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聪明的人》

1958年 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 黑白

导演:徐韬、潘文展 摄影:邱以仁、王志初 作曲:王云阶

主演:温锡莹(何广明)张云祥(何石干)范莱(王支书)

根据李淮、王燕飞话剧《土专家》改编。

某农业生产副社长何广明在修水库时,发明创造,改革工具。却遭到有保守思想的父亲、社长何石干的反对,和死搬书本的技术站长的冷嘲,以及一部分落后分子的讽刺。但在王支书的鼓励和支持下,他终于取得成功。

电影《翠谷钟声》

1958年 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 黑白

编剧:高型 导演:刘琼 摄影:沈维康 美术:吴起文 作曲:陈民键

主演(剧中人):叶向云(柯老相)田健(夏冲)舒戈(姚书记)鲍训瑞(王政委)

在大跃进中,翠谷山翁江乡农业合作社的社员在姚书记的带领下,提出亩产超千斤的跃进指标。彦委员和中农施德厚等认为这个指标根本不能实现。但青年突击队的李非凡和老贫农柯老相等信心百倍,他们提出深耕、密植、多积肥等一些具体措施。之后,又苦干加巧干,制造人工颗粒肥料,改革农具。在此基础上,群众又提出亩产超双千斤的新指标。他们又大搞技术革新,自制杀虫剂和细菌肥料,使农业生产获得亩产超双千斤的大丰收。

电影《大风浪里的小故事》(艺术性纪录片)

1958年 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 黑白

《此路不通》

编剧:桑弧、沈寂 导演:桑弧 摄影:查祥康 美术:凌雷 作曲:吕其明

主演(剧中人):李守成(小光)蒋天流(王国芳)张雁(王兴和)于飞(医生)

资本家王兴和与右派言论相共鸣,企图实行“定息二十年”和取消“公方代表”,在反右斗争中,受到严正的批判。

《旧恨新仇》

编剧:叶明 导演:叶明 摄影:张锡林 美术:徐克己 作曲:吕其明

主演(剧中人):李明(王平)郑敏(张东曦)

根据刘沧浪原著改编。

党提出整风号召后,右派分子张东曦乘机搜集材料,煽动对党不满的地富反坏向党进攻。先进的理发工作者赵玉山控诉了张东曦在解放前害死他的父亲,解放后钻进政府里,对党和新社会进行污蔑的罪行。

《疾风劲草》

编剧:谢晋 导演:谢晋 摄影:姚海生 美术:张汉臣 作曲:吕其明

主演(剧中人):殷惟慧(杨文英)焦晃(金浩)杨在葆(秦兆龙)李家耀(高大昌)

一九五七年整风运动开始后,华东大学的秦兆龙、高大昌利用大鸣大放机会,以反对统一分配学生为名,向党发动进攻,并鼓动学生去省委请愿,因而受到四年级学生、共青团员杨文英等的坚决反对。秦兆龙等对杨文英进行围攻,杨文英的好友金浩也由于认识不清,对杨文英进行批评,杨文英在党支部书记和同志们的支持下,与秦进行坚决斗争。

电影《打猎记》(木偶戏)

1958年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 彩色

编剧:宋元 导演:虞哲光 摄影:赵克骏

有个猎人叫陈三,他非常懒惰。有一天他见老猎人要去上山打猎,就陪着一同去了,到了山上还没有打猎,他就腰疼背酸不想动了。忽然他看见一只狐狸,开枪要打,枪却不响,原来是没上子弹,等他上好子弹,狐狸已经跑了。这时,他见到一只惊兔撞树而死,他拾起兔子,心里想,呆在这儿等兔子自己撞死多省劲儿,何必再到处跑着找猎物呢?于是他迷迷糊糊睡着了,梦见兔子堆成了山,他高兴地起身拾兔子,连个兔影子也没有,原来是一场梦。等到月儿升上来,回家的时候,老汉满载着猎获物,边走边唱,陈三跟在后面,心里很羞愧。

电影《打麻雀》(木偶戏)

1958年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 彩色

编剧:章超群 导演:陈正鸿、尤磊 摄影:赵克骏 作曲:段时俊

有个村庄,在消灭麻雀的过程中,有六只漏网的麻雀逃到村外去了。村里把捕捉六只麻雀的任务交给少先队铁牛小队。小队长铁牛和队员虎子、一撮毛、小胖、小铃想了各种办法,费了很多功夫,却一只也没有捕到。后来他们在树林里发现,麻雀不怕拾粪的老爷爷。据老爷爷说,因为他年纪大了,打不动麻雀,所以麻雀不怕他。这话使铁牛他们受到了启发,于是几个都化装成老头,分别蹲在村子的东西南北四面来哄骗麻雀。麻雀果然上了当,它们放心地飞下来,吃着地上的粮食,结果被铁牛小队全部捕获。

