门前东山涧中水位猛涨,向西山涧中倒灌。今寺外丰干桥侧有石碑一方,上书“一行到此水西流”七字。

智者大师塔院
在天台山佛陇真觉寺中。是我国佛教天台宗创立者智者大师(538-597)的塔院。南朝陈太建七年(575年)智者大师入天台,建草庵讲经10年,人称“天台大师”。隋炀帝曾赐号智者。塔院大殿中置大师肉身塔。塔连座高约7米,全用青石雕成。殿壁上悬天台宗17位祖师的画像。塔院初建于隋开皇十七年(597年),现存建筑系明代重修,近年又曾整修。今塔为近年重建。

石梁飞瀑
在天台山中方广寺。飞瀑之水有两源,东为金溪,西为大兴坑溪,水至中方广寺旁合流,其势宏大,山腰有衔接两山的石梁,梁长约2丈,广不过1尺。瀑自梁底向下喷坠,高数十丈,直泻深谷,声如雷鸣。临潭岩壁上有康有为书“石梁飞瀑”四字,左侧有宋代书法家米芾所书“第一奇观”四字,为“天台八景”之一。

华顶秀色
在天台山最高处。“天台八景”之一。海拔1098米。众山环拱,如片片莲瓣,华顶正当花心,故名。华顶峰有拜经台,传为智者大师拜经处。峰下有善兴寺,五代晋天福元年(936年)德韶大师立,后改名华顶圆觉道场,几经兴废,已非旧观。今存大殿为1928年所建,寺门题“华顶讲寺”。寺外树木成林。古迹有太白书堂、墨池二处。书堂传为唐李白读书处,墨池传为东晋王羲之写《黄庭经》处。华顶峰也是观日出的好地方。

赤城栖霞
“天台八景”之一。赤城山高339米。山上赤石屏列如城,望之如霞,故名。山有石洞十二,散布岩间崖下,各具一格,中以紫云洞和玉京洞最著名。山顶有梁妃塔,是南朝梁大同四年(538年)岳阳王命东阳州刺史为王妃建造。1947年重建,四面七层,与国清寺塔遥遥相对。

济公院
在天台县城北赤城山腰。原为南宋时乡人纪念道济(济公)而建的济公祠,后废。1927年又拓辟原址瑞阳洞供奉济公像。于1991年在原址重建济公院。

铜壶滴漏
在天台山石梁飞瀑东。“天台八景”之一。因地层裂陷而成一洞,洞成壶形,腹大口小。有涧水冲入,水在壶内盘旋,然后从形似壶嘴的岩隙中喷出,直注中坎岩石,形成一泓碧潭,故称铜壶滴漏。

琼台夜月
在天台山桐柏水库西北。“天台八景”之一。琼台后倚百丈崖,前对双阙,下临龙潭,三面绝壁。

桃源春晓
在西天台山中。“天台八景”之一。因东汉刘晨、阮肇入山采药,在桃源洞遇仙故事闻名于世。山中有桃源洞,洞畔有石峰2座,名双女峰,传即为刘、阮遇仙处。桃源洞外3公里的宝相村附近有溪,为刘、阮与二仙女分别之处,名惆怅溪。两山夹溪,溪岸遍植桃花,为北宋元佑年间(1086-1094)天台县令郑至道所栽。

高明寺
在天台山。离国清寺约8公里。以背倚高明山而得名。初建于唐天佑年间。后唐清泰三年(936年)改为智者幽溪塔院。寺宇经历代多次重建,现存建筑系1980年重修。寺周多奇石和名人题刻。

寒明岩
在天台县龙溪乡。寒岩山、明岩山合称。两山同山相背。相传唐贞观年间(627-649),诗僧寒山子居此,故名。寒明岩历为游览之所。

仙居县
福应山塔
在仙居县城东福应山。福应山,阴阳家谓居邑龙首,得地之脉,故建塔以镇之。为六面七层的楼阁式塔。内部为空筒结构,顶冠铁刹。建于北宋皇佑年间(1049-1054),近年曾进行大修。

南峰塔
在仙居县南郊南峰山上。南峰山树木繁茂,下瞰大溪,是仙居游览胜地,有“南峰眺艇”、古灵祠、桃花洞等景点。塔位于古灵祠旁,约建于北宋天圣和明道年间,高7层,23.6米,平面六角形,楼阁式砖塔。

安洲山塔
在仙居县城东南管山村安洲山顶。建于明万历二十六至三十年(1598-1602)间。平面吴六角形,高7层,约18.5米,楼阁式石塔。塔身结构颇为特殊,其中第一、三、五、七层设置腰檐,第二、四、六层无檐。塔内设石级,通至顶层。安洲山塔结构形制罕见。

三门县
健跳抗倭古城
在三门县城东26公里。明洪武年间(1368-1398)为抗御倭寇来犯而筑。南有健跳港,接通三门湾、猫头洋,是海防关卡。

满山岛
在三门县东。发现有石棚,为原始人类居住之所,出土有印纹硬陶片和原始青瓷片。

仙岩洞
在三门县里浦镇前山村西北。

花桥
在三门县花桥镇。

临海县丞署遗址
在三门县花桥镇。

宋文信大忠祠
在三门县。

东晋广润寺
在三门县海游镇。

雄古庙
在三门县任家。

上国观光坊
在三门县横渡镇。

佛号石柱
在三门县横渡镇。

戚公祠
在三门县健跳镇。

大都督南塘戚令公去思碑
在三门县健跳镇。

唐宁海古城遗址
在三门县海游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