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名胜古迹

温州市

江心屿
在温州市北。是瓯江中心的一个孤屿。屿上原有两峰对峙,中贯川流,南朝宋谢灵运诗云:“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宋时蜀僧清了以土塞中川,联两山为一,遂成今状。屿上两小山头各有一塔,东西对峙,东塔初建于唐咸通十年(869年),西塔初建于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历经修建。屿上有江心寺、文天祥祠、浩然楼、谢公亭等。孤屿面积原为60亩,近年扩为107亩。

江心寺
在江心屿。原在屿西端,初建于唐咸通年间(860-874)。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蜀僧清了奉高宗诏,来此主持。时值中川(江心原分东西两屿,中贯江流,名中川)淤塞,率众填平,并迁寺其上,故又有中川寺之称。元明时寺宇屡毁屡建。今寺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所建。寺周云水环绕,古木参天。

文天祥祠
在江心屿江心寺东。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一月,文天祥受命赴临安(杭州)郊外元营谈判,被扣留。后俟机在镇江逃脱。四月,从海路到温州居留一月后去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人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战败被俘。至元十九年(1282年)就义于大都柴市(今北京)。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后人在此立祠纪念。今祠为清代重建,中有明万历九年(1581年)立的文天祥《北归宿江心寺》诗碑。

瑶溪
在温州市东南的龙湾区境内,距市区中心16公里。面积11平方公里。瑶溪因“溪石皆玉色”而得名。是一个以碧溪幽谷、裸岩梅林、摩崖文化为特色的城郊滨海型风景名胜区。瑶溪历史悠久,有4000多年前的龙冈山古遗址,唐朝立国安寺,北宋造千佛塔等。瑶溪分为金钟瀑、瑶溪泷、钟秀园、龙冈山、千佛塔5个景区。

国安寺塔
在温州市龙湾区瑶溪镇五峰山东麓。寺建于唐乾符年间(874-879)。塔为北宋元佑五年至八年(1090-1093)建,六面九级,通高18米余,系青石仿木结构楼阁式塔。塔下有雕刻精美的须弥座。底层设回廊,塔身遍雕佛像,共计1026尊。

龙湾炮台
在温州市龙湾区龙湾山头。清道光十一年(1813年)建,地势险要,山头突出江面,临深水而扼海口,自古即有龙湾寨汛等军事设施。光绪初年,清政府为抗击英法等国侵略我沿海地区,建造此炮台。现存围墙、6个炮孔、台门及“龙湾炮台”青石匾额。

叶适墓
在温州市区海坛山支阜慈山的南麓。叶适(1150-1223),学者称水心先生。南宋淳熙进士。开禧二年(1206年)金兵南侵,受命宝谟阁待制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捍卫江防有功。后罢官归里,卒谥文定。该墓早年被盗。曾多次兴废,1981年修复。墓坐北朝南,占地104平方米。

永昌堡
在温州市瓯海区永昌镇。是明代抗倭寨堡。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邑人王叔杲筑,以防倭患。堡呈长方形,周5里,陆门4,中引二渠。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毁,后士民修筑如故,今寨堡周长2366米,堡内二渠贯穿南北,可通舟楫,渠上架有数座石桥。

瑞安市
利济医学堂
在瑞安市区公园路4号。创办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清末名医陈虬创办,是我国最早采用西方学制的中医学堂。陈虬(1851-1903),乐清人。他在利济医学堂采用西方办学方法,改革封建教育制度,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利济医学堂为浙南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材,《利济医学报》是我国最早的医学杂志之一,“利济医学派”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

孙诒让故居
在瑞安市区道院前街。孙诒让(1848-1908),瑞安人。清代著名经学家和文学家。一生喜经书,勤辑文献,著书颇丰。如今屋宇井然,孙诒让死后葬于慈湖乡南山之麓,砖砌墓室,无封土也无墓碑。

玉海楼
在瑞安市区东北金带桥畔。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是清经学家、文字学家孙诒让的藏书楼。原有藏书八九万卷,以多名家批校本、孙氏父子手批手校本、瓯郡乡士文献而著称。孙氏亡故,藏书多散失。建国后,其后人将所存善本书送杭州大学图书馆、温州市图书馆收藏。现在还藏有古籍图书3.5万册,楼下辟有文物展览馆。楼西建有颐园和百晋陶斋。

