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续)

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5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大会标志着中国工人运动已进入为完成国家工业化而斗争的新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卓越领袖刘少奇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大会致词。

北京市农业劳动模范殷维臣代表中国农民在大会上发言,他保证中国农民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将永远巩固工人阶级和农民的联盟。他发言后接受了大会的献花。

代表们投票选举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这次选举没有一张废票,也没有一个人弃权。

应邀参加大会,来自亚洲、欧洲、澳洲、非洲共20个国家的工会代表席位一角。

世界工会联合会总书记路易•赛扬参加了大会主席团,并向大会致词。

苏联工会代表团团长伊•维•戈罗希金代表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向大会献旗。

应邀参加大会的日本、朝鲜、越南、法国等国工会代表团代表在会场门前合影。

以实际行动迎接国际劳动节和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国营天津第二棉纺织厂的王德山织布连环小组超额完成了1953年第二季度的生产计划,王德山被选为代表出席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他的小组组员们正热烈地展开生产竞赛。

重庆102厂工人超额完成了第一季度的生产任务后又争取超额完成4月份的生产计划作为给“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献礼。图为工人们正在浇注钢锭。

华中钢铁公司炼铁车间的工人由于学习了苏联先进经验,连创全国小型高炉炼铁的新纪录,生铁日产量达到原来计划能力的百分之三百,并从未出过废品。工人们用这种实际行动来迎接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这是高炉出铁的情形。

东北大连机车车辆制造厂的工人们在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生产竞赛中提出要“积极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口号,并为鞍钢制造出了4辆15吨的蒸气吊车。

为农民兄弟多生产农具和水车—西北农业机械制造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们在生产竞赛中解决了制造水车主架的技术上的困难,使产品质量提高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旅大某厂钳工车间的工人在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中国工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生产竞赛中提出要供给国家基本建设更多更好的水泥搅拌机。

为了支援天成铁路的修建工程,重庆102一厂的工人们生产大批品质优良的钢轨。

庆祝1953年五一劳动节

1953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毛主席,在北京市各界人民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游行大会主席台上,检阅群众游行队伍。旁为中央人民政府刘少奇副主席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彭真市长及向毛主席献花的少年儿童。

北京市各界人民庆祝“五一”劳动节游行大会上,由数千名工人组成的腰鼓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游行队伍的前导—由1000多名工人组成的仪仗队,齐步前进。

在天安门广场,放起五色气球的少年儿童队队员们。

在天安门主席台上的中央人民政府首长。中立者为毛主席,左为刘少奇副主席、张澜副主席、政务院周恩来总理;右为朱德副主席、李济深副主席、高岗副主席。

在外宾观礼台上参加观礼的世界工会联合会代表团。

在观礼台上的各国来宾们,频频向游行的群众热烈招手。

12万产业工人的游行队伍,抬着表示他们创造的巨大生产成绩的各种模型,从天安门主席台前走过。

参加游行的北京市郊区农民们,热烈欢呼着通过天安门广场。

参加游行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访华铁道艺术团。

欢呼着“毛主席万岁”的青年学生队伍。

参加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大会的西北区代表团的团员们,在游行的行列里,向毛主席热烈地欢呼。

参加游行的蒙古人民共和国艺术团。

参加游行的波兰人民共和国玛佐夫舍歌舞团。

少数民族学生在校园庆祝51劳动节。

中国新民主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于6月23日晨北京开幕。刘少奇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毛主席向大会致词。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中央委员会书记胡耀邦在会上作题为“团结全国青年,在建设祖国的伟大行列中奋勇前进”的工作报告。

应邀参加大会的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团把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献给大会,表现了中苏青年的深厚友谊。

在闭幕式上,大会代表向朱德总司令献花,全场热烈鼓掌。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们一致举手通过了大会的各项决议。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

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举行隆重奠基典礼。图为6位青年人抬着刻有毛泽东题词的汉白玉奠基石步入典礼大会会场。

第一汽车制造厂举行隆重奠基典礼。

第一汽车制造厂工地一角。

鞍钢大型轧钢厂投产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的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胜利。1953年12月26日,在鞍山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典礼。参加典礼的有中央首长、苏联贵宾、苏联专家、和劳动模范等数百人。图:(从左至右)鞍山钢铁公司代总经理华明、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高岗、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冶金工业部部长伊·费·捷沃西安、苏联驻华大使尤金院士、和其他苏联贵宾。

1953年,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等重大工程相继建成投产。图为鞍钢大型轧钢厂生产的钢轨。

工人在修高炉的瓦斯管道。

根治淮河下游水灾的三河闸工程

淮河下游洪泽湖边的三河闸(长697.75公尺,高9.5公尺)工程已于7月下旬完工,各界代表和当地农民3万多人于7月26日举行了放水典礼。

第三期治淮主要工程之一—三河闸全景。远近的人们在放水典礼那一天,都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庆祝它的诞生。

放水典礼的晚上,人们给这新生的巨闸饰满了彩灯,工地上呈现着节日的景象。

拦河坝修筑在三河闸的南面,堵塞旧河道,拦住洪泽湖的水,使其成为天然水库。

三河闸下游工地上,民工们在紧张地完成最后的土方工程。

水闸上修筑了一条7公尺宽的钢筋水泥公路桥,准备了江苏和安徽的陆上交通。

真诚无私的援助

苏联专家对我国水利建设有很大的贡献,在短短几年中帮助我们修建了许多水库和大型闸,并节省了大量的器材。

苏联土木建筑专家耶夫列莫娃(左)在鞍山钢铁公司指导中国制图员高寿花(左)和舒汝莲制图。

苏联专家柯拉沙夫赛夫帮助沈阳机械一厂制造了中国第一台车床。

图为苏联专家格里布可夫(左)和阜新海州露天矿矿长黄育中(右)在工地上研究工作。

苏联专家卢森科(左),在中国三年中,为我们介绍了深耕、合理施肥、小麦密植、水稻的旱直播等先进的耕作技术。

我国新建的近代化的哈尔滨亚麻纺织厂,不但机器全部是苏联的最新出品,并且还有苏联专家担任技术指导工作,帮助我们培养了能独立生产的整批工人和技术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