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续3)
再登“冰山之父”
今年7月7日,我国33名运动员集体登上了新疆西部拔海7546米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山顶峰。登山队共有50多人,包括汉、藏、维吾尔、回等四4个民族,平均年龄25岁左右。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四川的林业工人、拉萨的牧民和农场工人、科学工作者、大学生和解放军战士。第一次登上“冰山之父”的是中苏混合登山队,时间是1956年7月31日,人数31名。最近这次的人数更多,并有女运动员8人在内。
在4450米处通过冰瀑裂缝地区。
在二号高山营地。
慕士塔格山下的柯尔克孜族牧民邀请登山运动员们欢度古尔邦节。
7月7日登上了7546米的慕士塔格山最高峰。
跨过5700米处的冰裂缝。
地貌工作者崔之文(中)在5450米处观测地形。
长江上的旅行
轮船出发后,武汉长江大桥成了我的第一个镜头。
沿途不断有满载的货轮擦肩面过。
船员们工作完了,在“船上学校”里学习。
巴东县城依山修筑,另有一种情调。
江蓉号船长李吉成,三十年以前就在长江上当水手了。
沿途歌声不绝。看,船又在为旅客准备晚会节目呢。
驶入三峡之中最东的西陵峡了。
眺望轻雾弥漫的巫峡。
江上日落。
关于巫山十二峰,有着许多优美的神话。这是美女峰。
四川万县一带,两岸桐花盛开。这儿的桐油,产量一向很高。
川江上不时地出现这样的电灯航标。
重庆到了。它四川的工业大城市,也是长江上游的水陆交通枢纽。
古运河的新生
从北京到杭州的南北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它和长城一样驰名国内外。大运河的形成,曾经经过几个主要历史阶段。公元485年,吴王夫差为了向北发展,征调大批军民,从扬州引长江江水北上清江,沟通了长江和淮河,这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
一千多年以后,隋炀帝以洛阳为东都,在公元605年至610年间又征调民工大修运河,并将它向南延至杭州,向北经洛阳延至北京附近。后来元朝建都北京,为了加强南北水运,又从1283年起再度大修运河,并且裁弯取直,历时十年。从此,大运河直通北京城内,北京杭州间的水运不再绕道洛阳,河长缩短到1700公里。到了明代,经过大力疏浚改建,大运河就更加完善通畅。
古书上描写隋炀帝“下江南”的一幅插图。拉纤的是青年妇女和山羊。
近百年来,大运河的许多地段或者淤成了平地,或者变成了浅沟。
北京是大运河的起点,城内的积水潭曾经是古代运河的港口。
江苏的扬州是古代繁华的所在,隋炀“下江南”就是为了到这里来游览。这时扬州的瘦西湖,附近的运河已有2450多年历史,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
大运河以浙江的杭州为终点,在这里与钱塘江相接。
从去年起,大运河开始全面整治。为了保证水源,要修许多这样的节制闸。
江苏北部,运河两岸新建了许多灌溉闸,租利用河水自然灌溉的农田已有数十万亩。
运河通过湖泊的地段仍可饲养鸭鹅。
大运河在全面整治之前,只能行使这种小船的地段还不多;但过几年以后,载重2千吨的轮船就可在全线畅通无阻了。
今天的民用航空
我国民用航空事业还很年青,但以北京为中心,已有34500多公里的航线把国内外七十多个城市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初具规模的航空交通网。许多偏远的边陲已能朝发夕至;通往苏联、朝鲜、越南、蒙古和缅甸的国际航线的开辟,更加强了我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之间的联系。
在青藏高原的雪山上空进行测量。
航测队在佳木斯以东450多平方公里的上空进行摄影航测。
把新疆草原上优良的种羊运到内地去。
从播种、施肥到除虫、落叶,为农业服务的专业飞行越来越多。
民航飞机保护着宝贵的森林资源。
北京是我国民航交通的枢纽,这里的首都机场日夜都在送往迎来。