仙岩山
在瑞安市区东北20公里、大罗山南麓。是我国道教的第二十六福地。山多唐宋摩崖刻石,周围冈峦起伏,峰崖峙立,瀑泉飞洒,寺院亭台错落。

寨寮溪
在瑞安市区西北约40公里处。属飞云江中上游流域,面积150平方公里,以溪美、水绿、潭幽、瀑奇著称。因古代陈八在江边滩脚山上结寨筑寮,聚众行义而得名。

花岩
在瑞安市西部红双林场境内,距市区50公里。面积3.31平方公里。境内森林极为茂盛。景区内奇峰突兀,沟壑幽深,溪水潺潺。

回龙涧
在瑞安市高楼乡软山村。源于大学岩(海拔735米)山中,流经东村等地汇入飞云江之支流泮溪。软山境内溪流长约2000米,迂回曲折似游龙,故名。海拔600多米处有飞来瀑,自几十米岩巅泻下。瀑右田螺山上屹立一狮形巨石,顶平整如床,人推此石微动而用钢棍撬之则不动,得名“推动岩”。中段有水库(库容3万立方米),库下是壮观无比的软山瀑布。瀑下不到200米长之溪流中,镶嵌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9个龙潭。

祭门溪
在瑞安市东岩乡境内。溪流曲折,绿水清溪,两岸有虎山、老鹰石等奇山怪石。

圣井山石殿
在瑞安市大南乡圣井山之巅。原名许真君殿,创建于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遗构。建筑各部构件均用石料打制或雕刻而成,颇为少见。

观音寺石塔
在瑞安市东郊万松山。观音寺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年间(954-960)。石塔则为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建,平面呈六边形,原7层,高约14米,现尚存6层。全塔佛像有数百尊之多。

乐清市
雁荡山#
在乐清市境。属括苍山脉。以山水奇秀闻名,号称东南第一山。最高峰百岗尖1150米,次高峰雁湖岗,海拔1057米。雁湖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成荡,秋雁常来栖宿,故称雁荡。雁荡开始知名于唐初,至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以后,声誉渐著,寺庙亭院相继而兴,当时曾有十八古刹、十六亭、十院。至明代,雁荡百二奇峰的名称已全部形成。风景区东起湖雾羊角洞,西至芙蓉白岩,南起盘竹涧口,北至仙姑洞,面积约400平方公里。东南部风景较集中,灵峰、灵岩、大龙湫称为雁荡风景三绝。

雁湖
在雁荡山雁湖岗顶。海拔990米。昔时此湖“方可十里,水常不涸”,湖中芦荻丛蔽,秋雁归时,多栖宿于此,故名雁湖。原有北、中、东三湖,中湖较大,徐霞客称之为“鸿雁之家”。雁湖从有记载以来,已历千年,近今湖荡淤塞,只留下一口小水塘。在雁湖岗顶眺望东海,水天一色,浩渺无际,是观赏日出和云海的好地方。雁湖岗终年云雾缭绕,所产之茶,列为上品。雁湖风景区为雁荡山五大景区之一。

梯云谷
在雁湖景区。谷口有座华表样式的石表峰,这座峰虽然只有130多米高,但很峻秀,游客可以沿著山崖小路上山。当走过几十步后,小路就转入大石缝中。这条大石缝中铺有100多磴石级,望上去就像一架云梯。梯云谷上崖嶂回抱,崖嶂顶端有梯云瀑,高达70余米,三折而下注入梯云潭。

灵峰
在雁荡山灵峰寺后。高约270米,与右边的倚天峰相合如掌,称合掌峰。峰下为观音洞,洞口有天王殿,内塑有四大金刚。过天王殿而上,洞内倚岩建有楼房10层,顶层为观音殿,供观音和十八罗汉像,其余9层为僧舍。从洞口至顶层,有石磴377级,为雁荡山第一大洞。灵峰下有灵峰寺,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建寺,是雁荡十八古刹之一,历代几经兴废,已非旧观。灵峰周围奇峰环绕,怪石林立,为雁荡风景三绝之一。

