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人物
杭州市
- 凌统
- 东汉末三国时吴郡余杭人。初拜别部司马,后代父统兵。常随征伐,多有军功,曾救孙权脱险。历任荡寇中郎将、沛相、偏将军。年四十九卒。
- 全琮(?-249)
- 吴郡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出身大族。孙权时历任奋武校尉、东安太守、历护军、右大司马、左军师等。曾屡破魏军、征讨山越,是孙权中后期重臣之一。
- 朱异(482-548)
- 吴郡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涉猎文史,兼通博奕书算,历太学博士、中书舍人、太子右卫率、中领军。普通五年(524)率军接应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降。太清二年(548)劝梁武帝受降侯景。任职掌权三十余年,善阿谀以迎合帝意,累受宠任。又广受贿赂,财富殷积。侯景反,惭愧发病,卒。所撰写《礼》、《易》讲疏及仪注、文集共百余篇,于战乱中多散逸。
- 褚亮(560-647)
- 字希明。唐大臣。杭州钱塘人。善诗文,博览图史,陈、隋时即以诗才显名。曾仕陈、隋及薛举(隋末唐初武装割据势力首领)。入唐,太宗授为秦王府文学。设文学馆,与杜如晦等并为学士,命阎立本画像,他为之作赞文,号十八学士。常侍从太宗征战,多有进谏。官至通直散骑常侍。卒陪葬昭陵。
- 褚遂良(596-658)
- 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杭州西)人。唐大臣。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累官至中书令。高宗即位,封河南县公、河南郡公、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尚书右仆射。卒追赠太尉。书法上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
- 林逋(967-1028)
- 字君复。钱塘(今杭州)人。宋代隐士。工书、善诗文,养鹤种梅,隐居于西湖畔。卒赐号和靖先生。有《林和靖先生诗集》传世。
- 杨大雅
- 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举进士。历新息主簿,知新昌县、浔州等官。咸平中,迁太常博士。授直集贤院,出知筠、袁、常、亳州及应天府,拜集贤院学士。无所阿附,为权臣丁谓、王钦若不悦,直集贤院二十五年不能升迁。
- 沈括(1031-1095)
- 杭州钱塘人。北宋嘉佑进士。神宗时参加王安石变法。熙宁五年(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农田水利。八年,奉使辽国,使宋免于割地,归途作《使契丹图抄》,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后出知延州,以功加龙图阁学士。元丰年间坐贬。晚岁谪居润州(江苏镇江市),筑梦溪园,撰《梦溪笔谈》三十卷。病卒。一生精研科学、天文学,观测天象,绘图多幅,改造仪器,制浑仪、浮漏、景表三仪。编《奉元历》,倡新历法,与今阳历相似。数学上,创“隙积术”、“会圆术”;物理学上,首先发现磁偏角,早于欧洲四百余年,又阐发凹面镜成像原理;地质学上,观察雁荡山等处地形,认识水的侵蚀作用。还首先为石油命名。记录了水工高超、木工喻皓、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等人的成就。医学则精研药用植物,记录验方。
- 喻皓(?-?)
- 杭州人。擅长修建多层宝塔和楼阁。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受命主持建造汴京(河南开封市)开宝寺木塔。端拱二年(989年)竣工,历时八年。他根据汴京附近地平无山,多西北风的特点,使塔身略倾西北,以抵风力影响。晚年,著有《木经》三卷,是我国第一部房屋建筑专著,今已失传。沈括《梦溪笔谈》中,对此书有简略记载。
- 周邦彦(1056-1121)
- 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杭州)人。宋词人。有《清真集》(一名《片玉词》)传世。
- 张九成(1092-1159)
- 钱塘(今杭州)人。字子韶,号横浦居士。少游京(河南开封),从杨时学。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进士第一。历官著作郎、权礼部侍郎。因反对和议,为秦桧所贬,守邵州(湖南邵阳市),未几落职谪居南安军(江西大余县)宝界寺十四年。自号无垢居士,日与生徒讲学,潜心著述。桧死,始起知温州。致力于经学,多有训解。
- 元绛(1009-1084)
- 钱塘(今杭州)人。举进士,调江宁推官,摄上元令。范仲淹称其才,知永新县。皇祐中,侬智高据岭南。绛为广东转运使,建朋砦,缮治城,军械、军食均备足。以功擢工部郎中。熙宁中,除三司使,拜参知政事。因事罢知颍州。后以太子少保致仕。卒,赠太子少师,谥章简。
- 唐恪(?-1127)
- 杭州钱塘人。以荫登进士第,调郴尉。历提举河东常平,右司员外郎、起居舍人。迎辽使还,论河北边备弛废,宜即时整治。为河北都转运使,召拜户部侍郎。宣和初,迁户部尚书。为宰相王黼所陷,罢知滁州。言者论其治第扰民,提举鸿庆宫。五年(1123),召为吏部尚书。靖康初,拜少宰兼中书侍郎。金骑兵来犯,主和议,割三镇,阻止诸道勤王兵,为御史胡舜陟奏劾,罢相。金兵破汴京,被迫签名拥立张邦昌为楚帝,仰药而死。
- 虞策
- 北宋杭州钱塘人。举进士,调台州推官、通判蕲州,擢湖南转运判官。元祐五年(1090),召为监察御史,进右正言。数上书论事,为哲宗采纳。又进献《正始要言》,迁左司谏,擢户部尚书,拜枢密直学士,出知永兴军,入为吏部尚书。建请节财用、裁浮冗。以疾加龙图阁学士、知润州。卒于途中。赠左正议大夫。
- 强渊明
- 北宋杭州钱塘人。举进士。与兄浚明及叶梦得谄媚蔡京为生死之交。立元祐党籍,分三等定罪,遂成党祸。迁秘书少监、大司成、翰林学士。大观三年(1109)京罢相,出知永兴军。召为礼部尚书,复拜龙图阁学士承旨兼太子宾客。以疾改延康殿学士、提举醴泉观兼侍读、监修国史。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资政殿学士,谥文宪。
- 马远(1140-1225)
- 字遥父,号钦山,南宋画家。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后,马远的祖父马兴祖随宋高宗赵构南渡,马远在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出生长大。曾为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约1190-1224)的画院待诏。
- 马麟(?-?)