电影《大跃进中的小主人》

1958年 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 黑白

《服务》

编剧:庆贻 导演:谢晋 摄影:罗及之

在大跃进中,小红领巾到书店参加义务劳动,处处为顾客着想,向顾客推荐新书,下雨时还将雨伞借给顾客。

《小气象台》

编剧:丁然 导演:谢晋 摄影:罗及之

一群爱科学的孩子。组成了气象小组,设立了小气象台,向同学们报告天气情况。但一连报告了儿次都失败了。因而受到不少小朋友的批评,但他们并不灰心。在老师的帮助下,不断改善设施,终于掌握了复杂的气象科学。小组的孩子们到社里去观测天气,他们为支援农业大跃进做出了很有意义的工作。

《文化先锋》

编剧:殷子 导演:杨小仲 摄影:彭恩礼

某市郊区的孩子们在辅导员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农村的扫盲工作,他们开动脑筋想办法,在桥头、田间、食堂、住室,设立了文化岗。小明在家里也是个小老师,帮助妈妈很快地摘掉了文盲的帽子。孩子们在短短的八天时间里,扫除了八百多个文盲。

《少年工厂》

在农忙假期间,朱振华等七个中学生,为帮助农业社解放缺少肥料的困难,办起了颗粒肥料厂。在社长的支持下,他们参观国营肥料厂,改进生产工具,生产了很多颗粒肥料,帮助农业社解决了很大的困难,受到社长的表扬。

电影《典型报告》(艺术性纪录片)

1958年 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 黑白

编剧:李德复 导演:游龙 摄影:曹威业 美工:胡登仁 作曲:夏河

主演(剧中人):康泰(小杜)高博(张书记)

某山区雪峰乡支部书记小杜为了响应大跃进的号召,计划将红花农业社的五亩水稻试验提高到十亩,他以为这样就可以成为全县跃进的典型。不料在全县跃进大会上作典型报告时,却引了哄堂大笑。县委张书记批评了小杜的自满情绪,并鼓励他依靠群众,多想办法。小杜回来后就发动群众上山找泉水,找到了久已干枯的龙潭泉眼,他又带着跃进两百亩的新指标到县里汇报,以为这下了可摘掉保守典型的帽子了,岂知更落后了,别的社规划已经不是几百亩,而是几千亩。他懊悔地回到红花社,立即召集各社社长开会,发动各社从红花社的龙潭引水改种水稻。这时,张书记来雪峰乡视察工作,启发小杜发动各社再次上山找泉水。与此同时,小杜应县委张书记的邀请,带着一万五千亩的新指标,去作典型报告。

电影《第三次试验》(艺术性纪录片)

1958年 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 黑白

编剧:赵丹、钱千里、张铮 导演:张铮 摄影:李崇峻 美工:胡登仁 作曲:向异

主演(剧中人):钱千里(老工人)丁颂平(高永昌)颜益华(日本技师)

在大跃进中,华丰搪瓷厂工人高永昌等人,为改变我国搪瓷工业手工操作的落后局面,解放了思想,大胆设想把几十吨重的高温窑悬起来,使它自己转动来烧搪瓷。在厂党支书的支持下,他们将这一想法进行了试验。在两次试验都遭到失败后,思想保守的技术员认为试验没有理论根据。在意外失败和非议之下,高永昌等人有些丧气,党支书的鼓励又给了他们信心。最后在同志们的启发下,找到了解决能保持炉温的空心耐火砖,第三次试验成功了,终于建成了自动窑,使搪瓷生产工艺实现了自动化。

电影《第一列快车》(艺术性纪录片)

1958年 江南电影制片厂摄制 黑白

编剧:徐苏灵 导演:徐苏灵 摄影:顾温厚 美工:张曦白 作曲:高田

主演(剧中人):冯奇(于欣)穆宏(陈寄松)中叔皇(邹家骅)张翼(老高)

在大跃进中,上海铁路管理局机务部门为了加速和超额完成运输任务,主张提高列车过岔速度。工务部门于段长思想保守,为了确保安全,不同意提高速度。工务段老高等,提出保证列车高速行驶的建议,于段长和总工程师认为他们的经验不是普通现象,找不到理论根据。经过调查研究和实地测定,向路局提出将过岔速度提高,超过了机务部门提出的先进指标。最后,在机务部门、工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由上海开往南京的第一列快车,在跃进的时间内,又提前七分钟到达南京。

电影《渡江探险》

1958年 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 黑白

编剧:马吉星、史大千 导演:史文帜 摄影:李尔康、陈瑞俊 美术:李辛卯 作曲:金砂

主演(剧中人):高保成(李玉明)李辉健(玉才)刘磊(王宝臣)邢吉田(政委)

修筑康蒇公路的解放军某部红旗排排长李玉明,伤愈刚出院。为了寻找一条通向桥头工地狮山高峰的道路,主动承担探路的任务。由于地理情况不熟,第一次渡江失败了,副排长谭大山为救船负伤牺牲。接着,新战士玉才晚上值班时,由于没有经验,让洪水卷走了渡船。连长陈文健想等洪水退下去再渡江,李玉明不同意,他提出用木伐渡江。在团政委的支持下,李玉明带领战士们,战胜惊涛骇浪,终于渡过江,并找到了一条通向狮子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