接客僧
在雁荡山东外谷,灵峰灵区内。从大荆进雁荡,至蒲溪畔西望,路旁站立一个拱著双手,高约150米的山峰,在恭迎宾客。人们称它为“接客僧”。

灵峰古洞
在金鸡峰下鸣玉溪畔。下临照胆潭。峰下原有洞,洞中有寺,元至正年间(1341-1370),山崖倒塌,巨岩垒叠,又形成了众多的洞窟。在漫长的岁月更迭中,古洞湮没失闻,直到1991年5月才动工开发此洞。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

灵岩
在雁荡山灵岩寺后。高广数百丈,壁立云霄,状如屏风。岩下的灵岩寺初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为雁荡十八古刹之一。周围群峰环列,环境清幽,为雁荡风景三绝之一。灵岩寺前有高达260米的天柱、展旗两峰相对而立,称南天门,卧龙溪穿门而出。灵岩寺左侧有天窗洞,徐霞客称之为“嶂左第一奇”;再上有莲花洞。灵岩寺后有龙鼻洞、小龙湫瀑布,徐霞客称龙鼻洞为“嶂右第一奇”。

小龙湫
在雁荡山灵岩寺后。自灵岩寺至小龙湫,沿路林荫夹道,两旁怪石嶙峋。小龙湫单级落差约60米。潭四周是参差的大块黑石。

雁荡山龙鼻洞摩崖石刻
在雁荡山灵岩风景区。共有自唐代至民国摩崖题记82方,碑刻7通,以北宋科学家沈括的题名最为有名。题名“沈括”二字楷书于龙鼻洞左壁上。沈括于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察访两浙农田水利,考察雁荡山,并提出雁荡山诸峰成因,载于《梦溪笔谈》卷24中。

大龙湫
在雁荡山马鞍岭西4公里。是我国著名的大瀑布。水从高约190米的连云嶂凌空而下,白练飞泻,十分壮观。大龙湫为雁荡风景三绝之一,随著季节、风力、晴雨的变化而不同。徐霞客两次游雁荡山,都到大龙湫。

一帆峰
在大龙湫景区。一帆峰变幻多姿。康有为有联曰:“一帆拔地起,有水从天来。”

显圣门
在雁荡山仙人坦南3公里处。有两峭壁垂天相对而立,各高200米许。入门可达礼佛坛,绝壁四合,回首石门右侧,峭壁间有石佛洞,洞中有三石佛,钟乳天成。佛坛旁石隙间深藏一瀑布,名飞湫瀑。

散水瀑
在雁荡山庄屋村东北。属显胜门景区。四周群山环抱,峭壁耸天。

铁城嶂
在雁荡山净名坑。坑两侧悬崖壁立,高耸入云,广约200米,岩呈深褐色,西为游丝嶂,东为铁城嶂,两嶂相峙,天空仅露二三十米。雁荡十四嶂,以铁城嶂最为巍峨奇诡。

筋竹涧
在雁荡山能仁霞映潭下。锦溪水穿过西龙潭门,流入东南峡中,并汇合无数细流成为大涧,长约6公里,南流入芙蓉港。南朝刘宋初年,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到过这里。筋竹涧以水景为主。

梅雨瀑
在雁荡山西外谷凌云北1公里处。瀑布从危崖峭壁顶上悬挂直下,出瀑口不远遇一横突岩石,激石飞溅,化作毛毛细雨,类似五六月梅雨,故名。

西石梁洞
在雁荡山凌云峰西边1公里处。洞前有大石梁横于顶上,石梁长数丈,石色紫白相间,纹理如芭蕉,因称芭蕉石。洞西侧有瀑布,名西石梁大瀑。此瀑在雁荡山是仅次于大龙湫和散水岩的大瀑,从高达160米的高崖直泻而下,瀑水时断时续,犹如累累大石连坠潭中。

仙人桥
在雁荡山北阁仙亭山脊。相传仙人王子晋曾跨鹤吹箫于此,因名仙人桥,其地山崖中断,如双扉对峙,高200余米。石桥横跨其上,形如龟背。桥长约100米,宽约20米,人在桥上,如游天半,不敢久立。

仙姑洞
在雁荡山北境。洞下皆危崖绝壁:入洞需缘梯而升。洞南有仙亭山,洞东口下临峭壁,雁荡山洞结构之奇,以此为最。清同治三年(1864年),女子李玉莲,为抗拒当地土豪逼娶,避入穹明洞中。后豪家追至,李从东洞投崖自尽,坠岩后趺坐如生,传已蜕化仙去,因名洞为仙姑洞,并葬其遗骸于洞口,立碑为志。今墓、碑尚在。