- 南宋画家。马远子。画承家学,擅画人物、山水、花鸟,用笔圆劲,轩昂洒落,画风秀润处过于乃父。
- 刘松年(约1131-1218)
-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画家。绍熙(1190-1194)年间为画院待诏,宁宗(1195-1224)年间朝进呈《耕织图》,得到奖赏,被赐予金带。毕生供职画院。工画人物山水。
- 李嵩(1166-1243)
- 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曾为木工,后为画院画家李从训养子,绘画上得其亲授,擅长人物、道释。为光宗、宁宗、理宗(1190-1264)三朝画院待诏。
- 沈溍
-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与唐铎同在兵部任职,以聪明敏捷著称。试用兵部侍郎掌管部事时,处理事宜皆按帝意执行。不久升任兵部尚书。他建议凡都司卫所营建工程,必须由都督府上奏批准,官方给材料,不准擅自要百姓服役,违反者治罪,禁止武臣干预民事。战争刚刚平息,武臣暴横,多次违反法律,至是始收敛。洪武二十三年(1390)调任工部尚书。后因事罢官。明初,卫所世籍及军卒减少增补之法,皆由他制定。
- 于谦(1398-1457)
-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永乐进士。永乐五年(1407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前后达十九年,政绩卓著。正统十三年(1448年),入京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变”后升兵部尚书,拥立郕王,反对南迁,调集重兵,亲自指挥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军,加官少保总督军务。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夺回帝位,他以“谋逆”罪被害。弘治二年(1489年),孝宗追赠为光禄大夫、柱国、太傅。
- 于冕
- 谦子。因父荫授副千户,因父被杀又坐戍龙门。父冤昭雪,又复他官,自言不愿任武职。改兵部员外郎。有干局,累迁至应天府尹。致仕卒。
- 洪钟(?-1524)
- 钱塘人。成化进士。官刑部郎中,奉命安抚江西、福建流民。弘治中,任四川按察使,江西、福建左、右布政使。马湖土知府安鏊恣横淫虐,土人恨之入骨,有司收受他的贿金置之不问,拖延二十年。他赞成并坚决逮捕鏊,处以极刑,一方始靖。整饬蓟州边防,建议增筑塞墙。自山海关西北至密云古北、黄花镇直抵居庸关,延亘千余里,修复城堡二百七十所。正德时,官至太子少保兼左都御史。总制军务、镇压杨清、丘仁、蓝廷瑞等起义,升太子太保。后被王伦、汪景芳弹劾,乞归。嘉靖三年卒。谥襄惠。
- 胡世宁(?-1530)
- 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历任南京刑部主事、江西副使、湖广按察使。曾陈边备十策,上书极言时政得失。与李承勋、魏校、余祐善,时称“南都四君子”。上疏言宸濠反状,宸濠指为妖言,命逮捕,他乃自投锦衣狱。言官论救,杨一清又以危言耸动钱宁、只贬戍沈阳。宸濠伏诛,复起用。嘉靖时累官兵部尚书。陈兵政十事,又上备边三事。与张璁、桂萼不和,托病辞官归。九年卒,赠少保。
- 胡继
- 世宁子。幼不聪慧,不为世宁所知。世宁在江西讨贼,部将入,继为他们指阵法,进退离合甚详,凡三日。父知其故,叹曰:“吾有子不自识,何也?”自是击贼,则令继随从,参与策划方略。世宁十不失三,继十不失一。世宁草疏弹劾宸濠谋反罪,继建议说,这将得大祸。及世宁下狱,继思念其父,病死。
- 高仪
- 钱塘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历官庶吉士、编修、礼部尚书、太子太保、詹府掌事兼文渊阁大学士。穆宗时,诸大典礼皆由他酌定。掌礼部,遇事秉礼。甚称职。帝死,预顾命,及高拱为张居正斥逐,仪已病,不久卒。赠太子太保。
- 张瀚
- 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明嘉靖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累升兵部右侍郎,总督漕运。隆庆初改督两广军务,累升工部尚书。万历元年(1573),因张居正意命他代杨博为吏部尚书。资望浅,进退大臣皆奉居正旨意。及居正父丧,廷臣上章留居正,独不参与,且抚膺(胸)叹息:“三纲沦矣!”居正怒,勒令致仕。卒,赠太子少保。
- 毛文龙(1576-1629)
- 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以都司援朝鲜,逗留辽东。辽东失守,自海道逃回,袭杀清镇江守将,遂授总兵,迁左都督,设军镇皮岛。皮岛在登、莱大海中,北岸海面抵大清,东北海面抵朝鲜,形势虽足牵制清兵,但文龙无大略,往往败北,糜饷无算,唯务广招商贾,贩卖禁物,名济朝鲜,实拦出塞,无事则卖参贩布为业,有事亦罕得其用。被袁崇焕斩于双岛。
- 孙杰
- 钱塘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官刑科给事中。以谄魏忠贤。累官至工部尚书。崇祯帝定魏党逆案,赎徒三年为民。
- 陈潜夫(1615-1647)
-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家贫,好大言惊俗。崇祯九年(1636)举于乡,益广交游,讲豪华,好评价人物,遭乡里厌恶。乃避居华亭,十六年,授开封推官。京师将陷,奉周王居杞县,朝不保夕,曾劝说西平寨副将刘洪起誓师讨“贼”。福王立南京,任监军御史。巡抚河南。上言用诸镇谋复兴,不用。得罪巡抚越其杰,坐事被捕。南京失陷,逃归鲁王,累升大理寺少卿。王败,他至山阴化龙桥,投水死。
- 蓝瑛(1585-1666)
- 字田叔,号婕叟,晚号石头陀。钱塘人。明末清初画家。
- 黄机(?-1686)
- 钱塘人。顺治进士。历官礼部侍郎,户部、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顺治中,建议编《太祖》、《太宗圣训》,并任纂修官。康熙六年(1667)上疏论民穷四因:捐派、讹诈、官贪、兵横,请严禁。康熙二十五年卒。
- 徐旭龄(?-1687)
- 钱塘人。顺治进士。历官湖广道御史、山东巡抚、漕运总督。康熙中,屡上疏请精减官吏,禁止豫征盐课。建议漕运厘除三害,筹三便,多得议行。康熙二十六年卒。
- 高士奇(1644-1703)
- 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初科举不第,流寓京城,卖文写对联为生,后为康熙帝赏识,召入内廷侍从,授詹事府少詹事,迁中书。康熙十九年(1680年),擢翰林院侍讲。二十三年充日讲起居注官,后晋侍讲学士。二十八年后康熙帝南巡,受康熙御书“竹窗”额。不久以植党营私被劾,解职归里。四十一年,授礼部侍郎。能诗,善书法,精鉴赏,藏书画甚富。
- 徐潮(1647-1715)
- 钱塘人。康熙早期进士。官至湖南巡抚、户部尚书。学问渊博,先后主持会试,充经筵讲官,掌翰林院事。为官清廉。在河南禁革私派,疏浚贾鲁河。康熙四十五(1706)、四十六年、监修高家堰滚水坝、高邮车逻中坝、武家坝等并浚减河。康熙五十四年卒。
- 徐杞
- 钱塘人。户部尚书徐潮子。康熙后期进士,任编修。历官甘肃布政使、陕西巡抚、宗人府府丞。致仕,卒。
- 徐本(?-1747)
- 浙江钱塘人。尚书徐潮子,康熙末年进士。历官安徽巡抚、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办理军机大臣。雍正中,奏定比缉盗贼章程,改征粮由府道封柜为州县封柜。与大学士鄂尔泰等共同办理苗疆事务。乾隆初年协办总理事务,充《世宗实录》总裁。乾隆十二年卒。
- 金农(1687-1764)
- 仁和县(今浙江杭州)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荐举博学鸿词科,未就。好学癖古,藏有金石千卷。平生以布衣自乐,好游历,足迹半天下,久客扬州,善诗文,精鉴别,工录书,自创一格,号称“漆书”。五十岁后始作画,画梅、竹、人物、山水、鞍马、佛像。画竹师石室老人,号稽留山民;画梅师白玉蟾,号昔耶居士;画佛,号心出家盦、粥饭僧;画马,自称得曹、韩之法。用笔质拙,造形奇古,点缀花木,奇柯异叶,为扬州八怪之一。
- 洪升(1689-1704)
- 名稗畦,又号稗村、南屏樵者。钱塘(今杭州)人。清戏曲家。著作有《长生殿》、《四婵娟》,《稗畦集》、《啸月楼集》等。
- 丁敬(1695-1765)
- 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清乾隆初举博学鸿辞科,不就,隐市井沽酒。一生清贫,好金石,工诗能画,家富收藏。篆刻宗秦汉,又不囿成规,擅长以切刀法刻印,苍劲质朴,独树一帜,开“浙派”之先河。印谱为“西泠八大家”之首,海内奉为圭臬。善写梅,亦擅兰、竹、水仙。
- 梁诗正(1697-1763)
-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雍正进士。乾隆初,为南书房行走,累迁户部侍郎。乾隆六年(1741年)上奏“变通二款”,主张安置八旗闲散于边地屯垦;停募绿旗兵丁,以减冗额。后任尚书、大学士,为乾隆帝所信任。又曾疏请节俭开支,勿兴土木、黜武之事,曾随乾隆帝南巡。
- 周元理(1706-1782)
-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早期举人。官自知县历巡抚至直隶总督、工部尚书。曾从勘察沧州水利,请沧州减河闸为滚水坝,规划山东小清河修疏。以直隶水利绩效为多,浚河修堤,以工代赈。乾隆三十九年(1774)参与镇压山东王伦起义。八年后卒。
- 姚立德(?-1738)
- 浙江仁和人。吏部侍郎姚三辰之孙。荫生。历官直隶景州知州、山东按察使兼河东河道总督、加兵部尚书。乾隆中,禁景州贩卖奴婢、哭庙陋俗。修筑阳武汛堤防,筹划运河南旺、马场、微山、昭阳诸湖蓄泄事宜。后得罪罢官。乾隆四十八年卒。
- 袁枚(1716-1797)
- 杭州府人。清乾隆进士。先后出任溧水、江浦、沐阳、江宁知县。乾隆十三年(1748年)后,牒请养母,辞官归里。遂筑室江宁小仓山,号随园。潜心著述五十余年。主张诗抒写性情,是当时诗坛上性灵派的代表人物。古文骈体也很精深,自成一格。兼工书法。
- 孙士毅(1720-1796)
-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中进士。历官至兵部尚书兼军机大臣、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先后出任两广、两江、四川总督。乾隆后期,参与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湘黔苗民起义。率师入安南平定阮惠叛乱。督理平定廓尔喀侵藏战事军饷并料理善后事宜,曾进封一等谋勇公。嘉庆元年率部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卒于军。
- 章煦(?-1824)
- 浙江钱塘人。乾隆中期进士。历官湖北、贵州、江苏、山东巡抚,云贵、两江、直隶总督,军机大臣兼礼、刑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嘉庆中,先后奉命赴云南、山东、广东、湖北、安徽、江苏等地审案治狱,上清查钱粮亏空事宜十四条。屡次主持乡试、会试,晋升至太子太保。嘉庆末年离休,道光四年卒。
- 陆有仁(?-1802)
- 浙江钱塘人。乾隆中期进士。历官直隶布政使、陕西巡抚,刑部侍郎。嘉庆初年,治甘肃赈务,措置陕甘防务,摄陕甘总督。规划修筑堡寨,兴办团练,抚辑难民,抗击白莲教义军,屡受褒奖。嘉庆七年卒。
- 梁肯堂(?-?)