石门潭
在雁荡山大荆镇西南。潭大数十亩,夹潭两崖峭壁,屹立如门,故名石门潭。

羊角洞
在雁荡山东北部、湖雾方岩顶南面的山岩下。此洞口阔而底尖,稍带弧形,状如羊角,因而得名。五代汉时,就有道士在洞里修炼。西南风冈顶上的剑岩,高达170余米,正中处有一条棱起的岩脊,两边尖削,形如一把巨剑耸立于碧空。

北斗洞
在雁荡山观音洞北。洞口正对伏虎峰。洞口宽阔,著名的海会楼、集贤阁坐落其中,内有宋理学家朱熹、明书法家董其昌等人的对联。洞内建有4层楼阁,系道观。洞左角为石髓泉,泉生洞底,经久不竭,井水清洌。

中雁荡山
在乐清市区西约15公里。北宋永嘉道士李少和隐此,相传宋太宗曾御书“第一山”三字赐他,今玉虹洞口摩崖字迹犹存。

玉甑峰
在雁荡山主要风景区之一。其岩纯石无土,俨如负甑,质润色白,莹洁如玉,故名。岩踞山巅,海拔450米余,分上下两截,上截之中有洞,高广各400余米,石质如玉。

百丈岩
在中雁荡西祭南山。又称百丈峰。临涧屹立,高百余丈,故名。其下有百丈岩洞,高广各5米,深约10米。百丈岩南连土山,其余三面皆石壁峭立,遏云蔽日,人迹罕至。

东塔
在乐清市区东皋山。塔高约16米,六面七层楼阁式结构,砖砌塔体。东塔为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邑令葛逢所建,南宋时曾大修。东皋山旧为乐清“萧台八景”之一。

高友玑墓
在乐清市茗屿乡高东村。高友玑(1461-1546),乐清人。明弘治进士。持身清谨,公正廉明,嘉靖七年(1528年)升任南京刑部尚书,死后赠太子少保。墓分3组,中间一组分别为高友玑及其祖父、父亲墓;左边一组为高友玑长子、三子墓;右边一组为次子、四子墓,按左昭右移制度排列。三组墓各建神位牌楼,又有碑亭两座、华表一对。制作精致。

王十朋墓
在乐清市四都乡羊塘山南麓。王十朋(1112-1171),南宋温州乐清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士第一。屡次上书抗金。后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卒谥忠文。墓依山而筑,面积2000平方米。《宋龙图阁学士王公墓志铭》系汪应辰撰文,张拭书丹,朱熹题盖,称“四贤碑”。墓道长200米,墓围用块石砌筑。墓室为砖结构。墓前尚有石翁仲2尊、石兽5尊,均为宋代遗物。

龙港市
永嘉县
楠溪江#
在永嘉县北部。以发源于缙云县南溪乌下岭而得名。是瓯江下游的最大支流,全长145公里,河宽20-500米。此河景色优美,其中三分之一为景区范围,称之为楠溪江风景名胜区,总面积为600多平方公里。具有水美、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的特点。楠溪江介于雁荡山与括苍山脉之间,地势北高南低。上游河谷深切,多漫滩、深潭、浅濑。谢灵运用“叠叠云岚烟树榭,湾湾流水夕阳中”的诗句来赞美它的秀色。

大若岩
在永嘉县城西北25公里楠溪支流小源港中游。方圆15公里。境内古洞深幽,奇峰峥嵘,悬岩竞艳,飞瀑流泉。大若岩风景区拥有170个大小景点。其中以陶公洞和十二峰称著,道教称为“天下第十二福地”。南朝陶弘景曾隐居在此撰写《真诰》一书,因而大若岩迹名真诰岩。后人为了纪念陶弘景,还将大若岩最大的石室命名为“陶公洞”,陶公洞是大若岩风景荟萃的中心。洞高56米、宽76米、深76米,可容纳千余人。洞内建筑物有清乾隆时建造的前殿、中殿、后殿、天台、胡公殿和洞前新筑楼房等。

十二峰
在大若岩陶公洞北面1.5公里处。那里有一群峰石拔地而起。高则百余仞,低则数十仞。

百丈瀑
在大若岩十二峰北面的白泉乡府岸村。那里山势险峻,万山重叠。在群峰围绕之中,独有连排岩峰,拔地而起,悬崖如削。一股清泉从突出的峭壁腾空倾泻而下,形成一条高约120米的飞瀑,人称“百丈瀑”。

岩下库
在永嘉县桐州乡东北3公里处。以其独有的雄伟而幽深闻名。岩下库三面环山,是重岩叠嶂环绕而成的高岩深谷。它在涧谷深处,两旁陡壁几乎与地平线垂直,形成一个狭窄的夹谷,状如胡同。东面的峭壁光洁,呈粉红色,像一堵大城墙,高达200米。

金昭牌坊
在永嘉县岩头镇上村。又称进士牌坊。金昭为明嘉靖乙丑(1565年)进士,曾任江西瑞州知府。牌坊即金昭中进士时所建。四柱三间三楼,木石结构,高约7.6米,通宽9.9米,除明间两柱为石柱外,其余皆用木构为之,用材粗壮,结构古朴。金昭牌坊是浙江省现存时代较早、保存较好的一座以木结构为主的牌坊。

洞头区
百岛洞头
在温州东南的海面上,距温州53公里。洞头列岛由103个岛屿和257个礁石组成,人称“百岛洞头”。洞头地处海道要口,如一颗明珠镶嵌在温州东南的海面上,距温州53公里。洞头整个风景名胜区由仙叠岩和珍珠礁、海滨浴场和南炮台山、半屏岛、大瞿岛、大门岛等景区组成,其中以仙叠岩、半屏山、大瞿岛为最。另有鸟岛两处,每处栖鸟万只以上,为省内少见。

仙叠岩
在洞头区城南约3公里处。这里海滩、礁石、岩溶为一体。主景点仙叠岩,巨岩兀立,危石层叠,上大下小,远近高低,变幻多姿,传为仙人所为,真是“大仙乘鹤去,开工留人间”。

半屏山
在洞头区城南4公里处。与洞头码头仅隔一水。四面临海,是坐落在洞头港口的一个孤岛。岛呈长型,全长4公里,面积2.3平方公里。岛的东侧是一处拔海而起的悬崖峭壁,如神斧劈成的巨大屏障。主峰烟唇平顶,位于岛的西南部,海拔146米。景观大都在东岸,西北有沙滩。

大瞿岛
在洞头岛西南。东临黑牛湾,西濒崎头洋,与洞头岛码头遥遥相对。岛上有5座山峰,主峰海拔237米,陆地面积2.3平方公里。大瞿有七十二景之多,是洞头游览主要景区之一。

平阳县
南雁荡山
在平阳县城西北50公里。主峰海拔1237米。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古建筑物现存者有会文书院、报国寺、观音洞、新庵、仙姑洞、棣萼世辉楼、托云亭、鸣玉亭等。南雁荡山的风景点,大都集中在东洞和西洞。

仙姑洞
在南雁荡山。宏敞明亮,可容数百人。以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朱氏少女在此修行而得名。它是南雁风景荟萃之处。

东洞
在南雁荡山。与西洞分居在涧两旁山腰,涧东山形似雄狮,涧西山形似雌狮,观音洞与仙姑洞分别为狮口,东洞在当中,状如绣球,故俗称“东西狮子戏绣球”。东洞有会文书院,石窟深广,可容数百人。

石城
在南雁荡山明王峰下,倚天峰侧。有一沟谷两侧的峭壁长满参差的锯齿,相连长度70米,宽40米,两边高150米,峭壁直立,沟底有一条弯曲的羊肠石径,人们称之为石城街。明王峰奔腾而来的大水不断冲激著涧中的巨石沿著这“城”根卷来。石城就是流水冲蚀而形成的倾斜涧谷,因此涧底无泥沙,全是古铜色的石床,还微微摺成波浪形,颇有规律。

碧溪
在南雁荡山东西洞两山之间。是南雁荡9条溪流之一。全长约8公里。从金鸡回头峰起至碧溪渡口,长1.5公里,风景资源十分丰富。碧溪两岸是南雁荡风景名胜的精华所在。