-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乾隆举人。初为涞城知县,累迁直隶总督。永定等河泛涨漫口,梁督率堵筑,次第合拢。嘉庆间授漕运总督。
- 吴璥(1747-1822)
- 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吏部侍郎吴嗣爵之子。乾隆后期进士。历官河南开归陈许道,署河南巡抚,刑、兵、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嘉庆初年始,长期参与治河事务,曾四任河东河道总督,两任江南河道总督。先后督理南河邵家坝、王营减坝、河南睢州河工,兰阳、仪封河工,武陟马营坝、沁河决口等工程。主张浚海口、修堤岸、蓄清敌黄、以水攻沙。道光二年卒。
- 姚祖同(1761-1842)
- 浙江钱塘人。乾隆后期赐举人。历官军机章京至左副都御史。嘉庆、道光中,先后出任直隶布政使,安徽、河南巡抚。疏浚直隶河道,督治黄河仪封、马营坝工程,勘察湖北王家营堤工,请停缓河南河工加价三年。道光二十二年卒。
- 陈桂生(?-1840)
- 太常寺卿陈兆仑孙。嘉庆初年以优贡生授知县。历官江宁布政使、江苏巡抚兼署苏州织造和两江总督。嘉庆中,从广州将军明亮军镇压白莲教起义,屡立功。曾上疏论蠲免逋赋事宜。道光初年离休。二十年卒。
- 沈兆霖(?-1862)
- 浙江钱塘人。道光进士。历官至左都御史,户、兵部尚书,军机大臣。先后供职上书房、南书房,出督江西学政。咸丰中,屡上疏言江西、安徽军事,多被采纳。英、法联军入侵,力主抗战,反对言抚。同治元年,出署陕甘总督,用兵西宁回部。七月卒。
- 许乃普(?-1866)
- 浙江钱塘人。拔贡,考为七品小京官,充军机章京。嘉庆末年中进士。先后供职南书房,出督贵州、江西学政。历官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兵、工、刑部尚书。咸丰中,屡上疏言时政、军务,多被采纳。请免贫瘠地区借征钱粮。同治五年卒。
- 吴振棫(1792-1870)
- 浙江钱塘人。嘉庆进士。历官云南大理知府,四川布政使至云南巡抚,四川、云贵总督。咸丰年间,在贵州、陕西、云南等地镇压农民起义。措置云南汉、回民族关系,抚、剿并用,局势暂安。同治初年赴陕西会办军务,十年卒。
- 龚自珍(1792-1841)
- 杭州府仁和县(今浙江杭州)人。清道光进士。十七年改礼部主事。寻告归不复出。目睹清朝政府的腐败,主张平均土地。晚年支持林则徐禁烟,抵抗英国入侵。哲学观点持“无善无不善”。学术上提倡“通经致用”,为今文经学派。语言丰富,风格多变,堪称“开一代文风”。
- 王文韶(1830-1908)
-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咸丰进士。官历湖南巡抚、云南总督、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署外务部全权大臣、政务处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同治、光绪中,先后措置湘、黔、云南边务,绥靖各土司。中日甲午战争时,帮办北洋事务。继李鸿章充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建议修筑旅顺、大连炮台,设北洋大学堂、铁路学堂、育才馆、俄文馆,勘探吉林三姓金矿、磁州煤矿,兴筑京汉铁路。义和团运动起,力主外衅不可启。随西太后至陕西,还京佐办《中俄条约》,督办路矿总局。光绪三十四年卒。
- 许庚身(?-1893)
-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咸丰中,以举人考取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同治元年(1862)中进士。历官内阁侍读学士至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兵部尚书。先后主持贵州乡试,督江西学政。崇尚天文、算术、舆地诸学。以应对敏练得西太后信任。供职中枢达三十年。光绪十九年卒。
- 陆元鼎(?-1910)
- 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同治进士。历官知县、道员至江苏按察使、漕运总督、湖南巡抚。长期任职州县,严治山阳掠卖妇女奸豪,措置如皋教案、江阴教案,浚泰州城河,修下河斜丰港堤。光绪末,曾用兵广西、贵州诸峒。后以三品京堂侯补,佐办资政院事务。宣统二年卒。
- 汪大燮(1860-1929)
- 杭州府钱塘人,祖籍安徽黟县。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举。二十八年充留日学生监督。次年,为外务部左参议。三十一年任出使英国大臣,第二年升任外务部右侍郎。三十三年回国,旋授考察宪政大臣,出使英、德诸国。次年,任邮传部左侍郎。宣统二年(1910年)出使日本。民国2年(1913年)归国,任熊希龄内阁教育总长。民国3年任平政院长、参政院参政兼副院长。袁世凯称帝,退出参政院。民国5年任交通总长;次年改任外交总长。暂代国务总理职务。民国11年起,再任平政院长,后又兼任全国防灾委员会和外交委员会委员长。晚年致力于平民大学、红十字会等社会事业。善书。
- 夏曾佑(1863-1924)
- 字穗卿,号碎佛,笔名别士。浙江杭州人。光绪进士。曾官礼部主事、泗州知州,充两江总督文案。早年曾与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研究新学,又在天津与严复创办《国闻报》,宣传维新变法。戊戍变法失败后,思想日趋消沉。辛亥革命后曾参与发起“孔教公会”,后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北平图书馆馆长等职。
- 陈叔通(1876-1966)
- 爱国民主人士。杭州人。清末进士。翰林院编修。1904年留学日本,入法政大学学习。1906年毕业回国后,任清廷宪政调查局会办、资政院民选议员。辛亥革命后被选为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并任《北京日报》经理。后任上海商务印书馆董事。曾参加反袁护国斗争。1927年后,任浙江兴业银行驻行董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救国活动。抗战胜利后,参加筹组上海市各界人民团结联合会。1949年参加筹备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工商联第一至三届主任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一至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 陈蝶仙(1879-1940)
- 浙江杭州人。辛亥革命前在绍兴任幕府。1911年赴上海。后主编《申报》副刊《自由谈》,提倡小说创作,并设创作函授部,他是早期鸳鸯蝴蝶派的重要作家,创作和翻译有一百多种。二十年代中开始弃文经商,制作无敌牌牙粉,畅销于世。
- 陈大悲(1887-1944)
- 剧作家。浙江杭州人。早年加入文明戏班,是春柳社的重要成员。随着春柳社解体,开始提倡爱美戏剧。1921年5月,与沈雁冰、欧阳予倩等人组织民众戏剧社。同年十一月又发起组织北京实验剧社,从事现代话剧实验及剧艺理论的探讨。
- 祝绍周(1893-1976)
- 杭州市人。国民党陆军中将。参加过辛亥革命、“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一·二八”淞沪抗战及平定“闽变”。曾任洛阳中央军官分校主任、鄂陕甘边区总司令、陕西省政府主席等职。去台湾后,受聘为“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委员、“行政改革委员会顾问”。
- 汪敬熙(1898-1968)
- 小说家。浙江杭州人。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与傅斯年等同为新潮社的主要成员,在《新潮》上发表短篇小说,并参加新文化运动。短篇小说《雪夜》表现了对苦难的妇孺的同情,具有现实主义的色彩,是其代表作。1920年赴美留学。1923年得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后任河南中州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教授。1934年任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所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赴巴黎参加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工作。1957-1968年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
- 倪贻德(1900-1972)
- 浙江杭州人。1919年入上海美专西画系。1922年毕业留校任教。次年加入创造社,先后在《创造周报》、《洪水》等刊物上发表小说、散文和剧本。1927年留学日本。第二年归国。相继在广州艺专、武昌艺专、上海美专等校任教授。1942年起,先后在东南联合大学、英士大学、国立艺专等校任教授。抗战胜利后回杭州,在汪庄自办西湖艺术研究所。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全国美协理事、浙江省美协副主席、《美术杂志》编辑部主任等。
- 史东山(1902-1955)
- 电影编导。杭州人。1922年入上海影戏公司,先后任美工、编导。后入联华影业公司,创作了《人之初》、《狂欢之夜》、《青年进行曲》等影片。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了《保卫我们的土地》、《胜利进行曲》等影片。1946年参与组建昆仑影业公司,创作了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等。建国后,历任文化部电影局艺委会委员兼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影协第一届常务委员。
- 李萍倩(1902-1984)
- 电影导演。杭州人。上海沪江大学肄业。1936年与欧阳予倩、蔡楚生等发起成立上海电影界救国会。抗日战争爆发后赴香港。一生导演影片二百余部,其中《绝代佳人》1960年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 张諝行(1903-1939)
- 国民党陆军上将。浙江杭县(杭州市)人。陆军大学优秀生。抗战时期,曾任保定行营作战处长、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副参谋长、天水行营副参谋长等职。在日军空袭西安时,因防空洞洞口被堵、大量烧夷弹毒气侵入而窒息阵亡,时年三十六岁,被国民党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1984年6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 常书鸿(1904-1994)
- 油画家、文物研究家。杭州人。满族。1927年赴法国里昂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31年回国。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授、西画系主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建国后,历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甘肃省文联主席。曾获法国里昂艺术家协会春季沙龙金质奖章。编有《敦煌壁画》、《敦煌彩塑》,有《常书鸿油画集》等。
- 施蛰存(1905-2003)
- 小说家、翻译家。浙江杭州人。1923年在上海大学读书时开始文学活动。1932年主编《现代》月刊。他的心理小说受弗洛伊德的影响,着力刻划城镇市民阶层生活及其心绪,特别擅长挖掘小资产阶级女性心理的苦闷。抗战后,参加全国“文协”昆明分会,任理事,在福建、厦门等地任教。胜利后在上海暨南大学任教。建国后,任华东师大教授。转而致力古典文学等研究。
- 阿垅(1907-1967)
- 诗人。原名陈守梅,又名陈亦门,笔名圣门、SM。浙江杭州人。抗战前考入第十期中央军校。1936年毕业后任职排长。1937年在上海参加“一二八”抗战。1939年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继续写诗。1940年在西安完成长篇小说《南京》。1941年去重庆考入陆军大学。因在国民党军官学校任教官时为共产党提供军事情报,次年被人告密,受国民党政府通缉,逃往南京、杭州等地。他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诗作多是政治鼓动诗。建国后,任天津作协编辑部主任。1955年因胡风事件诛连被判刑。1980年平反昭雪。
- 陈嘉(1907-1986)
- 教授。杭州人。1928年毕业于清华学校英文系。1931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英语文学硕士学位。1934年获美国耶鲁大学英语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浙江大学教授、外文系主任、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专于英国文学。编有《英国文学史》(英文),主编《英国文学作品选》、《英语常用短语词典》。
- 魏景超(1908-1976)
- 植物病理学家。杭州人。193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园艺系。1937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曾任金陵大学农学院教授、植物病虫害学系主任、教务长,中央研究研究员。建国后,任南京农学院教授。长期从事植物病理学的教学和真菌分类、水稻病害、果蔬病害、植物病毒研究,先后发现白粉菌、霜霉菌、球壳菌、棒孢霉、青霉、曲霉等新种、新变种、新组合种十七个。
- 汤逸人(1910-1978)
- 畜牧学家。浙江杭州人。193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畜牧兽医系。194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动物遗传研究所哲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央大学教授、联合国粮农组织畜牧专员。建国后,历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畜牧系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对绵羊育种和家畜生态学有深入研究。1965年参加新疆百万头细毛羊基地建设,为改良与培育细毛羊品种作出了贡献。
- 周立三(1910-1998)
- 经济地理学家。杭州人。193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系。1946年至1947年在美国威斯康大学地理研究院攻读地理学。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科院地学部委员,主要研究经济地理学,特别是农业地理学。
- 汪猷(1910-1997)
- 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家。杭州人。1931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工业化学系。1937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化学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兼上海医学院教授。1950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中科院化学部委员,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是我国首先研究抗生素的科学家。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作出了重大贡献。
- 钱学森(1911-2009)
- 科学家。杭州人。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留学美国。次年获马萨诸塞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1939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航空与数学博士学位。曾任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航空系研究员、讲师、副教授,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教授、喷气推进中心主任。1955年回国。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执行主席、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中国科协第三届主席、第四届名誉主席,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中共第九至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参与组建航天科学研究机构和培养航天技术队伍的工作。参加组织领导中国战略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是中国系统科学的倡导者。
来北京参加富兰克林、居里夫妇纪念大会的法国核子物理学家海伦·郎之万(右)和钱学森在交谈。海伦·郎之万是居里夫妇的外孙女。(1956年12月)
- 邵象华(1913-2012)
- 钢铁冶金专家。杭州人。193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3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冶金科学硕士学位。曾任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历任鞍山钢铁厂厂长、总工程师、技术处处长、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炼钢学会理事长。
- 冯亦代(1913-2005)
- 散文家、文学翻译家。杭州人。1936年毕业于沪江大学工商管理系。与人共同创办《中国作家》(英文),主编《电影与戏剧》。194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建国后,历任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秘书长、外文出版社出版部主任、《中国文学》编辑部副主任、《读书》副主编。著有散文集《龙套集》、《书人书事》、《漫步纽约》,译有[美]海明威《第五纵队及其他》。
- 裘法祖(1914-2008)
- 外科学家。杭州人。同济大学医学院肄业。1939年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曾任德国慕尼黑大学附属医院主治医师、都尔士市市立医院外科主任。1946年回国。曾任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附属中美医院外科主任。建国后,历任武汉医学院教授、院长、名誉院长、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附属第二医院外科主任,国际外科学会会员。1985年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功勋勋章和日本金泽医科大学名誉顾问称号。专长腹部外科,尤对肝胆外科研究较深。1953年在国内首先发现脑血吸虫病。1973年在国内最早主持开展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研究并获得成功。主编有《外科学》、《一般外科手术学》等。
- 蒋彦士(1915-1998)
- 杭州人。193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1942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曾任金陵大学教授。到台湾后,历任台湾“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部长、“总统府”秘书长“外交部”部长、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是国民党第十、十一届中央常委。
- 严东生(1918-2016)
- 化学家。杭州人。1939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41年获化学硕士学位。1949年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陶瓷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所长、上海分院副院长,中科院副院长,上海科技大学名誉校长,中科院化学部委员、学部主任,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上海市第七届政协副主席。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长期从事无机高温材料与复合材料的研究及组织领导工作。