闹村
在平阳县境中南部、南雁荡山风景区的东南首。南宋后,在吴山沿雁溪之路修筑前,来南雁东西洞的游客都要从凤岭经过,这个山村就被称为“闹村”。

顺溪
在平阳县顺溪镇内。从万壑笙钟起至矾岩大桥,是鳌江上游的主要溪流之一。沿途溪水清碧。境内多险峰奇洞。铁障峰下有云祥寺。画眉峰前有陈氏古屋7座,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是浙江著名的古民居之一。

九珠潭
在平阳县坑镇杭山村。紧依瑞(安)文(成)公路。九珠潭酷似一串珍珠,错落有致地嵌在蜿蜒曲折的百米幽谷中,溥如凝脂的溪水,一潭潭滑下来。

南麂岛
在平阳县城东南东海中。南麂列岛主岛。岛形似麂,头东尾西,在北麂岛南,故名。面积7平方公里,海拔229米。

苍南县
蒲壮所城
在苍南县蒲门乡。明初,为防御倭寇侵扰,在沿海地区设置卫、所、堡、寨等海防据点,蒲壮所城是抗倭千户所之一。该所城原为蒲门和壮士两所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汤和筑。现城基本保存完整,墙内外侧用块石垒砌,中间填筑夯土。

文昌阁
在苍南县湖前镇。

宋清华道观
在苍南县湖前镇。

鹤浦亭
在苍南县湖前镇。

唐报国庄严院
在苍南县凰浦村内。

莒溪
在苍南县莒溪。

明刘基祠
在苍南县莒溪。

清蔚文桥
在苍南县莒溪。

年糕桥
在苍南县芦浦。
清大魁桥
在苍南县钱库镇。

护法寺
在苍南县望里镇。有建于唐大中年间的护法寺单檐塔和清康熙间的龙隐观。

玉苍山
在苍南县桥墩镇。为滨海-玉苍山风景之一。

桥墩水库
在苍南县桥墩镇。为滨海-玉苍山风景之一。

宋法云寺
在苍南县桥墩。

清碗窑古居建筑群
在苍南县桥墩。

北宋瑞应寺
在苍南县藻溪镇。

清洞桥
在苍南县藻溪镇。

明香林寺
在苍南县平等乡。

清双牌坊
在苍南县平等乡。

唐瑞岩寺
在苍南县云岩乡。

宋杨府殿
在苍南县云岩乡。

三峰寺
在苍南县云岩乡。

三峰双塔
在苍南县云岩乡。

清庵基堂
在苍南县云岩乡。

明人瑞牌坊
在苍南县仙居乡。

贞节牌坊
在苍南县仙居乡。

渔寮
为滨海-玉苍山风景名胜区之一。

文成县
南田
在文成县城西北36公里。海拔约800米,周围20余公里,是一个高山平原,夏季平均温度在25°C左右。南田为明朝开国元勋刘基故里。有刘基庙、忠节祠、刘氏故宅、古城、辞岭亭、观稼亭、文昌阁等古迹。附近山上有仙坦岩、石罄洞、三叠岩等风景。

刘基墓
在文成县南田乡西北夏山。刘基(1311-1375),青田南田(今属文成)人。佐朱元璋得天下,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卒谥文成。墓前立有“明开国太师刘文成之墓”石碑一方。

刘基庙
在文成县南田乡新宅村。始建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坐北朝南,背倚华盖山。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门外建有“王佐”、“帝师”两座木牌坊。清乾隆、道光、咸丰年间和民国时期数次修葺。

泰顺县
承天温泉
在泰顺县雅阳承天的火热溪旁。又称氡泉。表露水温59-68°C,是浙江省温度最高、最有医疗实用价值的温泉。

泗溪木拱桥
在泰顺县泗溪乡下桥头村。包括溪东桥和下桥,两桥相距里许,凌虚飞架。溪东桥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道光七年(1827年)重修;下桥建于道光二十九年。两座桥均为单跨木拱廊桥,用圆木构筑。溪东桥全长38米,净跨27米,桥面宽5米,上覆15间廊屋。下桥全长50米,净跨31米,桥宽5.2米,重屋随桥起伏。两桥结构基本一致,具有跨度大、净空高的特点,能适应山区的水文地理条件,是浙南地区常见的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