- 王有根(1919-)
- 战斗英雄。杭州人。1945年参加东北人民自治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立大功两次。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营长,立大功。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 钱宁(1922-1986)
- 水利科学家。杭州人。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土木系。1948年获美国衣阿华大学水利系硕士学位。1951年获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土木系博士学位,并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研究员,水利电力部水利电力科学研究院河渠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泥沙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长期致力于泥沙运动理论的研究,倡导河流动力学与地貌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推动了河床演变学的建立和发展。曾主持研究治理黄河规划和长江三峡工程中的泥沙问题,对解决钱塘江河口和葛洲坝等工程的泥沙问题作出了贡献。
- 沈天慧(1923-2011)
- 化学专家。杭州人。女。1949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化工系。历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助理员,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航天工业部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副所长、研究员,中科院化学部委员。专长分析化学和半导体化学。
- 茹志鹃(1925-1998)
- 小说家。女。浙江杭州人。1943年参加新四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曾在部队文工团工作。1953年转业到上海。1955年起先后任《上海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协理事、上海作协副主席。1958年发表短编小说《百合花》,是她的代表作。1978年发表《剪辑错的故事》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 沈允钢(1927-)
- 植物生理学家。杭州人。195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业化学系。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科院生物学部委员,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副理事长。对植物生物化学和光合作用研究较深。1957年与合作者一起,证明B-淀酵素可通过迅速分解引粒发芽时麦芽糖转变成蔗糖的途径,这在当时的国外文献中均未见报道。1961年与合作者完成了光合磷酸化量子需要量的测定。1962年与人合作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了光合磷酸化过程中高能态的存在,对光合磷酸化机理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 胡海昌(1928-2011)
- 力学专家。杭州人。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室主任,航天工业部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研究员副主任、科技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兼职教授,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第一届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第三届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弹性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 常沙娜(1931-)
- 杭州人。女。满族。自幼随父常书鸿在敦煌临摹壁画。1948年赴美国留学。1950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任教。1956年后,历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染织美术系副主任、副院长、院长。编著《敦煌壁画集》,合著《敦煌藻井图案》、《敦煌历代服饰图案》等。
- 陈敏章(1931-1999)
- 研究员。杭州人。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历任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副主任、研究员,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校长,协和医院院长,卫生部副部长、部长。是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专长内科、消化系统疾病的内窥镜诊断和治疗。
- 张弦(1934-1997)
- 小说家、剧作家。浙江杭州人。1953年毕业于华北工学院,先后在鞍山钢铁设计公司、北京钢铁设计院任技术员。1956年开始创作,1957年因《苦恼的青春》手稿而被错划为右派,去工厂、农村劳动。1979年发表的《记忆》,1980年发表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均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是其成名作。
- 蒋筑英(1938-1982)
- 光学家。杭州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2年至1967年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生。后任该所副研究员。负责建立了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编制了光学传递函数计算程序。在颜色光学方面,为飞点扫描彩色电视电影放映机解决了彩色复现问题。
- 吴贻弓(1938-2019)
- 电影导演。杭州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场记、导演助理、副导演、导演、厂长,上海电影总公司总经理,上海市电影局副局长、局长。《巴山夜雨》(合作)1981年获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城南旧事》获1983年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 温小钰(1938-1993)
- 小说家。女。浙江杭州人。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0年大学毕业到内蒙古大学中文系任教。次开始写小说和文学评论。1979年参加中国作协内蒙古分会,次年任理事,后任内蒙古大学副教授、中国作协理事。1986年调浙江文艺出版社任总编辑。与汪浙成合作的小说《土壤》、《苦夏》,均获全国优秀中编小说奖。
- 张抗抗(1950-)
- 小说家。女。浙江杭州人。1969年中学毕业后去黑龙江农场劳动。当过农工、砖厂工人、通讯员、创作员等。1975年发表反映黑龙江农场知青生活的长篇《分界线》。她的作品多写当代知识青年的生活,反映青年不同生活道路和命运,有《张抗抗中篇小说集》。
- 陈招娣(1955-)
- 女子排球运动员,运动健将。杭州人。197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入八一队。1976年被选入国家队。1983年后任八一体育工作大队女子排球队副政委、队长。是第三届世界女子排球赛和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冠军中国队主力队员。
- 楼云(1964-)
- 体操运动员,国际级运动健将。杭州人。1977年被选入国家队。是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体操比赛男子团体亚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并获跳马冠军。
萧山区
- 戴僧静(?-491)
- 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有胆略,善弓马。初事青州刺史沈文秀。沈文秀降北魏,他逃归宋,随萧道成征伐,积功升至积射将军。沈攸之谋反,袁粲据石头城响应,他率军首先登城,亲手斩袁粲,以功封兴平县侯。齐国建立,授北徐州刺史。能体察民情,为贫民买牛耕种。永明五年(487)随陈显达平定桓天生。永明九年卒,谥壮侯。
- 贺知章(659-744)
- 字季真。越州永兴(今萧山)人。唐大臣、诗人。少以文辞知名,举进士,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性放达,善谈笑,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酒醉后填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又精熟草、隶二书。天宝初奏请为道士,还归故里,舍本宅为观,旋卒。
- 魏骥(1374-1471)
- 萧山人。明永乐中,副榜进士。由松江训导升太常博士。曾参与撰修《永乐大典》。宣德中,任吏部考功员外郎、南京太常寺少卿。正统中历任吏、礼部左侍郎、吏部尚书。屡奉命巡察灾害,问民疾苦。居官能持大体。王振恃受帝宠,凌辱公卿,独尊重骥,称呼“先生”。倡议修建故乡塘堰,防御江湖水,兴湖利。成化七年死。
- 来宗道
- 萧山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累官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崇祯时,名列魏党逆案,坐赎徒(交纳钱物以减免徒刑)为民。
- 王绍兰
- 浙江萧山人。乾隆末年进士。历知县、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巡抚,一直在福建为官。治泉州民间械斗;捕获蔡牵养子蔡三等。后坐事罢官家居,潜心研究《礼仪》、《说文》,学术以许慎、郑康成为宗。
- 汤金钊(1773-1856)
- 浙江萧山人。嘉庆进士。历官礼、户、兵各部侍郎,吏、工、户部尚书,左都御史协办大学士。历事嘉庆、道光两朝,尤得道光帝信用。屡次主持江南、顺天乡试及会试,督湖南、江南学政,充上书房总师傅。频繁奉使赴各省审理重大事件。道光中,先后上疏制止各省陋规定例及漕粮浮收。鸦片战争时,支持林则徐,主战。后长期休致,咸丰六年卒。
- 朱凤标(?-1873)
- 浙江萧山人。道光进士。历官至左都御史,工、刑、户、兵各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吏部。阅历道、咸、同三朝,先后教皇七子、醇郡王读书,督湖北学政,主持顺天乡试,查办山东盐务,多有兴革。太平天国运动起,屡上疏筹划战守事宜,多得准行。同治十二年卒。
- 施今墨(1881-1969)
- 中医学家。萧山人。十三岁起从师学习中医,后在北平开业。1932年创办华北国医学院,并任院长。1938年后,历任中医学社董事长、中医公会理事长、北平中医协会会长、南京中央医馆副馆长。建国后,历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北京医院中医顾问。是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大力提倡革新中医,主张中西医结合。专长内科、外科,为中医培养了大量人才。有《祝选施今墨医案》、《施今墨临床经验集》。
- 蔡东藩(1877-1945)
- 浙江萧山人。勤奋好学。1890年中秀才,1909年曾赴福建以知县侯补,不久称病还乡,从事教师生涯。因对辛亥革命感到失望,就怀着“演义救国”之志,埋头撰写演义。1916年出版《清史通俗演义》,很受社会欢迎,于是一发而不可收,至1926年9月,先后推出元史、明史、民国、宋史、唐史、五代史、南北史、两晋、前汉、后汉等通俗演义。总名《历朝通俗演义》。该书从秦始皇一直写到民国,纵跨二千余年,共一千余回,五百万字。畅销全国。抗战期间,他辗转避难,病故于异乡。
- 沈玄庐(1878-1929)
- 诗人。浙江萧山人。早年任云南某县的知县。曾在家乡推行社会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初,曾任浙江省参议会议长。1917年与侯绍裴等创办《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五四运动时,参与主编《星期评论》。此时发表提倡新文化思想的文章和新诗。1921年曾与谭平山创办共产主义小组,编辑《劳动与妇女》。他的新诗多反应工农大众的苦难生活和反抗斗争,1920年创作长篇叙事诗《十五娘》,反映农业资本主义化过程中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是其代表作。
- 杨之华(1900-1973)
- 萧山人。上海大学肄业。瞿秋白夫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各界妇女联合会主任。中共中央妇委书记。1929年入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先后任中共中央妇委委员、全国总工会女工部秘书。1935年赴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41年回国。后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妇委书记、全国总工会执委。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中共六大代表。建国后,历任全国妇联国际联络部部长,全国妇联第一、二届常委和第三届副主席。
- 沈志远(1902-1965)
- 经济学家。萧山人。1931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中国劳动大学。次年回国。曾任暨南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出版总署编译局局长、华东行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 汪洋(1916-1998)
- 萧山人。1937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抗大二分校文工团副团长,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副社长、社长。1946年任华北军区电影队队长。建国后,历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厂长、党委书记。
建德市
- 叶义问(1098-1170)
- 严州寿昌(今浙江建德南)人。建炎进士。历饶州教授、知江宁县、通判江州。处事无所畏避,忤秦桧,罢去。桧死,擢殿中侍御史。汤鹏举仿桧所为,与周方崇等结为朋党。累章劾秦桧余党鹏举,有“一桧死、一桧生”语。迁侍御史,拜同知枢密院事。为言者所论,谪饶州,卒。
富阳区
- 孙坚(156-193)
- 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少为县吏,东汉末,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任长沙太守,借讨伐董卓之机扩大武装,被袁术任为破虏将军、豫州刺史。后奉术命率军征讨荆州刘表,为表部将黄祖所杀。孙权称帝,追谥武烈皇帝。
- 孙静
- 孙坚弟。东汉末纠合乡曲及宗族数百人起兵。孙策攻会稽,他协助击败太守王郎,以功拜奋武校尉。孙权时迁为昭义中郎将。
- 孙策(175-200)
- 字伯符,孙坚长子。吴郡富春(浙江富阳区)人。坚卒,代统残部,依附袁术。后离术,率部千余人向江东发展,击败当地割据武装严白虎等,占据吴、会稽、庐江等六郡;并笼络士大夫,以张昭等人为谋主,奠定了孙吴政权的基础。后拜讨逆将军,封吴侯。建安五年(200)拟乘官渡之战的时机袭击许都,兵末发,遇刺身亡。孙权称帝,追谥长沙桓王。
- 孙权(182-252)
- 吴郡富春(浙江富阳区)人。字仲谋。三国吴国建立者。父坚为长沙太守,乘东汉末年战乱扩大势力,兄策在江东建立孙氏政权。策卒,继父兄遗业据江东六郡。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西破黄祖。联刘备大败曹操于赤壁,定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十六年,迁治秣陵(江苏南京市)。次年,筑石头城,改称建业。二十四年,杀关羽,定荆州,由是与刘备不和。黄初二年(221年)刘备称帝于蜀,兴兵伐吴,与关羽报仇。次年,吴将陆逊败之于彝陵。年终,复遣使与蜀请和,以后即联蜀绝魏。至吴黄武八年(229年)称帝号,国号吴,改元黄龙,自武昌迁都建业(江苏南京市)。神凤元年(252年)卒,谥大皇帝。葬南京梅花山。
- 孙登(209-241)
- 孙权长子。权称吴王,立为王太子。权称帝,又立为皇太子。以诸葛恪为左辅,张休为右弼。权移都建业,他留镇武昌。年三十三卒,谥为宣太子。
- 孙和
- 孙权子。母王夫人有宠,他于赤乌五年(242)立为太子。后遭全公主谗言,被废为南阳王。权死,受权臣孙峻逼迫,自杀。孙皓称帝,追谥文皇帝。
- 孙霸
- 孙权子。初封鲁王,受到孙权宠爱。后在全寄、孙奇、杨竺等人帮助下,谋夺太子位。故太子孙和被废,他亦赐死。
- 孙休(235-264)
- 孙权第六子。初封琅邪王。孙亮被废,被权臣孙琳[注:该字为“纟”旁]立为皇帝,改元永安。后与张布等杀琳,委政于旧臣濮阳兴及张布,无所建树。好读书,遍览诸子百家。卒后谥景皇帝。
- 孙瑜(177-215)
- 孙静子。初以恭义校尉掌领兵众。建安九年(204)领丹杨太守,众至万人。常随孙权征战,官至奋威将军。曾以士人马普为师,令将吏子弟数百人受业。
- 孙皎(?-219)
- 孙静子。始拜护军校尉,领兵二千余人。所部常与曹军交战,号称精锐。官至都护征虏将军。曾协助吕蒙击败蜀将关羽,夺取荆州。轻财好施,善于交结,与诸葛瑾等友善。
- 孙峻(219-256)
- 孙坚弟孙静曾孙。孙权后期任侍中。权卒,受遗诏辅政,典掌宿卫禁兵。定计诛杀权臣诸葛恪,任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自专朝政。当政期间,派军伐魏,肆意刑杀,造成社会动荡。后病卒。
- 孙皓(242-283)
- 孙权孙,孙和子。孙休时封乌程侯。休卒,被群臣迎立为帝。在位期间,残暴专横,骄奢淫逸,朝政腐败。天纪四年(280),晋武帝出兵六路伐吴,王浚一路顺江东下,攻至建业,他出城请降。北迁洛阳,封归命侯。
- 孙亮(243-260)
- 孙权少子。赤乌十三年(250)立为太子。次年权卒,即皇帝位。在位初期,相继由大将军诸葛恪、丞相孙峻、孙琳[注:该字为“纟”旁]执政。十五岁始亲政,召兵三千,于宫苑训练,谋诛权臣琳。兵败,废为会稽王。孙休时又降为候官侯,被迫自杀。
- 许敬宗(592-672)
- 字延族。唐大臣。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人。举才人,仕隋,又从李密,后归唐。高宗时位至宰相,甚得信任礼遇。赞成立武昭仪为后,借机诬陷长孙无忌等大臣。性贪婪,主修国史,随意虚美隐恶。曾主持编撰武德、贞观实录及《五代史志》、《晋书》、《文思博要》诸书。辞官后卒。
- 罗隐(833-909)
- 本名横,字昭谏。新登(浙江富阳西北)人。唐文学家。十举进士不第,遂改名隐。唐广明中避乱归乡,隐游于惠安螺山及晋江罗裳、玉髻、石壁诸山之间,与当地儒生应酬唱和,感叹身世,讥刺时政。唐光启二年(886年),投奔镇海节度使钱镠,为钱塘令,后历任节度判官、盐铁发运使、著作佐郎、给事中等职。诗文以讥讽为主,散文小品笔锋犀利,鲁迅称之为“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情激之谈”。
- 李宗勉
- 南宋富阳人。开禧进士。历秘书郎、知台州、婺州,监察御史等,值宋、蒙灭金,他建请今当修内治、严边防、节冗费、招强勇,以壮国势。进左司谏兼侍讲,拜殿中侍御史。建议欲保江南,先守江北,抵御蒙古兵。升签书枢密院事,旋除参知政事,拜左丞相兼枢密使。守法度,抑侥幸,不私亲党,召用老成,乐闻直言,时人赞为“公清之相”。以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卒,赠少师,谥文靖。
- 董邦达(1699-1769)
- 字孚存,号东山。富阳人。雍正二年进士,后官至礼部尚书。其画山水,取法元人,时有董源、董其昌“三董”相承之说。
- 董诰(1740-1818)
- 浙江富阳人。尚书董邦达子。乾隆中期进士。历官至军机大臣、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经历乾隆、嘉庆二朝,在军机处四十余年,深得重用。上建议皆当面陈奏,不用奏牍。父子历三朝大臣,家中未增置一亩田地,一椽房屋。书画、学问皆优,充上书房总师傅,任《四库全书》馆副总裁。累加至太保衔,封骑都尉世职。嘉庆二十三年卒。谥文恭。
- 郁达夫(1896-1945)
- 小说家、散文家。1914年留学日本。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成新文学团体创造社。1922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经济部。同时发表短篇小集《沉沦》。作品以自叙传体形式反映“五四”时期青年的苦闷和追求,在当时文坛引起震动。1925年任武昌师范大学教授。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1930年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抗战后任福州文化界救亡协会理事长。1938年赴武汉参加军委第三厅从事抗日工作。后转移到苏门答腊,从事抗日活动。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 周廷儒(1909-1989)
- 地理学家。新登(今富阳区)人。193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系。曾任中国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1948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地理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长期从事地貌、中国自然地理、古地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尤专于中国新生代古地理。
- 周廷冲(1917-1996)
- 生物化学家、药理学家。新登(今富阳区)人。1941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1945年入英国牛津大学从事药理和酵素化学研究,194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赴美国,先后入索姆纳实验室及李普曼实验室从事生物化学研究。1950年回国。历任山东医学院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
余杭区
- 邹干
- 少詹事邹济子。仁宗监国,命为应天府学生,正统四年(1439)进士。景帝初,由兵部郎中超升兵部右侍郎。因有才被于谦所倚重。不久改任礼部右侍郎兼庶子,请令诸生输粟入学读书。纳粟入学自此始。成化二年(1466)后任礼部尚书、太子少保。被弹劾乞休,死,谥康靖。
- 章炳麟(1869-1936)
- 浙江余杭人。字枚叔,别号太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到杭州进诂经精舍,从俞樾学习经史。二十一年,钦佩康有为“公车上书”,参加强学会。二十三年赴上海,任《时务报》撰述,投入维新活动,不久返杭州与宋恕等创办《四婵娟》、《实学报》等,撰文鼓吹维新变法。戊戌政变后被通缉,避居台湾。二十五年去日本,结识孙中山。二十九年,因在《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及为邹容的《革命军》作序,被捕入狱。在狱中仍与蔡元培等联络,发起成立光复会。三年后出狱,被孙中山迎往日本,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辛亥革命后回上海。中华民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华民国联合会会长、孙中山大总统枢密顾问、统一党理事、共和党副理事长、袁世凯总统府高等顾问、东三省筹边使等职,曾拥护袁世凯。民国2年(1913年),宋教仁案发后,章炳麟参加讨袁,被软禁三年,袁死后始获释放。民国6年参加护法军政府,任秘书长。五四运动后反对新文化运动。民国13年,反对国共合作,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九一八”事变后反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呼吁抵抗日本侵略。晚年在上海著述为生。民国23年迁居苏州。一生著作甚多,于哲学、文学、史学、语言学等颇多创见。
- 施肇基(1877-1958)
- 杭县人。早年入上海圣约翰书院。1892年赴美国,任清政府驻美国使馆随员。1896年入康奈尔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1902年回国,历任湖广总督洋务文案兼西北路中学堂监督。曾以鄂省留美学生监督身份两次率鄂省官费生赴美。1906年任邮传部左参议兼京汉铁路局总办、京奉铁路会办、外务部左丞。1912年后,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兼财政总长。1914年后任驻英国公使。1919年出席巴黎和会。1921年任驻美国公使。1923年后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1929年任驻英国公使。1933年任驻美国公使。1935年任国民党政府第一任驻美国大使。1937年后,任国际救济会宣传组主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赴美国,任中国物资供应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后在美国逝世。有《施肇基早年回忆录》。
- 马叙伦(1884-1970)
- 爱国民主人士,政治活动家,教育家。浙江杭县(余杭市)人。字彝初,又作夷初。早年参加南社。1911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大共和报》主笔、浙江都督府印铸局局长、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任北京中等以上学校教职员联合会主席,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1921年后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浙江省教育厅长,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次长。九一八事变后,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曾任北平文化界抗日救国会、华北民众救国联合会主席。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著书,继续从事爱国活动。抗战胜利后,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1946年6月参加筹备上海人民反内战运动大会,23日作为和平请愿代表去南京,在下关车站被国民党特务殴伤。1949年去东北解放区。同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教育部部长,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 张东荪(1886-1973)
- 杭县(今属余杭市)人。1907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曾任中国公学代校长,光华大学文学院院长,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教授。1931年与张君劢等组织再生社。次年改组为中国国家社会党。1945年任民盟第一届中央常委。次年参加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民盟第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 夏衍(1900-1995)
- 作家。杭县(今属余杭市)人。早年参加五四运动。1925年毕业于日本明治专门学校电机科。1930年参与组织左联和左翼戏剧家联盟。1933年任共产党的电影小组组长。1939年后任《救亡日报》总编辑、重庆《新华日报》代总编辑、中共香港工委书记。建国后,历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副主任。长期从事革命文化工作,对中国戏剧、电影事业作出重要贡献。著有报告文学《包身工》,话剧《上海屋檐下》、《心防》、《法西斯细菌》等。
- 梁实秋(1902-1987)
- 作家,翻译家。杭县(今属余杭市)人。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年毕业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1926年回国后,在东南大学任教。后任暨南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年参与主编《新月》杂志。1931年后任青岛大学外文系主任、北京大学教授、重庆《中央日报》副刊编辑、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国立编译馆馆长、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9年到台湾。历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教授、英语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大同工学院董事长。长期致力于英国文学的研究。著有散文《雅舍小品》、《槐园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 胡健中(1906-1993)
- 杭县(今属余杭市)人。192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曾任杭州《民国日报》总编辑,东南日报社、中央日报社社长,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复旦大学教授。到台湾后,历任台湾中央日报社社长,中央电影公司、正中书局董事长。是国民党第八至十届中央常委。
- 戴望舒(1905-1950)
- 浙江余杭人。早年曾在上海大学、震旦大学读书并开始写诗。1926年与施蛰存、杜衡等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参加共青团。1928年在上海与人合办水沫书店,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艺论丛》,并翻译《唯物史观的文学论》。后去法国。1934年回国。1936年与卞之琳、徐迟等创办《新诗》,提倡“纯诗”。1938年去香港主编《星岛日报》文艺副刊《星座》,并与许地山负责“文抗”香港分会工作。1939年参加英文版《中国作家》编辑。1941年因宣传抗日被捕入狱,在狱中备受日寇酷刑摧残。次年出狱后回上海在上海师专任教,兼任暨南大学教授。1948年去香港。次年抵达北平,从事编辑工作。
- 孙晓村(1906-1991)
- 爱国民主人士。余杭人。1929年毕业于北平中法大学服尔德学院史地系。曾任国民党政府政务院农村复兴委员会专员。1936年因救国会沈钧儒、邹韬奋等“七君子”案被捕入狱,次年出狱。抗日战争期间,任第三战区购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抗战胜利后任上海法政学院教授、上海兴华制茶公司副总经理。1945年参加中国民主革命同盟。1949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同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财经计划局副局长,北京农业大学校长,中央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中国银行常务董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 钱思亮(1908-1983)
- 化学家。杭县(今属余杭市)人。193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1934年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兼化学系主任。1949年到台湾。历任台湾大学教授、教务长、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院长。1971年兼任台湾“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主任委员。专长有机化学。
- 武迟(1914-1988)
- 化学工程专家。杭县(今属余杭市)人。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39年获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化工实践理学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北京石油学院炼制系主任兼副教务长、石油部生产技术司总工程师、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
- 汪煦(1918-2011)
- 杭县(今属余杭市)人。中央军校第十四期毕业。后赴美学习。曾任国民党政府第六十七师团长。1949年到台湾后,历任台湾军队师长、工兵学校校长、宪兵司令、“国防部”情报局局长、警备总司令、“国家安全局”局长、“总统府”参军长。
- 蔡祖泉(1925-2009)
- 教授。余杭人。工人出身,自学成才。历任复旦大学教授、电光源研究所所长、副校长。从事新型光源的研究,研制成功多种新光源。
临平区
钱塘区
临安区
- 钱镠(852-932)
- 杭州临安人。出身盐贩。唐乾符二年(875年),董昌招募乡兵,钱镠应招为偏将。广明元年(880年),杭州设立八都,“各聚千人,以卫乡里”。临安以董昌为主,钱镠为副。中和元年(881年),出任都知兵马使,统领八都兵。乾宁二年(895年),董昌在越州自称罗平国王。次年钱镠出兵破越州,擒斩董昌,朝廷嘉奖其功,授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随即统一两浙,并占有苏州。后梁龙德三年(923年),封为吴越国王。
- 钱元瓘(886-941)
- 钱镠第七子。五代吴越国王。有胆识,善用兵,为钱镠割据吴越出力颇多。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即位。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受封为吴越国王。翌年七月,宫中大火,受惊得狂病而死。
- 钱俶(929-988)
- 钱元瓘第九子。五代吴越国王。赵匡胤统一中国,建立北宋王朝,吴越开宝九年(976年),诏钱俶进京。钱俶返回吴越后,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下令拆除全部防御设施,表示不与北宋抗争。次年进京,不久举国归宋,为后人所称颂。累封邓王。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八月卒。谥忠懿。葬河南洛阳。
- 钱惟演(962-1034)
- 吴越王钱俶子。从俶入宋,博学能文,辞藻清丽。真宗朝,授太仆少卿,献《咸平圣政录》,命为直秘阁。预修《册府元龟》。历知制诰、给事中、知审官院。大中祥符八年(1015),为翰林学士。坐贡举失实,降给事中,迁工部尚书。仁宗即位,拜枢密使。初附丁谓逐寇准,谓罪既萌,遂排挤丁谓以求自解。宰相冯拯恶其为人,罢为镇国军节度观察留后。终崇信军节度使。赠侍中,谥思,改谥文僖。
- 钱明逸(1015-1071)
- 惟演从子。为吕夷简所知,擢右正言。上奏称范仲淹、富弼更张纲纪,纷扰国家,凡所推荐,多挟朋党,乞早罢免。范、富俱罢。进知制诰,擢知谏院,为翰林学士。因事罢知蔡州。历知扬、青、郓、曹州及应天府等。治平初,复为翰林学士。神宗立,御史劾明逸谄,附贾昌朝等以陷害正人。罢知永兴军。卒,赠礼部尚书,谥修懿。
- 钱藻
- 明逸从子。幼孤,苦学。举进士,又中贤良方正科,为秘书校理。慈圣后临朝听政,藻三次上书请还政。迁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为政尚宽简,不徇私情。数上章求退,改翰林侍读学士、知审官东院。卒,赠太中大夫。
- 钱景谌
- 惟演孙。第进士。王安石提点府界,景谌为主簿。服丧居许,闻安石执政,来京师拜谒。安石问青苗、助役法施行后怎样?答称利少害多,后必为民患。安石作相,又往拜见,安石欲令其治峡路役书,并委以戎、泸蛮事,称既不知峡路民情,又不知兵。遂与安石绝交。熙宁末,知瀛州,官至朝请郎。卒。
- 钱勰
- 惟演从孙。以荫知尉氏县。神宗朝,历提点京西、河北、京东刑狱。奉使高丽,还,拜中书舍人。元祐初,迁给事中,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临事捷敏,断讼无所畏避,宗室、贵戚为之敛手。出知越州,徙瀛州。召拜工部、户部侍郎,进尚书。哲宗即位,为翰林学士兼侍读,受章惇诋毁,罢知池州。卒于官。
- 钱即
- 惟演从孙。第进士,为睦州推官。崇宁中,为陕西转运判官。除直龙图阁、长庆州。筑安边城、归德堡,有地万顷,岁得粟数十万。徙知延安府,加集贤殿修撰。又进徽猷阁制、显谟阁直学士。后以老为正奉大夫致仕。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忠定。
- 钱端礼(?-1177)
- 临安府临安人。以荫补官,累迁知临安府。符离之战失利,附汤思退倡和议,为淮东宣谕使。入奏极论用兵不胜、误国。诋毁张浚。拜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赞助和议。除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避嫌,提举洞霄宫,起知宁国府。卒,赠银青光禄大夫,追谥忠肃。
桐庐县
- 詹仪之(1143-1206)
- 严州桐庐(浙江桐庐县)人。进士出身。南宋淳熙间先后两次知静江(广西桂林市)府、广南西路经略按抚使。时与朱熹、吕祖望等来往论学。
- 姚夔(1414-1473)
- 桐庐人。明正统进士。授吏科给事中,建议时政八事。景泰时,历任南京刑部、礼部左侍郎。英宗复位,历任吏部左侍郎、礼部尚书。成化五年加封太子少保,偕同群臣建言二十八事。才器宏远,表里洞达。朝廷商议事情末决定者,由他一言立即决定。在吏部举荐人才。不避亲故。他所荐官吏都能称职。九年卒,赠少保。
- 俞谏(?-1523)
- 桐庐人。明弘治进士。授官长清知县、南京御史、大理少卿。正德中,历官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治水苏、杭诸府,修治圩塘,民享其利。督江西、浙江、福建诸军,征讨王浩八、徐九龄等起义。嘉靖时,官漕运总督。与都智鲁纲并提督两畿、山东、河南军务,节制诸道兵,讨平王堂等起义。卒官,赠太子太保。
- 袁昶(1846-1900)
- 浙江桐庐人。光绪进士。历官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安徽徽宁池太广道、总理各事务大臣、太常寺卿。督修芜湖滨江圩堤,纳新关谷米出口税。先后上疏言时政,主张以防俄侵略为重。义和团运动时,主张镇压,反对杀外国使臣。坐主和罪被杀。主张实用学问,曾辑农桑、兵、医、舆地、治术、掌故诸书,成《渐西村丛刻》。宣统初,追谥忠节。
- 叶浅予(1907-1995)
- 中国画画家,漫画家。桐庐人。1927年开始从事漫画创作,以长篇连环漫画《王先生》驰名。1947年后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建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系主任。
- 沈图(1919-1993)
- 桐庐人。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曾任冀察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政委、晋察冀野战军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华北野战军第二十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中苏民用航空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副局长、局长。
淳安县
- 方腊(?-1121)
- 原籍歙州(安徽歙县)后迁居睦州青溪县(浙江淳安县)。雇工出身,曾为箍桶匠。北宋时赋役繁重,江浙地区更苦于“花石纲”逼扰,民不聊生。遂于睦州一带利用摩尼教秘密组织群众。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以诛朱勉为名,在青溪帮源山谷地聚众起义。自号“圣公”,建元永乐,设官分职,众至数十万人。迅速攻占青溪县城(故城今已淹新安江水库中)。先后攻下睦(浙江建德)、歙(安徽歙县)、杭、婺(浙江金华)、衢(浙江衢县)、处(浙江丽水)等六州五十二县,威镇东南,震动汴京。宣和三年正月,朝廷派童贯率兵十五万南下平定。同年四月,方腊率军退守清溪帮源洞和梓桐洞,兵败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